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农村去(3) 平凡的人生 之一

编者按:

学习是一种开发智力的方式,学习不一定只从课堂学习,广泛阅读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读别人记录下来的人生轨迹,启迪自己的智慧。

这里我想分期分享一位曾经获得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等等荣誉的罐头行业的专家自己记录的人生轨迹。在他身上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薄名利、敢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摘录自2020年11月24日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5.挑把

我们队里大概有300亩左右的田,就是一个圩子,割下来的稻麦,也靠船运到场上脱粒。为了方便装船,是用一把叉子来挑把。把叉,是一根长约3米毛竹杆子,装上一个大铁叉,操作时,铁叉先叉上一个把,再将毛竹杆子横在肩上,然后人再弯腰检把,一个、一个将把骑在毛竹杆子上,人的肩膀在竹竿的中间,装满后挑到岸边,站在岸边将把从毛竹杆子上直接滑送到船上,省去了经跳板上船过程,但这不仅要腰背的力量,还要有技巧。经过努力,我们几个都成了挑把的好把手。我们站在田里手持大把叉,真有点像水浒里的解珍、解宝,可惜当时我们没有相机。

6.收割、插秧

夏季的收割季节,农民们也是最忙的时候,麦子要收割脱粒,稻田的秧要插。割麦子我们不行,弯腰特别累,很快就落到后面去了,因而我们往往选择挑把。

插秧是妇女的活,插秧时妇女真是披星戴月,是她们最辛苦时候,要抢时间,天不亮就站到水田里去了,到很晚才回家,妇女们穿着自己染的丈青色的夏布做的一色的上装,她们说这样衣服透气,因为夏天的水田里,早上凉,外面再套个棉袄,中午又热得不行,就要靠夏布衫散热,头上顶一块毛巾遮阳,从远处看正在插秧的田里,白、蓝、绿,真是靓丽的风景。

现在有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我经常会想起当年农村种田的艰辛,在那个年代,正是千千万万朴实农民辛勤劳作,解决了我们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这是我们能够干“四化”的基本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又反哺了农村,农村的机械化又解放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因而我们城市的制造业才有了“农民工”的红利。

7.在水稻田里薅草

在水稻田里薅草 听起来简单,做好确不容易,秧苗在生长的过程中,要薅草,农民用一种类似刷子一样的农具,刷子上不是毛,而是比较密的木或竹子的齿,装有一支长柄,操作时轻轻按在田里,在秧苗的行间移动,不仅为秧苗松了根,也除去了秧苗行间的杂草,混在秧苗里的稗子还要顺手拔去。夏天水田的水热得烫人,头顶上又是火辣的太阳,真是热得透不过气来。

现在有除草剂,这样的活或许没有人在做了。最近有一种鸭稻米,在秧田养鸭,鸭在秧田里活动觅食,不仅为秧苗松了根,而且除去了杂草,被美誉为:鸭为秧苗按摩。

现在人们对农药都很排斥,我有机会了解到,安徽砀山果农,为了争取水果及其深加工产品在国际、国内的订单,千方百计杜绝农药。

我曾了解过国际上对除草剂等农药在果实残留的标准,真是吃惊,用在田间的农药,被植物吸收,在果实中残留。

薅草的艰辛我铭记在心,我也为创新的有机耕作点赞。

8.在河中罱泥

“罱河泥”是要体力和技术的活,我们没有专门的农具,一般农民不让我们做,我在罱河泥船的另一头撑船做配合,每船约2000斤,“罱”满了河泥的船靠到田头,从船上将河泥豁上岸边的泥“坛子”以备用绿草漚肥料,“豁掀”是木制的,像有边的大铲子一样的农具,可以想象将2000斤的河泥豁上岸边,是多么的不容易,我经常是一身泥点,脸上、头上也经常沾光。遍布X县的河网,经常漂着农民“罱河泥”的小船,河底的淤泥很少,都被罱上来做肥料了,现在“罱河泥”的技术活可能年轻人不愿再学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雪忆罱河泥[定风波]
带老伴认农具
罱河泥
插青小唱7 学农活 罱河泥
农村再现《薅草锣鼓》,原汁原味!
农村八年的历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