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延庆双界山长城穿越——延寿山至大北坨子段20200919

  

  2020919日,与萧艾、客舟听雨、孙悟空、挨拍的兔等一行七人完成了一段学界颇有争议的长城穿越——延庆双界山长城(即延寿山至大北坨子段)。说它有争议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建筑年代有争议,中国长城遗产网认为是明代建筑,而唐晓峰、陈品祥所著《北京北部山区古长城遗址地理踏查报告》一书认为是北朝时期建筑的;其二,这是一段孤悬于主线长城之外的支线,修建的意义何在?

此行的看点有六:其一,一段近三百米墙体中国长城遗产网未标注;其二,一座敌台中国长城遗产网未注的;其三,两个疑似明代长城吐水嘴;其四;两座微型的军事聚落(即431号敌台及其周围墩墙);其五,双界山长城周边的地势,成就了双界山长城的修筑;其六,原计原味的超“野”长城。

双界山长城一直名不见经传,因为没有一座完整的敌台,也不够雄伟,而被广大墙友视为穿越的冷门、盲点,只寥寥数人走过,可见这段野长城的确不是一般的“野”。

按照中国长城遗产网将此段长城标注为明长城的说法,它应当属于宣府镇南山路。明朝为拱卫京师及帝陵的安危,从怀柔黄花城沿安四路向东北至延庆北口子不到30公里的距离,却建有五道长城,由南向北分别为黄花城长城(内长城)、二道关长城、双界山长城、海子口长城、北口子长城(外长城)。如果算上十三陵老君堂口的城墙,那就是六道防御体系,足见此地防御之重要。

明宣府镇长城位于河北西北部,是京师西北门户,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东接昌镇、西接大同镇、南接真保镇。《宣府镇志》(嘉靖四十年刊本)记载其疆域为:“东至京师顺天府、西至今山西大同府界、南至直隶易州界、北至沙漠。广四百九十里,轮六百六十里”。

宣府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京畿重镇咽喉之地。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论宣府镇长城地理形势时说:宣府,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诚边陲重地。”明宣大总督杨时宁所撰《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写道:“(宣府镇)紫荆控其南,长城枕其北,居庸左峙,云中右屏,内拱陵京、外制胡虏,盖屹然西北一重镇焉。”

宣府镇军事体系及布局从明初根据五个方位(东、南、西、北、中)分路防守,后因防御升级又扩展为八路防守。自东向西为:南山路、东路、上北路、下北路、中路、上西路、下西路、南路,另有宣府镇不属路。

明宣府镇辖区。

  我的六只脚穿越线路图。

  双界山长城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南山路边垣(延庆段)走势图,图中红圈处为双界山长城。

  

    

  南山路长城“内拱陵京、外制胡虏”为目的而建。南山路参将驻守路城为柳沟城[嘉靖四十五(1566)建],辖岔道城、榆林驿堡及营寨若干,其范围东起火焰山九眼楼,西抵合河口。其构成材质主要是夯土(三司以西部分)及碎石(三司以东部分)。

南山路位置介于内外长城之间,其军事意义不仅是在整个布局上弥补了内长城在延庆境内的缺口,也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外长城的防守力度,形成了内、中、外三道长城相互支援、策应纵深防御屏障。

杜齐名在《南山路总论》中对南山路有如下记载:

“南山者东路之南也。东路之南则腹里矣,乃亦联城列成以为边者,以其一带之边,为防护山陵耳。夫各路不守而后急东路、东路失据而后急南山。南山急则本城何为哉?据东起四海冶之火焰山、西抵怀来南之合河口,无论断崖削壁,几二百余里,即本地为墙者亦百二十余里矣,又南北适与昌平相对待而共表里,故所谓大小红门、东西灰岭则皆蔽山陵之前以名之者也。为营城二十四,为寨九,为楼百有八十,为台又百有八十八,腹背相依守者,不患无险矣;参将所辖守操千把总以及坐营官兵各备焉,其尾联络,守者不品性无将矣。顾额军前不具论就,今经制所载六千五百有奇,马骡驼总之不下九百九十三匹头,中间除塘拨走递外尚有六百四十余匹头,近虽迫于援辽军马挑选之苦,所存者倘无虚冒。一墙之外别无分土,专力乘障邀辽非所事也耶。沿边如海子口、谎炮儿、韩家口、灰岭、柳沟、大小红门等处,最称冲要防御,尤宜加意焉。火焰山之旁,所不接蓟镇之边者,桃树庵百丈墙耳。往时三镇推诿,经数十年无肯任耳,非难于墙,为难于守也。近倚宣镇守局矣,然临事必三镇共力同心,庶几无失,万一可虞,讵可独责宣镇乎?”

南山路边垣建筑过程如下:

《隆庆志》载:嘉靖二十二年(1543),“宣府巡抚都御史王仪奏,讨内帑银若,欲于金陵之后筑墙备墩为拱护计。诏下礼部行钦天监来相之,相之者谓:'九节之外,无伤龙脉,可筑也’。礼部以闻于上,允其请。仪乃委口北道分巡佥事程绶董役墙。”《明实录》载:“嘉靖二十二年五月甲子二十一,命修筑永宁大小红门并柳沟口。”即陵后边垣(南山路长城)。这道边垣西起岔道城羊头山,东至四海冶火焰山南墩,东西一百六十里。边垣建在宣镇南山路,故名南山路边垣。

嘉靖三十年(1551),在南山路边垣西建岔道城;筑延庆南山城堡,东起火焰山,西至合河口。

嘉靖三十五年(1556),兵部侍郎江东疏请修筑南山联墩,从之疏略曰------自岔道城西抵龙爬山,共隘口一十八处,长亘一百零三里五十步;自岔道城东抵四海冶镇南墩止,共隘口一十二处,长亘一百三十里四十步,东西共计二百五十里。折九万一千八十步,每百五十步集墩一座------

  关于为何在双界山再修筑一道墙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时我也带着这个疑问穿越了这段长城,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我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分析原因如下:

1. 双界山长城墙体及敌台一线均在海拔1000米以的山脊,明显高于海子口和岔石口一线的南山路主线长城,尤其是海子口和岔石口沟口海拔仅为700-800米;两个宽漫的山口对于防守来讲极为不易;

2. 南山路主线021城堡(海子口城堡)海拔仅740米,其东125台海拔870米,西126台海拔仅813米。而正南的双界山相对应的几个敌台均在1000米以上,其防御能力显然更强;

3. 南山路主线岔石口东118号台海拔787米,西119台海拔814米。正南大山海拔则超过1100米,最高点大北坨子海拔达到了1303米,并且悬崖耸立,虽无墙体但作为山险,胡虏无法逾越。过了大北坨子,山势渐低渐缓,根据需要又修建了一段孤墙;

4. 双界山长城南部也是沟谷交错,大大小小的沟谷有十数条,胡虏如突破了海拔较低的南山路长城主线,若无双界山一线长城的阻击,则可顺着这些沟谷,便可长驱直入到达黄花城一线的内长城,帝陵危矣。

故而在地理位置更佳的双界山上修了一道边垣,设立十数个敌台,则更为关键,这对于地势较低的海子口和岔石不易防御而言,居高临下的双界山长城则起到了更为重要的防守作用。

  ↓延寿山,是我们本次穿越的起点,这是一个废弃的景区,山间的土路宽阔,这对于我们长年在户外行走的墙友来讲,是一种享受。

  延庆023号城堡,位于安四路南侧山顶西大尖毛石堆砌,城堡内有建筑遗迹,城内北侧有半圆形砌体,东城墙长23米,南城墙长27.5米,两侧半圆跨度7米,墙体宽2米,残高2.1米。

  

  

  

  

  离开023号城堡,东行不远,竟然发现一个吐水嘴。这个吐水嘴和我们经常在明长城见到的吐水嘴无论从选用材料,还是制作工艺上都相类似,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这段长城是明长城,而非北朝长城。

  

  随后,又在422号敌台东侧发现一块吐水嘴残块,与前面所见吐水嘴的十分类似。

  墙体早已坍塌成巨大的石垄。

  

  墙基用较大的石块筑成,还能看出一些模样。

  

  从另一侧(面向进攻侧)看,干插边墙体还是比较高。

    延庆432号敌台。位于四海镇海子口村西南2330米。台体大部分已坍塌,呈圆锥形,现存残高约3.5米,底面残长约7米。此段边墙保存较好,高约4米,宽3米。

  

延庆431号敌台。位于四海镇海子口村西南2100米,原为毛石堆砌实心墩台,现仅存毛石基础,大部分已坍塌,现存残高约4米,底面残长约9.5米。 

此台外围有一圈封闭式墙体,将墩台围在中心,颇似一座微型小城。张玉刊主编《明长城宣府镇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一书中,对此类墩台描述如下:“墩台外圈有围墙,内有守军的住房、仓房、羊马圈等,实际也是守军及其家属组成的微型聚落。”(长城周围驻扎的屯兵城即为军事聚落)

图中大树之下便是墩台,只是茂盛的草木将树下的墩台遮掩得严严实实。

  墩台围墙。

  

  

  

  

  遥望怀柔境内的长城(图中最高台敌楼便是西大楼)。

  延庆430号敌台。位于四海镇海子口村西南2000米,海拔:950米,原为毛石堆砌实心墩台,现仅存毛石基础。现存残高约6.5米,底面残长约8米。

  离开430号敌台继续东行不久便看到,主墙体北侧四五米之处,并行一段大约一米左右高、五六十米长的附墙。从小墙墙体的石块来看显然与主墙体石块相同,疑为同期所筑,不知作为何用?

  坍塌的墙体随山就势,蜿蜒东去。

  

  

  延庆429号敌台。位于四海镇海子口村西南1760米,原为毛石堆砌实心墩台,现存残高约5米,底面残长约8米。

  

  延庆428敌台。位于四海镇海子口村西南1720米,海拔:913米,为毛石堆砌实心墩台,现仅存毛石基础,现存残高约8米,底面残长约10米。

  

  延庆427敌台。位于四海镇海子口村南1800米,海拔:970米,原为毛石堆砌实心墩台,现存残高约4米,底面残长约10米。

  427号敌台东侧不远处,有一石块围成的一个小单元,类似羊圈,是否就是当年的羊圈,以解决此地军户的给养?

  延庆426号敌台。位于四海镇海子口村东南1700米,海拔1034米,原为毛石堆砌实心墩台,现仅存毛石基础,现存残高约3.5米,底面残长约8米。

  

  

  延庆425敌台。位于四海镇海子口村东南1800米,海拔1071米,原为毛石堆砌实心墩台,现仅存毛石基础,现存残高约6米,底面残长约5米。

  

  

  这是一小段保存较好的墙体。

  延庆424号敌台。位于四海镇海子口村东南1870米,海拔1092米,原为毛石堆砌实心墩台,现仅存毛石基础,现存残高约4米,底面残长约6.5米。

  延庆423号敌台。位于四海镇海子口村东南2000米,海拔1142米,原为毛石堆砌实心墩台,现仅存毛石基础,现存残高约5米,底面残长约12米。

  

  

  宁静安逸的海子口村。

  延庆422敌台。位于四海镇海子口村东南2800米,海拔1113米,原为毛石堆砌实心墩台,现仅存毛石基础,现存残高约6.5米,底面残长约14米。

  延庆024号城堡。位于海字口村胡家窑山上,为毛石堆砌,现存墙体高1.5米,城堡周边杂草丛生、树木生长繁茂。

    

  

  

  

  

  

  

  按照中国长城遗产网标注的墙体显示,过了延庆024号城堡就应当没有墙体的存在了,可经我们实地勘察发现实际上仍有一段约200余米的墙体存在,一直延伸到一处断崖之下,墙体才到了尽头。

  过了未标注墙体后,不久又发现一座中国长城遗产网没有标记的敌台。

  

      因整个行程前松后紧、队员体力强弱不同,导致下山时天已擦黑,原计划行走东段那道孤墙不得不放弃,又留下一段要补的功课。下山时天黑林密,再加上雨季山谷河水猛增,多段原本路网标记的道路被河水占据,不得不择路而行,这使我们下山的难度陡增数倍。幸好有萧艾、挨拍的兔、客舟听雨在前一路披襟斩棘开辟新路,才在四个小时后(即21:30)有惊无险的下了山。虽说下山较晚,困难重重、危险丛生,但整个团队队员相互关爱、相互信任、勇于探索、奋勇争先的精神,还是令我感到万分温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美丽的鲁冰花
美丽的含羞草花
清雅的麦蓝菜
摄影:木瓜海棠花开(1)
2023年立春之日去南京老门东看灯(14)
摄影:梨花春风祭亡灵(1)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