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践:高级阶段的行动提醒清单

到这一讲,你已经了解了心理咨询师在高级阶段会遇到的几种挑战。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会触动你个人的情感。你学到了如何应对来访者带来的负面情绪;如何做一个“坏人”,打破慢性化;如何看到自己的盲区,回到咨询师的角色以及如何应对危机。

你发现没有,跟前一个模块相比,这个阶段的操作涉及到了你更多的个人特点,你不再是一个标准化的操作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你有独特的情感、人生阅历和个性特点,我把它叫做咨询师的“个性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咨询师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学会“用自己”,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为咨询的一部分,促成更好的效果,这是咨询师的躬身入局。

一开始你可能会不适应。我有个学生,有一天有个来访者告诉他,说:“我搜到你的博客,看了几篇你写的文章。”我的学生就很不舒服,问我怎么办。

我问,哪里让你不舒服?他说我在博客里写了个人经历,被来访者看到了,我感觉很别扭。

我说为什么,是有些隐私不能让别人知道吗?他说别人看到都没关系,就是不想让来访者看到。

我就明白了,他习惯在做咨询的时候扮演一个标准化的“咨询师”,一旦来访者看到他作为性情中人的表达,他就会感觉很不适应。

我告诉他,其实,来访者看到你的性情,不一定是坏事。相反,你可以把这一面更多地发挥出来,用你的个性让咨询变得更好玩,也更有效。

怎么做呢?这一讲当中,我给你三点提醒。

第一点,你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做咨询。

这是一种咨询技术,叫做自我暴露。意思是,咨询师在咨询中主动把自己的事情讲出来。

你可能还记得,在15讲讨论咨询师的盲区影响到他对咨询的期待的时候,我教你对来访者说:“作为个人,我经历过跟你相似的处境”,这个说法就是一种自我暴露。这样做,是为了帮你摆正位置,回到咨询师的角色中。

在初级阶段,我们不建议咨询师在咨询中讲自己的事,因为把握不好分寸,这一段对话会变成以咨询师为中心,来访者的需求反而被晾到了一边。

但自我暴露是有好处的,所以到了高级阶段,可以适度使用。

举个例子,一个年长的咨询师跟青少年工作,他感觉到来访者对自己不信任,但这一点要怎么挑破呢?如果直接问:“你是不是对我不信任?”来访者多半会否认:“没有。”

这个咨询师就用了自我暴露,说:“我像你这个岁数的时候,特别不耐烦跟长辈说自己的事,因为我说什么他们都听不懂。不知道你来这里,看到我一把年纪,是不是也会这么想?”

这样一来,就给了来访者一个示范。在这里,负面的感受是被允许的,是可以说的。来访者就松了口气,说:“确实是。”

你看,原本有一点紧张的关系,因为咨询师的自我暴露,一下就打开了。

另外,自我暴露还可以增加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减轻顾虑。如果你告诉来访者,你遭遇过和他类似的问题,他就不会认为这件事是见不得人的。假如你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你的经验就会给来访者提供重要的鼓励和参考。

不过,自我暴露要适度,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基本事实,比如:“我跟你一样,也受到了很多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这就够了。不用渲染细节,更不能变成情感的倾诉。倾诉是为了满足咨询师自己,而自我暴露是为来访者服务。

第二点,你可以用肢体动作做咨询。

动作是另一种语言,比口头的语言更有表现力。初级阶段的咨询师习惯于用口头对话来工作,随着灵活性的提升,你会发现动作可以强化咨询的体验。

我举个例子:2001年,家庭治疗大师Minuchin在中国做了一次公开的案例演示,为了打破来访家庭的沟通模式,他跟家里的妈妈建立了一个约定,谈孩子的时候,不要谈到奶奶,否则,妈妈就得罚款一块钱。结果谈着谈着,妈妈又习惯性地开始抱怨奶奶,Minuchin就伸出手,说:“一块钱。”

妈妈愣了一下。以为是个玩笑,还想继续说。但Minuchin摇了摇头,手一直没收回去,说:“一块钱。”意思是,你不交罚款,我就不动。

这个妈妈实在没办法,真的从身上掏了一块钱,才能继续谈。谈着谈着她忍不住又提了一次奶奶,话一出口就发现不对了,Minuchin又一次伸手说:“一块钱。”全场哄堂大笑。我猜,这个妈妈恐怕一生都忘不掉这个奇异的瞬间。

我们都习惯用语言说:以后,请你谈孩子的事,不要提奶奶。但你用自己的经验想一想,听到这种话,你哪怕愿意听,但你要坚持多久才能真的做到呢?Minuchin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大大缩短了改变的过程,让人印象强烈。

不过,用动作做咨询,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是你精心设计过的动作,它鲜明、生动,又要有分寸,不能带有伤害性。你要把它和“见诸行动”分开。我在13讲强调过,咨询师要避免“见诸行动”,指的是咨询师受到情绪影响,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采取了行动,这种动作就可能是没有分寸的。

拿刚才的例子来说,如果咨询师不自觉地挥舞着手臂,说:“都让你不要说了,你怎么记不住!”这是见诸行动。而面露笑容伸手要一块钱,就是一个设计过的动作。它像是一种舞台表演,具有感染力,又不会真的伤人。

第三点提醒是,你可以用自己的弱点做咨询。

我们都擅长用自己的优势,但有时候,弱点也很有用。

弱点,就是跟别人相比你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如别人的地方。比如头脑反应慢,跟不上对话节奏,这是一个弱点。但和我一起搭档做咨询的刘丹老师,她经常就会对来访者说:“我年纪大了,脑子跟不上,能不能麻烦你讲慢一点?”来访者本来情绪很激烈,语速飞快,为了照顾刘丹老师的弱点,不得不把速度降下来,慢慢说地自己的问题,说着说着,他的情绪就跟着语言节奏降了下来。

怎么样,这招挺管用吧?不过也只有刘丹老师能用,你和我都用不上。为什么?因为咱们并没有这个弱点。咱们只能说:“请你讲慢一点”,但这样说,多少像是在拦着人家。而如果是利用自己的弱点发出请求,同样的话就有了人情味。

你看,弱点也是有用的,用得好,反而成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你可能会想:这一招又用不上,那我为什么要学呢?其实啊,我想教给你的是一种心态。

初级阶段的咨询师,往往想要隐藏自己的弱点。哪怕跟不上,他也要假装自己能跟上。但这样一来,弱点就成了咨询师一个人的苦恼,最好的结果就是不被发现,但是对咨询也没什么用。

进入高级阶段,我们把自己整个人放到咨询里,就要有一个心态的转变:我的弱点,也是咨询的一部分。与其把它藏起来,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它,然后看看可以用它在咨询中做点什么。

我再多举两个例子。

我看过另外一个案例演示,外国咨询师给中国人做咨询,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来访者有很多细微的表达,光凭翻译,咨询师理解不了。咨询师就一次次停下来,问:我是个外国人,我不能理解,我想跟你确认一下。

比如这个来访者谈到职场关系,说自己缺乏向上管理能力,说到“向上管理”,他的表情有点不屑。咨询师跟他确认这个表情,来访者解释说,他觉得这是在拍马屁,没有真材实学。咨询师说:你想这样吗?来访者说:当然不想。咨询师说:那我就糊涂了,翻译说的是你缺乏一种能力?你是因为没有能力,还是因为你不想呢?来访者就愣住了,他说:我从来没这么想过,我得好好思考一下。

你看,来访者的表达咨询师听不懂,一句话得反反复复确认。这是一个弱点吧?咨询师不但没有回避这个弱点,还拿出来说:“我糊涂了,我不理解。”反而可以让来访者借助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探索自己从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我带过一个学生,以前是学理工科的,半路出家学心理咨询。他就担心自己的思维方式太简单直接,理解不了来访者那些细腻的感受。

我跟他讲了这个外国咨询师的故事,他受到启发,在咨询中用自己的弱点说:“我是一个特别不敏感的人,可能理解不了你的感受,我会提一些特别蠢的问题。”结果,不但来访者很接纳他的不敏感,他提的一些“蠢”问题,还给咨询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本讲小结

在高级阶段,咨询师要学会把自己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放到咨询里。

你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用自己的弱点促进咨询效果。当你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己,你的咨询就会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但我还要提醒一句。别忘了用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来访者的改变。

来访者会因为你在咨询中表达了更多的自我,变得更欣赏你,喜欢你的坦诚,依赖这段咨询关系,这也会让咨询师更享受这段咨询。但你要提醒自己,这都不是咨询最终的目标,咨询的目标是促成来访者的改变。你可以灵活选择自己的行进方式,但不要忘了前进的方向在哪里。

从下一讲开始,我们就来谈一谈对心理咨询的新思考和新变化,我们下一讲再见。

(按照心理咨询的保密要求,课程中涉及到的案例,除公开发表的案例外,对来访者信息均已进行模糊化和置换处理)

划重点

三个提醒,让你的咨询更加“个性化”:

1. 你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做咨询;

2. 你可以用肢体动作增加表现力;

3. 你可以用自己的弱点做咨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孩子总爱抱怨怎么办?
蔡君玲微课:精神分析取向初始访谈如何进行(逐字稿节选)
【意象心师】赵燕程——对生命的热情和慈悲
十四种基本防御机制
观察婴儿:一条探索人类心智的必经途径
交往的高级阶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