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赏析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诗名《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荆南“:【荆南地区,辖荆(湖北荆州)、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剑州“:【以今四川省“剑阁县”为主体,盛时包括今梓潼县、江油市东部等部分,以境内的剑阁(即当时的剑阁道)而得名,州治位于“普安县”(今剑阁县“普安镇”)。】

     老杜准备离开川蜀,回“洛阳”老家了。按他的计划,先坐船“即出巴峡穿巫峡”,过了巫峡,就进入“荆南”的地界了。所以他这里是“将赴荆南”,写下这封诗信,告别“李剑州”(坐镇剑州的李刺史)。好,来看原诗: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字词典故  “使君”:【汉代称呼太守为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李剑州”是“剑州刺史”,所以杜甫称他“使君“)】“高义”:【高尚的品德或崇高的正义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驱”:【奔,赶马。】“寥落”:【冷落,寂寞。】

赏析  杜甫说,李使君,您的高尚品德赶得上古今之人,而今却被冷落三年,寂寞地在此坐镇剑州。

     杜甫所在的“梓州”就在“剑州”旁边,除了一般资料上认为的,老杜前一年有去拜访过“李剑州”外,我想“李剑州”应该是对老杜有过多方的帮助,所以老杜准备回故乡了,特地写信向“李剑州”辞行。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字词典故  “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舒人,西汉循吏。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但见”:【只见。】

赏析  杜甫说,人们只看见您像“文翁”一样,能做到移风易俗,哪里知道您也像李广一般战功赫赫,却没有被封侯。

    “李广”没被封侯很正常,因为他不是皇亲国戚嘛。“卫青”,“霍去病”,那可是汉武帝的第二个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和外甥。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字词典故  “ 滟滪“:【滟滪滩,在四川奉节东五公里瞿塘峡口,那是一个非常险要的地方。】“沧浪”:【我们在杜甫的《狂夫》里也读到了“百花潭水即沧浪”,“沧浪”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原意有故乡之水,安身立命之水的意思,后来。也有归隐之水的意思。在这里,杜甫是要回故乡了,使用沧浪之水,似乎兼而有之前面列举的各种意思。】“天”:【应该是天际。】

赏析  杜甫说,我要回故乡去了,如今的我已是双鬓如蓬草,却还要路经那凶险的“滟滪滩”。在进入天际的沧浪中,有一叶垂钓的小舟,那就是我归乡的飘摇。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字词典故  “仲宣楼”:【“仲宣楼”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建安七子)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又名“王粲楼”。】

赏析  杜甫说,使君您又是戎马一生的人,我们要再相逢就更不知道何日了?再见了,我的朋友!春风已经在催促我上路,我不禁回首眺望那归乡路上的“仲宣楼”。

    老杜为什么提“仲宣楼”呢?因为它在“襄阳”。而老杜的计划就是“便下襄阳向洛阳”。另外,“王粲”在《登楼赋》中写道:“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也就是说,人人都有怀念故土之心,并不会因为贫穷或者富贵而有所改变。所以“仲宣楼”的用意,主要是“襄阳”和思乡,并不是有些解释说的,是什么他们约定相见的地方。另外,“戎马”是针对“李剑州”的生涯,而不是指时局,这一点很多解释也都有误。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七律《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读记
『古诗词欣赏』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杜诗七律赏(61)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赏析
唐诗赏析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