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汽车集团在产品定义阶段就要引入战略定位

一、行业竞争环境和行业竞争性质

发生根本变化

竞争环境和竞争性质决定竞争动作和竞争战略,当竞争环境发生改变时,竞争动作势必做出调整。战略上,集团企业要避免只瞄准竞争对手,忽视竞争环境和竞争趋势变化的现象。毕竟,战略首先服务于竞争环境。

汽车行业是长链条竞争,燃油车时代,新车型从立项到实车下线需要最少3年最长10年的时间,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各种调试过程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周期是“3年一改款、6年一换代”。车型更新迭代,虽然能让顾客不断保持换车冲动,但研发一款新车耗费巨额成本,综合考量后车型换代周期一般在5-7年左右。有些车型会做中期改款,每年加点小配置,比如换个轮毂样式等等,称之为年款车型。第一代宝马3系诞生在1975年,第七代在2019年,7代3系跨越了44年,平均每次换代约7.3年。

纯电动车型,相比燃油车没有变速箱、发动机和众多机械部件,不需要考虑变速箱和发动机之间的匹配问题,电动车竞争变成了智能化、辅助驾驶、续航、充电网络等要素的时候,软件和硬件更新迭代的速度十分惊人 。燃油车时代5-7年换代,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需要。

· 一年前,还很少有人提及车机芯片用什么规格,但今天凡是强调智能化的车型,标配已经几乎都是7纳米制程的骁龙8155芯片,这并非配置上的无脑内卷,而是更新的车机、更先进的辅助驾驶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一年前,激光雷达还是高端的新鲜玩意,但今天十几万的车都开始配备激光雷达,更贵的车型上甚至配备4个以上激光雷达。

·  ……

新能源车和传统油车最大区别是造车理念不一样,传统车企在汽车工程路径上不断向前发展,即便拥抱新能源,也只是在原有路径上增加智能化因素。

对新势力来说,是从信息技术路径出发,内在通过芯片、操作系统,外在通过人机交互、语音控制等,把汽车变成一个智能移动终端。更新换代速度一定会越来越短,最终甚至有可能像手机看齐。

当汽车换代像手机一样快的竞争阶段,传统车企该怎么办?

新能源车不只是从加油变成充电这么简单,它是关于汽车的一系列变革,甚至汽车的根本属性也从机械产品变成数码产品。2年是一辆纯电动车的最短研发周期,比这个时间更短的基本上都是同平台改款。2年时间对于新能源来说是翻天覆地的,以前产品定义仅能满足竞争初步的需求,现在很容易出现“出生即老化”的现象。

新能源汽车除了带来了软件和算力的快速迭代,还带来了一场造车技术的革命。比如特斯拉的一体压铸技术,把Model Y后下车体的70个冲压件,减少成了一个压铸件,焊点由之前的800个左右减少到了50个,生产速度也由之前的1-2小时,缩短到了140秒

特斯拉的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已经开始投入量产,不但为整车减重10%,续航增加14%,零件也减少了370个,成本降低7%。

这些新技术特斯拉率先应用,国产的新势力车企也在积极跟进,所以在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下,结果就是电动车续航越来越长、充电越来越快、价格却越来越低。

2015年北汽EV时代,续航只有160km;2019年电动车销冠北汽EU系列,续航也只有300km。但如今主流续航已经有五六百公里,700多公里的车型也已经有很多。最多一两年,700km就会成为主流续航,1000多公里的续航的也将有多款量产交付。

充电速度进步也很明显,目前已经有车企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km”——只用一首歌的时间,就能即刻出发;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

未来快充技术和快充桩也一定会快速普及。从硬件参数上看,新能源汽车2-3年就能实现一波阶梯式的跃升,所以理想ONE三年就换代让很多老车主心理上很难接受,但从技术更新的角度上讲,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毕竟无论是1.2T三缸增程器、还是整个平台架构,在如今都算不上有竞争力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纯电中型车的1年保值率,甚至不如燃油车的3年保值率高。之所以电动车统计的是一年保值率,是因为很多车型上市还没有到3年,3年后随着新车的参数进步更大、甚至有些车型停产,其保值率可能会更差。

从保值率出发,选择燃油车依旧可行么?

第一、 从车企内部出发,目前大部分车企都把研发重点放在新能源车上,燃油车很难再有新的技术升级。很多车企都是把燃油车作为利润车型,来补贴新能源车的研发。

第二、 从政策趋势出发,以后对燃油车的限制会越来越多。比如未来的国7排放一定会对油车更加严苛,各地对油车的限行也会越来越多。限牌城市发放的燃油车指标也会越来越少。总结一句话,未来燃油车的使用环境会越来越差。

所以对新能源车要有新认知,关于生命周期、贬值速度,不能用传统油车的标准来衡量电车,电车属于数码产品,贬值、换代是会逐步被消费者接受的。

如果用户在购车之初考虑延长电车被换代淘汰的生命周期,就需要选择硬件基础好一些、冗余大一些的车型,可以为以后的OTA升级预留更多空间。比如现在买一辆预装两颗激光雷达的电动车,未来当L3或L4商用后,通过OTA升级后还能享受到相应的功能。

二、跨周期阶段需要考虑主品牌竞争

与车型品牌竞争,不能只考虑单一车型

汽车行业的常态是车型品牌的竞争,今天是跨周期的竞争,这个时候需要车型品牌与主品牌双轮驱动,要在主品牌架构上形成整体优势。

车型品牌能够挖掘主品牌竞争优势,避免主品牌认知劣势

当年,丰田形成“节油和性能领先”的主品牌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在车型品牌上得以具体施展,丰田诸多车型品牌得以借助主品牌渠道发挥协同竞争优势。

例如:

奔驰比丰田豪华,但丰田埃尔法比奔驰商务车更豪华高端。

奥迪、宝马都比丰田更豪华,车型品牌兰德酷路泽同样卖上X5、Q7的价格,甚至更高。

Jeep更越野,但丰田通过“一个主品牌+几个车型品牌”卖了更多的越野车。丰田硬派越野车价格从20万到100万,一共有7款硬派越野车,穿越者、普拉多(霸道)、超霸、FJ酷路泽、LC70系、陆巡(兰德酷路泽)和红杉。

新能源时代,比亚迪拥有主品牌认知优势,在车型品牌上得以具体施展。“一个比亚迪”主品牌战略,赋能比亚迪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不仅乘用车,商用车、轨道交通、电池、电子都用“一个比亚迪主品牌”进行赋能。

在比亚迪新能源车型上,汉、唐、秦、宋、元整体在王朝系列网络进行销售,利用比亚迪在新能源时代的品牌认知势能,同时又通过众多车型品牌加强比亚迪新能源主品牌认知优势,而新开的海洋网络渠道,通过海豹、海豚、护卫舰、驱逐舰等新车型推出,又赋予比亚迪主品牌新形象、新人群认知。

比亚迪需要警惕的是:王朝系列、海洋系列组成的产品矩阵,目前只能算做车型产品,尚未成为车型品牌,只是服务于竞争平替的商品品牌,缺乏车型品牌文化。

新能源时代,特斯拉拥有主品牌认知优势,在车型品牌上得以具体施展,不同车型均有明确的产品认知,充分拉开价格带距离,车型品牌特性足够明显,特斯拉的竞争风险是每个价格段只有一个招牌产品,容易被其他品牌以多对少展开围攻,如同当年通用以多车型围剿福特T型车一样,如同今天比亚迪通过多车型围剿特斯拉一样。

以前,汽车业的产品定义只服务于车型品牌,忽略主品牌架构的竞争要求,因此汽车集团在产品定义阶段就要引入定位,不仅要考虑到车型品牌的产品定义,更要考虑到主品牌的战略定位。汽车集团只考虑车型品牌的产品定义,就容易犯下“另一个吉普”的战略问题,克莱斯勒收购吉普反而导致主品牌削弱,如今下一个收购吉普的PSA集团同样面临主品牌不强的战略困境。

三、以前汽车产品定义

只从单一产品出发,

缺乏竞争协同的战略思考

今后的竞争,一定是产品矩阵化、而不是大单品化,只有矩阵化才能创建品类优势,梯次车型招牌形成品类优势,比如丰田、奥迪,通过车型矩阵化竞争协同获取竞争优势。

车型要服务于品牌竞争方向,卡宴和保时捷新能源是服务于保时捷主流化,从一堆小众的豪华车中脱颖而出,iPod用音乐和潮流服务于苹果的年轻化,普锐斯当年帮助丰田建立科技认知。极氪、领克也是矩阵化思考,极氪主要担任纯电车型,领克负责混动和燃油车型。产品可以用来服务主品牌的形象和认知改变,因此产品可以服务于主品牌竞争方向。

我们建议汽车集团在产品定义阶段就要引入战略定位,这一点在新能源时代至关重要!

关于作者 | 许战海咨询汽车战略研究小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齐比亚迪海洋网下一块拼板,海豹DM-i的战略意义有多大?
失宠的“Plolo们”,输是必然
纯电续航52km 途观L插混预计年内上市
氢燃料电池汽车初体验:新能源不只有一种定义
新能源车“乱战时代”,车企们在争什么?
这辆车不用烧油、不充电, 续航高达550km, 网友: 这才叫新能源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