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影记】临淄访古迹之三

【原创影记】齐地访古迹之三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 800余年的临淄,时有“海内名都”、“东方罗马”之誉。几千年星移斗转,昔日的盛景虽已荡然无存,但那记载着齐国一度辉煌的历史古迹至今却依然存在众多。

    前些日子,本人几次踏入齐都故地,以了解那些文物古迹现状,追探齐国历史故事,寻觅齐文化源流。现择其要者展示如下:

    11、遄台

    遄台遗址位于临淄城区北、齐都镇小王村南约一公里的地方,是一夯筑台基的土台。



    遄台又叫歇马台、戏马台。关于这个名称的来历,一种说法是,先秦齐国时这里是进入都城的最后一个驿站。信使来到这里,要进行适当的休息,故有歇马台之称;另一种说法是,当年齐王经常和那些贵族、大臣们在这里赛马,故称戏马台。传说台下平地是齐国的赛马场,孙膑赛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而历史上有名的晏子与齐景公辩和与同的故事,也发生在遄台。

    目前的遄台已失原貌。与当地其它遗址稍有不同,有关部门在遄台东面的路边建立了围墙,似乎是保护措施,但与这一历史古迹不太般配的是,现在这里俨然成为当地村民的墓地,其台上、台下都有一些坟墓,有失风景。



    12、雪宫台

    雪宫遗址位于临淄区皇城镇曹村(原名雪宫村)村东。

    雪宫起先是春秋时期齐景公修筑的宫内建筑,后来战国时期齐宣王在城外又建雪宫,作为自己的离宫别馆,并在周围设苑囿(猎场)。此地因靠近齐国故城大城东北门——雪门而得名雪宫。


    早期的雪宫约建于春秋时的齐景公时期,在姜齐公宫内。《晏子春秋》逸文载:“齐侯送晏子于雪宫。”可见春秋后期,雪宫就是齐国君臣商讨国是、宴饮娱乐的重要场所。据考证,此雪宫似在齐都镇傅家庙、阚家寨附近。

    战国齐宣王时,在城外大规模营建了新的雪宫,筑馆阁、浚池沼、植树木、畜鱼鸟、养麋鹿,方圆四十里,用来宴宾客、恣游猎,但不许百姓进入。齐宣王曾在此会见过儒学大师孟子、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齐国名女钟离春等。

    目前的雪宫台遗址现状:





    13、后李遗址

    后李遗址位于淄河东岸临淄区齐陵街道后李官庄村西北约500米处。

    该遗址发现于上世纪60年代,自1988年10月至1990年6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后李遗址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发现了当时山东地区最早的考古学文化和人类遗存——后李文化。后李遗址的发掘,将山东文化的发源年代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后李文化遗址距今约8500~7500年,是山东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遗址的代表之一,其时代延续之长,内涵之丰富,实为罕见,勘称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源头。2006年,后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据专家介绍,临淄的后李遗址和章丘的西河遗址均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是山东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都为“后李文化”。而传续方面,后李文化在山东地区逐渐被泰安的“大汶口文化”代替,再后来章丘的“龙山文化”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结束、青铜文化肇起的交叉路口。

    后李遗址上不仅有后李文化,还有其他时代的文化。除了新石器文化遗存外,还有两周(西周、东周)文化遗存和晚期文化遗存。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物到清代的器皿,首尾跨越了8000年。随之,后李春秋殉车马被评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其后在此建立了中国古车博物馆(俗称车马馆)。在其上的济青高速公路上,日夜奔驰着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汽车;而其底下,则是静卧着数千年前也是“摩登”交通工具的车和马,说来也是一种巧合。也正是因此,人们来到后李遗址一般不了解其远古文化遗存物,只知道这里有座“车马馆”,还是国家AAAA景区。

    目前,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的正门(南门)关闭,门前广场处正在整修。


    以下为此前所拍的车马馆照片:




    14、桐林(田旺)遗址

    桐林(田旺)遗址位于临淄区凤凰镇田旺村和朱台镇桐林村之间的高地上,中心面积30万平方米,中间高出地面5—7米。西边的乌河和东、北边的画水在这里交汇,使该地四面环水,形成天然屏障。这里既可渔猎,又宜农耕,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古代先民的生息繁衍提供了条件。


    1965年,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在临淄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了该遗址,在遗址上采集到了许多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1982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发掘了近200余件陶器,其中一件是迄今为止全国出土的最大陶甗。1992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又进行了钻探发掘,勘明这里有龙山文化中晚期的夯土城墙。2001——2002年,再次对遗址进行勘察和试掘,在1992年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内城)外侧又发现另一个更大的城圈——外城。台地四周的文化堆积以龙山文化为主,整个遗址南北约2000米,东西约1500米,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其规模在海岱地区史前文化遗址中名列前茅。

    桐林(田旺)城址可以说是中国城市的萌芽之一。遗址出土了蛋壳黑陶高柄杯、鬼脸足鼎、罐、豆、盘、单把杯等龙山文化时期的典型陶器。其中,蛋壳黑陶高柄杯有“黑如漆、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的美誉,代表了龙山文化制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堪称稀世瑰宝。

    历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桐林(田旺)遗址文化层,厚度一般在3米~4米,最深处达到7米,内涵十分丰富。除龙山文化外,还有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以及周代和汉代遗物等。

    2001年,桐林(田旺)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目前来到这里,除了有几块石碑表明其名称外,看不出这里与其它田野有无二致,当地村民也少有知其内涵者,似乎与桐林(田旺)遗址景区的标牌不相符。




    倒是遗址一边、桐林村西边的画水河道,经过近些年的环境治理改造,建成了目前一片芦苇的运粮河道公园。据史料记载,此处应为古代画(读作huai)水,又称澅(huai)水。而河中亭子上文字所记又为运粮河,没有查到两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了。更让人纳闷的是,此处水磨坊遗址的简介木牌,中间缺失,使人迷惑。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尊重产权,转载请联系作者,并作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为少见!临沂重大发现
中国玉器鉴赏—新石器时代玉器的文化和地位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疑现四千年前粮仓
庙底沟遗址:六十年的发现与研究
考古学对中国上古史建设的重大贡献
【族源篇】先周史溯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