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伴,是孩子成长中的快乐因子(话外篇之10)
userphoto

2022.05.09 安徽省

关注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请点击上方蓝字育子手记关注公众号,

  感谢转发分享】

   玩伴,是孩子成长中的快乐因子

孩子在玩中模仿、玩中学习、玩中成长,与孩子接触的所有成人和孩子,都是他们的玩伴。作为模仿对象的玩伴,就显得尤为重要。

1909年,11岁的美国神童席德斯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数学,15岁时以哈佛优等生的身份毕业。这位智商极高的神童,以“天才”身份自居,不跟普通的同龄人玩耍,虽然智商超高,但情商极低、自负孤傲,难以融入同龄人的群体中。大学毕业后,为了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席德斯选择自我封闭,竭力避免接触数学,尽量挑选偏向于体力劳动的工作,并通过各种化名进行写作,作出了一系列与“神童”形象不符的反叛行为,最终从“天才”神坛上跌落为孤独寂寞的普通人。

古今中外,类似于席德斯那样的“天才儿童”陨落的事实,为人们敲响了家庭教育的警钟:缺少玩伴的童年,是遗憾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童年、是容易引起心理问题的童年。

        一、让亲生儿子变成半个猩猩的实验

温思罗普·凯洛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孩子在生命早期形成的习性十分深固,不仅难以再次革除,还会成为适应新环境的障碍。

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一猜想,1931年,他把一只七个半月的雌性黑猩猩领回家,当作女儿一样抚养,并将猩猩起名叫做“古亚”,让它和自己10个月大的亲生儿子唐纳德结伴玩耍、一起成长。整个实验本来预计耗时五年,可是在九个月的时候便提前终止了。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古亚非常听话,在惹了父母生气的时候,会用亲吻或者拥抱来乞求原谅,上厕所的时候也会主动向大人请示。而唐纳德却恰恰相反,他更像是一个动物——唐纳德在九个月的时间内,仅仅学会了3个单词,爬行的时间,远远超过站立行走的时间,还学会了咬人、用嘴叼东西,并完美地复制了猩猩索要食物时的叫声,以及见到橙子时发出的剧烈喘息声。

实验结果是:黑猩猩越来越像人,而凯洛格的儿子更像是一个猩猩。这让凯洛格的妻子非常害怕,她强行要求终止了该项实验。

凯洛格不得不将猩猩送回到它的母亲身边,渐渐地,他的儿子唐纳德虽然基本恢复正常,但有时依旧会有兽性表现。而猩猩古亚在回去之后,不接受自己母亲,在它的认知里,始终认为自己是人,而不是猩猩。所以它非常孤独,无论干什么都显得格格不入,最终在三岁时因病离世。

让猩猩成为玩伴,仅仅九个月时间,凯洛格便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变成了半个猩猩,可见玩伴对幼儿的影响力之大,甚至超过了父母。

       二、玩伴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智能,包含了组织协调、分析推理、语言表达、人际联系等多种能力。让孩子多与同伴们玩耍,对其社会性认知、身体素质和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所起到的作用,有时能胜过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指导——孩子与父母、师长交往时,地位是不对等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只能遵从大人。而年龄接近的孩子一起玩耍嬉戏时,他们之间拥有同等权力和地位,更能激发其模仿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1、玩伴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快乐

有人陪着一起玩,孩子的玩兴才能更大。宝宝在婴儿期就会对其他婴儿开始感兴趣,月龄在6个月左右时,有的宝宝就可以和同伴互动——微笑、打手势、递玩具,咿咿呀呀地说着大人听不懂的话。从两岁左右开始,孩子就喜欢和同龄的小伙伴玩耍,而不是每天缠着家长。

孩子的早期玩伴,就是父母或祖辈。比如,父母或祖辈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搭积木,或读书、画画、讲故事等等,只要有大人陪着,孩子就会玩得更开心、学得更认真。家长在陪伴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自己也可以得到放松和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父母与孩子游戏时,要注意分工合作。在孩子独立性、支配欲望还不强烈的时候,应该由父母主导,告诉孩子怎么做;孩子稍大一点后,有了支配欲望,父母就要多聆听孩子的愿望,帮助孩子寻找同龄小朋友,增强独立能力和自信心。

另外,父母若想让孩子学习一些知识,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孩子学起来可能更快、更有兴趣。

但是,当孩子在游戏中不守规矩或耍赖时,父母就要及时制止,甚至用“终止陪玩”的方法,让孩子明白,和别人一起玩耍时,一定要遵守规矩。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里斯和福特,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召集一些孩子看一部有趣的卡通片,并且按照是否与“同伴一起”进行分类,即有些孩子跟友好的玩伴一起观看,而有些孩子跟陌生的孩子一起观看。实验人员在过程中记录孩子们的笑声、表情以及小动作。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经过统计发现,跟友好玩伴一起观看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大笑、更多的交谈讨论,以及更多的眼神交流。

这充分说明,跟玩伴在一起,孩子们既能提升语言能力,又能获得更多快乐。

        2、玩伴可以促进孩子们共同进步

家长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孩子的玩伴来自一个教育理念良好的家庭,那么他(或她)更可能受到很多正面的影响。具体来说,孩子可以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和学习方法,甚至于影响到未来的学业和事业成就。

有玩伴的孩子,常常表现出更多的“共同进步”现象。这是因为孩子们会相互模仿——所谓“近朱者赤”。例如,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学习才艺,可能会进步更快:如果两个孩子一起学习钢琴,当一个孩子看到另一个孩子比自己弹得更娴熟,或者受到老师更多的称赞,这个孩子往往会更加努力,争取跟对方同步。

即使孩子自身比较优秀,如果缺少玩伴,就容易变得孤独自闭、不合群。家长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让自己孩子学会与性格脾气不同的孩子相处,且指导孩子求同存异、扬长避短,有效预防“近墨者黑”。

我儿子小时候玩伴较多。幼年时喜欢模仿大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各种语言和动作,我们常常调侃他是那些哥哥们的“跟屁虫”;上小学后,在同学中结交了几个“臭味相投”的小朋友,并成为很好的玩伴——从小学到高中,他们一起踢球、游泳、玩游戏,一起上学、做题、背诗词。

正像上文描述的那样,他们从结伴玩耍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快乐,也取得了共同进步。这几个小朋友,在后来的成长中,都保持了少年时期共同形成的能力和品质,长大后,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发展得很好——有医学博士(省城大医院外科大夫)、有大国企的年轻干部、有自主创业的电力工程企业老板……

        三、让孩子成为受人欢迎的玩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玩伴呢?这并不是家长随心所欲地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而是要循序渐进地让孩子拥有一定的交友能力,首先让他(或她)成为受人欢迎的玩伴。

       1、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亲子依恋是指孩子与抚养者之间建立亲密的情感连接。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是三岁以前,一般来说,孩子更愿意跟妈妈建立这种亲密关系。

家长要格外关注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对孩子的语言行为,给予及时的解读和恰当的应对,家长要经常多抱抱孩子,将自己的爱意传递给孩子;爸爸也要经常陪孩子玩耍,做一做合适的游戏。

拥有良好亲子依恋关系的孩子,更懂得怎样与同伴交流沟通。

       2、拥有良好的社交礼仪

懂礼貌、守规则的孩子,更容易被小伙伴接纳。家长们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一些社交礼仪,帮助孩子快速地融入到小伙伴中去。比如:

当孩子为我们端来一杯水的时候,我们也对孩子说一句“谢谢”;每天上班离开家前跟孩子说声“再见”,下班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拥抱一下孩子,对孩子表达一下想念之情;带孩子外出遇到邻居朋友,主动教孩子跟大家打招呼;送孩子去幼儿园见到老师和同学互相问个好;当孩子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及时说句“对不起”;当别的小伙伴做得很好时,教孩子要给予鼓掌和赞美等等。

  3、家长要放低姿态、理解孩子

幼年孩子不懂得分享和合作,在玩耍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开始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不必强迫孩子。与此同时,家长再给予恰当的引导和示范,假以时日后,孩子就可以慢慢体会到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在群体活动中,有的孩子属于主意多、喜欢表达、善于主导的领导型,而有些孩子可能属于安静的旁观型,或顺从的配合型。无论孩子属于哪种类型,家长都不要用成人的观点来评价好坏——接纳孩子的个性,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群体,防止自我封闭。

另外,孩子在融入群体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冷遇排斥。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给予安慰和帮助。不要太过于急躁地带孩子离开,或再次把孩子推回到群体中,应该给予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可以在了解之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根源,引导孩子自己面对并解决眼前的问题。

        四、如何选择玩伴

在指导孩子选择玩伴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孩子自己选择交往的朋友

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为孩子选择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虽然用心良苦,但家长这种做法,是代替孩子思维,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孩子社会独立性的发展。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朋友,孩童时期的孩子,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与“坏”,家长只需要多多注意孩子的状态,不需要帮他们决定具体的交往对象,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2、适当增加父母交往的频率

对于家中有年龄相近孩子的同事、朋友或亲戚,可以因为孩子的原因,适当增加交往的频率。比如,父母可以邀请这些人来家中聚餐或聊天,或带孩子去对方家作客。

家长可以在家里提供游戏场所和道具,组织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和活动。但不管何种方式,父母都不要把关注点集中在孩子身上,只需要让孩子们单独在一起,在室内或在家的附近玩耍。如果自己孩子对某个玩伴很中意,可以让孩子互相留下联系方式,给予他们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3、充分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

如果孩子喜欢唱歌、跳舞、画画,或爱玩机器人,那就鼓励孩子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组队,一起排演节目或联合个人优势做出喜欢的机器人。

孩子在丰富的集体活动中,既增强了能力、交到了朋友,也会慢慢适应团体的游戏规则。当然,父母如果能让孩子参加一些比赛,则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内驱力。

  4、约孩子喜欢的同学一起写作业

父母都很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期望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了解到孩子喜欢与某个玩伴交往,可以让孩子约对方一起写作业。作业写完以后,再一起玩一会,或共同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减轻对做作业的抵触情绪,还能增加愉悅感。

如果家长具备一定的辅导能力,能指导孩子写作业或答疑解惑,双方家长可以分工合作,效果会更好。

朋友在人的一生中举足轻重,而玩伴是孩子最初的朋友,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快乐因子。父母要指导孩子主动结交新玩伴,进而发展成为朋友。许多研究指出,孩子可以从与玩伴的互动中,认识自己、发展友谊、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变得独立自信。

随着都市化的发展,孩子们多在小家庭中成长。玩具的多样和精致,让孩童的社会性游戏大幅减少,又因为过度保护,以及过重的学业负担,孩子与玩伴自然互动的机会已经少之又少。这种现状,明显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形成和能力提升,应该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长道3期 ‖ 面对“疫情后厌学”的孩子,如何重建生活的节奏和规律?
洪兰: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运动, 阅读和游戏!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教育读书】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教帮丨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运动、阅读和游戏!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