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的陌生化







陌生化

“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即为使之陌生,就是要审美主体对于日常中常见的感知起到一种反作用的效果,要对审美主体生活中常见的世界视而不见或者不完全看见,使得主体在审美过程中,即使是遇到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够产生新的感觉,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体验的新奇,使得主体在审美实践中获得新的感知、产生新的体验。
“陌生化”作为诗学范畴,是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但是追溯其源头,可以回到西方诗学的一大传统——“新奇”,所以在某种程度之上,“新奇”诗论可以算作是“陌生化”的滥觞。西方文艺美学史上,最早论述“新奇”的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学》中强调要给平常的事物附加上不同寻常的气氛,强调语言和情节要不同于寻常,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惊奇与兴奋。
随后,16世纪意大利的美学家马佐尼提出具有同样相似性的看法,认为诗应具有不平凡的情节和思想,因为诗的目的就是要追求惊奇感,打破读者先前的期待视野,将一种非同一般的、超越先前的陌生感前置于审美主体的面前。
17世纪的英国文论家爱迪生在《论洛克的巧智的定义》中从审美趣味的方面对于“惊奇”作出了论述,“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这是从审美趣味的角度入手,论述了不平常事物所引发的美感。
到了18、19世纪,“新奇”诗论体现在黑格尔和浪漫主义诗人的论述当中。所以经过梳理可以发现,陌生化理论相似于“新奇”诗论的提出,陌生化理论可以说是对于“新奇”诗论的一种回应。陌生化即是在审美体验当中,给审美主体带来不同于常感、常知的新奇体验。
形式主义者所主张的陌生化是伴随着文学性而提出,在形式主义者看来,文学性只能在纯粹的文本世界当中去寻找,“艺术是自主的:一种恒在的、自我指涉的、持续不断的文学活动,它力求在自身范围内根据其自我标准检验自身”。这样文学就成为一种超然独立的自足体,一种与自然万物相分离的自在之物。形式主义者提出陌生化,认为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得文学性得以实现实践的价值。
陌生化相对于自动化的习惯、经验、无意识而言,其产生于扭曲与变形之中,产生于差异性和独特性之中。要求读者对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过程起到一个反作用的效果,要创造性地破坏习惯性和标准化的事物,将一种新鲜的、富有活力的体验表现出来,在反常规的创造中,创造一种新的升华了的意识,构建一种新的现实。对于套板式的陈词滥调,审美主体往往以不经意的机械方式去体察,陌生化则不断冲击、破坏人们的常备反应,使人们从愚昧麻木、单调普遍的状态中醒悟过来,重新调整心里期冀,以一种新奇、新颖的眼光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与丰富性。
在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理论之后,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了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概念。日常生活中事物对于我们是很自然的,对于这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对于陌生化则意味着使它们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距离。在布莱希特看来,陌生化就是将习以为常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剥离,使演员与角色、演员与观众之间产生一种距离之感,从而使观众从新颖的角度来观看常见的人和事,这与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是高度相似的。
但是对比两者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在社会功能认识的角度方面,形式主义认为,陌生化是一个纯粹的美学概念,因此很少考虑到它的社会功用效果;而对于布莱希特却不同,陌生化超越单纯的形式与结构层面,是参与、介入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最终目的在于批判和改造社会。所以他主张戏剧的任务是对于人思想和政治上的启蒙,而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下,传统的是非曲直观念是颠倒的,要使戏剧真正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揭露历代剥削阶级的偏见或者为习俗所蒙蔽的现实,就必须使用特殊化的手段,即陌生化。在陌生化效果的作用下,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引导人们以一种新的眼光对被资本主义异化的世界进行重新判断,破除思想统治上的异化,以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参考论文:
杨向荣·陌生化.外国文学.2005.1.

2021年1月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学作业俄国形式主义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现象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
语言转向与文学研究
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俄国形式主义》
《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词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