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鼎帷咨询:如何有效激发人才内驱力,形成绩效管理闭环——有效激发员工潜能的“教练+”绩效管理模式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闭环的最后环节,也是影响绩效管理收益的最重要环节。那么,在设计和思考有效的绩效结果应用体系前,我们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激励的本质是满足需求”,如果员工对绩效结果应用的奖惩激励没有感觉,或者说结果的应用并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那么前面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因此,“理解员工深层次需求,并综合满足员工长期职业发展需要”,是绩效结果应用体系设计的终极目标。

一、员工的深层次需求是什么?

从去年的在职员工职业需求调查结果来看,员工最在意的因素排名依次是:具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54%)、工作生活平衡(53%)、工作稳定(52%)、财务状况良好(50%)、职业发展机会(48%)、愉快的工作氛围(46%)、强有力的管理(40%)、良好的培训(35%)、交通便利(34%)、有趣的工作内容(33%)。

由此可见,员工对激励的诉求,不单单是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还有很多影响因素同样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员工对需求的关注也有明显的差异。

女性员工更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男性员工更希望工作稳定。新进入职场的新人更关注愉快的工作氛围;而25-34岁之间的员工依然把具有吸引力的薪资和福利放在首位;中年员工最重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临退休的员工,更在乎公司是否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因此,在设计绩效结果应用体系时,区分员工特点,差异化地设计方案,是结果应用效果的重要保障。

二、如何能够递进式满足员工各层次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一样,员工的需求也有层次划分,这里我们将员工的需求由浅到深分为七个层次。

     

  

1、公平感

指一种让员工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满足感,主要是薪酬激励与工作付出的公平性。只有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员工才会从内心上乐于去付出,否则,当员工努力付出一段时间后,发现期待的回报并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公司里的“小白兔”就会层出不穷。

2、安全感

指一种感觉,是一种认知。员工认为自己能够通过个人努力,稳定持续地在公司工作下去,而不会遭到不可控、不合理的降职降薪或解雇危机。在过去两年疫情期间,这种安全感对员工的影响更为突出。这也是为什么从去年的调查中看,“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定”被很多就职者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存在感

现在的新进入职场者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被人关注。企业如果稍有一点儿不注意他们,他们的心理可能就会出现一种失落感。所以领导者就一定要给到员工存在感,而且存在感能起到的作用效果往往只有很短的时间,那么领导者就要不断创造让员工具有存在感的机会。如果部门开会没有叫上某个员工,虽然这个会议可能与其无关,也可能会让员工感到不被重视和失落。

4、参与感

员工一旦有了存在感,他们就愿意参与到公司的活动中去,愿意跟着公司同步而行,并主动为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这就是参与感。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才会愿意主动地为公司发展创造价值。同时,当员工希望能够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时,他们的自驱力和学习成长诉求才能被有效激发出来。也只有这样,公司组织的培训和培养活动,才真正容易让员工所接受。

5、归属感

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时间久了,员工才会产生对公司的归属感,当员工归属感特别强时,他们会积极地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利益,但同时,也会忽略公司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甚至主动忽略、掩盖这些瑕疵,这些行为其实对团队而言是没有太多好处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公司价值观与员工任职资格紧密衔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的弊病。

6、成就感

员工们愿意参与公司事务,就会带来很多归属感,那么如何平衡员工的归属感?就需要把员工推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上。这样,原来的归属感就会慢慢淡化,但同时,给予员工更多的历练和调整,并帮助员工取得成功,员工就会获得更多成就感。因此,在这个阶段,要给员工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采取专业和思想双导师制培养,让员工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对表现优异的员工采取树立“典型案例、标杆人物”等非物质激励,使其从内心上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7、荣耀感

成就感往往来自员工个人成绩,当员工的成就助力企业取得成功时,他们慢慢地也会产生荣耀感,当企业中的员工有了荣耀感,那么这个员工与企业组织就融为了一体,这也就将企业的梦想与员工的梦想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企业每一个重大突破、技术革新、管理变革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时候,不要忘记对发挥关键作用的员工给予及时的奖励,如“杰出贡献、评优评先”等非物质激励,有条件的还可以尝试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手段,使员工与企业紧密连接起来。

三、如何基于员工全职业发展周期建立一体化激励系统?

绩效结果应用体系决定了员工的激励效果,如果考核结果仅与短期激励挂钩,那么激励效果也将是短期的,如果考核结果与员工职业发展所需的各项需求挂钩,那么,绩效管理就真正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生涯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为此,基于“教练+”绩效管理模式,系统建立“六维”绩效应用系统是绩效管理形成有效闭环的关键。

1、薪酬激励系统

薪酬激励系统是绩效结果应用的最常见激励手段,也是满足员工公平感和安全感的最有效激励手段。薪酬激励系统在考核结果应用的领域主要包括岗位薪酬水平调整、绩效奖金兑现、年终奖兑现、团队绩效奖励、专项奖励,以及针对核心、骨干人才采取的中长期激励,如利润分享、股权激励等。

在设计和建立薪酬激励系统时,重点要考虑企业的支付能力、分配的公平性和薪酬水平的有效性等因素,否则,就会出现“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局面,甚至会激化内部矛盾,导致企业风险进一步加剧。

2、福利激励系统

福利激励系统是很多企业所忽略的激励手段,很多企业认为福利就是员工应得的部分,只要员工在岗就应该享受。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却过于片面。首先,有一部分福利确实是每一个员工都应享有的,比如社保、公积金、法定休假、节日礼品等,但也有一部分福利,应该给予对企业做出特殊或杰出贡献的员工,比如对一些高危岗位提供体检、劳保,对优秀员工给予旅游、额外带薪休假、住房补助、公司停车位、交通餐饮补贴等特殊福利,以奖励其对公司的杰出贡献,从而满足员工的归属感、成就感。

3、身份激励系统

身份激励系统,是指给予表现优异、能力突出、发展意愿强烈的员工一些特殊身份和责任,如让其担任公司特聘内训师、技术/技能专家,领导重点项目、承担员工导师、领导大师工作室或者破格职称评定等。身份激励系统是提升员工参与感、成就感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给员工创造更多的历练机会,使其转换身份,拓宽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也能够起到高潜人才的识别和培养作用。

4、员工发展系统

员工发展系统是指员工在取得优异绩效表现后,所获得的岗位晋升、职业发展的机会,包括干部提拔、后备人选、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当然也包括降职、调岗、解聘等负向激励机制。员工发展系统的建立要确保配套机制的健全,如任职资格体系、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岗位管理体系、员工关系管理等,否则,单纯的员工发展系统难以保障激励实施和效果的可持续性落地。

5、精神激励系统

精神激励系统是非物质激励的典型代表,主要包括优秀员工评选、外部评优评先推荐、个人品牌宣传(简历上墙、个人优秀事迹、个人优秀案例等)、大会表彰,以及让员工参与公司重要经营活动,如列席经营会议、出席重要活动等。精神激励系统是提升员工归属感、成就感、荣耀感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设计和使用精神激励时,要关注员工的个人感受,也就是员工是否接受相应的奖励,如有些员工平时低调,不愿意过于张扬,对这样的员工进行大肆宣传,反而适得其反。

6、人才培养系统

人才培养系统不应该单纯应用于员工的普适性培训,更应该重视和突出对于绩效表现优异员工的特殊性应用。比如,为绩效优异的员工个性化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计划(IDP),入选青年人才、骨干人才、专家人才、领军人才队伍,进行专项培养;给予额外的培训机会,如参加行业培训交流、轮岗交流,以及参加党工团组织的专项活动等。人才培养系统的落地,要注重绩效结果应用的个性化设计,应该结合员工特点、职业发展需要、个人心理诉求等多方面综合考量,才能够切实、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四、结语

绩效结果应用系统的设计,要理解员工深层次需求,并综合满足员工长期职业发展需要。因此,激励系统的设计,要用心,从“心”出发,理解员工内心的深层次需求,才能真正起到有效激励的作用。因此,激励系统的设计,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把握“刚刚好”的度,否则,将会出现“得不偿失”或“出力不讨好”的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薪酬管理的七大问题
【给不了员工更好的薪酬福利,这个总该做到吧!】
完善企业薪酬激励制度 发挥员工最佳潜质
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中小型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团队成员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系统(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