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丧子学医的恽铁樵

恽铁樵出生在官吏之家,父亲恽磨照常年在福建任职,1878年,恽铁樵因此也出生在福建。

在恽铁樵5岁时,父亲过世,到了11岁母亲也过世了。

在同族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和异母的兄长一起回到自己的祖籍孟河生活。

提到恽铁樵的祖籍武进县的孟河镇,是在晚清颇为有名的医学之乡,孟河是江苏武进的一个小镇,因为晚清时代,这个小镇名医辈出,故而在当地流传这么一句话: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

孟河名医中声名最著的就是费、马、巢、丁诸家。道光皇帝、慈禧太后等皇族都曾宣召过孟河名医入京为皇族诊病。

比如费伯雄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道光年间曾两度应召入宫,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道光皇帝失音症,均取得显著效果,由此获道光赐匾额和联幅,被称道“是活国手”。

《清史稿》称之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

再比如马培之,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晚年曾被邀至京城为御医,曾两次为翁同龢治好顽疾,还曾为慈禧太后治疾而名扬天下。慈禧称赞他“脉理精细”,手书“务存精要”匾额,赐三品官,名震四方。

因此在晚清时代,八方患者都聚集到孟河求治,盛况空前。

恽铁樵虽然此时生活在医学之乡,但父母早逝,他只能与兄嫂一起生活,在那个时代,对于出生于官吏家庭的恽铁樵而言,寒窗苦读,博取功名,才是他的奋斗方向。

虽然恽铁樵家道中落,但族里还是有些实力的,他13岁进入本族筹资所办的私塾中学习科举,他聪明颖悟,刻苦攻读,在16岁就考中了秀才。

恽铁樵在攻读科举之余,因为身处医乡,平时也会浏览些医学著作,算是粗通医道。

1903年,恽铁樵考入了考入南洋公学,南洋公学是晚清名臣盛怀宣在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

南洋公学创始于上海徐家汇,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所在的徐汇校区,当时隶属于招商局和电报局,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恽铁樵在南洋公学攻读的是英语专业,在那个封闭落后的时代,恽铁樵成为近代即精通旧学,又系统接受新学制教育的稀有人才。

在南洋公学学习期间,恽铁樵学习成绩优异,出类拔萃,那年在南洋公学礼堂 召开毕业典礼及授奖大会上校长宣布:

“本学期会试名标榜首者乃西文系恽树珏,试卷全优,无一差池,特予奖彰。望同学引为楷模,努力竟学,报效祖国。”恽铁樵的名字其实就叫恽树珏,铁樵是他的号。

1906年,恽铁樵南洋公学毕业,他先赴湖南长沙任教,后回上海浦东中学执鞭。

他在教学之余,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却尔斯·佳维的《豆蔻葩》、《黑夜娘》、《波痕夷因》等中篇小说,于1909-1910年分别刊登在上海出版的《小说时报》上,与林纾齐名而别具风格。

恽铁樵在1912年出任《小说月报》主编。他录用文稿,不论地位高低,名声大小,唯优是取,尤重奖掖晚生,育携新秀。

当时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怀旧》,署名为"周逴"投到《小说月报》,恽铁樵以独具的慧眼对这篇小说和作者倍加赏识,发表在第四卷的第1号上。

倘若恽铁樵没有之后几个儿子接连罹患传染病,估计我们国家会多一个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

只是命运弄人,在1916年,恽铁樵38岁,时年14岁的长子阿通患伤寒去世,在民国时代,各种传染病流行,很多老百姓,甚至一些医家都会笼统的称为伤寒病,故而阿通具体所患何种传染病,目前在手头资料上,没有办法查证清楚。

在阿通病亡后一年,也就是1917年,恽铁樵的第二、三子,接连患病,恽铁樵虽然粗通医道,但毕竟在生死反掌的烈性传染病前,苦于没有临床经验不敢轻举妄动,看着重金聘请的医师转治转重,他自己却有心无力,只能坐视待毙,最终二个儿子又患病而亡。

恽铁樵接连丧子,悲痛欲绝,痛定思痛,深深地感到求人不如求己,遂深入研究《伤寒论》,同时问业于伤寒名家汪莲石先生,下定决心深入学习医道。

汪莲石又是特别有意思的存在,汪莲石出身于书香门第,家中藏书甚丰,早年业儒,学识渊博。因为父病而学医,是个自学成医的奇人。

汪莲石1894年举家迁往上海,平生用力最勤的就是《伤寒论》,曾将自己的研究心得编集成《伤寒论注》,但书稿毁于白蚁,只能凭记忆复辑成《伤寒论汇注精华》。近代名医丁甘仁、程门雪等都曾求教于其门下。

他一生从来没有正式挂牌行医过,书上记载“皆为知己所敦聘,从未悬市招行道”,却折服了很多临床丰富的一众名医,足以说明其学问识见超凡脱俗。

转眼又过了一年,也就是1918年,这一年,大家都知道传遍世界的大流感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据估算大流感流行的三年内最少全球死亡了五千万人。

就是那么恰巧,麻绳只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恽铁樵的第四个儿子得了重病。

对于恽铁樵而言,他已连丧三子,这次小儿子又得病,自然是焦急万分。

他小儿子,发热、恶寒、无汗、喘促,发病至今已经多日,意识也逐渐不清爽了。请医生看了二次,毫无转机。

恽铁樵与夫人踌躇徘徊,彻夜难眠,今天请的医生所开的处方,也已经煎好后服下了二道。

恽铁樵手上拿着写着豆豉、山栀、豆卷、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的处方,黯然神伤。

随着东方即白,街道上开始有了稀碎的声响。

恽铁樵和夫人说道,本身就是因为前三个儿子病亡,这两年才花苦功学医,现在小儿子又眼看着要不行了,还不如自行处方一试,与其坐着等死,宁愿服药而亡。

夫人也拿不出主意,就听丈夫的意见,根据恽铁樵自己开的麻黄汤,立即去抓了几贴急煎后服用。

没成想,一剂下去,儿子肌肤湿润,喘逆稍缓。二剂下去,儿子汗出热退,喘平气顺。三剂下去,儿子神志恢复,能进茶饭,继而竟然痊愈了!

在二年后,也就是1920年,恽铁樵辞去了原有工作,转行行医。

作为医师的恽铁樵,除了悬壶济世外,他著作等身,特别是在医学教育上投入了很多心血。

有人看了恽铁樵的事迹,觉得很奇怪,觉得他花费几年时间就能转行行医,能靠谱吗?

其实在那个时代,恽铁樵绝对是个学习能力超群的人,当年的秀才远比现在的大学难考的多。而南洋公学,也绝对不是泛泛之辈能够轻易考上的,都是难如登天的入围比例。

学霸的实力,就是只要是他想染指的领域,都能比普通人出彩太多太多。

八九十年代,中医衰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等一的人才基本不进入这个领域,随着国力的不断强盛,民族自信的不断回归,中医氛围的不断培育,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会进入这个行业。

其实恽铁樵的故事也很让人唏嘘,虽然在今天,科技发达了很多,但很多事都是新瓶旧酒,丧子学医这种事,仍旧是有借鉴价值的。

概率虽小,事到临头,难免同一悔恨。

重新整理了这个故事,每个人所观所想,估计也各不相同。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伤寒论》守护家人的健康(中医爱好原创)
太阳表证的辨别很重要——娄绍昆
著名编译家恽铁憔,因先后痛失三子奋而学医,后成中医儿科名家
今日明说 17 | 鲁迅弃医从文,他却弃文从医——
(1)恽铁樵及《群经见智录》[转]
一位丧子编辑的中医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