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下的我们
userphoto

2022.05.17 上海

关注

疫情当下,虽然嘴巴上说不必焦虑,但是实诚的身体一点儿不给面子,书也看不进、剧也不想刷,隔个几分钟,就要开始刷疫情数字和新闻、看相关报道和评论,停不下来。

杂七杂八的兴趣没了,除了疫情,其他都入不了法眼,看到有人在圈子里忙着推销和微商宣传,还有些嗤之以鼻

这样的状态也并非毫无益处。我相信很多人大概会如我这般,翻阅了那么多的消息之后,开始磨练出验证消息真伪的基础功力,开始学会去自主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其实,无论怎样的形式下,最最应该保持的,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好事坏事,不跟着傻乐,也不随之恐慌,而是要先过过自己的脑子,先别忙着采取行动

上述“行动”指代任何行动,也包括不经思考的消息转发。因为转发这一行为就表明自己认同和接受了这些观点。

如果确属不实消息,那么这个简单的“分享”行为就已经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增加了人们的乐观或悲观预期,因为人群中,有不少还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极易被影响

(如果确实属实消息,那是否也应该广为传播呢?未必!这个留作以后分解。)

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讲座都介绍了人的情绪和行动的关系,所用的名词命名方法不尽相同,但道理其实是相通的

比如说,人在恐慌的情绪体验中,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速、新陈代谢加快,这时候人的注意力范围是狭窄的,不能发散性地进行思考,这个时候采取的行动往往事后评估下来对自己并无益处。

比如说这次疫情中的抢购双黄连。因此而编制的笑料倒是让我们在蹭蹭上窜的新冠患者确诊数字之中还能偷偷一乐,从这一点看,也算是对国人有些许贡献

另一种说法是:人的思考分为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简而言之就是身体的第一反应,与上面所说的情绪化下反应类似,系统二则是启动了理性化思考。当然,在这样两种思考系统下所采取的行为多数是不一样的

那么,哪一种行为对自己更有益呢?根据每个人的经验,多数人会得出:理性思考后会有更适合的行为

可惜,我们往往都会放弃使用自己理性思考的权利,而陷入由情绪控制的被动状态。

因此而采取的行为后果,被人贻笑大方倒是小事,关键是自己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冲动行为而承受不必要的或大或小的损失

那么,怎么避免呢

本来想给以下这两点建议:一、控制情绪;二、学会思考。但是评估一下,要掌握这两点所需时间比较长,实操性较弱,所以浓缩成为一点:找人说话

找人说话有以下两点好处:

一、说出来,自己的情感体验就降低了,比如原先有焦虑情绪的,表达出来以后,自己的焦虑就会大大降低;

二、其他人的思路和情绪体验都会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这就避免了思路狭窄这个弊端。

上面两点,能够帮助当事人避免在极端情绪体验中会立即采取的不适宜行为,而是把想法或是拿出来与人讨论、或是听听别人的意见之后再做决定

如果找不到人说话(话说,这一点你是不是自己个儿得先反思一下,怎么关键时候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灵魂拷问一下: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累不累?要不要改变一下?,哎,那就先做一分钟深呼吸再做决定,没别的好招儿

愿这一次的疫情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成长和积极改变的阶梯。

每一次的危机,都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

03年的非典孕育了线上经营的两大巨头——淘宝和京东。这一次的疫情,我相信,也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至少,从危机中学会思考和分析,是每个人都可以开始做的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封面图片来源网络


宅在家里看疫情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厉害的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人一天95%的行为都是由习惯决定
挽回中如何管理好情绪,摒弃非理性信念?
你可以绝望,但绝不可以对自己绝望 ‖ 认知突围〢自我重塑
反本能。
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情绪和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