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萧红《呼兰河传》的几点感想
读萧红《呼兰河传》的几点感想

《呼兰河传》是萧红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读完之后,大致给我以下几点的印象和感悟,在此,向各位作以下简要分享:

一、呼兰河城里的风俗画

在小说的第六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呼兰河城举行的一些活动,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风俗是一个地方自然、社会的产物,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独特性,反映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世界的认识。

阅读这些文字,首先,我们可以领略到这里丰富的民俗活动,给当地枯燥无味的生活增添乐趣,在娱神娱鬼的过程中,其实更是娱人。在跳大神的时候,请跳大神的这家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四周的村邻街坊们都来看热闹,凑红火,并且以此作为自己开眼界的谈资,认为谁要是没有看到哪家的跳大神,那可以说的巨大的遗憾。

再比如唱秧歌和看戏的时候,那更是人山人海的,大家聚集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谈个没完,甚至有时候还会吵闹起来,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幅极富有乡村生活气的场景。

其次,仔细阅读这些文字,观看这些民情风俗,我们不难发现,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单调,也就仅仅凭借这些活动给琐碎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欢乐。人们在物质、精神生活贫乏的环境中,就只能凭借一些代表性的精神活动来聊以慰藉。在长期因袭重负,与外在现代文明隔绝的状态下,形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鬼神观。假如有人生病,宁愿寄托于神灵,通过跳大神的方式来给患者治病也不是在第一时间去寄希望于大夫。

他们重视生,也重视死,例如在盂兰盆节要在河里放河灯,希望那些无主孤魂可以托着河灯去早日投胎,当然这也流露出人们的善良之处。对于死后,人们都寄托祝福于逝者,希望他们在阴间可以过上在阳世难以享有的富裕生活,于是不惜财力地大肆为死者购置纸折用品。(对于这些,笔者在上一篇文章谈谈生活中的丧葬风俗中具体谈到,这里不做过多分析。)对于生活,他们寄托于神灵,不相信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于是要在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上祈祥纳福,将自己的命运寄予神灵,殊不知,假如自己不努力,那么神灵也将束手无策。

这些描写都很具有典型性,不仅仅是这里的一个呼兰河城,更是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 “呼兰河城”的真实写照。

二、呼兰河城里的愚民们

在《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刻画出这么一帮人,他愚昧、无知,可笑又可气。最为突出的就是写小团圆媳妇的一节,我认为把这些特征写得最为集中和具体,当我看到这一节的时候,可以说是不忍卒读,最后满怀着气愤与同情读到了最后。

团圆媳妇即是童养媳,童养媳在过去的习俗中很是流行,这也算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团圆媳妇们大多数都是落得个悲惨的命运,而真正获得幸福的毕竟是极少数。本来还是孩子的年龄就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吃的少干的多,时不时地还会被打被骂。在作品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对她的残害则更是令人咬牙切齿,为此,笔者向大家展示原文中的一小段:

大孙子媳妇还没有说完,大娘婆婆就接着说: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狠着点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也没有肿得怎样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这孩子,嘴也是特别硬,我一打她,她就说她要回家。
“我就问她:'哪儿是你的家?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她可就偏不这样说。她说回她的家。我一听就更生气。人在气头上还管得了这个那个,因此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

这一小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位令人可恨的旧社会婆婆,将对小媳妇的暴力残害认为是为她好,否则是不中用的。阅读文本,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被打,竟然是仅仅因为小团圆媳妇笑呵呵不害羞,头一天到家吃饭吃三碗这种本应该合乎人性本能的小事。于是在周围那些假仁假义的、充满人心肠的村人的“帮助”下,小团圆媳妇饱受摧残,吃尽各种偏方苦头,最后竟然被开水活活烫死。而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们除了在那里唏嘘哀叹之外,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地回应。

就像鲁迅先生《故乡》中的闰土,真正令人叹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精神上的贫乏、不觉醒则更令人感到恐惧。呼兰河城里麻木不仁的看客们,他们也仅仅把小团圆媳妇的经历看做是一场表演,表演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相当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他们懒得去想,也不会去想,只会等着下一次循环回来的这种表演。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是个典型的“精细”的愚人。生活本来清苦,省吃俭用,秋天里捡那旁人遗漏的豆子换点小钱,舍不得多养鸡鸭,平日里端块豆腐都舍不得。但是在为媳妇治病方面,却花了自己的大把积蓄,然而到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花费一堆冤枉钱。

但是这只能怪她自己,更主要的怪那个荒唐的社会,荒唐社会下风行的荒唐做法。一个活生生的鲜活生命非得治出毛病,以致最后迫害致死。虽然是出于“善意”,但是在蒙着善意羊皮下的其实是一只凶残无比的狼,它吃人不吐骨头,并且似乎永远没有吃饱的一天,而那些愚昧的看客们正是这匹恶狼的锋利爪牙,他们帮助着这匹恶狼来猎取食物。

作者在最后写道“呼兰河城里凡是一有跳井投河的,或是上吊的,那看热闹的人就特别多,我不知道中国别的地方是否这样,但在我的家乡确实是这样的。”其实,这些麻木不仁的愚昧看客们不仅是呼兰河的特产,而更是整个中国的共产。

三、呼兰河城里的强劲生命力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底层人们生活的一股强劲生命力。其实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凭借和依靠的也就是这股强劲的生命力,指引人们不屈服困难,不放弃生活的信心。

呼兰河里生活的人们,多数还是处在艰难的生活里,但是他们凭借着对于生活的热情仍在负重前行,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并不放弃生的希望。对于那些买不起的东西,但是似乎看一看,摸一摸也就满意了。冯歪嘴子的生活艰苦,住在简陋的草房,给刚出生的孩子盖着面袋子,老婆死后仍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两个儿子,看着逐渐长大但是也逐渐瘦弱的孩子,也还是会露出对生活满意的笑容。这是一种生活强劲力量的展示,代表着一股坚韧向上的生命的态度。

四、《呼兰河传》中的写作

抛开文本内容,谈谈这部小说的写作。萧红不愧是一位优秀、出众的女作家,在她笔下,我们感受到文字之美、文章之妙,对于一些场景的描写真是细致、细腻,立体感、视觉感十足。对于过去的书写,勾起读者对于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让人在脑海里回想起一幕幕生动、有趣的画面。

她的这种描写,不像小说而就像评论家们所称的呈现出诗化的效果,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而一切舒卷自如,极富有生活气息,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让人觉得读起来像是散文一样。

这种描写尤以写“我”和祖父在后花园一节最为突出,最后,就请大家在几个精彩片段的欣赏中收束文章。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

“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


2020.3.25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寂寞
《呼兰河传》读后感
【浙江】朱佳莹《读“呼兰河传”有感》指导老师:孙凌雁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简介
呼兰河传读后感(共8篇)
撑不下去的时候,就去读读《呼兰河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