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每天一篇成长干货,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是克哥的第171篇原创文章。

持续日更。日拱一卒,不期而至。



你好,我是克哥。

昨天读书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段话。

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信息连接的方式,指数型技术在迅速颠覆着现有的商业世界,

未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世界将不再需要单一的技能型人才,而是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极强逻辑思考力和高感知力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人往往通过阅读建立足够强大的抽象思维能力。

改变命运唯一的策略,是你要变成终身学习者,

不确定性,是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

虽然我们可能无法掌控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但可以把握确定的内在世界。

1、

我们现在身处的二十一世纪,毫不夸张地说,是「知识型生产者」的时代。

这早在几十年前,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一本书中,就已经揭示了这个事实。

一方面传统的工作,它的生产工具,都是由资本方所提供的,比如服装厂的织布机,工厂里的机械设备等等。

而现在,大多都是自己掌握生产资料,虽然我们的工作可能还是依附于资本方,

但是最终价值,是由我们自己产生,并且这些知识是可以带走的,比如医生、律师、程序员等大多数职业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知识结构也会老化掉,最终被淘汰,没有办法再用。

就像少楠老师举的例子,在90年代,很多修车师傅的手艺都能有用武之地,因为基本都是机械零件所构造,很少有电路。

但随着几年间的转型,电路设备逐渐登场,慢慢修车师傅的手艺就被淘汰掉了,再也修不了车。

所以持续地学习和有意识地迭代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2、

如果你问我读书三年,三百本书,带来的收获是什么,答案会有很多,

比如通过中国哲学、心理学等书籍,转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精神状态,不再那么焦虑迷茫,更容易安住在当下。。

比如通过投资的书,帮助我找到了终身事业,改善了我的实际生活和对事物终局的认知观念。。

比如通过成长认知的书,实现自我管理,养成了很多精进习惯,并通过管理日程、时间与精力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比如经过反复学习和实践中掌握了一些底层逻辑,进而成为个人成长领域的自媒体创作者。。

比如这种种的一切让我得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进而把它打造成为一个可以让我持续进步的成长系统。

如果只能选择一个,很可能会选择「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种底层逻辑,是能够举一反三,快速入门某一领域的能力,以及能够自主迭代自己的意识。

我时常认为,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学习渠道,但它是成本最低的,

这里的成本,可以是书籍本身的成本,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作者一生研究的结果。

也就是沟通成本,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难碰到志同道合的人,也很难见到巴菲特、查理芒格这些高人,

甚至像孔子、释迦牟尼这些人,是永不可能在生活中见到的,但我们随手翻开一本书,就可以和他们促膝长谈。

3、

读书方法的本质是学习方法,你会学习自然就会读书,你会读书,自然就会学习。

从功利角度而言,

一方面我认为读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带着疑问去读书,带着当下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因为这样你才容易被转变认知,当然前提是读相对“正确”的好书,而转变认知的过程所带来的醍醐灌顶,非常容易改变你的生活,

因为这个时候对你的触动是最大的,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并且容易开始付诸实践,

并在生活中发现它确实如书中所说,由此,这个认知就会被加深。

另外一方面而言,这样就是会出现无法持续,无法养成读书习惯的问题,就像书中所言:

很多人读书追求的是干货,寻求的是立刻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实这是一种停在舒适圈的阅读方法,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答案不会简单出现在书里,因为生活没有标准且确切的答案,

你也不能指望过去的经验能解决未来的问题。

很多时候它并非是通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靠单点就能解决问题,

而是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需要你在一个领域内持续不断的深耕。

进而把这种思维方式,内化成为你自己的认知,并用这个新的认知,去应对这个复杂变幻的世界。

就像我现在的阅读习惯,是每天最少进行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会进行两到三个小时,

在某一时期选定一个领域并持续深耕,比如个人成长、投资理财、自媒体IP,

同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在书中去针对性地寻找答案,一定是两种方法相结合的。

除了可以把书籍当成「为我所用」的顾问,每天阅读半个小时,这样也能够培养阅读习惯,不至于中断,进而保有你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4、

真正的阅读应该在书中与智者同行思考,借他们的视角看到世界的多元性,提出比答案更重要的好问题,在不确定的时代中领先起跑。

我们和什么样的人群有相同的共识,我们的未来就是如何发展的。

很多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

就像我昨天看到一则新闻,在当下经济增速放缓的时代,但一些区域的豪宅和二手洋房,仍然保持了高速的成长,

就是因为这是一种“稀缺的投资品”,而不是只有单一的居住属性,

投资者是基于同样具有购买力的人群的共识来买的,也就是未来的5~10年甚至更远的30年,

那些接手的人的经济能力,是不断上涨还是在下跌的。

成长中的认知也是如此。

我们的认知,是不是能和那些成功拿到结果的人的认知是相近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未来。

END

今天是持续日更写作的167/200

文章如果对你有启发,一定要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孩子在18岁前只能阅读5本书籍,而这5本书由你决定,你会如何为他选择?
“职场人年平均阅读量为19本书”:职场人阅读报告发布,你拖后腿了吗?
开工必读:底层逻辑越强大,能力越出众
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在于被忽视的小改变
如何1天高效阅读1本书,一年读好50本书的秘密!
30岁前要逼自己读完54本书:管理、认知、人物、商业、创业、理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