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安七子”王粲的一次千古第一登楼: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文/景桥先生  每周一文 温暖同行  全文2128字,阅读约需5分钟

01
 
1975年7月,因身体抱恙,千古伟人毛泽东,已是不便自行阅读了。

但,他又不可一日不读书。

于是,受组织委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芦荻定期来为毛泽东诵读古典名篇,毛泽东由“读书”改为“听书”。

这一日,选读的是东汉王粲的名作《登楼赋》。

静默听完,毛泽东显然被文中抒发的强烈思乡之情触动,尤其有感于“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等句,他动情地说:

“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写《到韶山》,就是想起了三十二年前的往事,对故乡是很怀念的。写《答友人》,说'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开慧就是霞姑嘛!”

隔着1771年的山河岁月,两位历史人物,遥相共鸣。

不过,一个是当时“穷”,一个是此时“达”,一个是曾经的壮志难酬,一个是今世中华新纪元之缔造者。

但,“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怀念故乡,是人之共情,又怎会因为你我的人生是困顿还是通达而有所不同呢?

 
02 
 
纵观历史,王粲是创造过两个中华第一的。

第一个,是“建安七子”的排位赛。

"七子"之说,最早见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列出了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

但曹丕并未言说此为实力排名,姑且只能理解为自然顺序。

有史可载的定论,则是刘勰《文心雕龙》,“王粲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首推王粲为“七子之首”。

不仅如此,《文心雕龙》中,刘勰还将王粲推为“魏晋之赋首”。

也是,“建安风骨”天下三分、两分在曹家。而能并称“曹王”的,正是这位王粲(另一位是曹植)。

第二个,是王粲的千古名作《登楼赋》。

据考,中华文学史上,通过登楼感怀一述思乡之情的,当从此篇始。

乃至后世,“王粲登楼”成为了一个典型文学意象。

一想到王粲登楼,乡愁之意便油然而生、绵绵不绝。

如唐杜甫,有“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王粲,字仲宣),元稹“登楼王粲望,落帽孟嘉情”。

宋代张栻“未可效王粲,居然思故乡”,陈师道“马游从昔哀吾老,王粲当年赋异乡”,苏轼“应念苦思归,登楼赋王粲”,周密“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金代元好问,有“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等句。

……

可以说,《登楼赋》,开创了后世文人登楼怀乡的先河。


 
03 
 
那是公元204年,一个秋天的黄昏。

客居荆州已逾13载的王粲,郁郁不得志,心中愁苦,慢悠悠登上了当地一座有名的城楼。

楼,是一个极有想象空间的建筑,在信息不畅的古代,无疑是符合古人“登高望远”心理诉求的。

同时,楼作为建筑,基扎实地、亭耸高空,纵一凡人,到此亦不免感怀,何况是多愁善感的诗人。

登斯楼也,游目骋怀,一览万里,能不思接千载、神游天地吗?

王粲,也不例外。

在这登楼的唯一时空中,千愁百感顿涌心头,他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

看到了四周美丽的景致,“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但似乎却无心欣赏,也开心不起来。

因为,“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这里,毕竟不是故乡。就如《隋唐演义》中那句,“纵然此地风光好,还有思乡一片心”。

他又想到了故乡的原风景,想到了自己少负才名却抱负终成空,想到了战乱频仍民生多艰……

有风从故乡北地吹来,王粲不禁感慨万千,曰: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把栏杆拍遍,深深思念着故乡,遥望北方,希望故乡的风,吹开衣襟,温暖胸膛。

回乡之路道阻且长,归期无期,想来便肝肠寸断泪满衣裳。

他还想起了那些历史上的前辈,“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昔日孔子在陈国时,也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却依旧演奏着楚国的家乡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一个人在家时,却自言自语说着家乡越国的方言。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这至真至性的乡愁,对谁都一样刻骨啊!

 
04 
 
这样的历史共鸣,还有很多。

崔颢登过黄鹤楼,“日暮乡愁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杜甫登过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顾况登过楼,“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柳宗元登过楼,“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黄庭坚登过楼,“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上高楼,极目远眺。他们,心中无不念着故乡,也都隔着山水望见了故乡。

登楼则情满于楼,观景则乡愁遍于景

正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言,“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故乡,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字眼。是软肋,更是铠甲。

少小离家,阔别多年,纵然飘零一生,他们始终无法忘记故乡。

在他乡,不管是春风得意,还是困苦失意,故乡,无时无刻都在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故乡一直在等待他们,也守候他们,正如他们也一直记着故乡、念着故乡,“岂穷达而异心”。

这是亘古不变的人生至情,这是一片土地、一个民族的精神共鸣!

图片源自互联网,为清吴宏《江楼访友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建安七子之首王璨为何在当阳写下千古名篇《登楼赋》?
词与旨相经文与声相会之千古名赋《登楼赋》
登楼赋
东汉·王粲:登楼赋
王粲《登楼赋》全文欣赏。此文系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杰作。
【古典诗词漫话】建安风骨------王粲及其《登楼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