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侯邓氏族谱
[客家风情]:粤、梅州、松口“邓太公陵”,这里有邓太公陵神灵传说。相信很多松口人都知道---(本文由邓志斋后裔邓青、邓锐供稿)。
  每年农历二月廿五,邓氏海内外宗亲都会自发集体回到梅县松口拜祭先祖邓志斋。这一习俗已保持了800多年。
  据族谱记载,邓氏入粤的年代是唐末五代初。至南宋末年,居住石壁乡的邓志斋,号太乙,南宋进士,任广东提举司,后又任广东宣慰使。任满回京途中船遇海盗,连文牒也被强盗抢走。邓志斋孤身一人,怕朝廷怪罪。当时元兵已大举南侵,邓志斋眼看来室江山难保,他也不回朝复命了。他扮作道人模样,沿韩江溯流而上,来到程乡县(今梅县的松口),见此处山明水秀,说:“此处山水秀丽,星辰照耀,是可居处焉。”就连石壁乡也不回了,在松口定居下来。邓志斋晚年在松口办学,因执教有方,桃李盈门,学生发迹者甚多。他还通晓医术,并有秘方留给后裔。人们尊称其为“志斋邓公”和“太乙老人”。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邓志斋逝世,终年99岁。安葬之日送行者达千人。

  在松口留下诸多有关邓公墓的故事。
  邓志斋葬于松口镇洋坑村,墓坟地势为坐西向东,庚山甲向,风水为“转江海螺形”。从远处眺望此墓,巍巍堂学立于山脉之中,山尾尖起,龙头宏大,气势雄伟,形似海螺仰天,故称“仰天海螺”。墓前有一块平地,如同大广场。远处群山叠起,山下梅江波浪滚滚顺流而下,古时一群船工拖船而上,头低伏地,一步一叩首,有如朝拜之态;晚间,前方村庄船灯、屋灯一亮,灯火辉煌,故此墓素有“日受千拜,夜受万盏灯”之称。邓志斋墓被风水先生列为松口五大名墓之一,墓坟先后五次重修,基本保持原貌。
  松口邓公墓风水为“转江海螺形”。“螺”是一种水生动物,繁殖力极强,象征该墓主人后裔昌盛。事实如此,邓志斋生有九个儿子,子孙繁衍、蔚成大族,历代人才辈出。而今其后裔除梅州各县外,还散居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乃海外二十多个国家。
  邓志斋为人治病除了施药外,还有一绝招是用符咒。他口念符咒抚病者的背部和头部,病者即日可康复。为此,他成为当地名儒,很多人前来求医。为此,传下“太乙公前生是郎中(医生),后生还是郎中。旧时邓太公墓毗村民,凡家中小孩感冒发烧,父母皆到邓太公墓前烧香求其保佑,并小心地将所烧香灰扫下,用红纸包好带回家,将香灰冲开水给骇子服用后,可病除康复。至今都还有人把墓前香灰带回家中作药用。
  “心灵则灵,凡有求者无不灵验”,抚摸墓碑可得祖宗保佑。据传,有一对年轻夫妇,结婚数年尚未生育。为此而家人不和,有一位同屋的叔婆获知此事,劝其侄媳去邓太公墓前烧香求子。第二年果如心愿,生了个儿子,全家欣喜。这对夫妇逢人便没:“邓太公真灵,求子得子”。此后,人们在陵墓前焚纸烧香,双手抚摸先祖墓碑后再抚摸自己的脸,以祈求赐福。此镜头己由记者拍下,刊载在2006年4月7日《梅州电视周报》“客家百姓专栏”。
  据前辈所说。旧时祭邓太公墓时,前日和后日是阴雨天,但祭祀之日则是睛天。这是邓太公作法,天气晴朗才便于子孙焚化财帛。旧时之事无可查考,改革开放恢复了宗族活动以后,1980——2006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五祭祀祭邓太公之时则是睛天。有好几年连续十几天春雨连绵,到二十五早还下个不停,但到了上午8时许,天又放情了。
  松口邓氏祭祖人多场面热闹。各地前祭祖人人数少则数千多达万人。1980年至今,松口邓氏祖祭祖这天,当地公安部门都要派民警前来维持秩序。有些地方的邓氏宗亲还带有舞狮队或八音班到祖墓前凑热闹。二十五松口镇的传统墟日,为此这天松口镇异常热闹。旧时交通靠水路,祭祖的人大都是坐船,故有有“让码头”之说。而今有公路四通八达,邓氏人祖祭墓祖是乘坐汽车,故有“让公路”之说。这天松口镇内的大小饭店外停留的汽车是邓姓人的,饭店内吃饭的大都是邓姓人。从1991年开始,广东梅县、大埔、兴宁、五华和紫金等地邓氏每年轮流主祭。
  宗族文化是客家文化的内容之一,很多研究客家学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采访松口邓氏宗族文化,电视台和报刊曾作报道了松口邓氏宗族活动的盛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水:传统社会中宗族的生存策略(转)
论客家人的宗族文化与公尝文化
梅县、梅江区林姓渊源与宗族文化述略
梅县客家山歌剧
梅县正宗客家山歌
陶庵梦忆·卷六·齐景公墓花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