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通公司4.26管道的形成及处理

 要:通过对安钢集团永通公司2#高炉一次管道的形成及处理全过程的剖析,进一步认识管道对高炉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管道   形成   处理

前言:

永通公司2#高炉是在永通公司淘汰落后产能(4×120m3高炉),技术和产能同步提高的产物,其有效容积588m3,投入无料钟炉顶,软水闭路循环,顶燃式热风炉,AV50-13 2200m3轴流风机及BPRT余压透平节电新技术、新工艺。于2007年5月28日开炉投产,它的投入标志着永通公司炼铁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生产一年来,也是操作水平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外围工作完善的过程,现就对生产过程中由铁前系统事故诱发的操作事故,造成的炉况失常,从而导致的恶性管道事故进行剖析,以指导下一步的高炉生产。

1、管道过程的形成

1、1管道诱发阶段2008年4月26日中班19:00左右,发现大壕漂砖,堵口后,简单处理,组织出铁。出净铁后,组织铁前更换,更换时间2小时20分钟。期间维持280KPa风压。22:40开始减风,逐步减到230KPa,料流运行维持基本正常,上部负荷未作大的调整,至27日0:10分再次出罢铁,出铁期间风压逐步缓和至190KPa左右,出铁约200t左右,未出净,出铁后开始小幅度攻风。

1、2管道形成的初级阶段27日夜班接班后加紧组织出铁,0:40打开铁口,出铁65t左右透风,当时风压240KPa,视压量关系可再次攻风,但料流运动已与风量明显不相适宜。

1、3管道形成阶段。27日1:09分开始出现塌料,起初料流运行还正常,视情况上料,并逐步赶料线。1:48分突然悬料,减风至130 KPa,塌料至4.0mm以上,从炉顶摄像上观察,有局部气流过吹现象,但操作者采取强行加风措施,即提高顶压,低压差80 KPa左右,强行加风至250 KPa,期间塌料不断,为控制崩料,再次采用控风措施,至7:30分,风压70 KPa,但顶压不稳,难以控制,炉缸热量极剧损失,边缘管道已形成

1、4管道的恶化阶段管道已形成,再加上夜班高风压高顶压,压缩比较大,料柱已较死,虽有补净焦,但难以疏松料柱,4#-9#风口区域仍存在管道,7:30分后开始改常压操作,风口开始挂渣。10:50分管道被堵死形成悬料,坐料后加风,料柱不接受风量,强行加风,再次形成管道,炉顶温度上升至800℃,再次减风至50 KPa左右,管道被堵死,上部集中加净焦,炉前加强排凉渣铁工作,此时高炉已明显不接受风量,一加风就形成管道,多次形成管道,顶温超600℃,低风压也难以消除管道。

2、管道消除阶段。

27日14:35分为及时消除管道,休风堵4#、7#、9#、13#风口,逐步开始加风,上部继续补净焦,补26车焦后(约80t),开始少量带负荷,K↓P↓,矿批6.0t,随着加风的延续,在料流运动合理的基础上,严格遵从以风为体,矿批为载体的原则,逐步扩大矿批增加负荷,至16:00时风压加至200 KPa,矿批加至16.0t.管道消除后热量逐步恢复,按13#→7#→4#→9#的顺序捅开风口送风,21:00时全部风口进入送风状态,风压恢复至280 KPa,矿批加至17.6t,转入正常生产。

3、管道事故的原因分析。

3.1、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为外围工作影响,造成炉缸存渣铁量过大,又不能及时排除,一则影响上部料柱的预热还原,加大炉缸负担,二则由于大量的渣铁排出,急剧损失炉缸热量,热制度波动大,操作者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加风,造成热制度失常,进而造成风量与料柱透气性明显不相适宜,又未能及时控风而诱发了管道形成。

3.2、第一次悬料就是因局部气流发展被堵塞形成,操作者未能认识到这一点,再次盲目加风,造成了事故的加剧。

3.3、27日夜班在局部气流发展的状况下,未能及时调整气流,反而以高风压、高顶压、低压差增大压缩比,进一步恶化料柱透气性,上部零散补焦也起不到预期效果。

3.4、27日白班通过大幅度减风虽控制了局部气流,但料柱较死,不接受风量的情况下,强行加风,再次形成管道,使处理时间延长。

4、经验教训

高炉强化操作后,如何正确对待外围工作,对高炉的影响至关重要,高炉操作应把握好料流运行动及风量关系,特别是在炉缸热量急剧损失的情况下,如何稳定炉缸热量,及时恢复生产是关键。

4.1、高炉炉缸热量的稳定是诱发操作事故的前提在炉缸热量存在波动的时候,要千方百计控制其波动,维持足够的热量,同时把握好炉身还原性对缸负担造成的影响,以便及时减轻负荷。

4.2、操作中稳定好气流是关键它是建立炉缸热量基础的基础,合理的气流必须根据原燃料状况,炉型基础及初始气流分布来确定,切忌造成上、下部气流的抵触。

4.3、局部气流的发展应足够的重视要及时采用疏导的方法,先疏后堵,把握好幅度,对于钻尺,压料线过多,风量大不跑料,顶温偏高不均匀等众多不正常现象,操作者要引起足够的认识,必要时要及时控风,防止事故扩大化。

4.4、管道一旦形成,要抓住管道的症结所在,及时消除管道。上部配以净焦,疏松料柱也是必要的,切忌不可盲目加风,以免造成炉缸热量的进一步损失。

5、结束语

5.1、随着高炉的大型化,高炉的系统性进一步体现,基础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搞好外围工作,保持外围工作的稳定性是高炉稳定、优化指标的基础。

5.2、中型高炉强化程度较高,炉前工作量较大,特别是换沟工作,保障沟料的质量、掌握换沟的技巧和质量等等,都有待大幅度提高。

5.3、原燃料是基础,结合原燃料质量确立合适的冶炼强度和基本操作制度是我们高炉操作者的主要任务。持续不断的改善原燃料,优化筛分系统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5.4、高压操作不仅要把握好煤气流速与料柱的关系,即压差,特别是在BPRT余压透平节电技术投入的情况下,也要关注料柱的压缩比,合理运行顶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术文摘】南钢1号高炉炉缸工作失常的演变及处理
【技术文摘】九钢3号1780m3高炉开炉达产实践
高炉炼铁操作法
【技术前沿】酒钢6号高炉合理鼓风动能的实践
高炉休复风操作的关键技术
【技术文摘】方大特钢1#高炉炸瘤生产实践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