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粤东挞伐江湖客━━清饶平总兵官吴六奇

        明清易帜至康熙年间,南粤大地烽火连天,尤以粤东为烈。各种武装力量纷纷登场,除了明、清军队的拉锯式较量,又有山寇海贼出没劫掠,地方势力亦各树一帜,各霸一方,郑成功集团也将粤东作为筹粮作战之地。百姓不堪兵燹之苦。一些宦绅士子遂在乡村、氏族中招募民团乡兵,自卫御扰,守土保民,既捍一族利益,也保一方安宁。当时,潮地吴六奇于乡间募兵,组成舟师踞南澳,归附南明桂王总兵。清兵大举南下时,他率兵迎降,为之充当向导及招抚各地反清武装。他对清朝忠心耿耿,在风云变幻的政局中坚定不变,在粤东营建城寨,守土护乡,对安定一方、保护生民起了一定的作用,有人将其比作元末投明的何真,在潮汕民间也留下不少有关他的传说故事。
        吴六奇抱负颇高,自比为诸葛亮,自号葛如,宇鉴伯,绰号吴钩,明海阳丰都汤田(今丰顺丰良南厢大衙)人。吴家原来富有,吴六奇出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 (1607),幼读诗书,广涉经史,对孙吴兵法尤其上心。他为人慷慨,有雄略,因而乡里中的一些豪杰也依附于他。他所结交的如郭之奇、李士淳、罗万杰、黄奇遇、梁应龙等都是时彦、名人、节士。但吴六奇又有嗜酒好赌的毛病,以致倾家荡产,家道中落。他体格健硕,臂力过人,但饭量要等于五六人,无人敢雇用他,竟沦落为乞丐。他索性浪迹闽、粤、江、浙,这倒使他增长了不少见识,结识了各地的高士俊杰。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的《香祖笔记》记载有这么一段轶闻,说的是明崇祯年间,浙江海宁孝廉名士查继佐在冬雪中偶步门外,见到一个乞丐避寒庑下,其人容貌奇特,一问,原来他就是市井闻名的"铁丐",延引入室对饮。查氏已经酩配大醉,而乞丐却毫无酒容。查继佐见他衣衫单薄,拿来自已的棉衣给他披上,乞丐不谢而去。明春在西湖放鹤亭遇到这乞丐,仍是衣着单薄,露肘赤足,问及棉衣,答以"入春不须此物,已付酒家了"。查继佐与他交谈之中,深觉其不凡,请他到家中留住畅饮近月,赠以丰厚的盘缠给他回粤。时人吴骞《拜经楼诗话》引查氏语否认有其事,然王士祯撰《吴六奇别传》及钮琇的《粤觚》则言之凿凿。有说是查氏君子不言其德,事出有因。吴六奇在归途中宿一野山之寺,夜观寺僧课徒习棒,尽得其法。天亮后,寺僧下山,其徒仍在寺内习棒,吴六奇笑他"饵金粪铁",僧徒大怒,与之交手,竟被击毙。吴六奇自缚,待寺僧归,告以实情,愿意尝命。寺僧为之松缚,让他比试棒法。叹说吴六奇取法于他而神化,徒弟之死命该如此,因饶恕吴六奇,留下他打理园圃。一晚,吴六奇巡看庄稼,用棒打死两只老虎,寺僧惊为神助,劝他回乡建功立业。吴六奇这才回到广东。一时无计,充当驿卒,走南闯北,因此对南粤山河扼塞的形势十分熟稔,为他以后的从军生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明末天下大乱,粤东更是兵来盗往,无一日安宁,吴六奇与其弟吴汉、吴标招集乡兵训练,始保一方不受骚扰,继而依附南明桂王,受职总兵,奉命镇守丰顺营,以舟师驻南澳。吴六奇既习兵法,又熟地形,势力迅速扩大。
        清顺治三年(1646),清总督佟养甲率提督李成栋统兵自闽入粤,吴六奇与南明碣石总兵苏利一起率先降清。他不但向清军备陈粤中形势,而且自请为南进向导,为减少杀戮,愿为招抚出力,乞求30道手令,由他分发给与他有关系的土豪,这些壁垒悉被清军收服。清廷正是用人之际,吴六奇大得朝廷赏识,授副总兵官,并发给委任状,由他设署任命属官。吴六奇尽心镇压各地的反清武装力量,据大埔的江龙、汤坑的郑俨、澄海的黄海如、揭阳的刘公显,都被讨平下去。顺治六年(1649)移驻大埔三河镇,修缮城郭,重建汇川晏公、宣花、五通诸庙宇,皆亲为之作记。当时,局势不稳,明朝降清官员时有反复,顺治十年(1653),原明朝潮州镇总兵、降清后仍任潮州镇总兵的郝尚久倒戈附明,清靖南王耿继茂忙于在肇庆与南明李定国部较量,靖南将军喀喀木奉命征粤,刚在江宁动身。吴六奇不附和倒戈,而是固守待援,坚持五个月。耿继茂、喀喀木大军赶到后,遂率部随大军围攻潮州城。吴六奇部队成为攻城精锐部队,以云梯助攻登城,破城有功。清兵入城,郝尚久投井自杀,耿继茂纵兵屠城。吴六奇因此役之功,特授总兵官左都督,统本部官兵驻扎饶平卫,授权"援剿无分疆界"。他出战消灭了张文斌、钟文秀、叶澳婆、林参寰、彭士炳、刘良机等各地武装力量,屯兵■隍、三河、意溪,自三河以下的韩江中下游流域,悉为所据,成为威慑岭东的草头王。顺治十二年(1655)春,吴六奇统率二千官兵开进饶平,改三河协镇为行台,与郑成功在闽南、粤东展开较量。为加强防御,重建粤东地区社会秩序,吴六奇大力兴建军事、文化设施,投入巨资。顺治十二年(1655),捐资在潮安县凤凰山乌岽山麓创建太平寺。吴六奇亲撰《凤凰山太平寺碑记》,说明"吾潮名山称凤凰为第一",在此建寺,是为了"使宇内法师名衲乐观太平者,咸振锡趋,乘杯雾合于此山中",使"兹寺之名,与葛子罗浮、惠远庐山、□(武)当并传天壤矣"。同年,吴六奇在向朝廷《奏陈言疏》中提议"于福兴漳泉潮揭等处附近贼巢之所制造船只,召募惯熟水道之人有家眷为质者,使之操舟",以免郑军依恃船多得以控制海域。平南王尚可喜、广东督抚均上疏赞同,但兵、工二部既云"粤东战船亟应建造",又说"工部实无可动拨钱粮",只能由广东自筹解决。吴六奇呈请平南王将其上缴的黄冈盗余魁原求和贿赂银二千两发下以助建置船炮,另又捐出巨款治数十巨舰,又募习水师、将士,花去不少银两。顺治十三年(1656),重修三河巡检司衙门,又捐银3600两在饶平县城重建文庙。潮州府城、大埔、饶平等地的的学宫受兵燹所损,吴六奇捐俸修复。这年,郑部再入粤东,攻占揭阳、澄海、普宁三城,吴六奇围攻揭阳,先破了郑军水营,又向城头郑军发箭,吴六奇派出大船运载火器堵住水路,待郑军从揭阳城撤退船至,火器齐发,大获全胜。三城均被吴六奇收复。郑军舟师多毁,提督黄廷身中二矢。此役令郑成功大怒,重责手下杜辉、黄梧,以致此二人以后分别为清军招降,吴六奇之胜利实为促成二人归清的根本原因。顺治十五年(1658),郑军再袭南澳,吴六奇在鮀浦攻袭郑军,生擒郑成功部将苏兴、黄亮,斩于市。顺治十五年(1658)重修饶平县城、重建潮州凤城驿,顺治十六年(1659)重建黄冈镇城,顺治十八年(1661)重修潮州府学明伦堂,康熙元年(1662)重修饶平县学明伦堂,康熙三年(1664)建成黄冈西林寨。此外,重修大埔县学、平远县学等处,吴六奇无不是捐出巨资乃至供给匠米。吴六奇对清王朝的统一事业忠心耿耿,充分利用了他与南明及郑芝龙旧部之间的关系,对郑成功部属进行策反。先后发出多封招降书,甚至不惜以自已的两个儿子为人质劝降,从而争取了郑成功手下军政大员周全斌、黄廷、洪旭、杜辉、吴升等人反戈,吴六奇在《再报招抚疏》中称:"自康熙二年十一月南澳伪镇杜辉、吴升投诚起,至康熙三年三月伪镇张尧天等投诚止,前后招过伪将军、伪镇将共一百八十七员、兵丁四千三百五十四名、眷属三千六百九十二口,渡过百姓男妇三万余口,驾来小战船九十七只。"澳地遂成废墟。吴六奇在重修县城、黄冈镇、三河镇、西林寨、大埕所城、分水关城的同时,加强火铳炮力,还修复了饶平沿海原有横山、白沙、鸡髻、鸿山、东山、上港六墩,以重兵镇黄冈,形成了边防网络,从此,郑军再也无法跨越吴六奇的防线进人潮地取粮增饷。在清廷与郑军作战中,吴六奇确实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其御郑及捐造战舰之功,顺治十七年(1660),吴六奇加封太子少保,康熙三年(1664)晋少傅。
        康熙四年(1665),僧人邱义告发吴六奇藏匿南明桂王之子为婿、与南明永历帝通问、私开银矿等罪名。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入奏,说所告皆诬,邱义伏诛。邱义所告并非空穴来风,分析吴六奇在粤东为军事、文化设施投人巨资,仅靠其俸禄捐款是远远不够的。丰顺银矿,自宋代已有开采,至清代大盛。康熙年间,普宁人何锡获内务府批准开采仲坑山、排圆墩两处银、铅矿,以20年为期,纳税银共100两。驻扎仲坑山弹压有千总一员、官兵150多名。吴六奇在顺治、康熙初年驻扎饶平,直接控制大埔、丰政都的镇辕,从中获厚利不言而谕。问题是,他当时是一位清廷需要的、与郑军作战不可多得的忠诚"贰臣",他又为募兵、发饷、添置军械及兴建军事设施捐助巨款,清廷当然不会轻易抛弃他。吴六奇虽然避过诬告之厄,但他握有重兵,长期经营一方,自知朝廷会对他有疑虑,此时与他一起降清的苏利在碣石反戈,被剿平,吴六奇于是上疏称碣石既平,饶平无须设镇,自已又是潮州人,不宜久官乡土,主动请调别省任职,并请将饶平地方并归潮州镇。此事两藩及提督还未议出意见,吴六奇已在是年五月病死。
  吴六奇死后,清廷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谥顺恪。赐一品典式营葬于大埔县湖寮山下。墓地占地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以三合土夯筑围墙墓道,两侧立有石人、石马、石羊、石狮、石豹,出口处立有石牌坊。因城市扩展,现在这里已成为大埔城之居民区,墓址中心位置建成影剧院。1962年由基建单位组织发掘,出土墓志铭长达5000多字,铭首有康熙谕祭全文,并有一批随葬品,包括鎏金铜冠顶、300余件陶明器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出巡陶俑(15件一组)、坐衙陶俑(16件一组)以及侍女陶俑(9件一组),让人一窥清代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场景。这批明器原件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吴六奇旧居"少师第"在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占地2700多平方米,正堂悬有"忠孝堂" 匾额,是广东巡抚李栖凤所题。吴六奇居道碑,原嵌在少师第前通道牌楼,为36米高的石碑,楷书"钦命驻镇广东饶平等处地方,援剿无分疆界,两赐蟒玉,少傅兼太子太傅,挂印总兵官、左都督,诰赠特进荣禄大夫、少师兼太子太师。钦赐祭葬,御制碑文,谥顺恪,崇祀名宦乡贤吴六奇"。此碑现存县博物馆。吴六奇在治军之余勤读书,喜书法,著有《忠孝堂文集》二卷、《葛如诗钞》一卷。
        吴六奇死后,平南王尚可喜上疏称吴六奇营地盘踞要冲,所部兵卒都是随他投诚的袍泽,连年征战,筑城造船,不遗余力,其子吴启丰为将士推服,因而应由启丰袭职统率吴六奇旧部。清廷部议称总兵先世袭之例,但又特旨令吴启丰管辖吴六奇旧部,"不为例"。这只不过是为了稳定粤东的权宜之计。其后,吴启丰迁贵州安笼镇总兵。此外,吴六奇的弟弟、儿子都在清军中居要职,家族地位显赫,弟吴标任江宁镇中军参将,二弟吴汉任琼州副将,子吴启镇是黄冈副将,子吴启爵官至天津镇总兵。
  主要参考书目:
  [清]乾隆《潮州府志》卷 29本传。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 295本传。
  《清代碑传全集》卷114本传。
  《清代碑传全集》三编卷28本传。
  《清史列传》卷78本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
  《丰顺县志》本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楚坚:《试析吴六奇之保土捍民及其对明郑集团的打击》,《潮学研究(二)》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六奇
围屋村落记忆——丰良少师第
史上福建水师提督里的闽南郎
《施琅与吴英——兼论澎湖海战》辨析
饶平柘林风吹岭摩崖闻见录
三藩之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