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对孩子的感受要宽容,对行为要严格

2021年第15本


文/装装子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主要讲5点:

    1.要回应孩子的感受;
    2.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向孩子表达愤怒,而不是惩罚;
    4.如何让孩子更自立,更有责任心;
    5.如何有效地赞赏孩子。

唯一的不同在于,《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更像是《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浓缩精华版,整本书结构更清晰明了,语言更简洁,方法更实用,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显混杂和啰嗦一些。

不过,时看时新,多读更加深了我对正面管教的核心技巧掌握。再加上长期实践,每每又有新的见解和感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在于:帮助父母学习如何以更关心、更有效的方式对待孩子,如何了解自己的感受并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学会如何管束孩子而又不让孩子觉得丢脸,如果批评孩子而又不让孩子遭到贬低,如何不加评判地赞扬孩子,如何发怒而又不伤害孩子,如何承认孩子的感觉、认知和观点,而不是和孩子争论。

如何对孩子做出回应,才能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的内心,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读书笔记




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说话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去理解他们的感受,承认他们的情绪,以表理解和同情,而不是谴责。


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回应,而不是行为。因为当一个人情绪强烈时,他们是听不进任何话的。他们不想听建议或安慰,而只想要有人明白他们的心情。


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只有当孩子心情平静时,他们才能正确思考,做出正确举动。

正如每次乐宝和小朋友打架时,如果我立马想让他道歉,那都是白费心思,他关心的只是妈妈是否理解他的处境和心情,“是他抢走了我的玩具!”“是他说话不算话……”

只有先理解他的感受,站在他的立场倾听,他的心情才会慢慢平复,然后才会自己主动说“对不起”。

有人接受孩子的处境和心情,才能让他们慢慢平复他们烦躁而激烈的心情。

所以,当孩子讲一件事时,我们不要对事件本身做回应,而要就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做回应。

哪怕孩子当下的感受是负面的、否定的、消极的,我们也不能立马否定,而要予以理解。

例如孩子说“我好笨”,我们不能回应“你不笨”,那只会让孩子更加愤怒。

而要回应“你觉得自己不聪明吗?”然后,孩子会跟你倾诉,在这种倾诉中,孩子自己会思考,找到解决之道。

孩子愿意说了,愿意相信父母了,父母也才有机会去帮助孩子。

就像对着一面镜子,我们需要的影像,而不是说教。


二、如何有效地赞赏孩子。

不要对孩子说“你真棒”,或“你是个好孩子”。

只能赞赏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如果总是被夸聪明,他们可能会畏惧挑战,因为害怕失去“高分”。

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所以,我们的话应该明确表明,我们很喜欢、很欣赏孩子的努力、帮助、工作、体谅、创造或者成就。

表达中要充满欣喜和赞赏,言辞中要传达对孩子的努力的承认、尊重和理解。
三、孩子做事时,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

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没有益处,它只能导致气愤和怨恨。

更糟的是,孩子经常被批评,就学会了谴责自己和别人,学会了怀疑自己的价值,轻视别人的价值,学会怀疑别人,导致人格缺陷。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

当父母实在生气时,可以描述心情,以及以后会怎样做避免不愉快,但绝不是抱怨和指责。

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我们可以表达愤怒:描述心情+解释原因+说出内心想法+说出我们希望的行为。

譬如:“看到你打弟弟,我很生气,心里面像有团火在烧,我绝不允许你再伤害他。”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指出问题所在,然后再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比如当孩子没收拾好玩具时,别抱怨和指责:“你又乱扔玩具……”,可以这样说:“我看到餐桌上有个玩具车。”

孩子马上就会意识到,这是提醒他收拾好玩具,但这种表达没有指责,他们多半会配合。

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正面的、鼓励的。我们承认努力,表达感激(你做那件事做得很努力,谢谢你的帮助),但是我们不能评价孩子,不能给孩子定性。

当麻烦发生时,我们要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责备和批评。即使无法避免的怒火,也可以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
四、应该避免的错误教育

1.避免恐吓孩子。

切忌说“如果你再怎样,我就怎样。”

恐吓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重复做一件不被允许的事。

因为孩子如果还有一点点自尊,就会再次以违纪wei'ji来展示他不惧任何挑战和威胁。

遇到孩子做危险行为,要么给出指导,要么立即制止。

譬如孩子拿玩具打人,告诉他“玩具不是用来打人的,要么拿在手里玩,要么没得玩。”

如果孩子继续打,立马收走玩具即可。

2.避免贿赂孩子。

切忌说“如果你学会了xxx,我们就奖励你xx”。

贿赂会让孩子认为“好行为”是一种交易,会对奖赏和利益的要求日益增长。

3.避免对做不到的事情许诺

4.避免挖苦,挖苦是一种人身攻击

5.少说更有效(还可常用幽默的话语来化解问题)

6.避免挖陷阱让孩子撒谎

如果你知道孩子犯了某个错,就别再问“是谁”,直接说:“我看到你打破了玻璃杯,它的确很容易碎。”

因为质问会令孩子恐惧,进而撒谎。

比如乐宝有一次生气,摔了遥控板,他爸爸却假装不知道,走出来质问:“是谁摔了遥控板?”乐宝就撒谎说,是哥哥——这就是设圈套让孩子撒谎。

所以,别问孩子你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如果老师告诉你,今天孩子在学校打架了,回家你就不能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打架了吗?”这样问,孩子一定会撒谎。应该直接说:“老师告诉我,你在学校和xx打架了……”

要让孩子不撒谎,家长首先得学会诚实,不给孩子设圈套。

而且,当孩子做错事时,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和孩子沟通,而不是责备、抱怨、打骂。如此,孩子更愿意诚实。

简而言之,孩子撒谎多半缘于防御性心理,如果我们能信任他们,不给他们撒谎的机会,他们自然能学会诚实,勇于面对犯错。

其次,我们还要避免有伤害性的问题,譬如“为什么你没把饭吃完?”“你为什么那么自私?”“你为什么不把玩具分享给好朋友?”

少用“为什么不”或“为什么”提问,而要直接用陈述句“我看到你没把饭吃完。”“如果你能把玩具给好朋友玩一会儿,他一定会很高兴。”

五、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要多给孩子选项,而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当孩子遇到麻烦时,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大包大揽。

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穿什么,我们不要给太多评价。

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在一旁监督,除非孩子要求你这么做。

更不要一直在旁边唠叨、抱怨,数落他的坐姿、拿笔姿势,说他注意力不集中等。

当孩子开始上学,学会了数钱和找零花钱时,应该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们自主支配。不要因为生气,随意停发或增加零花钱。

让孩子们坚持学习兴趣课,鼓励他们的努力。要让孩子意识到,兴趣课是孩子自己的责任。

给孩子选兴趣课时,重点看老师的耐心和亲和力,老师的最关键任务是要获得孩子的尊重和信心。

开家长会后,要学会把老师的批评或建议,转换成对孩子的鼓励,再转达。

譬如,老师说“你儿子不能按时到校,他不做家庭作业,他的笔记本一塌糊涂。”

可以回家对孩子说,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要改进的地方,弗兰克需要改进,在表达愤怒时不要辱骂别人,应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论;儿子,老师说你需要改进,应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这样做能避免责备,提供了指导和希望。

对孩子,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句子,暗示我们相信他们有能力为自己作出明智的决定。

好的父母,就像好的老师,要让自己渐渐成为孩子可有可无的人物。

必须对孩子的努力保持敏感,表示理解。

六、用情感去影响孩子的品行

孩子究竟能学到多少我们希望他们知道的东西,取决于他们内心对我们教导的情感的反应。

孩子只会被那些他们爱戴、尊敬的人同化,通过模仿他们,孩子们吸收了他们的价值观,并且成为孩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

品质教育取决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品质特征无法通过言语传输,而必须通过行动来传达。

长期计划的第一步,是要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情绪,不要针对他们的行为、他们外表的服从或者反抗做出反应,而要对引起这个行为的真实想法做出回应。

孩子有权利获得声称爱他们的父母的同情的回应,而不是嘲笑和讽刺。

毫无疑问,孩子会向他们生活的环境学习,如果他们生活在批评中,他们就学不会责任,他们学会的是谴责自己,学会寻找别人身上的缺点;他们学会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轻视自己的能力,怀疑别人的意图。


让孩子感觉自己出了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批评。

孩子需要的是没有贬低的信息,而不是批评。

体谅孩子强烈情感的父母,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他们的观点和想法是有价值的,是受到重视的。

很多父母说自己的孩子笨、懒、欺骗,却又希望这样的评价能激发孩子变成一个聪明、勤劳、诚实的人。

否定性的评价——哪怕本意是想要纠正孩子的某些缺点,会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负担。

在遇到麻烦时,父母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攻击孩子的人品和尊严。譬如说“我很生气,我一再要求关小电视音量,但我的儿子却置若罔闻,我觉得很伤心。”

七、寻找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

利用智慧,而不是威胁和惩罚来影响孩子的行为。

在训诫孩子时,任何可能会导致愤怒的行为,都应该避免,而那些会增强自信、增强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方法应该大方提倡。

没有孩子在受到惩罚后会对自己说:“我要改,我要更有责任、更合作,因为我希望让惩罚我的大人高兴。”

惩罚无法制止不当行为,孩子受到惩罚后,他们会想办法更加小心,而不是更顺从,或更有责任心。

宽容就是接受孩子的孩子气的一种态度。

宽容的关键在于接受孩子拥有宪法规定的各种权利,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愿望。

过分宽容是允许不良行为。

对孩子宽容,接受他们所有的感觉能够带来信心,增强孩子表达情绪和想法的能力。

过分纵容会带来焦虑,增强孩子对特权的要求,这些特权是不能同意的。

我们限制行为,但不限制愿望或者情绪。

限制必须清楚地告诉孩子:1)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2)什么替代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孩子的运动行为不应该受到过分限制。

没必要解释为什么不能打人,只要说:“人不是用来伤害的。”“窗户不是用来打碎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陈述比提问更有效。

八、多子女如何相处

年纪大点的孩子比起年小的孩子,理应多一些零花钱,晚一点就寝,以及更多的自由,可以出去和朋友一起玩。

这些权利要公开地、得体地给予,这样,所有孩子都会渴望长大。

为了保护小的孩子,没必要伤害大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要允许孩子表达对弟弟妹妹的愤怒,因为情绪是坦率的,攻击才是有害的。

孩子并不渴望平等分享父母的爱,他们需要被爱得唯一,而不是均一。爱的重点是质量,而不是平等。

不要为了显示你对每个孩子都爱的公平,而把你的爱定量配给或批量分发。
九、总结

父母要学会跟孩子谈话时,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不要削弱孩子的自信,或者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失去信心。

父母需要抛弃那些拒绝的语言,要学会接受的语言。父母需要富有同情心的语言,一种萦绕着慈爱的语言。

对孩子的感受要宽容,对行为要严格。

父母需要知道,唠叨和强迫是没有用的。父母不应该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应该理解孩子的观点,帮助他们专注于麻烦,这样,父母才更有可能影响孩子。


正确对待孩子的方法:

    1.智慧的起点是聆听。

    2.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他的感受,不要否定他的愿望,不要嘲笑他的品味,不要贬低他的主张,不要污蔑他的人格,不要怀疑他的经历。相反,所有这些,我们都要接受。

    3.不要批评孩子,而要引导他们。要说出麻烦所在,并且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4.当你生气时,说出你看到的事情、你的感觉、你的期望,用人称代词“我”开头。

    5.赞扬孩子的时候,如果你想告诉孩子你赞赏他们或者他们的努力,要说出具体的事情,不要评价性格特点。

    6.学会伤害性较小的拒绝方式,在孩子的幻想中同意你现实中无法同意的事情。

    7.在影响孩子生活的事情上,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说话的机会。

 




作者简介装装子,爱看书爱写作。越看书越见浅薄。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自从学会正确惩罚和奖励孩子,家长轻松多了!
孩子被批评了,反而嬉皮笑脸该怎么处理?
怎么批评小孩子?十个科学又智慧的惩罚方法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订立规矩?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即便需要惩罚孩子时也要使用以下几种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