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农当惊世界殊

穆兰芳

5月末,农民日报来苏采访农业园区建设。时值夏收高峰,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3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协同收割,高效流畅。

两位记者告诉我,这是第一次现场看到无人驾驶收割小麦的场景,非常震撼。我开始以为只是客套话,没往心里去。后来,又看了几家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典型,他们对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赞叹不已。我才确信这是真实感受。不久,6月3日的《农民日报》便以“粮食生产向'无人化’迈进”为题,对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高效产粮模式进行了深度报道。

不仅如此,今年夏收期间,吴江粮食“无人化农场”有关工作还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的关注报道。能连续得到权威主流媒体的称赞与肯定,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是置身事内,直接参与,我对这些年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早已习以为常,自然也就缺乏敏锐的新闻嗅觉,捕捉不到新闻点。事后,稍作回想,略微比较,将时间轴拉长,发现农业领域生产端正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和根本性的变革。虽然种地依然是个苦差事,但相较于以前,确实轻松多了。

首先想到的是水稻育秧。如果不是一位农人,抑或不关心粮食和蔬菜,你很难想象,只需要种子、基质、硬盘和微喷灌,水泥场地或硬化道路就可以孕育出健壮的水稻秧苗来。在这样的场地上,可以用车辆运输秧苗,也可以将秧苗直接搬到插秧机上,减少了人工将秧苗从田间搬运到田边的过程。而这个环节,又恰巧是传统田间育秧技术中最累人的。曾几何时,炎炎烈日下,大爷老太肩挑手扛,佝偻着背,趔趔趄趄,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泥泞的田埂上,辛勤搬运秧苗的画面还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而今,这已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就是这种硬地育秧新技术和新模式。有人感叹地说,现在真的可以穿着皮鞋育秧了。

科技让种田更轻松,也更富现代感。与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举步维艰不同,无人驾驶农机应用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渐成燎原之势。如果说小范围探索示范的粮食“无人化农场”,实现耕、种、管、收四大环节农机的无人驾驶是小试牛刀,那么北斗导航辅助直行系统在高速插秧机上的广泛应用就是大展身手了。依靠这套系统,插秧机只需要一人就可以作业,不再需要另外的帮手“喂秧”。除了在田头转弯时,需要人工驾驶,其余时候,都可以自动驾驶,无需握住方向盘,不仅插秧快、效率高,而且质量高、更直溜,间距和深浅都非常均匀。这时,驾驶员可以腾出双手来加秧,也可以观察插秧质量,有无缺棵。辅助直行系统的应用,在劳动力相对短缺的地方尤其受欢迎。如果时光倒回到十多年前,那时候连插秧机都是个稀罕物,费了好大的劲,农户才了然接受,更不用说闻所未闻的无人驾驶和辅助直行了。不用说祖祖辈辈拽耙扶犁的农民,就连农业工作者也没有想到,农业耕种方式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从人扛牛拉,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智慧农业。蓦然回首,真有“神农若有知,当惊世界殊”的慨叹了。

水稻施肥也是一大转变。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不到位,农作物是长不好的。传统的田间管理和肥料运筹技术,在水稻生长5个多月的时间内,要在不同的生育期至少施4次肥料,包括1次基肥、2次分蘖肥、1次穗肥,而且肥料的利用率也不高,只有40%左右,大部分被雨水带走了。光是这几次施肥,在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地方,就够折腾人的了。前几年,吴江开始推广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通过插秧机携带的侧深施肥装置,插秧时同步将缓混肥埋入秧苗一侧的土壤中,肥料逐渐分解,肥力缓慢释放,做到了水稻一生只用施一次肥,还能精准供肥,既可以减少肥料使用量约10%,同时又能提高利用率约10%,实现了增产增效增收,可谓一举多得,生态绿色,广受种植大户欢迎。近年来,随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越来越成熟,东北优质水稻产区和南方水稻主产区如江苏、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开始大面积推广,发展前景非常好。因此,几年前也被列入了农业农村部的十大引领性技术。

像这样的农业科技创新还有很多,比如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水稻育秧播种全程机械化技术、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水稻宽窄行标准化栽培技术、以“小田变大田”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等。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生产不再靠天吃饭,让农民摆脱了“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的千年艰辛,也会让更多的新农人扎根“三农”,逐梦沃野田畴,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曲。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种田变得轻松是大势所趋,或许有一日我们终会实现“田中谷自生”的喜人画面。到那个时候,农业就真的成了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就真的成了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也就真的成了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23年7月15日 吴江日报·垂虹副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机插秧是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农机无人驾驶整体市场规模已达9.18 亿元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
黑龙江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问题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方向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舒伟军作“农机备耕”讲座的精彩回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