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名学生跑操致“肌溶解”,体质太弱还是训练不当?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芜湖某中学,组织高三学生跑操、深蹲活动,导致部分学生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十三名学生住院,十五名学生输液。随后媒体跟进报道了这次事件。


一、学校跑操致多名学生“横纹肌溶解”


“所有在院同学的肝脏和肾脏都因横纹肌溶解症受到了严重伤害,正常人肌酸激酶指标一般在140以下,这次最严重的学生指标到了20多万。”

从发帖内容来看,这些同学的病情比较严重。

9月7日,涉事的芜湖某中学发布通报表示,为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魄,学校组织高三学生跑操训练。期间高三(1)班部分女生感觉腿部不适,主要表现为大腿酸胀,且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8月31日—9月2日,该班陆续有同学到医院检查,共有13位同学住院观察治疗。截至9月6日晚,已有4位同学康复出院,7日下午将有4位同学出院,经医院专家会诊,其余5位同学明天均能康复出院。

通报表示,“此次学校组织跑操训练,准备不够充分,工作不够细致,造成不良后果,为此学校深感愧疚,深表歉意。并就学生后续学习等问题制定细化方案。学校今后一定吸取教训,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活动。”

二、学生体质太弱?训练过度?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事故年年有,“横纹肌溶解”这个词也常见诸报端,但一次训练中十多位学生出现横纹肌溶解也不多见。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被训进医院?对此网上观点有所分化。有人认为是现在学生体质太弱;有人认为很明显是学校组织失误,训练过度了;还有人认为学生体质的确需要加强,但要循序渐进。

“不是学校安排不当,而是现在的学生缺失锻炼。体育锻炼应从幼儿开始!”部分网友认为,现在的学生体质太弱了,以前自己学生年代,同龄人跑2000米都没事,“肌肉溶解”这个词更是闻所未闻。

“学生就是训太少了!要是能长期保证运动量,体质真的好很多。初中时我们学校组织每天校外绕马路跑半小时。那是我体质最好的三年,身轻如燕,没怎么生病,中考体育分数也有保障。”一位网友说道。

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次事故,明显是学校组织不当。“学校发布的通告与学生口述记录有出入。学生提到做了100个深蹲、跑了4公里。学校提到深蹲但没说次数、只字未提跑步4公里。”“这不是锻炼身体,这是体罚。”

三、事故原因:训练不当

以上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完全对。在数字酷运动表现看来,该背锅的既不是学生体质太弱,也不是训练过度,而是训练不当。

首先,体育训练本来就没有体质差的说法,学生体质水平不一样,体育锻炼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而不是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必须是好的体质。

其次,训练过度是相对说法。100个深蹲、4公里跑量,对于体质差的学生来说过量,对于体质好的学生也许效果正好,对于专业校队运动员来说可能只是刚刚热身。

综合学校通报和现有资料,数字酷运动表现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次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总起来说是训练不当


训练时间安排不当

通报说,跑操训练时间为上午11:00-11:40,下午4:00-5:20,此时学生刚刚结束费脑费力的学习任务,一般来说将到饭点时间,需要及时补充能量。而且这时正是高温时段,加上饥饿和身心疲惫,安排高强度的训练,不但训练效果差,也极易出现运动伤害;


训练项目安排不当

缺乏充分的热身。我们看到,跑操训练包含深蹲+跑步,深蹲是力量训练,跑步是有氧运动。虽说深蹲可以锻炼腿部力量,增加跑步时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但是深蹲在这个训练组合中无法承担热身作用。反而造成了正式跑步前的疲劳,影响训练效果。深蹲要促进跑步提升,作为独立的训练单元效果更好。跑操训练的热身,更适合做一些简单的压腿、转体、抻肩;


训练方式安排不当

训练计划简单,一刀切的训练方式,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体能差异。不同学生体质不一样,男生女生体质也不一样。统一安排100个深蹲+4公里跑训练,肯定有不适应的。一般女生体质较男生弱,应安排比男生低的训练量。从住院学生主要是女生可见,跑操训练量对于女生明显过量了。

四、什么是“运动性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人体的横纹肌受到损伤,肌细胞被破坏,导致肌细胞内容物及毒物溶解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引出的一系列症状。横纹肌溶解症的三大经典症状,是肌痛、肌无力、茶色尿。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损伤和身体代谢功能紊乱,甚至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横纹肌溶解症,往往伴随着运动,根据新闻描述,患者往往运动过猛——这也恰恰是横纹肌溶解症的诱因之一:突发性的过量运动。

但有人会问了,到底运动多少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到底运动多少算过量过猛呢?深蹲100次、跑操1小时,还是俯卧撑80次、动感单车1小时?这个数值,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差别很大,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也不一样。

影响数值的因素主要包括下面三类:

【运动本身】最危险的是强度高、时间长且不熟悉的运动。如果一个人从来不运动,徒手深蹲100次就很剧烈也很陌生;但对于每周负重深蹲持续几年的人来说,那只算是热身。运动是否危险,要跟自己最近的运动类型、运动量和强度比较。

【温度海拔】高温、高海拔的环境,增加脱水的可能,使肾脏更容易受到损伤,运动性横纹肌溶解风险增大。

【医学相关】如果运动前吃了止痛药(NSAID类)、他汀类药物、喝酒,运动当时存在脱水、感染,或者运动者本身患有红细胞、代谢、肌肉异常等疾病,有可能在做之前认为轻松的运动时,也发生横纹肌溶解。

综合这些因素,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常见于军训、马拉松比赛等,因为运动剧烈+天气热、喝水不够导致脱水+有人带伤病上场且吃了药。

五、科学训练,避免肌溶解

预防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记住八个字就够了,就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举例来说,我们知道运动员运动量很大很辛苦,为什么很少听说专业运动员患这种病?除了专业运动员数量少,主要原因就是运动员的训练有计划性,更加循序渐进,肌肉有机会不断适应恢复,而且运动员往往有医学监督。

对于学生群体、健身爱好者来说,防范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要做到:

1)充分的能量储备。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应补充足够的能量、水分和电解质,尤其钠、钾离子,以对抗脱水,维持体液的平衡。补液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2)选择有利于训练的环境。避免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夏季中午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可选择较凉爽的清晨或傍晚,有利于机体散热。

3)运动前做好热身。比如原地踏步、交叉步、开合跳等,准备活动持续5—10分钟,让心肺和肌肉准备好。

4)循序渐进。科学安排,逐步增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尝试新运动的时候从短时间、低强度开始。平时锻炼较少和体质较弱者,应量力而行。

5)注意训练方式。避免同一项目过度长时间、高强度训练,尤其是单一肌肉或单一肌群的高强度训练,建议多项目交叉训练。

6)加强适应性训练。包括训练时间、强度、耐热能力等的适应。

7)注意劳逸结合。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之前要有足够休息,身体不适、感冒、发热和疲劳状态下尽量避免参加训练。学生在感觉不适时应立刻停止运动,向老师报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身后排“酱油尿”?医生:务必注意这 5 点
【ACSM】极限训练计划-ECPs
适度健身,谨防横纹肌溶解
揪心,致13名学生住院!校方致歉
跑步一千米 男孩患上“肌溶解”症
李硕:寒假体育作业,你交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