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旧闻录之难以忘怀竹叶茶

朱学东

 

我走过了许多地方,喝过许许多多的茶,但每到夏天,我都会想起爷爷奶奶煮的竹叶茶。

清凉解渴,满嘴生香。

可惜,在北京工作之后,很少喝到竹叶茶了。

故乡也早已物非人亦非了。

且不说爷爷奶奶都已高龄走了。房前屋后的竹林,也大都消失了。

如今我家太座在北京开了个茶叶店,也有竹叶茶卖,但我却再也没有品味到少时的味道。

往者永不可追。

1,

年幼时,我等无知,不知竹叶当茶,早有文献记载。

只知道,夏天煮竹叶水喝,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反正,茶叶也少。

再说,农村上,那时谁家有闲心泡壶茶喝啊?

大热天的,光煮开水就够呛。

后来年长,回忆起年少时竹叶煮茶的时光,手痒,去查资料,方知竹叶在中国药用食用已有悠久历史,文献记载中有诸般妙处。

例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竹叶性味苦寒、无毒,“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明人张介宾在《本草正》描述竹叶临床功效:“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

明季贾所学撰《药品化义》,说“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又取气清入肺.是以清气分之热.非竹叶不能。”

至于竹叶中富含黄酮、氨基酸、叶绿素之类的,虽然也学过生物常识,但这种科学名词,于我这般科盲而言,不具任何影响力。

而我对竹叶茶的偏好,一来自长辈经验的影响,二来自年少时的生活方式。

2,

我相信,爷爷奶奶他们那辈人,也并不清楚竹叶中含什么黄酮氨基酸叶绿素之类的玩意,甚至,他们恐怕连这些概念都没听过。

祖辈的口耳相传,以及自身的生活和劳动,是他们最主要的认识世界的途径。

祖祖辈辈相传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竹叶可以解渴生津。

记忆中,每年夏天到了,大麦没下之前,竹叶是全家最主要的消暑植物。

大麦也可煮茶喝,那时生产队也种大麦,不过产量不高,大麦更多是作为粮食,虽然很难吃,但煮茶喝,在粮食匮乏的岁月,终究是有些奢侈了。

竹子曾经是故乡最常见的植物。我家有三块小竹园,面积都不大。

屋后自留地边上一块,以江竹为主,房前一块,以淡竹为主,村东头一小块,以很细的竹子为主(我忘了竹子的名字了),那些竹子主要可用来搭建篱笆,做钓鱼竿使的。

记忆中,似乎江竹叶煮茶喝我没有印象,一般都是淡竹叶和那细竹子的叶子。

早上下地回来,爷爷或者奶奶,都会揪一把竹枝回来,打桶井水洗一洗,其实也就是放水桶里涮一涮,抖落几下,把水抖落掉。

那个时候,哪有污染的担心啊。

然后把稍大一些的竹枝扯掉,细枝带着竹叶,一起扔进灶台上的大铁锅里,然后倒上半锅井水,盖上锅盖,起火,烧开。

开锅之后,竹叶茶也就煮好了,但这时还不能喝,忒烫了。

一般情况下,奶奶就会洗个洗脸盆,洗干净,用铜勺把水连带竹叶一起舀在脸盆里,放在不碍事的地方,让它自然凉下来。

希望快速凉下来的,就在更大的盆里倒上井水,把盛竹叶茶的脸盆搁大盆里。

井水夏天很凉,竹叶茶也就会凉的很快了。

到吃完早饭,大人们或者用桶,有时干脆端着脸盆,再带个碗或铜勺,就下地去了。

把竹叶茶搁田间地头,用草帽盖上,以挡灰尘,也能挡点暑热。

累了渴了,扔下手上的活,用碗或铜勺舀一碗一勺的,喝起来,一阵凉意透心穿肺,还满嘴是竹叶的清香。

那个爽啊,只叹无词形容。

中午大人们干活回家,脸盆里的竹叶茶通常喝完了。

照例扯一把细竹枝,回家洗一洗,继续扔锅里煮茶,下地的时候,照例带上竹叶茶。。。。。。

故乡那边,家里人一般不太让小孩喝茶,但竹叶茶除外。

即便是没文化的乡下人,也都知道,竹子是高洁虚心的雅物,喝了竹叶茶,竹子的性子就会溶入你的骨血,成为你的一部分。所以,大人们都不反对孩子喝竹叶茶。

我喝竹叶茶,一般都是中午煮的那一锅。毕竟上午还不算太热。

玩的满头大汗回家,凉下来的竹叶茶,锅里盆里都有,拿着铜勺舀一勺,吤咕吤咕地喝下去,一勺不够,接着。。。。。。

满头大汗很快就褪了下去,通体畅快得很。

3,

故乡的竹林不知道从何时其就开始凋零了。

反正是化工厂在故乡流行的时候。

我的爷爷奶奶都已高寿而西游了。

竹子少了,还没绝种,但父母都不再扯竹枝煮竹叶茶了。就连井水的味道,也大不如从前了。

母亲过去还喝些竹叶茶大麦茶,现在也就是白水。父亲主要喝我们兄弟和朋友孝敬的茶叶。

竹叶茶,就是在故乡家里,也成了稀罕物了。

我在北京工作生活,也曾琢磨过竹叶茶。

紫竹院有很多竹子,我曾采过回去洗净泡开,但毫无当年味道。

我也在一些花坛里发现了很小的小竹子,也曾扯些回去,但都不行。

后来我看到竹园边给树打药的场景,吓死了,再也没有采过外面的竹叶。

现在许多茶叶店有卖专门制好的干竹叶茶,味道倒也不错,可是,像我这般味觉系统颇刁的人,喝这样的干竹叶茶,确实有曾经沧海的感觉,总是提不起劲来。

也是,我那时喝的竹叶茶,哪儿还能找到呢?

新鲜采下的细枝嫩叶,上承天露,下接地气,中间又经爷爷奶奶用大铁锅烧制,加注了人世间的温情,即便是土井之水,也不是一般的清冽甘甜,用来煮竹叶茶,正是正道。

想想,橘逾淮而为枳,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泥土水分和气候,摘下制成的干竹叶,那些天露地气全然流失,不惟如此,还有铁锅井水,还有人间温情。。。

失去了这些,又何能成为你念想的至品至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和爷爷奶奶一起去竹子庵2016年10月
与竹为邻
故乡情孙子的祝福
急雨裹挟暑气流走
中考优秀范文:最美是家乡
原创散文:故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