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果绿”毁了绿色食品的名声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绿色食品、低碳生活正在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然而,媒体一宗以“果绿”将干豌豆浸泡染成“青豆”,然后流向餐桌的报道,使社会公众突然警醒,原来“绿色”也不永远是“安全”与“健康”的代名词。

    “果绿”为何物?早在1998年,我国卫生防病工作者就对“果绿”的主要成分进行过分析,“果绿”色谱分离结果显示,果绿色素实际上是由柠檬黄和亮蓝组成的混合食用色素。

    “果绿”是否被允许用于干豌豆浸泡染色?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不属于“现在进行时”。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准许使用的单一色素中无“果绿”这一专用品名。2001年,卫生部法监司针对国内出现果绿浸泡、染色豌豆、黄豆的现象,在卫法监食便函[ 2001]83号文中明确表述,依照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 复合食品添加剂中各单项物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没有规定果绿中主要成分柠檬黄、亮蓝可用于青豌豆、黄豆的加工生产,因此果绿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青豌豆、黄豆浸泡着色出售。

    为何滥用“果绿”?在食品加工过程人为加入色素, 是为了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增加食品的色泽, 使人们乐于食用。因此,滥用“果绿”,实质上是损害消费者健康的诱饵!

    “果绿事件”,又一次撞击着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软肋。苦丁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 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 有不法商贩用“果绿”加工劣质茶, 以改变其感官状态,以次充好在市场上销售, 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一位市民在对“小米面馒头”进行加热时, 发现加热后的馒头变白了, 而锅里的水却变黄了;卫生部门在接到该市民的投诉后查实, 所谓的“小米面馒头”竟然是在面粉中加入柠檬黄及甜蜜素生产而成。在苦瓜啤酒受到消费者拥戴时,竟然有商家唯利是图, 在啤酒中添加“亮蓝”使其颜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 来冒充苦瓜啤酒以欺骗消费者。

    柠檬黄是人工合成的着色剂, 常以苯、甲苯、萘等为原料,进行磺化、缩合、偶氮化等化学反应而制成。亮蓝属于人工合成色素, 通常以苯胺为原料制成, 属于偶氮类化合物。如果不适当地使用食品着色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 世界各国对于食品着色剂的使用均有明确规定, 食用色素使用量一般不超过0.01%, 并严格控制色素的使用范围, 一般只限于糖果、冷饮、人造果汁、汽水、罐头以及糕点装潢部分, 凡鱼、肉、奶、蛋、水果等天然制品一律禁止使用, 不得随意添加人工合成色素。

    “果绿”安全性如何?我国科学工作者研究过胭脂红、柠檬黄混合食用色素诱发小鼠生殖细胞的损伤效应,将胭脂红、柠檬黄1:1混合配制成溶剂,以5、50、500毫克/公斤的不同剂量分别为小鼠灌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组诱发小鼠精子畸变率均高于蒸馏水组。

    我国学者研究了柠檬黄对泥鳅红细胞细胞核的毒性影响。急性毒性研究表明,柠檬黄对泥鳅的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8.594克/升;柠檬黄在较低的浓度下( 低于0.0947克/升)无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达到0.378克/升后所诱导的微核率随着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而微核实验是检测细胞遗传损伤非常有用的指标,也是检测化学物质毒性的一种常规方法。

    笔者没有看到关于“亮蓝”的相关毒理学资料,因而不能更翔实地探讨“果绿”的安全性问题。但是可以认定,即便掌握了“亮蓝”的毒性如何,目前也无法确切回答柠檬黄加亮蓝将导致何种危害。能够看到的,是“果绿”毁了绿色食品的名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哪些添加剂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食用色素:华而不实的添加剂_
产品不含防腐剂?误导消费者
食品添加剂,你了解吗?
食品添加剂——互动百科
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吃头发和虫子!感觉受到了惊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