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隔离第一天 (4.6)
(图片取自网络)
隔离第一天 (4.6)

隔离了,隔离了。

也罢,就算是享受一个大假,就算是疫情终于带我玩一把了。

一大早起来,边忙杂冗,边琢磨:如何度过这个“假期”,让它更精彩一点儿呢?

没“放假”前,我每一天都有固定的作业:抄写一篇儿《红楼梦》;读学一首宋词;这第三就是写作了,反正没多有少,或快或慢,几乎不间断吧。虽说一分钱不值,倒也忙忙碌碌、乐乐呵呵。

现在虽然隔离了,却又跟平时没什么两样儿。可是我还是想整出点儿不一样来,不为别的,好玩。想来想去,想来想去,要不,再给自己增加一项作业?每天再读习一首唐诗?

得,就这么着!

今天是第一首,名字叫《蝉》,也叫“知了”。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小诗出自初唐诗人虞世南。这位老先生活在公元558-638年,前后81年,高寿呀!哪儿的人呢?越州余姚人——浙江昂则宁,哈!官至秘书监。秘书监是个什么官儿?查查……哦,原来秘书监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府设置的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的机构和官名。要搁到现在,就是国家图书馆的头头呗。

闲话少说,品诗正经。

头一句:“垂緌饮清露”。

緌这个字,我是查了半天字典才知道的,是古人系在下巴颏那儿的帽带子垂下来的那一部分。尤其古时当官儿的,整天戴着“冠缨”。因为蝉的头上有两根儿触须子,有点像垂緌,就把这个词儿比作蝉了。“饮清露”呢,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饮露为生。

“垂緌饮清露”,这头一句就有比喻象征,冠缨垂绥的人都是达官显贵,这帮人在老百姓心里,那是跟“清”、“高”不挨着的,但是作者偏把这俩貌似不挨着的象征给挨到一块了,为什么呢?是为了给最后两句做铺垫的。

第二句:“流响出疏桐”。

这句是说蝉的鸣叫声(流响)是打稀疏的梧桐枝叶里传出来的。梧桐本来就是树里的“大高个儿”,眼下临近秋天,枝叶又渐渐疏朗起来,可不就“疏桐”了呗。这一句,也是在给最后两句做铺垫的。

铺垫做足了,当当当当当——好句子出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两句呀,那真是点晴之笔!

为什么蝉鸣之声会传得又高又远?是凭藉着秋风的力量吗?非也!是因为蝉儿站得足够高,须必“居高”,方得“致远”。

三国时候的曹丕就说过:“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想做好官儿?先做好人,于是达官就可以跟“清”“高”挨上了。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短短十个字,道出了一个人生哲理来:只要你立足高远,品格高洁,用不着借助什么权势、地位、高官、厚禄……照样可以活得响当当!亮堂堂!

从古至今,内在美从来大于外在貌,这是赞美,更是自信,自有雍容,自有气韵!

好啦好啦,这天这首小诗的学习就算先到这儿。说老实话,这是我头一回读到它,孤陋寡闻吧?本来记性差,撂手儿就忘的,现在这么一叨叨,好歹印象就深点了,挺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品“蝉”
每天学习一首古诗词30: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
戊戌拜年嗑儿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蝉》
唐诗解读——虞世南之《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说明了什么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