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州茶店民间文艺·第267期】李福祥 |家乡的井



家 乡 的 井

文 / 李 福 祥


我的家乡林州市茶店镇曹家井,现在却无一家曹姓的人。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居住着一个曹氏寡妇,膝下一个儿子。祖上给他们留下几顷土地,家里十分富有,唯一缺少的是水。一次,曹寡妇的独生子到离村15里外的淇河挑水,回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时,被一只恶狼吃掉。曹寡妇一气之下,发誓倾家荡产也要打一口活水井,于是,以一斗石渣换一斗谷张榜告示乡邻。几名贫苦农民揭榜应雇,每天挖石渣不止,到曹氏寡妇的几顷地“掏”干时,20多米深的活水井“突突”冒水了,曹家井由此得名。

记得1965年,是林县境內旱情比较严重的一年。湘河断流,池塘干涸,旱井里存的水枯竭,曹家井周边十里八村内村子的活水井几乎无水,唯有曹家井的这口井水源源源不断。为解决人畜饮水和生活基本保障,周边村庄的人不得不用各种取水工具(肩挑,驴驮,小推车)到曹家井取水。面对此情,曹家井人也表现出了无私的大爱,免费供应外村人的人畜吃水,每天白天不停地用铁桶把井里的水取上来倒到井旁的水池内,让外村人取水回家。但是,随着用水量的增大,原用的普通铁桶已远远不能滿足需要。曹家井村的人便想出一个办法,特制了一个用铁棍作骨架支撑,用帆布缝制成的大桶,如同汽油桶大小,一次从井内取水量相当于上十个普通水桶的容量,用胳膊粗的棕绳,几个人拉或套上牛拉,一桶一桶地从井里取上水来,基本上滿足了本村和外村人的取水需要。


平常年份,村里人取水,靠绕在30多公分粗的铁辘辘上,一个壮劳力绞一桶水上来也得甩上几瓣汗珠,妇孺们到井台边,如果遇不到搭伴的,只好望井兴叹。世世代代,村上人多么希望有一种先进,省力的办法改善打水条件啊!

然而,在那“早上糠,中午汤,晚上稀饭照月亮”,温保问题都尚未解决的日子里,村民们的希望只是一种梦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进了这个穷山村。村上的能工巧匠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大显身手,揑瓦烧砖,果品加工,养猪喂鸡,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仅仅几年时间,绝大多数家庭有了存款,集体有了积累,改善全村人取水条件的事也列上了村委会的议事日程。1985年,村里用公共积累和村民的集资款,在井口上竖起了一座水塔,水管埋到了家家户户。电动机一响,水龙头一开,哗哗的井水流进各家各户的水槽,锅里。

近几年,茶店镇成立一家水务公司,抽茶店-口机井的水源向几个村供自来水,曹家井的井停用。但是,曹家井村的人世世代代铭记曹氏寡妇的恩典,没有把这口井废弃,而是视为文物,维护,呵护着全村人心中的这口神井。


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茶店工作委员会主办





本期编辑:逯     軍

本期审核:张 书 爱

lzchadian@163.com

931128144@qq.com


作者简介

李福祥,汉族,1950年4月生,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镇曹家井村人,1968年参军,1969年入党,先后在原武汉军区工程兵郑州工区,舟桥88团,32旅任电影放映员,政治指导员,副营职干亊。1985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在郑州市金海区委,河南省审计厅供职,2010年退休,退休时任正处级调研员。

爱好新闻报道,文学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50多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发表文章300多篇,汇编成书《春草集》。

END



《林州茶店民间文艺》

挖掘、收集、整理、传承、弘扬、传播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推介乡村最具特色的民间文艺人才,活跃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言慢者贵、性柔者富,德厚者旺
以阴阳的变化谋福气,风水吉凶的本源思考(一)
小六壬细论《大安》
潘长宏《五言劝世歌-【3】》
用《孙子兵法》诡道治小人(5)---乱而取之
《孙子兵法》诡道术之六---利而诱之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