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适 《燕歌行》 赏析

《燕歌行》(并序)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本赏析已有修订版探讨是否为讽刺诗)诗名《燕歌行》,“燕歌行”:【乐府《平调曲》名。现存最早的是三国 魏 曹丕 所作的二首《秋风》,《别日》,写的是行役之事。“燕”是古代北方边地,故后人所作《燕歌行》多写边塞征戍之事。《周书 王褒传》:“褒 曾作《燕歌行》,妙尽关塞寒苦之状。”】如此我们知道“燕歌行”的特点,写的是“行役之事”,“关塞苦寒之状”。高适这里还有一个序,我们先来解读一下: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字词典故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唐朝为“从三品”。】“张公”:【据说是“张守珪gui1”。】“征戍”:【远行屯守边疆。】“和he4”:【和诗,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

赏析  高适说,开元二十六年,来访的客人中,有跟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刚刚归来的;他作了一首《燕歌行》给我看,有感于边疆征戍之事,因而我也写了一首《燕歌行》应和他。

     我们也来看一下高适此前的简历:

704年,高适出生。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tiao2(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723年,高适二十岁,在这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一直到731年,都居住在宋中。731~734年,高适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使” 信安王 李禕yi1,“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幕府。作有《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塞上》《蓟门五首》等诗。

735年,高适三十二岁,应征赶赴长安,落第。

736年,高适三十三岁,有《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

738年,三十五岁,返宋中。作《燕歌行》。自此一直到748年,一直居于宋中。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

    从以上简历可以看出,高适有军人血统,他二十岁才到长安求仕途,奇怪的是后来游“梁宋”时,竟然在“宋城”定居躬耕(怀疑是在此成亲安家了)。这一呆就是八九年,然后北游“燕赵”,想从军未果。再次去长安求仕途,又落第。回到“宋中”继续躬耕,又是十一年。可见高适的经历是很特别的,好,我们来看他这首应和客人所写的《燕歌行》原诗: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字词典故  “汉家”与“汉将”:【因为大汉王朝的强盛,唐朝文人经常喜欢用“汉”来指代本朝。】“烟尘”:【烽烟与征尘,借指战争。】“破”:【打败,打垮。】

赏析  高适说,我大汉国家的烽烟与征尘在东北方向升起,汉家的大将们辞别了自己的家园,出征去打败那里的残贼。

     这里的东北主要指“燕赵”之地,这个客人就是从那里回来的,而高适也曾去那里游历过,想在那里从军未成。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字词典故  “横行”:【广行,遍行。《荀子 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赏析  高适说,男儿大丈夫,本来自己就该重于横行天下。若无非常之功,天子并不会经常赐给龙颜悦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字词典故  “摐chuang1”:【敲击,撞击。“金”和“鼓”都是军队的号令器具,所谓“鸣金收兵,擂鼓攻伐。”】 “榆关”:【也就是如今的河北山海关。】“旌jing1旆pei4”:【旗帜。】“逶wei1迤yi2”:【蜿蜒曲折。】“碣石”:【河北昌黎县城北的“碣石山”,就是当年曹操所登临的碣石山。曹操曾经北征乌丸,回来途中在碣石山上写下《观沧海》。

赏析  高适说,一路敲金擂鼓,攻伐向前,我大唐的军队攻下了“榆关”。长长的队伍,旌旗招展,蜿蜒曲折于“碣石山”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字词典故  “校xiao4尉”:【武官官职,部队长之意。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唐朝六品下。】“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瀚海”:【唐代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ga2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狼山”:【应该是在如今的内蒙古“巴彦淖nao4尔市”北边那个狼山。】

赏析  高适说,校尉带着羽书,跨越“瀚海”,飞驰而来。战报称,匈奴单于打猎的火炬,已然照在了“狼山”之上。

     高适用一个“飞”字,不仅说明军情紧急,而展示出这瀚海之大,地方之远,需要用飞的。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字词典故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楚辞 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凭陵”:【侵犯,猖獗,横行。《魏书 叔孙建传》:“会彼边镇弃守而去,故 晋 前军得以西进,非敢凭陵 魏 境。”】“杂”:【夹杂。】

赏析  高适说,狼山的山川草木萧条,极其荒凉,那里真的是极度边境之土。那里的胡骑总是在风雨交加中,前来侵犯。

    夹杂着风雨来侵犯,可见他们是多么地能征惯战。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赏析  高适说,胡人的战士于军阵前,已经打得死生参半,而他们的美人们,却在营帐下,犹自欢歌又热舞!

     足见,胡人对战场的死生之事早已习以为常了。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字词典故    “穷秋”:【就是秋天的尽头,深秋。】“草腓fei2”:【草木枯萎。】   

赏析  高适说,大漠的深秋,边塞的草都枯萎了。边塞的孤城,落日的斜照里,战斗的士兵越发地稀少了。

     看来守边将士死伤比较大,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充。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字词典故  “当”:【担当,承担。】“恩遇”:【指天子的知遇。南朝 宋 范晔 《后汉书 贾复转》:“是时列候唯高密,固始,胶东三候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看,恩遇甚厚。”】“轻敌”:【轻视敌人,不惧怕敌人。】“关山”:【泛指高峻险要的地方。】

赏析  高适说,将士们身上担当的是皇上的知遇之恩,常常藐视敌人,临危不惧。然而,在那重重关山中,竭尽全力了,却依然未能解除胡人的包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字词典故  “玉箸”:【玉做的筷子。这里另有深意:南朝 梁 简文帝 《楚妃叹》诗:“金簪鬓下垂,玉筯衣前滴。” 这里的“筯”就是箸,也就是说玉箸事实上已经被用来形容美人的眼泪了。

赏析  高适说,将军们身着铁衣,奔赴远方,辛勤戍守已然很久。家中的美人,常常哭得泪如玉箸,想来应是从离别后的那一刻开始了。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字词典故  “蓟ji4北”:【指河北蓟县北边。】

赏析  高适说,城南的少妇们也哭得几乎要断了肠,而远征的人啊,却只能在“蓟北”那里空自回首,无法归来。

    这“城南”一般都是住着百姓人家,所以这里应该特指士兵的家属。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字词典故  “边庭”:【就是边地。】“飘飖yao2”:【本意风吹貌。《文选 班彪》:“风猋biao1发以飘飖兮,谷水漼cui3以扬波。”刘良 注:“飘飖,风驰皃mao4。”】“绝域”:【极其遥远的地方。晋 葛洪 《抱朴子 诘鲍》:“夫绝域不可以力服,蛮貊mo4不可以威慑。”】

赏析  高适说,想那边庭所在,四处狂风飘飖,哪里可以度得过去。绝域之地,除了一片苍茫,还能有什么更多的东西?!

    广漠的边地,唯有风与草,进去难,出来更难。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字词典故  “杀气”:【战场上杀伐之气,借指战事。“三时”:【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阵云”:【浓重厚积形似战阵的云。 古人以为战争之兆。】“刁斗”:【即“鐎jiao1斗”,又名“刁斗”。最早载于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种青铜铸造的行军用具,每只可容一斗,除了可作为量器向兵卒分发粮食,亦可作为饭锅用以炊煮,至夜军营里巡逻,兵卒还可敲击发出声 响,相互警示,故其又有一个很贴切的俗名叫“锣锅”。】

赏析  高适说,春天,夏天到秋天,三个农作的季节都是同样的杀气弥漫,升腾到了天空,成了战阵之云。即使是在冬季,一整夜里不时传来的刁斗声,声声令人心惊胆寒。

     高适的意思恐怕是,那些胡人都是不种田的,农作的三个季节都是在靠打仗劫掠,即便在寒冷的冬夜,他们依然在偷袭。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字词典故  “白刃”:【锋利的刀。】“死节”:【为了忠于国家报效朝廷的气节而死。 《楚辞·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勋”:【功勋。】

赏析  高适说,敌我相看,那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到处都是流血纷纷。所谓的死节,从来哪有顾得上什么建立功勋的。

     死生之地,都是在搏命,哪里会还有要功勋的想法。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字词典故  “李将军”:【汉朝的李广将军。】

赏析  高适说,诸君是不曾见到,那沙场征战有多苦,大家的记忆中,至今还停留在汉朝的李广将军!

     高适的意思是,李广将军英勇善战,大凡文人都喜欢说一句,多么怀念李广将军,有李广将军在就好了。而事实上,现在大唐的边塞,那些正在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就如同李广一般啊!

《燕歌行》(并序)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适《燕歌行》教案-云飞扬-搜狐博客
高适《燕歌行》
《燕歌行并序》教案
燕歌行 高适
《唐诗三百首》选读精讲(46)《燕歌行》
《燕歌行》诗词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