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K046:向上爬与心理健康。
为什么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富有了却没有更快乐?
这个问题,就像前段时间在网上比较火的那个词“精神内耗”。
我感觉自己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什么是“精神内耗”。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难回答。
就像,抑郁症是不是“富贵病”?
是不是随着城市化,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升高?
这两个问题,换个角度来说,就是经济条件与精神心理疾病的关系。
常言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在这个社会生存,没钱是寸步难行。
人们忙忙碌碌大多还不是为了多挣一点,为了更好地生活。
太史公在几千年就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有巨大的差异,在处理应激事件和防御方式有不同。
但不得不回避的是,人与人之前在经济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那,社会阶层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任何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总人口都可以按社会经济状况划分出不同的社会阶层。
对于社会阶层的划分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状况,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包括权力范围、职业受推崇程度、收入及财富情况、教育及知识水平、家庭及家族的地位以及当地社区的状况等等。
其实,关于社会阶层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的研究最早集中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
目前据我了解到的社会阶层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目前存在两种理论假说:
A、社会病因论,认为致病因素存在于该社会阶层之中;B、社会选择,认为是由于个体的疾病或其前驱症状本身造成个体进入或停留于该社会阶层之中。通俗点说,是因为这个阶层中有致使发病的因素,还是因为疾病导致的阶层固化。
这两种假说,各有市场。
近年来,人们对社会阶层与情感障碍及一些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迄今为止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
有研究表明,抑郁障碍多发于富裕阶层,认为是“富贵病”。
当然,也有的人认为,此病在下层人中更多见,因为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较差。
具体孰是孰非,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记得管理学中有个彼得原理。
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
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到达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彼得原理道破了所有阶层制度之谜。
如果大多数人的人生处于一个向上爬的过程,那我们熟悉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社会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过早地停留在某一个阶层。
这就解释了社会选择假说,疾病造成个体进入或停留于该社会阶层之中。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到抑郁症。
就有朋友提出疑问,是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还是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乡村变成都市。
乡村与都市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除物质生活有所区别外,都市及乡村居民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
“出城十里,风俗不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土地为基础的人生本位、以家庭为基础的群体本位和以伦理为基础的道德本位。
而对于那些新进城的人来说,城市里新的潮流、新的环境、新的风尚、新的生活方式扑面而来。
在全球化、城市化的冲击中,社会文化的变迁越来越快,亘古未有的变革冲击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而这样的变革却无法避免。
在这样变革下的每个心灵都像是一个激荡的世界。
就是在这样的冲击下,新环境与以往的巨大差异,处在这样环境下的人们面临进行重大调整、适应的压力,就会容易产生困惑、紧张、焦虑、过分敏感、情绪不稳等等体验。
处在这个冲击下每个人,就像一个边缘人一样。
一方面还抱有积淀于心中的旧观念,旧时的价值感,会不知不觉遵循着以往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又开始接受新的价值观、生活模式,他会觉得当前新的观念和模式更合时宜,就会不知不觉要向那些人学习看齐。
这种新旧观念会在头脑中交织、碰撞,这会让人矛盾重重。
那都市环境与心理卫生的关系到底如何?
有的人认为,都市环境里的应激性因素要比乡村多,而通常认为应激性因素对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城市中上述障碍的发生率要比乡村中高。
而有的人则认为,乡村的生活过于僵化,对新奇事物的耐受性低,且受到的刺激太少。
因此,许多乡村居民终日劳作,无暇休息,过着一种单调且乏味的生活。
这样,只要条件许可,就会出现选择性移民。
乡村中那些精力旺盛、有进取精神的人就会脱离家园,到都市谋求发展,而剩下的那些人,往往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精神障碍,包括抑郁障碍。
上面是说法到底哪个正确哪个错误,其实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谁的人生不流离,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灵魂不总是独行,在茫茫人海,总有颗相似的灵魂,不需太多的语言,也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足矣。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并不孤单。
我是康医生,我在苏州,来自精神心理科,擅长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希望可以帮您解决一些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等方面的疑惑。
康医生个人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脑为什么不会阻止人的自杀行为?
中国目前的阶层图(向上爬)
现代人共同的苦闷与不安
他们大多数人
游走日本农村社会底层见闻〔组图〕
『性功能集』导致性功能障碍的社会及生物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