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阳古今广润陂承载着的历史使命
userphoto

2023.05.22 河南

关注

在安阳城东南有广润陂,此名中的“陂”字读音同“坡”。初见此字者,多数易读错。经查阅此字的发音和意思,此字共有三个发音和多种释意:

一、读作bēi,意思为池塘。 池塘的岸。山坡。

二、pō,意思为〔陂陀〕不平坦。

三、pí,用于地名,如黄陂(在湖北)。

显然,广润“陂”的字意是取了二条中不平坦之意。

(清乾隆三年安阳县志)

广润陂范围包括原安阳县的瓦店全部、高庄乡东南部、永和乡、辛村乡南部。此地理位置特殊,处低洼地势,海拔55-60米,最低处海拔仅55米,比周围地面低约一米,面积为46平方公里。此地西有洪水河、羑河,南有汤河,北有安阳河,西北是茶店坡。老安阳县古有谚语曰此:“四十五里广润陂,盛水的大家伙”。

现在的广润陂有长堤、固渠,汤河从南流入广润陂,然后东入卫河。

在古代时,黄河也从西而东,直通广润陂,然后汇入汤河。由此可见这一带在历史上一直是一片水洼的沼泽之地,故,因古归内黄境内,又有故名曰“黄泽”。

传说,从前由于这一带土地广阔,地势低洼,地形虽然不平,但便于过水浇灌,故取“广润”高低起伏的坡地之意。传说最原始的名字并不叫“广润陂”,而是以“广润坡”称之。

(清乾隆三年志)

历史的车轮在昼夜轮转,本地的百姓也在随着地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此地域随着积水的面积越来越少,人们逐渐向坡内建居,便出现了附近许多自然村落。经历多朝多代千百年的淤积和垦殖,现在之广润坡比起昔日之“黄泽”缩小了许多,坡底也高了许多。

据史书记载:北周大象二年(580),杨坚命韦孝宽焚邺,致邺都三级治所南迁四十里至安阳城后,到杨坚建立隋朝后的开皇八年(588),刺史梁士彦曾想治理此处利国利民,他引汤、羑水入陂溉田,其后陂水不行,秋潦并注,反为民害,形成滞洪淤积多年,而落下垢病。

安阳县大事纪载: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漳水南泛,塞陂下游,屋漏偏逢连夜雨,是年,大雨倾盆,水无所泄,淹没良田千余顷,附近村落百姓死伤无数,缺衣少粮无法生计。据传说“广润坡”改“广润陂”这一字之名就是由这个历史时期引出的。

故事的年代在乾隆五十九年,当时的安阳县知县名曰贵泰,满洲人也。大清满洲人在内陆当官者廉政之人很少,他不仅不想法治理水患、救济灾民,反而强行向百姓催缴皇粮国税。眼看已被逼到绝路,村民公推王贵庄村的武举人张百朋牵头为民告状喊冤,此案一打竟然被拖二十五年之久。

到道光八年(1828),真是小倒霉穿透他祖爷的靴子,倒霉到底了。即年,杨中丞浚汤河故道,又由万家庄开渠,引陂水至四伏厂桥,归汤河以达卫河,奈汤河高而广润陂低,反倒灌于陂,致附近各封,时虞水患。经多年水患与告状打行政诉讼,方引起当朝国目移睛此地。

当年,道光皇帝派姚祖同巡抚河南。公举的代表武举人张百朋闻讯赴省。经颇费周折觅乡党攀上巡抚师爷关系后,说明当地多年的受灾情况,并让师爷初阅了讼状。等师爷接过状纸,看到状纸上写着“广润坡”三字时,笑曰道:此状内容即属实又感人,但在关键用字上问题巨大,有词不达意之赘。你看,广润坡的“坡”字就为关键,“坡”者,高低不平之意也。既然是“坡”,就该有来水就流走,何会积水之说?

武举张百朋忙解释道: “这讼状上不是明明写着广润坡几经水患囤积不疏已成湖泊,俞十年大水未退颗粒无收吗?”

师爷接着说:“既成湖泊,这个'坡’字就该写成“陂”才对。陂字意中含有池塘、湖泊之意,张百朋闻言大喜,当即把广润坡改成了广润陂。

可能是时机成熟,也可能是运筹帷幄其中,果然,改了一字,此纠缠二十余年的行政官司竟然就妥妥地打赢了。

当朝皇帝下得旨意:安阳县县令贵泰,为官不仁、不恤民苦,斩首示众;“广润陂”从此免去积水银。

官司虽然打赢了,皇粮国税免了,但此陂并没有因改名而带来地貌特征的改变,更没有因低洼之地引起的灌水之灾带来改变。

嘉庆年间(1796-1820),普济河淤塞,逼水北流,部分水经高城村西北倒流东去,泾赵王沟入卫河,部分泛滥于水磨湾一带屯而不去。到同治年间(1862-1874)水磨沟等村为疏水东流,人工挖沟经周流村引入汤河,汤水北溢再入广润陂,水患达又多年。

百姓在受灾之余也郁闷至极,如果广润要真是个大坡就好了,还可以阻挡三方来水。这倒好,广润坡改成陂后,真成了陂字意中的广阔湿润的湖泊了。并且历经几百年至今,仍未摆脱成为是“广润陂滞洪区”的命运。

笔者抱着对该名历史年份及事件的好奇,查了一些资料。清道光年间确有公举武举人到省府反映有关广润陂受灾免税的事情发生,但广润陂一名绝非因此事而改。在明《彰德府志》中就已有记载为广润陂一名。嘉庆四年志也有此名记载,并引了明《邺乘》广润陂条。注:邺乘也叫《明.彰德府志》

故,广润陂一名早在明朝以前就应有之,甚至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此广润陂一名肯定与清时期此官司没有因果关系。

不管是“广润陂”隋唐就有,还是明清朝才有,即使此名真的涉及到曾引皇帝的重视并官方颁布过此免税而改也罢。此地历经了同治年到现在,皆受洹河、汤河、羑河的影响遇大水及滞水。直至解放后的1955年,当地政府对广润陂制定了广润陂滞洪区工程施工方案,并把广润陂最低洼的24平方公里土地开辟成滞洪区,设计标准按50年一遇的应对方案,把滞洪区水位设计到57米,滞洪量提高到4458万立方米,多方位修设防洪堤,开挖多条排水沟,这才有效的改变了广润陂长期因水患不能田地的处境。

2021年7月广润陂遭受百年洪水

如今的广润陂,就像脱缰的野马被牢牢拴住了笼头,在可控范围内,仍是政府规划制定下指定的滞洪区域。

这真是:

古今广润陂,

洹汤羑卫河。

地理处低洼,

承担滞洪陂。

2022-8-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省蓄滞洪区分布地图
安阳市,安阳县,安阳东站
河南安阳:大平村千年渡口,洹河唯一正常运转渡口
地理赏析 河南至北,殷都安阳
走进濮阳--金堤
卫河泄洪为何选择滑县和浚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