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相情感障碍

一、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D)

又名双相障碍,

指躁狂、抑郁两种状况都有。

是一种常见精神障碍,

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


患者发病时,

会有冲动和攻击行为,

造成自伤或伤人,

对家庭造成负担

当躁狂发作时,

患者表现是:

情感高涨、话语多、精力充沛;

而当抑郁发作时,

患者又表现出:

情绪低落、话语少、疲劳迟钝。


发病时的具体表现有:

情绪低落或高涨反复、交替、不规则,

时而兴奋时而安静,

病人自己也搞不清楚,

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这种情绪上的紊乱,

让病人感到迷茫和焦虑。

严重时,

有的会出现虚脱、衰竭,

甚至引起体重下降、便秘、性欲减退(如阳痿、闭经)

焦虑如得不到及时控制,

会导致幻听和被害妄想症,

病人一筹莫展,十分痛苦。

为了减轻迷茫和焦虑,

病人常常强迫自己做一些并非合乎她本意的事情,

比如,滥用金钱😢 😭 😱 

反复发作后,

还会出现发作频率加快、病情变复杂的后果,

也对大脑功能造成损害。


2011年,

WHO发起心理健康调查计划,

对美洲、亚洲和欧洲的11个国家和地区展开这项调查,

结果显示:

全球双相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2.4%(双相情感障碍I型、

II型和未特定型终生患病率依次为0.6%、0.4%、1.4%)。

1.发病年龄

主要发生于成人早期,

双相情感障碍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

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

2.发病性别

双相情感障碍I型男女患病率几乎均等,

而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II型则以女性常见。

男性患者多以躁狂发作的形式发病,

而女性首次发作大多表现为抑郁,

或者病程中更多表现出抑郁或混合发作。

女性发病时间更易在更年期和产后,

可能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病因

首先,

具有明显的遗传性。

如果家族中有遗传病史,

则后代的发病率比较高。

其次,

与性格因素有关。

如果个体性格比较敏感多疑,

容易造成情绪问题,

则可能诱发双相情感障碍。

第三,

长期生活压力大,

也容易引发心理疾病,

导致双相情感障碍。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都有明显影响,

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

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 1.生物因素

神经递质患者的发病,

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

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就非常复杂,

而神经各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同样复杂。

目前研究认为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神经递质,

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乙酰胆碱、谷氨酸、γ-氨基丁酸、神经肽。

神经内分泌患者内分泌系统改变,

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有关。

这种改变主要涉及三条内分泌轴,

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的改变。

医学界尚不清楚具体机制,

推测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节律紊乱也是病因之一。


神经可塑性与神经营养。

双相情感障碍与多种生物学改变有关,

其中神经可塑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神经营养失衡假说与神经可塑性密切相关。

神经免疫双相情感障碍共病率高,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患者共病代谢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5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至少共病一种疾病,

     而这些疾病多为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

     胰岛素抵抗等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

大脑结构异常主要涉及位于额叶、基底节、扣带回、海马、杏仁核等区域,

包括与认知和情感调节关系密切的神经环路。

影像学改变也涉及以上脑功能区皮质及皮层下的连续损害,

以及脑功能连接的损害。


2.心理社会因素

负性生活事件会增加双相抑郁发作,

而某些类型的负性及正性生活事件,

则会增加双相躁狂发作。 睡眠少、与亲人吵架、季节变化等,

都可能诱发双相情感障碍发作。


季节变化因素:

初冬(10~11月)为抑郁发作,

夏季(5~7月)出现躁狂发作。

女性较男性更可能具有季节性发作的特征。


婚姻及家庭因素:

在离婚或者独居患者中更常见。


代谢综合征及物质滥用:

双相情感障碍在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

约42.3%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物质滥用。 三、就医

在精神状况检查中,

医生常常通过“临床心理测量”来评估患者。

标准化访谈工具主要用于疾病的诊断,

症状评定量表则用于测量症状的严重程度。


双相情感治疗方案,

包括: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

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

不只是解决急性发作的问题,

医生还会考虑设计个体化治疗策略

病情严重的,

需要精神科住院治疗,

以确保自身和其他人的安全。


就在今年上半年的4月,

美国科学家绘制出了发育中大脑迄今最详细的基因图谱,

揭示了可能影响人们罹患双相情感障碍等5种疾病风险的大脑网络,

有助科学家开发针对这些遗传疾病的干预措施。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应覆盖急性期、巩固期及维持期全病程


碳酸锂

是一种心境稳定剂,

可以控制急性躁狂发作、双相抑郁发作

预防心境障碍患者自杀行为。

它对快速循环发作、混合发作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本药。

碳酸锂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

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锂浓度

防止药物中毒。



丙戊酸盐

用于控制急性躁狂发作。

它的疗效与锂盐相当,

尤其对混合发作和快速循环发作的疗效,优于锂盐。

但在起效速度上不及抗精神病药物,仅与锂盐相当。

它与抗精神病药物及锂盐连用,可提高疗效,

不过常伴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但数天内会消失,不需要治疗。


拉莫三嗪

      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可以治疗双相躁狂、预防双相Ⅱ型发作。

这个药具有与抗抑郁药物类似的抗抑郁效果,且不会导致躁狂发作。

过敏发生率高,使用时需起始低剂量,缓慢加量,

严密监测过敏反应体征。


抗精神病药物

目前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奥氮平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用于治疗急性躁狂发作、抑郁发作

及双相情感障碍的维持治疗。


抗抑郁药物

原则上,

躁狂发作、混合发作及快速循环发作,

应禁用抗抑郁药物。

双相抑郁患者是否使用、如何使用抗抑郁药一直有争议。

一般认为,

抗抑郁药物用于治疗双相抑郁,

易导致相反的不良效应。

如加剧心境不稳定,恶化患者症状。

因此,

医生一般不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

如确有必要,

会结合心境稳定剂联合使用。

2.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适用于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

迷走神经刺激和脑深部电刺激均为侵入性治疗,医生一般会慎重起用。

光照治疗适用于季节性情感障碍、非典型抑郁症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贯穿全病程的重要措施,

医生应给予患者及家属全方位、全周期的心理支持与疏导。

心理治疗方案,包括:

心理教育干预、

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治疗、

人际与社会和谐治疗等。


四、预后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

部分患者会经历较多的复发阶段,

有的缓解期间也难以恢复到正常社会功能水平。

除复发外,

自杀式双相情感障碍成为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

患者最终死于自杀的比例接近20%。

此外,

睡眠紊乱、认知损害等残留症状,

也是不少患者即使是在缓解期,

也仍然存在的问题。 五、日常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了,

也要注意护理,

以免疾病复发。 注意培养良好的性格,

矫正不良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

学习心理调节方法。


若患者希望怀孕生子,

应向精神科医生和产科医生咨询,

以获得有关双相情感障碍遗传性、妊娠期服药与停药风险权衡的知识,

避免任何潜在的致畸性。

并制定好,

妊娠期或产后期,

出现病情复发的应对计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夺走梵高性命的这种心理病,正折磨6000万人
不可忽视的心理疾病
【心理学科】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自救手册
精神分裂症
我在神内这些年 | 情绪障碍:那个万马奔腾的心境,我们该如何面对?
天才失乐园,冰与火之歌,你了解双相情感障碍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