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 巴豆有什么药用功效?

喜欢看电视及武侠小说的人们,估计对于武侠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中药都心里有数,没错,除了传说中的蒙汗药之外,做为泻药而出现的巴豆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种中药材运用。

巴豆的中药材基质来源于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的山谷、溪边、旷野,及密林中。在中医药上的运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巴豆,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物邪,杀虫鱼。一名巴椒。生川谷。”

巴豆性味辛,温、热,有大毒,在中医的运用上主要使用于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由于巴豆力强毒大,除入胃与大肠之外还兼入肺经,生用的话可以峻下寒积、开通闭塞,荡涤肠胃之沉寒瘤冷、宿食积滞,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被医家誉为有斩关夺门之功。压油取霜(巴豆霜)后的药力则较缓,可温通去积、推陈致新,也可外用,善蚀疮去腐。

现代中医则主要运用于以下病证:

1)、寒积便秘,腹满胀痛,小儿痰食积滞;

2)、大腹水肿;

3)、寒实结胸,喉痹痰阻;

4)、痈肿脓成未溃,恶疮烂肉,疥癣;

做为临床上的一种常用中药材,巴豆常常被用于治疗便秘、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肠炎及慢性痢疾、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牙痛等疾病,临床上还被当做一种抗癌的药物来使用,主要应用于包括霍奇金病、肺癌、子宫癌、皮肤癌、乳腺癌、胃癌等癌症。

巴豆的现代药理研究:

1)、对消化道的作用:口服巴豆油1滴,即能产生口腔,咽部及胃部的灼热感并有催吐作用。巴豆油在肠内遇碱性肠液可经水解后释出巴豆酸,制激肠粘膜,增加分泌,促进蠕动而产生剧烈的腹泻,腹痛和里急后重。

2)、抗病原生物: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流感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抑菌作用。

3)、抗肿瘤:实验室证明巴豆提取物有杀灭艾氏腹水癌和肝癌腹型细胞的作用。并对小鼠肉瘤,子宫颈癌,肝癌腹水型,艾氏腹水癌皆有明显抑制作用。

4)、抗炎:巴豆霜l.5g9/kg小鼠灌胃2次,可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巴豆油诱发的耳廓肿胀。巴豆霜3g/kg大鼠灌胃2次,可使胸膜腔液白细胞数显著减少。

5)、镇痛:巴豆霜l.5g/kg小鼠灌胃,可显著延长热刺激疼痛反应时间,降低对热刺激疼痛的反应。

6)、免疫抑制:巴豆霜l.5g/kg小鼠灌胃,隔日一次,共7次,可显著降低胸腺指数、脾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炭粒廓清率,说明巴豆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巴豆的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30%~50%:泻下成分为巴豆树脂(croton resin)约2%~3%,以及油酸(oleic acid,37%)、亚油酸(Iinolic acid,19%)、花生酸(arachic acid,1.5%)、硬脂酸(stearic acid,0.3%)、棕榈酸(palmitic acid,0.9%)、月桂酸(Iauric acid,0.05%)的甘油酯、顺芷酸(tiglic acid)、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蛋白质约18%,其中有一种类似于毒性蛋白巴豆毒素(crotic)、及蓖麻毒(ricin)的生物碱成分(croton-albumin)。峻下成分为巴豆醇(phorbol)的顺芷酸、乙酸、乙酸的酯。

巴豆的毒性作用:

巴豆在人体用之不当可产生各种毒付作用,甚则可致死。

1)、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使其局部产生红斑,水疱、脓疱等。实验证明,小鼠皮肤长期与巴豆油接触,可致乳头状瘤和癌。

2)、有毒成分包括巴豆油、巴豆毒素、巴豆苷和生物碱,其中巴豆油为主要毒性成分。

3)、巴豆油(croton oil)包括巴豆油酸、甲基巴豆酸以及甘油酯等,是一种黄色或棕黄色、有强烈刺激气味的峻泻剂,能对胃肠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服用1g(20滴左右)或15粒巴豆都有可能致人死亡。

4)、巴豆毒素一般藏在巴豆的种仁中,能溶解红细胞,使局部细胞坏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原浆毒作用。

5)、巴豆中使人腹泻的主要成分为“巴豆酸”,巴豆种子含油率大概为50%~60%,油脂进入肠道之后,会分解为巴豆酸,巴豆酸能够破坏肠道的细胞,导致腹泻症状,肠道细胞被破坏后,消化道会灼痛无比,容易出现全身脱水的状况。

6)、巴豆酸同时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具有腐蚀性,接触之后会导致皮肤灼伤,作为一种工业原料使用的时候,操作需带护目镜、手套等防护工具。

7)、巴豆中含有能够催化人体潜伏的EB病毒繁殖的“佛波醇”,可以使EB病毒大肆繁殖,并感染正常细胞,最后导致癌变。

8)、巴豆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具有显著的致遗传物质损伤作用。巴豆诱发胚胎肝细胞微核率的增高更直接反映了其致突变的潜在遗传毒性。

巴豆的用法与用量:

1)、内服:入丸散或装胶囊,0.1-0.3g,不入汤剂。止泻必须炒炭服。

2)外用:适量,研末敷。

3)、内服宜制成巴豆霜,以降低毒性。

使用巴豆应注意以下事项:

1)、巴豆辛热峻下有大毒,孕妇及体弱者忌服,以免堕胎或再伤脾胃。

2)、服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

3)、服巴豆后如泻下不止者,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或食冷粥以缓解。

4)、畏牵牛子,不宜与之同用。

巴豆在皮肤外科上的运用:

1)、治疗神经性皮炎:取巴豆去壳50g,雄黄5克,磨碎后用3~4层纱布包裹,每天擦患处3~4次,每次1~2分钟,直至痒感消失,皮损消退为止。

2)、治疗牛皮癣:病情轻微者,取巴豆4个,斑蝥2个,细辛、肉桂、白芷各1.5g,樟脑0.9g,共研细末,加酒精300毫升,装入密闭容器内浸泡2天。过滤去渣,每日涂患处数次,治愈为止;病情较中者,取巴豆4个,斑蝥2个,研细,与生姜60克(去皮),共研成膏,外敷患处。待起水泡时取下,将水泡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浆液,外涂香油,用纱布外敷即可。

历代医藉医家资料记载:

《本草通玄》:“巴豆,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老羸衰弱之人,轻妄投之,祸不旋踵。”

《本草汇言》:“气甚热烈,性甚刚猛。”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聚坚积,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

王好古:“若急治为水谷道路之剂。若缓治为消坚磨积之剂。”

《日华子本草》:“巴豆,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丁肿。凡合丸散,炒不如去心膜煮五度,换水各煮一沸。”

《别录》:“生巴郡川谷。八月采阴干,用之去心皮。”

陶弘景:“似大豆,最能泻人,新者佳,用之皆去心皮乃秤。又熬令黄黑,别捣如膏乃和丸散尔。道方亦有炼饵法,服之乃言神仙。人吞一枚,便欲死,而鼠食之,三年重三十斤,物性乃有相耐如此耳。”

《唐本草》:“树高丈余,叶似樱桃叶,头微赤,十二月叶渐凋,四月落尽,五月叶渐生,七月花,八月结实,九月成,十月采其子,三枚共蒂,各有壳裹。出眉州、嘉州者良。”

《千金方》:“治寒癖宿食,大便秘,巴豆煮熟,煎为丸如胡豆大,每服半丸。”

《金匮》:“三物备急丸,配大黄、干姜为丸,下寒滞便秘,心腹冷痛。巴豆去油名巴豆霜,配胆南星、神曲、朱砂为散,治小儿食积停乳。”

《外台》:“张文仲方:巴豆三枚,杏仁二枚,熬黄黑,捣丸小豆大,每服一丸,以利为度。”

《普济方》:“治恶疮肿毒:巴豆30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细末,涂患处。”

《十全方》:“治疥疮,巴豆十粒,炮过黄,去皮膜,研如面,入酥、腻粉各少许,研匀,涂患处。不得近眼。”

《经验方》:“治耳突然聋:巴豆一粒,用蜡裹,针刺令通透,用时塞耳中。”

《千金翼》:“风瘙隐疹,心下迷闷:巴豆五十粒(去心、皮)。水七升,煮三升,以帛染拭之,随手愈。”

《蜀本草》:“巴豆,味辛,温,生温熟寒,有大毒。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坚积聚,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蛊毒疰、邪物,杀虫鱼。疗女子月闭,烂胎,金创,脓血,不利丈夫阴,杀斑猫毒。可炼饵之,益血脉,令人色好,变化与鬼神能。一名巴椒。生巴郡川谷,八月采实,阴干,用之去心皮。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畏大黄、黄连、藜芦。”

《得配本草》:“巴豆,一名刚子。得火良。芫花为之使。畏大黄、藜芦、黄连、芦笋、酱豉、豆汁、冷水。恶蓑草、牵牛。辛,热,有毒。刚猛之性,走气溃坚。荡涤肠胃之积滞,驱除脏腑之阴霾,片刻间靡不奏效。得乳、没、黄占,治积痢。得硼砂、杏仁、牙皂,水丸服,治痰哮。燃灯吹灭,以烟熏鼻,治中风痰厥。不去膜,伤胃;不去心,伤肾。炒熟,令烟尽至黑色,去油极尽用。用之不当,脏腑溃烂。中其毒,绿豆汁解之。”

《本草备要》:“巴豆,大燥,大泻。辛,热,有大毒。生猛而熟少缓。可升可降,能止能行,开窍宣滞,去脏腑沉寒,为斩关夺门之将。破痰癖血瘕,气痞食积,生冷硬物所伤,大腹水肿,泻痢惊痫,口埚耳聋,牙痛喉痹。”

《本草通玄》:“巴豆,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老羸衰弱之人,轻妄投之,祸不旋踵。”

《本草汇言》:“气甚热烈,性甚刚猛。”

《百一选方》:“治喉痹:白矾二两(捣碎),巴豆半两(略捶破)。同于煎药的锅内炒,待矾枯,去巴豆不用,碾矾为细末,遇病以水调灌,或干吹入咽喉中。”

《补缺肘后方》:“治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名曰水臌:巴豆九十枚(去皮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捣烂成豆子大的丸子,每次服一枚,以水下为准,勿饮酒。”

《古今医鉴》:“治小儿痰喘:巴豆一粒,捣烂,用绵裹好,塞鼻,痰即自下。”

《全幼心鉴》:“治小儿下痢赤白:巴豆(煨熟,去油)一钱,百草霜二钱(研末),飞罗面(磨面时飞落下来混有尘土的面)煮糊成丸,黍米大。用药时看情况。红色用甘草汤,白色用米汤,又红又白用姜汤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 豆(《本经》)
巴豆 Badou《神农本草经》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中药巴豆图片
【中药释义】巴豆不光瘦身,还能治疗神经性皮炎、急性阑尾炎。
中药知识必学:巴豆(二)
巴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