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氏儿科夏近宜

在青春时代真感觉不到时光的飞逝,什么都是充裕饱满的。

近日偶得闲暇,整理些书稿笔记,竟已斑驳泛黄,触动往事,令心绪起伏,翻出篇篇记忆。

很多近在眼前的事,原来已经是发生在十年前了,岁月就这样在你的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了。

遇到夏老师是一段颇为巧合的经历。

大学毕业,我来到普陀区中医医院工作,因为我很喜欢中医,工作只要得闲,我都会拿各种医书来看。

有一天,我院当时的医务科长张永根主任和我说:“你喜欢搞中医,安排你去跟诊我们医院退休的老专家夏近宜夏老,你每周六都来,没问题吧?”

当时的语气没有多少可以商量的余地,所以我也只能答应。

说起来,当时我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只是刚来医院也不好说什么,当然也不知道其实是可以拒绝的。后来得知,张主任第一个询问的医师并不是我,只是别人不愿意去。

给夏老师安排学徒这件事情的初衷,是医院领导体恤夏老,考虑她年岁大了,安排位医师跟诊,夏老应诊时可以轻松些许。

从那以后一直到夏老师因为年高体弱不再出诊,有将近一年多时间里,我每周六都去跟诊夏近宜老师。再加上科里的值班,每个月的休息就很少了,说是天天在医院也不算太夸张。

话说跟诊最初我是什么心态?

当时我最不想跟的就是儿科,因为儿科医师在我跟诊的老师中,数量是最多的,上海三甲医院鼎鼎有名的中医儿科大牛,我读书期间跟诊过近十个,虽然有些老师只跟了几次,但结果无一例外都让我大失所望。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定中医已经是失传的绝技了,到了自己毕业工作后,基本已经没有跟诊的兴趣了。

三甲医院的教授、名家传人见的太多了,也就那样!根本不曾想过一个小小破破的二甲医院,能有什么高人。也正因为如此,初初跟诊夏老师,可以说是种看戏的心态,心里想的是看看你能有多大的本事,肚子里能抖多少货!

实在惭愧,现在回想真是大不敬。

随着和夏老师接触渐多,几次跟诊后,我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起初因为夏老是前辈,夏老师的年纪当我老师的老师也够了,所以表面我也是很恭敬的。

内心的谦恭,是要用学术素养和临床疗效来征服的

夏老师坐诊看病,很平稳温和,说话也是慢条斯理,很多患者都是几代人跟着夏老师跑的。很多小患者的妈妈小时候就是夏老师的病人,所以自己生了娃还是带到夏老师这里来看。

在夏老师的门诊上,那些家长带娃看诊时气氛都非常轻松,并不焦躁。和我以前在其他儿科门诊跟师时的气氛大不一样。如果不是夏老师每次都能轻松搞定宝妈们的心头肉,那儿科门诊应该就是最嘈杂喧闹的地方了。

医者的学术自信,以及从容大度的气场,才是宝妈们的定海神针,有些小朋友哮鸣音的哨子在候诊时吹着,家长也很镇定,因为她们知道夏老师几包药下去,孩子就能缓解。

在夏老师这里,经常有哮喘急发、肺炎高热、甚至惊厥发作的小患者在场,夏老师看几眼,身上抚摸几下,轻重缓急心里有数了。平平淡淡几味药就打发回去,起初我很不放心,还特地留了家长的电话去随访,居然效果都很好。

本以为他们家娃可能傍晚还要送儿童医院急诊呢!以前跟诊的儿科老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患者,都是各种西医治疗全上了,有些就直接要求他们住院治疗。

几次门诊下来,我发现夏老师看诊,基本就是纯中医,她并不反对西医,但儿科是我们中医的优势阵地,夏老师用她的亲身示范,让我看到了远胜西医的疗效,看到了一张张平凡无奇的中医处方,可以发挥出的巨大威力

对比以往见到的儿科名家,讲课时飞花乱坠,但真跟他们门诊,却让我大跌眼镜,整套西药一个不少,最后点缀一包汤药。这些名家治疗小儿发热要用抗生素,不能用中药退热,哮喘、肺炎一定要住院,要雾化配合。

在夏老师这里我没见到一例这样处理的患者,都是纯中医搞定的。不但见效快,而且还稳效长效。有些哮喘的小患者治疗几次后,就彻底根治,再也不发了。

现在我行医也有十多年了,也有了很多的小患者。每次看到了那些病情较重的小患者,都能保持几分从容与镇定,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夏老师很多的渲染。

跟夏老师门诊时间长了,诊余闲暇时,老师经常和我说她自己的很多学医经历。

我了解到原来夏近宜老师是江阴夏氏医家第五代传人,又师承沪上赫赫有名的儿科泰斗董廷瑶老先生。夏老师和我说她跟师董老有27年,每次说起董老,在我眼里就好似女儿谈论父亲一般,亲切而充满敬意。

有一次聊天和我谈了董老治学之勤苦,说董老在近百岁生日的时候,夏老师去看望他,董老戴着老花眼镜还在仔细研读医书,说董老好学深究终身不辍,晚辈们看到董老年近百岁学习中医都仍旧这样一丝不苟,我们这些学术传人那里还好意思不认真研读?若是丢了老师的招牌,罪过很大。

记忆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和夏老师探讨学术问题,夏老师非常平易近人,从来不摆架子,承认中医学术上有许多难点,愿意和我这样的小辈很平等的诚心探讨问题,从不摆谱托大,碰到有疑问的地方,绝对不会胡乱解释,反而是坦诚的告诉我,这方面她研究的不深入。正真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在跟诊过的老师中,夏老敢于让学生放胆提问,如能问倒先生她反觉欣慰。有如此恢弘气魄与学术胸襟的,夏老师可算一位,这一点也是让我非常敬佩的。

此外让我心悦诚服百问不倒的,就是江中的刘英锋老师,亦是让我钦慕万分的明师。

夏老师在我们普陀这样一个小医院,平平淡淡,毫不起眼,儿科也没有医师愿意去学,当时夏老已经退休,每周只来看一次特需门诊,我们医院的儿科因为没有传承接续,当时已经没有儿科医师,普通儿科门诊已经取消。

对比各大中医医院全面的西医化,中医的卓越技术凋零的太猛太快。

我在医院也一直从事的是外科方面的工作,机缘巧合的跟了夏老师一年多的门诊,渐渐觉得这么好的医术,传承不下去真的太可惜了。

没想到离开医院后,我并没有刻意看小儿,可是小患者们却越来越多的辐辏而来,不得不说夏老的儿科已经潜移默化影响到了我。

有一次我们中医外科的楼映主任和我聊天,说夏老师看诊坚持不开西药,不拿回扣,清贫一生,现在这样的医师已经少之又少,说完这句时伴着一声长长的叹息。

像夏老这样的老一辈名家,确实让人敬佩,那一辈医者甘守寂寞,拥有出众的疗效,却只有微薄的收入,从老一辈中医人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坚守与执着。

现在这个时代,国家政策开放力度不断增大,医疗平台多元化,相比夏老师那样有原则的老一辈医师,我们的舞台广阔了很多,患者对中医技术的价值越来越有认同感。现在是优秀中医师的好时代!

姚荷生老先生认为我们中医的学术未经系统整理,所以很多行之有效的医疗技术,都像手艺人一样,心传口授,传播范围不广且极易凋零断代。

这确实是我们中医急待解决的大问题,同样夏近宜老师的学术也是如此,很多好方法久而堙没,我们中医人若不努力继承,怕是令后人又多几声叹息!

在我的学医路上,有幸跟师夏老,她真正是德艺双馨。她出自名医世家,却为人低调。又得董老真传,却从不宣传。她默默耕耘,医名并未大彰。董氏儿科之于夏老,名副其实!

望着这泛黄脆硬的笔记,再过十年,或许它们会更加的零落枯黄。我怕记忆的痕迹越发淡浅,正值这闲暇时光,笔之成文,留为一念。


夏近宜医师简介:

江阴夏氏医家第五代传人。师从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教授。兼任中华中医学会上海市儿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支气管哮喘医疗协作网络中心委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跟师心得体会
董氏儿科
追忆李可 | 心系苍生,敢破格
【名医风采】全国名中医孙浩,悬壶济世佑苍生!
厚朴中医诊所简介
毕业即来医馆,我与平台相互信任共同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