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王祝祺先生引发的一些感慨
西山旦红

        王祝祺(1917-1988),字好行,东阳市亭塘乡塘里村人,民间画家、诗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王祝祺先生及其常用印 

       我与王祝祺先生相识于1983年。那时几位东阳的老人杜衡、楼良秀等在西街开设了一家“文化服务社”,经营字画文玩,邀我为他们书写铁皮社标,悬挂于街上。当时有一位老者常驻店里,为该店字画作品。还见过老先生的钟馗像制作的印刷品。这位老者正是王祝祺先生。一来二往,我们竟成忘年至交!
        随着交往增多,通过旁人的感叹提及,我逐渐对王老的身世有些了解,当然只是“听说”而已,王老自己很少提起,故缺乏事实考证。
        王老出生于书香人家,幼时受过良好教育,少年能诗,曾在国民党军队任文职。青年时记录军旅生活为主的诗集《秃笔诗剩》已显露相当才情。该诗集由曾任国民党要员的马文车署笺、梁寒操题字。画作也曾刊登于当时的报刊,参加杭州的展览,获得黄宾虹等大家的赞评。 

3

《秃笔诗剩》扉页 及部分内页

        如果就这样利用艺术爱好写写画画,顺着这一路子发展下去,年轻的王祝祺可能会成长为一名书画大师。可惜历史弄人,命运难料,阴差阳错。到了解放前夕,深得当时东阳县长王恺澄器重,做了他的秘书。解放时差点被镇压。以后先是入狱十年,还没放出来又接着坐十五年牢。好不容易挨到出狱时老婆跟人走了,儿子外出谋生,家中只剩王老孓然一人。也不会做农活,也不会做家务。不会农活,就没有工分,没有经济来源,不会家务就不会过日子。于是,年逾花甲的小个子老人,靠为人写字画画得到一点点报酬——在文革刚结束的那些年月,有几个人会花钱买字画? 
       然而,王老对于诗书画却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执着与痴爱。在狱中那些年,他几乎包办了监区及附近的墙报、宣传画。出狱后,云游四方,寻访他能够结识的所有书画名家。与钱松嵒、谭建丞等名家都有交游、诗词酬唱。

   与湖州画家谭建丞诗词酬唱(1980前后) 

           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下王老与湖州一位篆刻青年的交往史。在与湖州谭建丞、陈吾三等老辈先生交往中,结识了当时一个工厂的青年篆刻爱好者。王老与这位年轻人书信往还,切磋砥砺,加上年轻人自身虚心勤奋,很快成长为国内小有名气的篆刻家。在整理王老遗留信件时,笔者发现多封与这位年轻人来往的信件,辗转联系上后才知道这位名叫“胡治民”的篆刻新人,已经用“白廉”的笔名,驰誉印坛了。

   《浙江日报》发表的采访白廉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他与王祝祺先生的交往情形  
     
        王老对于自己的诗文书画是比较自信的。可能是那些诗书画印都擅长的画家的通病,他们总是把人家不熟知的排在前面。如齐白石、吴昌硕他们多次说自己是“诗第一,画第二、印第三”之类的话。在王老未完成的多件作品上,我们竟发现多件已经题上诗句却没有画过一批的作品!我找到了王老1982年后的一本笔记,里面记录着平时自己题画、赠人的诗文。里面大多是一些祖国大好河山、家乡可爱美丽之类的内容,也有对大禹尖、金鸡岩、布袋和尚等等的史料传说的记载。偶尔还有对生活的感慨,却不见对于自己坎坷人生的哪怕一点点的抱怨。 

晚年记录题画、赠答诗词的笔记本  

王老曾编写过《汉字音形义故事》、《国画色彩学》等专著,反复修改,誊写过数稿。这是其中一本《谈国画色彩》。  

未曾开笔先题诗 部分未完成作品 

醒狮图是王老比较喜欢的题材 

王老的泼墨松,也是他比较喜欢的题材  

金鸡泷。这是挂在王老房间里的最后一件作品

       客观的来说,王祝祺先生,作为一个画家,由于缺乏严格的科班学习和眼界局限,全靠自学摸索,涉猎山水、动物、花卉、人物几乎所有的题材,虽然将其置身于艺术海洋中并不能达到“熠熠生辉”,但能有如此水平,已属非常不易;他的书法剑拔弩张,气势逼人,这与他平时近乎迂腐、胆怯的为人做事方式完全相悖,我们好像可以从他的字里行间阅读到一些他的郁闷与不甘;他的诗歌,年轻时才情横溢,晚年题材、用词明显受到束缚与局限,那些“歌颂”、那些“赞美”是否有点“言不由衷”,也无从考证;他利用自己的学识修养,在资料来源极度匮乏的年代,撰写了《汉字音形义故事》、《国画色彩学》等专著,曾呕心沥血,多次修改誊写,多方投稿,均无所成;最重要的是他的人生轨迹,年轻时和老年时简直判若两人!这中间,间隔着太多的世态炎凉,一时竟找不出恰当的词汇来描述。 
                                            2019年3月  

外一篇:
悲剧.追求.遗憾——悼王祝祺老师

西  山(原文刊于1988年9月号《东阳》) 

     带着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带着对人生的强烈憧憬,带着对事业的淡淡遗憾,带着腹中还未吐尽的诗稿、画幅,潦倒一生的王祝祺先生于1988年8月17日在大连与世长逝,享年七十有一。
        追忆起来,王老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王老给我的生活上、艺术上、哲理上的启示,更是拂之不去。提笔记起王老的此刻,我不禁想到了十九世纪末期荷兰画家梵高。惊人的相似!梵高说“我认为伟大人物的历史就是悲剧。”王老的一生有何尝不是悲剧!
        年轻时的王祝祺,曾踌躇满志。诗、书俱臻佳境。可当年华正盛,艺术将趋于成熟之时,历史在他身上演出了悲剧。二十五年牢狱生活使他失去了精力最旺盛、想象力最丰富的中年期,及至出狱归来,已然垂垂老矣。更令人难堪的还在于经济来源枯竭,妻离子散。一个满腹经纶,出口成章,落笔成画的艺术家竟食不果腹,衣不暖体!
        尽管陷入如此困境,王老还常常谈起:“国家培育了我,东阳的土地滋润了我”之类的对故土、对祖国的感激话题,他认为在生活上已经够满足了,他废寝忘食地在书画艺术的沃土中耕耘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他四处云游,拄着拐杖去方岩,攀金鸡岩,上大禹尖,写生作画。偶然有几张画售出才得以聊以换取笔墨纸砚及简单的生活用品。
       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年是县统战部华部长热心帮助,竭力推荐,才加入省文史馆,成为馆员,每月有六十元的生活费,于是,有了一只手表,有了一件棉衣,有了可更换的鞋子。           看看他的作品吧!巨幅的泼墨松、柏、山水云烟、济公活佛、擒魔钟馗、怒吼的雄狮、下山的猛虎、更有精致的花卉草虫、工笔牡丹仙姑,真可谓气象万千;咄咄逼人的书法,笔力强硬、瘦劲、气势恢宏;大量的题画、感怀诗作,灵气闪烁,感慨真切。这一切,似乎与他娇小的身材,近乎迂腐的言行有些不相称。但大名鼎鼎的书画家谭建丞、青年篆刻家白廉至今仍尊他为“王老先生”,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半年前还来函向他约稿定画,《光明日报》、《朵云》等权威性报刊照样刊发先生的文章,……。
        艺术的成就与一个人的外貌性情是没有固定的相关性的!   
        压抑----生活上、精神上、政治上的压抑是他的作品狂放不羁,甚至过于剑拔弩张的原因。这是弗洛伊德教我的一种解释方法。王老的一生受压抑的东西太多。他显然也是个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为了生存,必须压抑他很多的欲望,唯一可供他自由驰聘的舞台便是纸上了。于是“力比多”(libido)-----一种潜在的身体能量------宣泄到了他的笔端。我们应该原谅他的某些过分。更应该深深地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这是我在记念王师时对所有他的艺术品的欣赏者们的一种请求。每当我听到有人说他“神经病”、“不正常”之类时,我心中便有一种难言的痛楚。“饱汉不知饿汉饥”啊!养尊处优、无所忧虑的人们啊,想想一个饱经沧桑、还得为衣食所忧的老人的心吧!
       精神病,也许是深入化境的艺术家所应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某些被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素质,只有在某种程度上的“怪癖”才能成功地进行艺术创作。这里我又想到了梵高。天才与精神病患者就像孪生兄妹,但却有着质的不同。艺术家每天面临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烦恼,所以切断了他们愉快的社交,成了孤立的人,他们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悉,却很难使自己与外界真实协调,于是,人们就认为他“怪癖”,其实,这怪癖来自于“睿智”,不然,郑板桥又何以有“难得糊涂”这样的自慰之词呢!
        想起了我去过几次王老在亭塘乡新塘里村的居室:这是一件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斗室,狭窄阴暗,窗上用几块破农用薄膜遮挡风雨。室内陈设是:一张用两条长凳几块木板搭成的床,没有垫被,仅有一条破可见洞的被子,又黑又黄的蚊帐;窗前一张旧课桌,桌上笔架、笔筒、几支秃笔、砚台;没有箱子、柜子橱子,甚至没有烧饭用的炉灶。床前、床下的是一卷卷的画稿,一捆捆的旧书。墙上没有贴照片,也无名人字画,只见一张斗方大小的告示,大意是,来客,本人生活清贫,凡来访概无茶饭相待,如求字画,需付一定笔润的希见谅云云。
        想象一下他的日常生活吧!然而,令人更难理解的是,他不仅不叹苦,还说要出去卖画,将卖画所得献给村图书室,为普及科学种田出力;还要举办个人画展(去年王老个人画展终于办成,这是他一生中莫大慰藉),为撰写《汉字音、形、义故事》、《国画色彩学》这样的专著自费上北京查阅资料;自费赴南京参观第四届美展;等等等等。王老就是这样,对生活要求极低,而对艺术的追求又极高。
        有限的篇幅写不尽对王老的感慨。我想,总会有人常提起他,对他的诗、书、画做些整理、探讨,分析和研究,也总会有人从他的生活经历中得到启迪的。
        我最大的希望是:再也不要出现(或制造)象王祝琪先生那样的悲剧。                                               戊辰(1988)秋夜灯下草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博吾:不屈不挠的在野艺术大师!
十年祭---哈珮先生经典书法楹联
专攻山水国画50年!上饶农民画家王诗晖,矢志不移攀登艺术高峰
陈继儒行书题画诗的价值
启功先生题画诗创作视频
明代王守草书《五言题画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