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 《东鲁门泛舟二首》 赏析

《东鲁门泛舟二首》 李白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

 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

 疑是山阴雪后来。”

    诗名《东鲁门泛舟》,“泛”:【漂浮。】“泛舟”:【行船,坐船游玩。】这也是李白寓居“山东”时所写的诗,那么“东鲁门”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让我们迟迟写不出本诗的赏析。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据《一统志》记载:东鲁门在兖州(今天山东曲阜、兖州一带)城东。】而“曲阜”附近的“汶上县”,有一位“何树瀛”老师,研究李白身世二十多年,著有《李白考谜》一书。书中认为李白这首诗当写于“曲阜”东面,“徂cu2徕lai2山”下的“大汶河”。何老师认为“东鲁门”是鲁国的国门,论据是《国语·鲁语上》:“海鸟 曰 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 使国人祭之。”《庄子·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由此认为“鲁东门是鲁国东界边关之防门”。我们觉得有些奇怪,这里的“鲁郊”究竟有多远呢?“臧文仲”是鲁国的大夫,住在鲁国国都“曲阜城”里,怎么会关心起国门那里的海鸟?而“徂徕山”距离“曲阜”有一百多公里。

    我们认为“东鲁门”、“鲁东门”只需正常理解成鲁国国都的东城门就行了。人们之所以会那么复杂地解释,可能是因为李白诗中的“溪”以及“山阴”所带来的误解,认为这样的场景就应该靠山,如此去倒推“东鲁门”应该靠山,再加上李白曾隐居于“徂徕山”的传说,由此先入为主地去寻找认定的理由。而我们是从历史人文和具体诗歌的意思去推理的。就好像前面的“鲁郊”之海鸟,其实就看怎么理解这个“鲁”了,你要理解成鲁国,那么这个郊就远了,要是鲁国国都,尤其是孔子居住的地方,那么就应该是城外不远处。

    我们反复在提,孔子对李白人生理想的影响。所以他会更多地在孔子故里去感受先人,感受伟人的生活与经历。

    我们再来说这个“溪”字,其实溪不一定就是靠什么大山,《说文解字》中,“溪”本义指山谷,而《尔雅》认为流入大河的小河,即为溪。在“水文学”上,窄于五米的小河流就算溪。另外,诗中的“山阴”是浙江“绍兴”的古称,是地名,并不特指什么山。所以关于本诗写于何处,我们有个提法,认为是“曲阜”附近的“泗河”。

    “泗河”古称“泗水”,古代著名大川,孔子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便出自于“泗河”岸边。“泗河”的传统源头在“曲阜”东面的“泗水县”(后来探究,真正源头在“新泰市”)。泗水县有很多低山丘陵,东高西低,东部泉多如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之说。由这些泉水汇聚成了泗河的“源头”。当我们把目光集中到“泗河”,结合李白的诗文,竟有了一些让人惊喜的发现。

    首先,泗河蜿蜒曲折,从“泗河县”,先后流经了“曲阜”和“兖州”,这不仅符合“东鲁门”(鲁国国都城门的东面),也符合本诗的其二“鲁门西”(鲁国国都城门的西面)。

     再来,我们知道李白写诗是很注重整体性的,经常前呼后应,由此意外发现,本诗首句中的沙明”和末句的“雪后”是有呼应关系的。当这些“溪”旁的沙子在月光的照耀下,呈现出“雪地”一般的景象,李白有了写诗的冲动,这才是李白创作本诗的初衷。

    泗河属地上河槽,自古洪水泛滥,冲刷堆积出两岸的河沙。更有意思的是,泗河自古有“泗滨浮磬qing4”的传说,在《尚书正义》中记载:【泗水旁山而过,石为泗水之涯石,在水旁中见石,似若水中浮然,此石可为磬 故谓之 浮磬 也。】《拾遗记》中更为离奇的描述:【石浮于水如萍藻之轻,取之为磬,不加琢磨。】“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据说古代泗水中有一种像是漂浮在水面的石头,可以做成磬。甚至有的说,这种石头可以直接浮于水面上,不用琢磨,就是现成的磬。由此,我们想到了本诗中的“波摇石动”,李白可能指的就是这样的水中石。

    事实,本诗还有一个很大的疑惑点,就是首句的“天倒开”。天怎么个倒开?到目前为止,多数赏析的解释都是:这是指天空在水中的倒影。这样的解释似乎脱离实际了,流动的溪水怎么会有天空的倒影呢?所以说,这首诗可能真的没被好好理解过。我们来看这几个关键词:“日落”、“沙明”、“天倒开”、“泛月”、“寻溪”及“雪后”。首先,“日落”是日已经落下去以后,而不是日落之时“沙明”了,这显然是错误的,太阳在的时候,沙一直都是明的。李白的意思是,日头落下去以后,本该是黑夜了,怎么两岸的沙子反倒明亮了起来?难道是天倒过来开了吗?是的,在李白的世界里,这个时候的天是倒过来开了,只是在天上的不是太阳,而是月亮。月光照亮了两岸的沙子,如此晶莹透亮,就如同雪地一般。月光照在溪水中,波光粼粼,泛舟其中就如同泛着月光一般,李白陶醉了,于是才有了本诗的创作

    好,在探明这些奥秘之后,我们来感受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原诗:

“日落沙明天倒开,”

赏析  李白说,日头已落,夜幕降临,不觉中,两岸的沙地又明亮了起来,好似这天又倒过来,开了。

    我们前面解释了,日落之后,本是黑暗的世界,可是因为月光,照耀了两岸的沙砾,让李白的世界又亮堂了起来。

 “波摇石动水萦回。”

字词典故  “萦回”:【回旋环绕。】

赏析  李白说,摇荡的水波中,有浮石漂动,不舍的流水,为之回旋。

    如果此时,李白的心中确有“泗滨浮磬”的念头,那真是多么美妙的情景。试想,这些被水波摇动的石头,竟是浮动的磬,那些萦回的水流,便是磬声的回响。事实,如果“泗滨浮磬”的传说在当时当地很流行的话,李白的诗中确实没必要出现“磬”字,你一说在泗河里看到浮动的石头,人家就会说,那可能就是“泗滨浮磬”了。而这也很符合李白启发性写诗的风格。倘若解释成石头的倒影在水波中摇动,一来,我们说了,夜晚的溪流是不太可能有什么清楚的倒影;二来,这样的诗句也过于平淡无奇了,这根本不符合李白的性格。在特殊的地点中,启发性的描写,字面看似平淡,其实蕴藏深意,让人琢磨以后,豁然开朗,如猜中谜底一般,那才是真正有意思的。而真正读懂诗人所要表达的想法与妙处,才是我们诗歌赏析的要旨。

 “轻舟泛月寻溪转,”

字词典故  “寻”:【沿着,顺着。】

赏析  李白说,就这样,驾着轻盈的小舟,漂浮在粼粼的月光上,顺着那溪水转来转去。

    是的,月光不仅照在了两岸的沙地上,也照在了溪水中,于是此时的李白已经不是什么泛舟,而是泛月了。两岸如晶莹的雪地,溪中泛着粼粼的月光,李白我在其中顺水徜徉。

“疑是山阴雪后来。

字词典故  “山阴”:【浙江绍兴的古称。】“山阴雪后”:【南朝 刘庆义《世说新语·任诞》之“王子猷you2雪夜访戴”的故事:王子猷 居 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 左思 《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an4,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赏析  李白说,真心怀疑,我就是那“山阴”的“王子猷”,在雪后的夜晚,乘舟而来。

    很多赏析都因为这个典故,认为李白这是要去访友,我们以为,那真是偏离本诗的主题。李白其实要的是“王子猷”在雪夜时,从“山阴”乘舟到“剡溪”,一路所看到的风景。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景,能让“王子猷”如此着迷得忘乎所以呢?这,才是追求境界者所要探寻的。所以,当李白泛舟于两岸如雪,月光粼粼的溪水中时,蓦然觉得,自己就像那雪夜泛舟于“剡溪”的“王子猷”,看着一般的景致,感受着一样的境界。

《东鲁门泛舟二首》 李白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

 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

 疑是山阴雪后来。”

《东鲁门泛舟二首》 李白

其二

“水作青龙盘石堤,

 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

 何啻风流到剡溪?”

    在其一中,我们讲到,李白仿佛自己也泛舟在雪夜的“剡溪”中。现在想来,李白前面的“寻溪转”,或者也是为“剡溪”作铺垫的。不过,这里毕竟不是“剡溪”,当李白继续驾舟前行的时候,两岸如雪的沙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番风景,于是李白又写下了其二。好,我们就来感受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二原诗:

“水作青龙盘石堤,

字词典故  “盘”:【盘绕,屈曲。】

赏析  李白说,舟随水转,眼前的水流化作了一条青龙,盘绕在石堤旁。

    我们前面说了,泗河是常有洪水泛滥的,所以到了水宽之处,两岸便修有堤坝,于是李白看到了石堤。那么为什么是“青龙”呢?一来是描绘夜晚中蜿蜒的水流;二来,李白在《古风其二十》中曾有这样的诗句:“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说自己遇到了神仙“赤松子”,那个赤松子送给他一匹白鹿,自己挟着两条青龙,可见这青龙是神仙骑着飞天的。这里恐怕也是在为后面的“若教月下乘舟去”作铺垫。

“桃花夹岸鲁门西。”

字词典故  “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鲁门西”:【鲁城西门的西边。】

赏析  李白说,两岸的桃花,一路向前, 一直延伸到了极目的鲁门西。

    我们前面介绍了,这“泗河”途经“曲阜”,一路向西。李白是从城东泛舟而来的,看到两岸的桃花树,夹着河水,一路延伸到了极目的鲁城西门的西边。这场景,不就如《桃花源记》里所描述的一般吗?所以,李白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若教月下乘舟去,”

字词典故  “若”:【如果】“教jiao4”:【使,令,让。】

赏析  李白说,如果让我在月光下,一路乘舟而去。

    去哪里呢?李白没有往下说,前面有“青龙”铺垫,又有“桃花”指路,你自己想吧,或者飞天,或者去往哪里的桃花源,李白我也不知道,但是那种感觉当然是:

“何啻风流到剡溪?

字词典故  “何啻chi4”:【不止,岂止。】“风流”:【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剡shan4溪”:【浙江省绍兴市“嵊sheng4州”境内的主要河流。】

赏析  李白说,我这般的风流倜傥,又岂会止于“王子猷”到达的“剡溪”?

    我们前面提到的典故“王子猷雪夜访戴”,主人公“王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李白是自视很高的人,怎肯在风流上输人一筹?言下之意,如果让李白我就这么在月下一直乘舟而去,我真的会去往你们不曾企及的境界,哪里仅仅是雪后的剡溪。

《东鲁门泛舟二首》 李白

其二

“水作青龙盘石堤,

 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

 何啻风流到剡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启功书法作品鉴赏·唐人句(104)
启功书法作品鉴赏·唐人句(28)
启功书法(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名家诵读 唐代李白《东鲁门泛舟》
解读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送别老朋友,开玩笑的同时狠赞了对方,虽是离别,却毫无伤感之情
86岁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随手写诗相赠,仅28字却有两处动人细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