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潮州韩江的堤市
      近年的旅游旺市,使湮没了四十余载的“一里长桥一里市”的湘子桥市让人们逐渐追忆或想象,特别是近期广济桥维修工程的开工,桥市形象更是指日可待。而与桥市特色相近的堤市,却在人们的记忆中显得模糊、淡化。其实,堤市的最后消失离现在仅二十年。
    谈及韩江堤市,城内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北堤堤市。清乾隆周硕勋修的《潮州府志》(四十一卷·艺文)记洪孝生《王太守修堤记》载道:“北厢大和归仁堤长六百余丈有奇,障水田数千万顷,沿堤上下,居者鳞集……”北关乡,昔称北厢乡,文中所提堤段则是北堤。明清时期韩江水运鼎盛,北堤堤段沿江有石门斗、思妈宫、林厝等码头,商贾活跃,故居者鳞集。为详细了解北堤堤市的情况,笔者走访了当地几位年过七旬的长者,据他们介绍:韩江龙湫宝塔至竹竿山江段,民间称屠牛洲(因此处昔时有江边屠牛场而名,亦有称牛肚洲,盖此江段为韩江之最宽,如牛肚之大,因潮谚有“人心肝,牛屎肚”之谓)。屠牛洲西岸从七丛松(现三棵木棉树)至竹竿山堤段是竹木杉排的抛锚地,而商铺则从金山脚一直延伸至崩堤隙 (林厝码头上方,即原龙母庙处),约二里长的堤段,全盛时有商铺约100多间。 1939年潮州沦陷以后,逐渐衰落,抗日战争胜利后堤市又再兴旺,但那时已不足100间,主要从事什货、米、鱼、肉、烟、茶、酒、糖果、海贝灰、木料等行业经营。50年代以后,随着堤防的整治及公路运输的发展,水运逐渐衰落,北堤商铺逐渐减少,至80年代初建筑工程公司灰窑关闭,北堤堤市宣告彻底绝迹。根据1995年出版的《潮州市志》第七篇第四十六章坐商分布中民国23年(1934年)潮安县城商业主要行业分布情况所载,北堤顶登记入册的商铺就有:
    洋货商店广盛,北堤顶144号;酱园永盛,北堤顶155号;瑞盛,北堤顶62号;和合,北堤顶41号;两盛,北堤顶131号;肉店新盛,北堤顶140号;和裕,北堤顶204号;京果海味松记,北堤顶149号;广发,北堤顶139号;中药店瑞生,北堤顶163号;酒店源丰,北堤顶135号;祥兴利,北堤顶81号;糖饼盛发,北堤顶168号等十多户。
    与北堤对岸的意东堤,其堤市的规模及繁荣程度比北堤堤市要大得多。“意溪因地理条件优越,明清以来是闽、粤、赣三省的杉木、竹集散地,商业比较发达,市场颇为繁荣。由于杉、竹、木在这里集结,带来了香枝、木屐、家具等手工业的兴起和经营,各类商店分布于东津至橡埔的沿江堤顶和坝街一带,形成‘丁'字形商业区”。有杉行、佣行、布铺、米店、屠业、冻果、烟酒、饮食、中西医药店、木工店、香枝、豆制品、饼食、理发、长生店等业(据1998年编《意溪志》)。这些商店约600多户,而其中的三分之二分布于长达6华里的意东堤堤顶。解放后在意溪设立的汕头地区木材站,专管全地区木材调拨运输的业务,从侧面看出意溪作为闽、赣、粤木材集散枢纽的地位及其带动的相关商业活动的繁荣及堤市兴旺。
    韩江堤市,除上述外,还有南堤顶,涸溪堤顶以及江东、巷埠、归湖等堤段,几乎有船停靠的地方,都有堤市的存在,但规模不大,有的尚未成市,只是零星三几个小商店,也都在韩江水运的兴旺时期扮演了一个小小配角。
    潮州韩江堤市,史志尚未明确记载,亦未见专论,民间虽有“有堤就有市”的说法,这种说法不大确切,如换成“有码头就有市”可能更贴近点。但对历史的事实不能采用臆断,在目前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有几条可供参考:
    北关村是紧挨北堤的村落,其中的埠头美村创于隋朝,是潮州最早的古村落之一。“新、老土地”建于元(据当地居民反映,曾见有村碑“宋、新土地”的石刻,后不知去向,而在现“新土地”冲锋池中有建于宋的该村遗址,近年下水游泳的人仍可摸及残垣)。这些村落的海拔都在10米左右,低的仅为8至9米,其当时建村及村落的延续是否必须依赖北堤的防护。(因这涉及到河床变迁史、水文史,不能随意武断)。
    据明《潮州府志》载:“越王走马埒,在县北十里,南汉刘钅长祖安仁为潮长史时筑……上可容数百人”。可见,南汉时代(公元960—968年),由竹竿山流入韩江的水流已被切断,北堤已筑就,且在北堤附近建有供地方长官演练的校场———“越王走马埒”。
    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知潮州军州事傅自修主持兴建凤水驿,这是潮州最早的一座规模较大、设备齐全的旅馆,凤水驿在城北韩江边(据《潮州市志》),说明在此或更早时期,韩江水运已相当发达,并具有水驿道的功能。
    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明兵取道水路从福建入广东,潮阳县及潮州路所属各县(据《潮州市志》),说明当时从汀江至韩江干流的航道已具备行驶大型战船的能力。
    据《意溪志》大事记:“明嘉清二十四年(1545年)东津堤俱溃”。而相传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意溪已有墟市。
    潮州韩江堤市的兴起年代虽不能确切的认可,但众所周知,最晚在明末清初,韩江水运发达,北堤及意东堤位于无海潮影响的最前沿,从河港选址的条件看,这里港宽、流缓、水静、江深,当是最佳的条件。于此,这里形成千里韩江的特大港是理所当然的,而其担负的是闽、赣、粤三省二十四县的杉木、竹、山货的集散及潮客各种物资的交流,有这样坚实的贸易基础,从这一时期起,潮州韩江堤市旺了几百年。近几十年,随着陆地交通的开拓,以及社会经济生活对杉木、竹、原材料依赖的减少,沿江的修坝,筑水库,设水闸,使得水运逐渐衰落,堤市也随之式微以至逐渐消失。堤市虽然消失了,但作为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诸多因素而孕育并发展为相当规模的产物,它在潮州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而对堤市的研究,也是“潮学”的研究范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跟我一起去潮州看夕阳
【潮 · 时光】潮小志带你看60年来台风的那些事……
汕头[广东省地级市]
360°全方位,2023潮州市庆元宵焰火秀精彩呈现!
【潮汕三市八景全辑】这辈子是潮汕人,一定要走过潮汕的这些地方!
广东这座古桥 与赵州桥齐名 被誉“我国桥梁史上孤例”却少有人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