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维 《老将行》 赏析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鬚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诗名《老将行》,“行”:【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于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我们发觉王维确实写了不少古体诗,本诗《老将行》也是属于这样的歌行,写的是一位老将从少年到老年的经历,好,我们来逐字逐句地感受原诗: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字词典故  “少年”:【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西晋 陈寿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汉遣车骑将军 皇甫嵩、中郎将 朱儁jun4 将兵讨击之。儁 表请 坚 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 下邳pi1 者皆愿从。”】“步行”:【徒步行走。《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赏析  老将说,我年轻那会儿,差不多十五二十岁的时候,能够徒步夺得胡人的马来骑。

    可见脚力好,跑得快,而且身手敏捷。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鬚儿。”

字词典故  “白额虎”:【俗称“老虎”。顾名思义,额头上市白的,所以被后人称为“白额虎”。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自新》“义兴 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肯数”:【在本文中意思是“岂肯数”,怎么肯数。】“数shu3”:【比较起来最突出。例:数起来,数一数二。】“邺ye4下”:【即“邺”,史书或称“邺下”、“邺城”、“邺都”等。在今“河北临漳邺镇”。献帝建安时,曹操据守邺城。】“黄鬚xu1儿”:【即“曹彰”,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

赏析  老将说,我也能射杀山中的白额虎,岂肯只数邺下“黄须儿”为第一?

    这“黄须儿”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彰”,据《任城王旧事》记载:【父“曹操”计划攻打吴及蜀,问“曹彰”行军作战的诀窍。“曹彰”能左右开弓,剑术于百步之内,断人的胡须和头发。当时“乐浪郡”献来一只猛虎,纹理斑彩,用铁笼关住。力士们都不敢看。“曹彰”抓住虎尾,缠在自己胳膀上,猛虎贴着耳朵不敢出声,大家都佩服他的神勇。后来“南越国”献一白象给武帝,“曹彰”用手捏住它的鼻子,象乖乖地伏在地上不敢动。文帝“曹丕”曾铸一口万斤大钟,悬在文华殿,想换一处摆放,但力士一百人也挪不动,可是“曹彰”把钟背起来就走。四方听到他的神勇,都息兵自保。文帝说:“以任城王的雄武,并吞巴蜀,就像猫头鹰衔死老鼠!”】老将也是臂力过人,自比曹彰的勇武。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字词典故  “一身”:【独自一人。】“转战”:【连续在不同地区作战。《史记·乐毅列传》“齐 田单 后与 骑劫 战,果设诈诳 燕军,遂破 骑劫 於 即墨 下,而转战逐 燕,北至 河 上。”】“当”:【用武力抵敌。《梁书·韦放传》“于是士皆殊死战,莫不一当百。”】

赏析  老将说,我当年孤身一人,转战三千多里,手中的一把剑能抵抗百万雄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字词典故  “奋迅”:【精神振奋,行动迅速。《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霹雳”:【响雷,震雷。】“虏lu3”:【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崩腾”:【动荡,纷乱。南朝 陈 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自天数云否,朝祸荐臻,东夏崩腾,西京荡覆。”】“蒺藜”:【即“铁蒺藜”,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墨子·备城门》记载,在战国时的城市防御战中,“皆积参石、蒺藜”。】

赏析  老将说,我们汉家的士兵行动如霹雳般迅猛,胡虏的骑兵纷乱如害怕碰上铁蒺藜。

    关于“蒺藜”,一般是用于城市防御战,但是在本诗中的编排,我们认为应该是用来形容汉家士兵手中的刀剑。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字词典故  “卫青”:【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天幸”:【天赐之幸,侥幸。《史记·穰侯列传》:“夫战胜 暴子,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李广”:【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都”(治 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回朝后自杀。】“数奇”:【命数不好,遇事多不利。“数”:命运、命数。“奇”:不偶,不好。古代占法以偶为吉,奇为凶。《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 李广 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赏析  老将说,卫青保持不败,由于天赐之幸;李广没有功劳,缘自命数不好。

    《汉书·李广传》讲,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汉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恐怕达不成俘获单于的期望。看来,这李广不能建功立业,却是因为皇帝认为他命数不好,不给他更好的机会。老将军这里是以李广自喻,说自己也是命数不好,结果没能在年轻时有多大的功劳。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字词典故  “弃置”:【抛弃,扔在一边。南朝 梁 丘迟 《答徐侍中为人赠妇》“糟糠且弃置,蓬首乱如麻。”】“衰朽”:【老迈无能。隋 江总 《宴乐修堂应令》“庸竦滥 应 阮,衰朽恧连章。”】“蹉cuo1跎tuo2”:【时间白白地过去,事情没有进展。《晋书·周处传》“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蹉跎在此处指年岁已大。】

赏析  老将说,自从被军队抛弃后,我便开始衰老了,世事光阴白白流逝,我也成了白头老人了。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字词典故  “昔时”:【往日,从前。】“飞箭”:【射箭。】“无全目”:【语出 鲍照 《拟古·其一 幽并重》“惊雀无全目”。故事出自《帝王世纪》:夏“有穷氏”的国君“羿”善射,一次与吴贺游,吴贺让羿射鸟雀的左眼,羿却误中右眼,使鸟雀的双目不全。羿因误射右眼终生羞愧。后世用“无全目”比喻射箭百发百中,技术很高。】“杨”:【杨柳。】“生左肘”:【典出《庄子·至乐》:(支离叔 与 滑介叔 观于 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赏析  老将说,以前我射箭是百发百中,鸟无全目;如今我的左肘好似生出了垂柳,弓都拿不稳了。

    这里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无全目”,一个是“生左肘”。“无全目”是关于“羿”的故事,讲的是箭无虚发。可是这个“生左肘”的典故却出了个问题,这个典故出自《庄子·至乐》,原文我们写在字词典故中了,这里看下译文【“支离叔”和“滑介叔”观望于冥伯的山丘,昆仑的山丘,黄帝休息(也可能是“死”)的地方,不久有“柳枝”(瘤子)从他的左肘生了出来,他表现出吃惊而讨厌的样子。支离叔说:“你讨厌它吗?”滑介叔说:“没有,我何必讨厌!生命体,不过是假借罢了;假借别的生命体而生的生命体,不过是尘垢罢了。死和生就如同白天与黑夜。况且我和你观看自然造化来到了我的身上,我又何必厌恶它呢!】我们尽量尊重原文去自己翻译这段文字了。应该说,庄子这段话,讲的是一个意外,从最后一句,大家都推测是“滑介叔”的左肘长出了一个东西,然后两人有了一段交谈,讲关于生命体与生死的问题

    现在问题来了,左肘生的这个东西,原文是“柳”,①王维在本诗中引用的时候,用的是“垂杨生左肘”,杨柳,杨柳,显然王维的理解,滑介叔的左肘就是长出柳枝了。他在另一首诗《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中也有“岂恶杨枝肘”,可见他确实认为是生出了杨柳枝。②在王维之前,唐朝有个道学家“成玄英”,他的解释是:【蹶蹶,惊动貌。柳者,易生之木;木者,棺椁之象;此时将死之徵也。二叔游于昆仑,观于变化,俄顷之间,左臂生柳,蹶然惊动,似欲恶之也。】 “成玄英”也是解释成柳枝,认为是死的征兆。而且从他的解释中,似乎也没有说是谁的左肘,说不定两人的左肘都生了。③在后来的元稹写的《放言五首》之五,也有“乞我杯中松叶满,遮渠肘上柳枝生。”可见,成玄英,王维,元稹都是理解为“左肘生出了柳枝”。

    可是,我们现在不论是在唐诗鉴赏辞典里,还是网上的百度百科,还有很多后代的人都解释成是“左肘生出了瘤子”,认为“柳”是“瘤”的谐音。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几位前人的解释:【沈德潜 “柳,疡也,非杨柳之谓”,并以王诗的垂杨“亦误用”。】;【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柳,瘤字,一声之转。”】;【王先谦 集解:“瘤作柳,声转借字。”】;【高步瀛 说:“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者。然支离、滑介本无其人,生柳寓言亦无不可。”】我们查了一下,“沈德潜”(1673-1769)、“郭嵩焘”(1818-1891)、“郭庆藩”(1844-1896)、“王先谦”(1842-1917)、“高步瀛”(1873-1940),都是清朝的,而且是“沈德潜”先提出来的。最后一位“高步瀛”的说法和我们的想法类似,庄子经常在说神话,文中的两位叔也确实是虚拟的人物,而且庄子一般都是在讲生命,恐怕不会具体到什么“瘤”上面。而把“左肘”生柳枝作为一种生命即将结束的征兆,这后人一般也都是这么理解的,至于之前,是不是这样,“成玄英”的解释有一定道理,毕竟都是道家的。而且左肘生瘤就会死吗?现代也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解释为“瘤”,似乎有得探讨。王维毕竟也是一个状元,元稹也是高才,一般不存在误用问题吧。

    当然,作为后代将“肘生柳”比喻衰老,比喻生死、疾病等意外的变化,这大家都没有太大异议。④白居易的《初病风》“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肘痹宜生柳,头旋剧转蓬。恬然不动处,虚白在胸中。”⑤辛弃疾的《贺新郎·肘后俄生柳》有“肘后俄生柳。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从以上①-⑤,都使用了“柳”,他们又都是高才。庄子本来就是在讲神话作比喻,恐怕还真没有“瘤”什么事,至于后代引申为衰老,病变,将死的征兆,无可厚非。把“柳”理解成“瘤”恐怕还真是清朝后人想多了。

    回到本诗,为什么王维要用这个典故呢?可能还有一个潜藏意思,因为前一句说的是他年轻时箭无虚发,可是老了呢?左肘生柳?为什么是左肘,因为左手是要举起弓的,左肘都生柳了,这弓怕是举不稳了,更不要说射箭要百发百中了,呵呵。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字词典故  “故侯瓜”:【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东陵瓜”又称“故侯瓜”。】“先生柳”:【晋 陶渊明 写的自传文《五柳先生传》(有争议)中,五柳先生在宅前种了五柳树。】

赏析  老将说,我呢,现在也开始种瓜,有时也在路旁卖卖我的“故侯瓜”,在住宅的门前,也学着种几棵“先生柳”。

    这里又是两个典故,一个是讲秦朝时的“东陵侯”,秦国灭了,他成了平民百姓,就在长安城东种些瓜来卖,瓜还比较甜,所以人称“故侯瓜”。这老将军也开始种瓜来卖了。另一个是典出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因为在自己门前种了五棵柳,所以自称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不羡慕荣华富贵,喜欢在家看看书,生性爱喝酒,一种归隐的生活。所以老将军也像五柳先生那样种它几棵柳树,没事在家看看书,喝喝酒,安贫乐道。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字词典故  “苍茫”:【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穷巷”:【冷僻简陋的小巷。《史记·陈丞相世家》:“家乃负郭穷巷,以獘bi4席为门。”】“寥落”:【衰落;衰败。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牗you3”:【穿壁以木为交窗也。《说文》中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牗,在屋曰窗。”】

赏析  王维说,那片一望无际的古木,旁边连着一条穷巷,寂寥衰败的寒山,正对着一个虚空的木窗。那就是老将住的地方。

    关于“虚牗”,《说文》里说“在墙曰牗,在屋曰窗。”怎么理解?想来应该是,如果你是站在墙外面看,这个木窗对你来说,就叫“牗”,如果你站在屋子里,那么这个木窗就叫“窗”。“虚”是镂空的意思,老将这里应该是用木头随便搭的窗。我们前面一直是以老将自述的方式,但是这两句,感觉还是应该从王维的角度,从旁人的视角和口吻会比较好。或者我们可以想象王维是在城外遇到这样一位卖瓜老将。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字词典故  “疏勒”:【“疏勒城”,汉代西域“车ju1师国”境内的一座城池。该城在天山北麓,傍临深涧,地势险要,饿瘦天山南北通道。东汉初年,匈奴征服西域时,“耿恭”孤军坚守于此地。】“誓令疏勒出飞泉”典故:【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五月,耿恭放弃了孤立无援的金蒲城,向东北转移到另一个屯戍地“疏勒城”。疏勒城傍临深涧,可以倚险固守,特别是与友军(柳中城驻军)更贴近,声气相应。匈奴将疏勒城死死围困,并将深涧的水源截断,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逼耿恭投降。失去水源,耿恭不得不在疏勒城中挖井,直到15丈深,也没挖到水脉,吏士渴乏已极,不得不“笮zuo2马粪汁而饮之”。耿恭重整衣冠,向枯井虔诚再拜,“为吏士祷”。转眼功夫,井中竟水泉涌出,大家齐呼“万岁”!他们在城上扬水示威,匈奴只得退去。】“颍川”:【即“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使酒”:【因酒使性。《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 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颍川空使酒典故【讲的是西汉时期,颍川郡颖阴人“灌夫”,吴楚七国之乱时,他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亲从军,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后来,被汉景帝任命为“代国”宰相,被汉武帝任命了“淮阳太守”,“太仆”,因酒后殴打窦太后的兄弟,改任“燕国宰相”。几年后,犯法免官。但他家产数千万,食客每日数十百人,横报颍川郡。其间和丞相“田蚡”有些过节。有一次,他的好友“魏其侯窦婴”约他一起去参加“田蚡”的婚宴,宴席上敬酒,“田蚡”、“程不识”和“灌婴”(灌夫的父亲)本家的“灌贤”看不起他与窦婴,灌夫痛骂诸位人,因此论不敬之罪,被斩杀,更因族人横暴被灭族。】

赏析  老将说,我的性格,更像那位发誓要让“疏勒城”喷出飞泉的“耿恭”,决不会像“颍川”那个空自因酒使性的“灌夫”。

    这首诗的典故确实很多,这两句又是两个典故,讲到“耿恭”和“灌夫”。我们在字词典故里都简述了他们的故事。“耿恭”是非常忠诚的将领,而“灌夫”呢,虽然也立过战功,却喜欢酒后闹事,骂人打人,也因此最后搞得被灭族。说起来,最倒霉的还是他那位朋友“魏其侯”窦婴,后来还在汉武帝面前替灌夫求情,结果落得个被斩首的结局。可见交错朋友是多么糟糕的事情。本诗中的老将也是个爱酒之人,不过他表明自己是那种把劲用在战场上,而不是酒场上的将领。

    这首诗也挺奇怪,又从老将的寒舍讲到了喝酒的事情上来,难道确是王维遇到这么一位卖瓜老将,于是请他喝酒,才有此话题?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字词典故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羽檄xi2”:【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交驰”:【交相奔走,往来不断。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军书辐至,羽檄交驰。”】

赏析  老将说,最近听说,在“贺兰山”脚下,战阵如云?送紧急军书的马匹来往不断了,从早到晚都能听得到。

    老将听说要开战了,又兴奋起来了。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字词典故  “节使”:【即“节度使”。】“三河”:【“三河地区”。包括“河东”、“河内”、“河南”。“河东”在今山西省西南部,治所在今“夏县”;“河内”为古冀州,为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治所在今“武陟县”西;“河南”在今河南省北部地区,黄河以南,治所“洛阳”。】“年少”:【年轻人。】“五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这“十五道”包括:陇右道、河北道、河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剑南道、黔中道、关内道、河东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岭南道、京畿道、淮南道、都畿道。其中,“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合称“山南道”,“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合称为“江南道”。】

赏析  王维说,是的,如今“节度使”开始在“三河地区”招募年轻人,诏书下令,五个道都要派出将军。

    有很多赏析(包括教材)都把“诏书五道出将军”解释成“诏书让大将军分五路出兵”,这样的解释实在很勉强,“出将军”变成“出兵”了。把“五道”解释成五路,这也是很奇怪的。也有的解释成“五道诏书”,为什么是五道诏书?这恐怕也需要解释下。我们认为这“五道”是唐朝行政划分十五道中的“五道”,你这附近的“五道”都得给我派出将军来。我们知道,王维曾作为“监察御史”奉命出塞。他写的《使至塞上》中提到的“萧关”就在宁夏,而“燕然”就在内蒙古共和国。其次,“五道”对“三河”,“募年少”对“出将军”,非常工整。最后,对本诗来说,这老将不就是为了做将军的吗?朝廷正好在选派将军,所以他希望有人推荐他。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字词典故  “拂”:【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乐府诗集·木兰诗》:“朔气传金柝tuo4,寒光照铁衣。”】“聊”:【姑且,暂且。】“星文”:【应该是宝剑上的星光纹路。也借指宝剑。南北朝 庾信 《同卢记室从军诗》“河图论阵气。金匮辨星文。”】

赏析  老将说,这些天,我都在试着擦拭过去的那套铁甲战衣,擦得白如雪色;姑且也持着曾经的宝剑,舞动起剑上的星文,熠熠生辉。

    老将希望自己能够有再次披挂上阵的机会。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字词典故  “燕弓”:【燕地所产的弓,指良弓。】“天将”:【一作“大将”。】“越甲”:【越国的甲兵。】“鸣”:【惊动。】“越甲鸣吾君”典故:【即成语“越甲鸣君”。《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为这是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之,遂自刎死。鸣:这里是惊动的意思。

赏析  老将说,我愿得到一把燕山良弓,能够去射下天骄的大将。让越国的甲兵惊动到我们的君主,那是我们的耻辱。

    关于“燕弓”,想起后来的李贺写的“燕山月似弓”,感觉翻译成燕山良弓,或者更有战场气息。而“天将”,有的版本是“大将”,如果确是天将,因为前面提到了内蒙,也许和天骄有关。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字词典故  “云中”:【“云中郡”,今山西大同。】“云中守”:【“云中郡郡守”魏尚。典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西汉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威震北方,匈奴不敢进犯。后因向朝廷所报的斩获敌人的首级差六个,被削职为民。大将“冯唐”在汉文帝面前为他谏言,文帝复了他的官职。魏尚复任后,努力整顿云中郡的军事。匈奴人忌惮不已。】“犹堪”:【还是能够。】 

赏析  老将说,莫要嫌弃我这位旧日被削职为民的“云中守”啊,我还是能够一战成名,获取功勋的。  

    这确实很像是老将在求王维推荐。而王维又正好是监察御史,或者也正好是他的分内之事。王维这首诗至少包涵了十个典故,像这么多典故的诗,确实不多见。我们也一直以老将自述的方式来解读,只有其中四句作为王维旁观者的角度来解说。王维城外与卖瓜老将相遇,请他饮酒,由此有了这样一番述说,这也仅仅是我们的逻辑推理与猜测。至于其中有些解释,比如“垂杨生左肘”,以及“诏书五道出将军”,与诸多前辈的解释和教材有差异,值得探讨,不过,我们的证据还是比较周全可靠的。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鬚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老将行》赏析
第十二讲 王维诗(一)
老将行_王维
王维著名的一首长诗,气势雄浑,“杀气”十足!
王维这首唐诗里有梦想,有失意困苦,更有真正的英雄主义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全诗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