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到开学季,请向曾送你上大学的人道一声谢!

所谓父母送你上大学,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今生今世的缘分从此相隔千万里。你走进象牙塔,就业、结婚、生子、老去,大多在那个远离家乡的城市。你越走越远、越飞越高,父母老去的背影亦愈行愈远、愈变愈淡,渐成为永恒的守望,并终将模糊在那片天涯——题记

1

2001年,她是父亲送上大学的。家在西部一个闭塞穷僻的小村,学校在数千里外的城市。一大早出门,徒步十几里路到镇上,再坐上颠簸的小中巴,换乘两次,傍晚,才赶到当地火车站。

好不容易买到两张站票,咣咣当当、昏昏沉沉,倚靠着行李躺在车厢连接处,熬了30几个小时,第三天中午,总算赶到学校。

赶集般办完入学手续,已是黄昏。父亲让她回宿舍早点睡,他去找间小旅社将就一晚。

次日,天蒙蒙亮,她就睡不着了。那时,还没有手机,她担心父亲很早就过来等,于是起床,想着顺便买点早餐。

到楼下,没见到父亲,便随意逛逛,这是她第一次认真打量校园,心情异常兴奋。走到田径场,旁边有一排水泥乒乓球台,她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随即,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夺眶而出。

她的父亲,三天三夜没怎么休息,为了省点钱,竟在乒乓球台过了一夜。

这是我一位师姐的真实故事。

听完,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报到那天,我俩在酷暑难挡的火炉武汉,在宿舍上铺的木板小床上,硬挤了一夜。

父母送你上大学,总将光鲜靓丽的一面留给你,而独自咽下各种苦难辛酸。

现在,很多高校都为新生家长提供一张凉席

2

很多年前,父母送子女上大学,都是平生第一次出远门。

我一位老师讲,开学后,忽然有位女学生找到他,双眼通红,噙着泪花。原来,她送年逾50的母亲坐上返乡列车后,整整1天过去了,父亲却没有接到母亲。

老师赶紧报告学校,并发动所有关系,联系铁路、警察等,沿着火车线路,一站站寻找。最后,在离目的地还有一站地的车站隧道里,找到了她的母亲。

还有更多的父母,因为第一次出门,返家时都上错了车、走错了路。

有一位网友回忆,1992年,他考上广西师大。出发前,打算独自前往,父亲说:“还是我送吧,我也没去过桂林呢”。到了火车上,父亲十分兴奋:“我没去过桂林,也没见过大学,这次可要好好看一看。”

等下了车,这位网友不知从哪听说,大学不准父母送,便对父亲说:“你就别去学校了,会有老师在校门口盘问的,我也应该独立了”,并当即给沉默的父亲买了回乡车票。

多少年后,这位网友仍在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懊悔。要知道,火车站到广西师大的公交车才5个站呀。

你考上大学,是父母18载含辛茹苦的最大骄傲。因了这份骄傲,他们才鼓起勇气,平生第一次去了大城市。

有很多家长,来大城市还是第一次

3

很多父母,送子女上大学,也是第一次走进大学。

知乎上有几个网友的回忆,有趣又感人。

“一苇杭之”说,上大学那年,父亲非要送,我执意不从,还吵了起来。后来,母亲偷偷跟我说,让他去吧,他一辈子都想进大学。父亲因成分不好,没能上大学,这是他一辈子的痛。那天,父亲默默地在校园里走了一遍,没有说一句话。我一直跟在后面,似乎是我在送他进大学。

“泰姆雷”说,那年考上清华大学,为了省钱,决定由父亲送我。临出发前,母亲闷闷不乐,后来一问,母亲才怯怯地低声说,我也想去。我瞪大了眼睛说,那就一起去呀!后来,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去了北京,虽然父母98年双双下岗、家境困难,但还是在北京游玩了一圈,在校园里,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我觉得,在决定让母亲同去的那一刻,自己像个大人。

“亦瑶”说,我妈妈迄今化过两次妆,一次是见证他儿子的婚礼,一次是从她女儿上大学。

某“知乎用户”说,接近50岁的爸妈第一次进了大学校园,特别激动。妈妈说,这是我第一次吃大学食堂的饭;爸爸说,这是我第一次进大学宿舍;妈妈接着说,而且还是女生宿舍。

因了和你的缘分,父母也过了一把大学瘾呢!

家长们在路边等待

4

也有父母,只送了一小程。

有一位朋友,回忆80年代上大学的情境。天还未亮透,他就兴奋地起床了,母亲已下好面条,特意煎了两个荷包蛋。

吃完出发,父母帮忙拎着行李,送到了村子口。天色已渐明亮,母亲对他说:“我就不送了,还要顺便去扯点猪草。到学校了认真读书,不要想家”。

一直走了很远。他回头,只见瘦削的父母,还呆立在那个山岗。

有一位网友,是60年代上的大学。那天父亲送他,一条扁担两个包袱,天没亮就出发,步行50多里到县城时,已经天黑了。父亲数十次扁担换肩,磨起了血泡。

这时,县城长途汽车站已下班不卖票了。父亲给他买了两个烧饼,自己却没舍得吃。因为没钱住旅社,就在破败不堪的候车室里,铺上带的被子,睡了一夜,被蚊子咬得满身是包。

第二天,终于买到了车票。由于没钱,父亲只能送到这里。

我的一位同事讲,他上大学时,父母只送到了高铁站安检口。他一个人候车、检票、上车、安置行李。列车缓慢启动出站,他不经意看了一眼窗外,只见父母还站在铁路护栏边,已足足半小时!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父母澄静又灼热的目送,让你终难释怀!

保重,保重

5

还有花样百出的送读 “打开方式”。

辽宁一位当过兵的父亲,决定带儿子骑行上大学。两人从大连出发,22天骑行6000多里,顺利赶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报到。

这位父亲说:“主要想儿子吃吃苦,体会人生道路的不易,培养他坚韧不拔的毅力!”

有一位当检察官的父亲,写出了20条忠告,为女儿送读,包括 “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不熟悉的人要戒备”、“天上不会掉馅饼,永远不占小便宜”、“公共车辆最安全,不乘黑车或与人拼车”等。

有一位教授,则用文字对女儿的道德、专业、知识、恋爱等9方面提出中肯建议,并且说:“你若安好,我便幸福!”

儿行千里母担忧。你一路远行,留下父母无穷尽的牵挂!

这位家长还特意制作了横幅

6

陪你上大学的,除了父母,还有厚重的行李。

有一位同学,到学校打开行李,发现母亲悄悄塞了一包土鸡蛋,足足50多个。

有一位老母亲,为即将离家的儿子烙了7小时饼,导致行李超重30多斤。

有一位妈妈,在女儿的行李箱中塞了一盒避孕套。

而对来之不易的学费,有的缝在外套夹缝里,有的系在裤腰带上,有的塞在贴身内衣里。父母说,出远门,财不外漏。

到了学校,父母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别人很难听懂),忙着为你张罗,烈日下排长队,报到、交学费、找宿舍、买日用品等,忙得不亦乐乎,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

有位父亲离校时,还对儿子说:“爹没本事,回去再多在建筑队干几天活,把钱寄过来,给你买双皮鞋穿”。原来,在食堂吃饭时,父亲看到有几个学生,穿着光亮的皮鞋,“嘎嘎”地走着,而自己的儿子穿着一双布鞋。

比行李还厚的,是父母千钧重爱!

厚重的行李,或者家长们觉得还不够呢

7

不知何时起,有人说,“让父母送上大学丢人”、“要独立,不要父母送”。

事实却是,你上大学,便是与父母关系的转折点。从此,你远离家乡,和父母隔着万水千山。经年后,你在他乡成家立业,或许一年、或许几年,才回家一次。想必你往后的岁月,陪伴父母的日子,加起来也抵不过儿时的一年了。

这时候,让父母送送,让父母看看你你生活学习的处所,让父母多拍点照留点念想,让父母稍减忧虑之心,又有何不可?即便“丢人”,丢这一次又何妨?你要“独立”,今后机会多的是!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给新生的建议是这样的:

“请来报道的新生注意一下:当你的母亲想挂好你带来的所有衣服并帮你铺床时,由着她吧;当你的父亲想向你身边的人介绍他自己时,由着他吧;当你父母想跟你在校园到处逛逛并拍照时,由着他们吧。因为,在你开启人生新篇章时,他们同样如此。无论你信或不信,这对他们甚至更艰难。所以,让他们再最后一次,把你当个小宝宝吧。”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给新生的建议

送你上了大学,再回家中“空巢”,人去楼空、怅然若失。而因为去过你的大学,此时孤独的父母,至少还能试着幻想,你穿过校园枫林、坐在教室自习的模样!至少你打电话说在宿舍、在食堂、在操场时,他们能迅速“脑补”出场景,而不只是一张模糊的脸。

有几句话很贴切,“所谓父母,就是不断对着你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对我们来说,那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对父母来说,那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当你有点忐忑、兴奋而又焦急,奔赴远方追逐梦想时,又何妨,让父母再多送你一程、陪你一段、帮你一把、看你一眼!

要知道,对于父母的爱,你欣然接受,便是一种回赠与报答

又到开学季,你还记得曾送你上大学的父母吗?

请深深鞠一躬,向他(她)们道一声珍重和感谢!

PS: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甚至有所触动

想起了送你入学(小、中、大学)报到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赢在校园--大学新生入学必读》
洪战辉
5个提前到校的好处,大一新生一定要知道,避免不便
小石桌旁
留美新生入学须知
“保姆级”开学攻略——真希望上大学前也有人告诉我这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