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 袁隆平为什么不研究提高小麦产量的科技?

首先,不管是杂交水稻育种还是小麦育种均是一项耗费时间精力的长期工程。袁院士一生能把杂交水稻做到举世闻名已经非常不错了。再去做小麦首先是时间精力不够,另外研究方法也差异巨大。所以,我国小麦研究的标志性人物就是另一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遗传所的李振声院士。非常有幸在农科院听过李院士的报告,很朴素,演讲稿还是自己手写在信纸上。

相比水稻而言,小麦的研究工作更复杂困难。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小麦是异源六倍体,而水稻是二倍体;二是小麦的基因组序列一直没有完整的测序结果,直到今年才有一个完整的六倍体基因组序列。而且小麦的遗传转化也特别难,水稻的怎么转都有,效率60%以上,小麦一般研究室做不了,只有少数几个实验室能稳定的做出来。所以各种因素都抑制着小麦的研究工作。

但值得自豪的是,我国的小麦单产(5103公斤/公顷)比美国的3013公斤/每公顷高的不是一点半点啊!而我们的水稻单产6777公斤/公顷反而没有美国的8348公斤/公顷高。为以李院士为首的中国小麦科研工作者点赞。

本文由: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 副研究员植物基因工程

柳小庆先生授权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我们记住这批“农田院士”
中国粮食产量还有上升空间吗?科学家们达成了共识......
[科技这一年]二系杂交小麦:每亩增产15%以上
比肩袁隆平,养活上亿国人,“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为何不出名?
袁隆平事迹
飞翔诗话:《祝袁隆平科学家88岁生日快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