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考研答题思路技巧总结——作家赵树理
我们的答题是遵循“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具体参见前期几期推文中的答题技巧介绍)两个“总”,即是开头总述,最后总结,而这两部分就是我们“有用的'废话文学’”施展的部分。在这几期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出几位代表性作家,在答题过程中可以用上的“总”的部分(可作为“有用的'废话文学’”灵活使用)。
【开头总】
赵树理是解放区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是“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家。他小说主要描写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新生活、新人物,紧密配合了社会变革,能直接融入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中,他力图通过小说以更阔远的目光去观察近代农村社会的变迁,展示崭新时代之下农民的形象。他的小说在地域色彩、人物塑造、体式创新、语言运用等多方面都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赵树理的代表性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地板》《李家庄的变迁》《邪不压正》《孟祥英翻身》《传家宝》等。
【结尾总】
赵树理小说其践行文艺政策方面作了良好的垂范作用,在小说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作出了自己的有益探索。不同于以往描写农民的新文学作品,赵树理则直接与农民对话,展示劳动者在逐步打破枷锁的过程中所焕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新的道德风貌,在农村大变革的历史情景中深入地观察、把握农民的思想情感。不同于以往作家多写农民的痛苦与创伤,赵树理则主要表现中国农民在政治、经济翻身过程中所实现的思想上的翻身,即农民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人的地位及家庭内部关系(长幼关系、婚姻关系、婆媳关系等)的变化,并且从这个变化过程中,来显示农民改造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同时,他的小说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创造方面,真正实现了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统一。
【中间分】
中间这部分,是我们回答的主干部分,这就得根据具体题目要求,具体各有不同了,不像前两个“总”那样通用,可以灵活运用。
赵树理是解放区文学的代表,其文学书写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村新面貌,中国农民新形象,其在文学书写中也展示出不同于“五四”文学那样的新形式,其也是“山药蛋派”的代表性人物,所以,我这里的总结,主要从他总体的小说(文学创作)特征出发,总结其代表性的艺术特征、特色,而在答题中,也基本离不开这几个方面
第一,自觉践行文艺政策,出现“赵树理方向”
赵树理的文学创作是对当时,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主流”的一种阐释与倡导,他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农民化的审美追求,正好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因而赵树理式的主题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置,也便出现了“赵树理方向”这一文艺政策性的引导。赵树理被解释为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是能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
赵树理的小说以晋东南农村为背景,其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山西味道、晋阳气息是构成他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方面。擅写田间地头、农艺劳作、节庆丧葬、赛醮纷举、礼仪婚俗,乃至饮食穿着、婆媳长短、敬神信巫、吹打弹唱,无不生动有趣,穷形尽相。这些描写既俗趣逗人,又让人体味到民间风习中所渗透的文化内涵。很少写自然景物,却用很多笔墨写民俗,写那种系乎水土地气的民风民性。他把民俗作为种“社会景物”、一种社会精神附着物。对他的小说而言,写民俗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文化的政治的环境,表现人物在社会变革中的精神变迁,同时也为了加强小说的故事性。后来在赵树理影响下形成的“山药蛋派”作家群,是当代文学中最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流派之,他们的创作也大都以充分的民俗描写展示现实主义的魅力。
第三,人物形象塑造(我这里细分为三类,大家可参考)
第一类:“老一代农民”形象
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还未觉醒、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传统的老一代农民,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李有才板话》中的老秦,《传家宝》里的金桂婆婆等。通过这些人物,赵树理指出虽然剥削制度消灭,但封建传统思想、小生产意识的影响仍然长期存在,要使农民真正获得精神上的解放,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赵树理式的主题,使赵树理的作品具有了同类农村题材小说所难达到的思想高度与深度。
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新时代使赵树理笔下的“老中国的儿女们”带有了更多的喜剧性。赵树理在描写他们具有的根深蒂固的旧意识、旧习惯时,也常常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善良、朴实等优点。并安排他的人物或者转变,或者暗示转变的前景,这种“团圆”式的喜剧结尾,是根据时代的提示,有着人物思想性格的内在根据。
第二类:年轻一代中的“新人”形象
如《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李有才板话》中的李有才,他们都是试图开始掌握自己命运,并敢于挣脱旧的精神枷锁的解放了的一代,他们的行为性格被赋予社会变革的政治内涵,又自然植根于解放区的典型环境,有深厚的生活根据。在赵树理的作品中占支配地位的是进步力量,他塑造了更多的农村新人形象,描写了新人物出现的社会环境。并写出了这些新人物的鲜明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和成长的典型环境。
第三类:年轻一代中的“蜕变”形象
部分年轻一代农民,甚至知识分子、干部由于封建思想的毒害而没有肃清,可能发生蜕变,《李有才板话》中的小元、《邪不压正》中的小昌,便是这样的例子。小元是“小字辈”推选到村公所的代表,当上干部不久就改换了穿戴,“架起胳膊当主任”,凭权势“逼着邻居当奴才”了。小昌是积极分子,他刚当上农会主任就分了地主刘锡元的房子、土地,趾高气扬起来,以致和原来地主的狗腿子小旦混在一起,斗争雇农小宝,强逼着刚从地主强迫婚姻下挣脱出来的软英嫁给他儿子。
鲁迅描写的阿Q始终就没有理解革命,而小元、小昌开始是认准了敌人的,但他们掌权、斗地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放全体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而是为了谋求私利,从这一点上看,他们个人的“革命”与阿Q式的革命又是十分类似的。鲁迅和赵树理都看到了重要的是农民必须不断与自己本身的弱点作斗争,勇于洗涤自己的灵魂,才能创造新的生活。赵树理在解放区农民运动发展的初期,就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了上述关系着革命前途的根本问题,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大胆地清醒地正视人生,反对瞒与骗的现实主义战斗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第四,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现代小说如何以民族化、大众化的形式赢得普通民众读者的欢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赵树理为解决这一艺术难题做了自觉的努力。他对中国以说唱文学为基础的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叙述方式、表现手段进行了扬弃与改造,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使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读者乐意接受,又能够反映现代生活,表现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与心理。
赵树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其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在故事叙述过程中,又借鉴了传统说书艺术中“扣子”手法,使故事环环相扣,叙事结构完整,又时有波澜,能够“抓”住读者。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吸取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现其性格。注重小说故事性与讲述性,口头性文体对于小说叙事结构的创新,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力。
第五,语言的艺术性与通俗性/小说艺术性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在语言的艺术性和通俗性的结合上,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小说叙事风格明快、简约,富于幽默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小说语言艺术探索的成功。他不但在人物对话上,而且在一般叙述的描写上,都是口语化的,他的语言具有明白如话的特色,而且吸收了传统说书艺术的长处,能朗朗上口,具有可朗读性。赵树理有意将小说作为通俗故事来写的,他对小说叙事结构和语言的探索,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实现了艺术性与大众性的比较完美的结合。这正是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色和贡献,并由此决定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子东:无意之中开启新时代——读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赵树理小说在日本
【现代文学】简析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摘录: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赏析
小二黑结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