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定府古城知多少?真的让我开了眼!

导读:我们就从一首古老的民间歌谣开始说起,歌谣是这样的:

东门里面大佛寺,东门外面接官厅。

南门里面阳和楼,南门外面麦饭亭。

西门里面石鸡叫,西门外面万人坑。

北门里面韩信洞,北门外面出石青。

东门里面大佛寺,指的是隆兴寺,里面有一尊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的观音像。赵匡胤在没有坐皇帝时路过正定曾召集当地的僧人,询问有没有大寺院。当时的大佛寺不在东门里,而是在城西北三里以外,这个寺的老方丈名叫可俦,胸藏文韧武略,智慧过人。他见赵匡胤询问寺院情况,就把柴荣毁掉寺内铜佛之事告诉了赵匡胤。赵匡胤和柴荣乃是金兰之交。他听后便对可俦说:“既然是我大哥毁了你七尺三寸金佛,我要得了帝位,一定还你七丈三尺金身。”说完当即叫人选定了东门里这个地方。后来,赵匡胤很快就答应了。于是在东门里建起了大悲阁,铸造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东门外面接官厅,是因为正定历来是郡州府县治所。凡是从京城来上任的大小官员路过正定,必须从东门进城拜官。因为东门称为嘉门,所以就在东门外西修了一座不大不小的接官厅,凡是上任或卸任、过路入京的官员都在接官厅上举行欢送仪式。


南门里面阳和楼,传说是唐明皇游地狱后所建。阳和楼建筑奇异独特,它的下层和城墙一样高大,下面有两座城门似的大门洞,上面才是宏伟壮观的大殿。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殿上的每个木椽下面都垫有一个大元宝。传说是把阳和楼建成语;还没有用完唐明皇拔给的银两。唐明皇下旨把剩下的银两铸成大元宝压在每个木椽下面。当时的文人墨客来到真定府都要到阳和楼登高眺望,赋诗题字。现在大佛寺所存的“容膝”二字石匾,是南宋朱熹所写,原来就镶嵌在阳和楼上。


南门外面麦饭亭,那是刘秀逃国路过真定府城南,逃到河堤饿得一点儿也走不动了。遇见一位送饭的老太婆,要了一碗饭是又香又甜,简直是天底下难找的饭。后来刘秀坐上了皇上,天天吃的山珍海味,鱼虾鸡鸭,早有点腻烦了。一天,他忽然想起了在真定府吃的那碗饭,于是命御厨作一顿这样的饭,但他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知道那饭又圆又扁,又有沟沟。御膳房怎么也做不成。他便派人到真定去查访,请教了当年舍饭的老太婆。原来他要做的饭是正定一带用大麦仁碾成加工后的麦仁饭。刘秀为了纪念这件事,就在当年舍饭的方,派人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就叫“麦饭亭”。


西门里面石鸡叫,是因为正定城里是座砖砌的大城,在东南西方向各有城门一道。唯有西门瓮城,就是从里面往外的第一道城门往南一拐,在东边的城墙上有一处地方,不管是大小车辆通过或是用砖石在墙敲几下,城墙里就会发出“唧唧”的叫声,里面藏有一件宝贝--石鸡,也有的说是金鸡。


西门以外万人坑,是因为在以前出了西门往南拐,在城墙根处是斩犯人的法场。把犯人斩首后就地埋掉。因此,那个地方就叫“万人坑”。正定人最忌讳说:“你快该出西门了吧!”认为这句话最不吉利。人们常把西门称为丧门。


北门里面韩信洞,在大北门第一道城外,北城墙根下,有一个很深很深的圆洞。据说是韩信为用兵而挖的一个兵洞。曾在这里巧布人马,吓退敌军的地方。那时韩信还没有当元帅,只是一员偏将,只带领少数兵马镇守正定。有一次,敌军想夺取真定,但不知城内兵马虚实。韩信想了一条妙计,就在北城根挖下了这个土洞,一直通到城外。当时他命令军士在城墙上插满军旗,吩咐少数兵丁在城上来回巡逻。又把其之兵马编成数队从地洞里走出城去,这样不停地往返。敌人看到正定城有重兵把守,不敢轻敌,乖乖地溜走了。


北门外面出石青,石青是一种宝贵的药材,它能治疗服毒后的急症。石青这种药材专治这种急症。过去的北门外,有个大沙疙瘩,方圆足足有百十亩那么大,圆圆的象个大坟头。上面长满了葛针蒺黎。早年间,有个放羊的孩子,常在这里放羊。有一次,他拾到了一块象似石头可比石头软的东西,他觉得好玩就带回了家里。家里大人问他是从哪里拾来的。可全家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正巧被一位老中医看见。老先生仔细一看,高兴地说道:“这是石青啊,是贵重药材,专治服毒致死的病。” 现在北门外面的沙疙瘩早已平为耕地,但还有人到那里去找石青。


序:三关雄镇、九省通衢,拱护神京、畿南保障,古来争霸地,真称北镇雄


正定的城墙属府级规制。周长24华里,高3丈2尺,上宽2丈5尺,下宽3丈,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东曰迎旭,后改环翠,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每座城门设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月城就是在瓮城外加筑一道弯月形城墙。瓮城高度与内城相同,月城的高度则是内城的一半。南门、北门的瓮城城门设在东侧,西门、东门的瓮城城门设在南侧,与内城门形成90度夹角。南门、西门的月城门和内城门于正方位开门,东门、北门的月城门与内城门则不在一条垂直线上,形成了曲折回旋的防御体系。出入城要经过三道城门,收到了易守难攻、守御密固的效果,此种格局在国内亦不多见。此更说明正定城在明代政治、军事地位的重要,对拱卫北京城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第一章--古城文化    


正定古城正定古城坐落于东经一百一十四度,北纬三十八度,华北平原中西部,古燕赵交汇处。南带滹沱河,北倚恒山,西走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这里态势很符合建城理念。追溯历史,正定城应建于隋唐,建筑高峰时期,历代均有修缮。正定作为郡府的所在地,应是明万历四年修缮完毕,现存的砖城墙即是“明城”。正定历史悠久称谓多。公元前柒柒零年春秋时代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后建立过鲜虞国,中山国。战国时代时称东垣邑,汉改为真定县。随着朝代的更迭,有恒山、恒州、常山、镇州、镇阳、中京、北都等二十多个称谓。

滹沱河滹沱河我们的母亲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流经山西河北,最后注入渤海。全长五百八十七公里,他养育了两岸人民,繁荣了两岸经济,但它也带来了不少水患与灾难,历代名人文豪为滹沱河的壮观留下了不少诗赋和文学佳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滹沱河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妙的神话传说。

九桥不流河上有桥,桥下流水,乃之常见,但正定有酒桥却不流水,稀也。那是隆兴寺,府文庙,县文庙各有一座三路单孔石桥,但不流水,有金鱼池。前人将这三座桥描绘得如此神秘,妙哉。

三山不见正定地处华北平原,燕赵之间,地理位置重要。河朔重镇,九省通衢,三关雄镇,历史上称谓多,有常山、中山、恒山之称,乃称山而不见山也。



 
   第二章--名城揽胜    


九楼说法有三其一:阳和楼、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藏经楼、钟鼓楼、开元寺钟楼、慈氏阁、转轮藏。其二:四城门楼、四角城楼、阳和楼。其三:钟鼓楼、阳和楼、开元寺钟楼、两座魁星楼、四座城门楼。

钟鼓楼面南背北,东西三十五米,南北宽十五米,是正定府衙第一道门。楼前有一对石狮,钟鼓楼斗拱托顶起脊扣瓦,整个楼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四周上沿镶有石条,中间是洞门,踏甬路可一直进入大堂,由北面东西西头登上楼,二层宽敞明亮,东头悬挂一只大钟,西头挂一面大鼓,朝钟暮鼓。此楼宏伟壮观为府衙增添了几分威严。

钟楼属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润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一百三十五平米,二层楼阁式青瓦歇山顶,通高十四米,其大木结构、柱网布局、硕大的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钟楼始建于东魏光和二年,唐乾宁五年(八九八年)重修,十一吨重的铜钟悬挂在不起眼的钟楼,上千年不毁坠,可谓奇观也。

阳和楼坐落于正定城中心至南门的中段。阳和楼建砖台之上,楼高十米,面阔三十三米,通进深度十三米五十。单檐、琉璃瓦、宫室建筑。长七间深三间,南面挂有“阳和楼”一横匾,北面挂有“广大高明”横匾一块。东西各有马道直通楼台,台下有左右两个洞门,南通南门,北通城中心,俗有“道夹庙,庙夹道,十字路口五条道”之说。

文庙魁星楼县文庙、府文庙各有一座魁星楼,为三层砖木结构,第三层有木雕人像,足登鳖鱼一手握书一手执笔,象征“魁星点元”。

金脸关爷阳和楼南面关帝庙内的关大老爷是唯一的金脸塑像。

四塔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开元寺须弥塔、天宁寺凌霄塔四塔均是佛教舍利塔,造型各异,各领风骚,美不胜收。凌霄塔高大挺拔像一位顶天立地盖世英雄;须弥塔方正像一位儒雅风范的才子;澄灵塔玲珑俊俏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华塔华彩端正像一位美丽艳妆的贵妇。

澄灵塔俗称青塔、衣钵塔,是临济寺的主要建筑,也是该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该塔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八七六年,为义玄大宗师衣钵塔,高三十点七米,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突心塔,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人以重檐密布只威。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弥塔须弥塔初名雁塔,俗称砖塔,北齐(五五零年)时初建,唐贞观十年(六三六年)重修,坐落于开元寺内,钟楼西侧。塔身建于高一米五十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三十九点五米。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角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塔身挺拔,简朴大方。比西安的大雁塔(652年)、小雁塔(707年)的始建年代都要早几十年。

凌霄塔凌霄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宗朝七六二至七七九年。凌霄塔为正定四塔中最为高大,因其巍峨挺拔、直插云际,故名凌霄塔。为一座平面八角形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高四十点三一米,身分九级,巍峨高大。一至三层为砖仿木结构,四层以上为木结构为主要,以俗称木塔。

华塔又名多宝塔,坐落于广惠寺院内。塔高四是米五十公分,由中塔和四个小塔组成,为宋代遗存。中塔三层以下为平面八角形,四层为圆锥体,周围有狮、象、虎、豹龙以及佛像浮雕,参差排列十分得体,最上层的壁塑是菩萨,原有彩绘已剥落,壁塑部分上方是八角形檐顶,上为塔刹。塔内有唐代玉石佛两尊,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佛像。多宝塔名即有多宝佛而来。这样圆形中塔上部周身浮雕多宝的塔造型又叫“金刚宝座塔”,是供奉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塔。中为大目如来佛,东部为阿閦佛(坐骑为象),南部为宝生佛(坐骑为孔雀),西部为阿弥陀佛(坐骑金翅鸟),北为不空成就佛(坐骑北方羯摩)。华塔造型独特为佛塔中孤例。


八大寺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崇因寺、洪济寺、舍利寺。

御碑亭隆兴寺内有两座御碑亭,与其他建筑不同的是,碑亭顶上瓦为黄色,为帝王特有标志。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时路过真定在隆兴寺下榻写就的清高宗碑亭。是弘历于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零年)巡幸五台山御驾亲临题写“龙腾故苑寻霸业,狮吼初地礼法Lun”的著名诗句。

隆兴寺始建于隋,初名龙藏寺。占地面积八万五千二百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六进院,八大殿。迎门为一高大琉璃照壁,向北依次为三路单孔石桥。天王殿、六觉大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右为慈氏阁,左为转轮阁,隋碑,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中轴线末端是一九五九年从崇因寺前来的毗卢殿,龙泉井亭纵深相处,整个寺院殿阁高低错落,重叠有序。主次分明,原建筑分东院方丈院,中院大悲阁,西院为行宫,后为天王堂。

千佛尊千佛尊原在崇因寺毗卢殿内,一九五九年迁入毗卢寺。千佛尊由三层圆鼓型莲座与三层坐式毗卢佛摞制而成。通高六点二七米,莲花座上每一个花瓣都有一尊小佛像,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莲花座间是三层四面小佛像,每座佛像都有头载五佛冠,共有一千零七十二尊佛像。千佛尊塑像比例合适,设计精巧,造型独特,精雕细琢,做工精良,为明代艺术精品。为国内罕见的佛像艺术珍品,有极高历史价值。

龙泉井亭龙泉井亭始建于明天顺七年(一四六三年)亭内中部有八角琉璃井。传说为宋开宝年间,隆兴寺修阁铸佛,漂木涌铜之处相传井内有一小龙求雨必应,故名龙泉井,又名灵泉井。龙泉井相传为宋代以前遗构,房顶开天窗,雨水可落到井内,据说是古代寺院菜园浇地用水和干旱祈雨的地方,井亭内墙壁上嵌进了很多佛像,各个朝代风格不一,佛像出处不详。

东方美神摩尼殿佛坛的后背墙上的一尊倒座观音塑像,只见端庄恬静的自在观世音菩萨端坐在玲珑典雅的七彩悬山之中,你看她左足踏莲,右腿踞起,两手抱膝,身体稍向前倾斜,面容恬静,柳眉之下,那双智慧深邃的眼睛微微俯视,恰与礼佛者仰视时形成感情上的交流。其人格化的仪表,突破了宗教偶像的呆板样式,为形神兼备的古代女子形象。这样的观音菩萨造型全国乃至全世界仅此一尊,文学泰斗鲁迅先生当年辗转得到这尊观音的照片后非常欣赏这一艺术佳作不释手视为珍宝,称其为“东方美神”,摆于书案,至今仍陈列在北京鲁迅故居。

上图是崇因寺原址保存至今的明代藏经楼

崇因寺位于正定北门里路西,共占地二十二亩,东西宽八十六米,南北一百七十米。该寺唐代就存在,后经明朝无疑禅师四处化缘修起了无果殿和毗卢殿。特别是明万历皇帝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表明皇恩浩荡,舍金扩建寺院,规模宏大,僧徒众多,为正定盛极一时的“敕建”佛教寺院,主要建筑有琉璃照壁、无梁殿、钟楼、鼓楼、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御碑一块,是明万历三十七年二月,碑阳刻圣旨全文,一块是清乾隆御题“重修正定崇因寺碑记”。

开元寺位于正定燕赵大街和中山路交叉口南,建于东魏兴和二年(五四零年),史称净观寺。隋开皇十一年改为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以当时年号“开元”为名此寺奉诏改额开元寺。据寺内现存最早史料唐大历十二年“解慧寺三门楼赞开序”载,当时寺内有石柱三门楼、雁塔和法船正殿,晚唐时增建钟楼。明清相继建起天王殿、伽蓝殿、给孤堂、毗卢阁、书院殿,总面积九千平方米。因年久失修,寺院落败,殿堂塌落,现仅存须弥塔、钟楼、法船正殿遗址、小式建筑三楹和三门楼残石柱,是正定八大寺之一。

巨型赑屃2000年6月的一天,正定县府前街一处施工工地上,发现一尊巨型赑屃,残重达107吨,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鼻孔直径21厘米。上刻有“明宗皇帝”、“德军节度使”、“胜州刺使”等一百多个行楷字,推断赑屃和石碑为五代时期遗物,距今约1200余年。建造此碑的很可能是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天下第一碑”的西岳华山铭碑,其碑座残长4.8米,而正定赑屃座残长8.4,堪称“天下第一赑屃”。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这座著名唐代古刹,鼎盛时期院内布局严谨,规模可观,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为碑坊、天王殿、重门前殿、凌霄塔、后殿。四周砌筑墙垣百丈,是正定八大寺之一。但无情岁月已使碑坊殿宇化为乌有,惟有凌霄塔巍然矗立。

广惠寺广惠寺在南门内东侧,寺内有多宝塔,因其造型奇特,形如花束装饰华美,又称华塔。因此广惠寺又称华塔寺。建于隋,原建有天王殿、地藏殿等,目前寺内建筑早已塌毁无存,仅存华塔和小殿三楹,是正定八大寺之一。

临济禅寺临济寺原称临济院,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五四零年),主要建筑有澄灵塔、山门殿,明五暗七形式。殿中央立义玄禅师大型石刻画像碑,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迦叶、阿雄二尊者像以及文殊普贤观音像,两侧是樟木雕刻的十八罗汉,法乳堂供奉菩提达摩大师、六祖慧能禅师、义玄禅师三位祖师像,传灯堂供奉由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捐赠的日本临济宗开宗祖明庵荣西禅师、中兴祖南浦绍明禅师,日本黄蘖宗开宗祖隐元隆琦禅师三位祖师像。正定临济寺是正定八大寺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临济宗道场,亦是世界临济宗祖庭。


洪济寺、舍利寺原为一寺。唐开元年间建寺,并建塔,马祖道一弟子金牛和尚曾长期住持该寺,并在圆寂后葬舍利于此,故原名金牛寺,葬金牛禅师。至上世纪60年代末寺内建筑荡然无存。


镇台衙门明洪武三年在真定府设真定卫,衙门口向南。当时作为府城驻军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真定卫东有旗神庙、小校场,南有南仓、標石营,西有神武卫,北有北仓。北仓西接天宁寺,东接隆兴寺、崇因寺,东为標后营,城东北隅有草场,开元寺南为標中营,正中家属院一带为左营游击,控制着太行的紫荆关、龙泉关、倒马关、娘子关、井陉关等关隘、城垣。清顺治元年改真定卫为真定镇,称镇总公署,俗称镇台衙门。


金牌楼为敕建金牌楼和重要寺庙牌楼,俗不可用,这是正定的荣耀。金牌楼为木质,制作精美,特点是走金线、斗拱饰彩绘,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二十四金牌楼,“大十字街”四面各有一座,八大寺门前各有一座,府文庙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座,县文庙前一座,三处关帝庙前各一座,赵云庙前一座,观音堂前一座,元真观前一座,太仆寺前一座,城隍庙前一座。精美玲珑,价值连城,人为破坏数天后无存。

县文庙始建于洪武七年,有大威殿、崇圣祠、敬一和文昌祠。戟门东为名官祠、乡贤祠。院内泮池单孔三路石桥一座。桥东为魁星阁。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府文庙坐落于县中医院南楼群中,解放街小学西侧。始建于唐末五代。面向南分三个大院,正院是供奉孔子正殿,供奉孔子祖先的崇圣祠,供奉先师、先贤先儒的东庑西庑。西院是学府,东院是祭祠院,东院内有文昌祠、4名宦祠。大殿前为戟门,东、西、南各有一木制牌坊,学门口坡顶是南西木牌坊,下坡九龙壁,东南角魁星楼,北面是棂星门,里面是泮池。池上单孔三路石桥,下桥进戟门便是正殿。


明伦堂位于正定府文庙西侧隔道为邻。现在房产管理所所在地。明伦堂是正定府文人墨客研讨文章、写诗作赋的地方,后成为佛教俗家弟子诵经摆场的场所。前院为佛教界办的普济学校,解放后为戏院和木制厂。


六忠祠正定府六忠祠坐落于正定府文庙东院,院内有文昌祠、乡贤祠、名宦祠,正北面大殿就是六忠祠,匾额题曰“敬恕”。祠内供奉的是与正定府历史有直接关系的六位视死如归的志士仁人,唐朝的颜果卿、颜真卿,宋朝的欧阳珣、李邈,元朝的鈒(sà)纳锡彰和明朝的徐标。


真定府衙 位于正定县政府所在地,中轴线最南端,府衙前街和裕华路交口北侧,有一琉璃瓦盖顶的大影壁,北面是钟鼓楼,鼓楼阔三间中间是鼓楼洞,甬路向北直通大堂,洞南面东西各有石狮一个。鼓楼北面是东西班房东班房北有一弯曲小道,向东可通府墙东街,弯道西口北侧有一古槐和大仙堂。北边坡上是监狱。鼓楼北一百五十米是一跨甬路木制拱斗牌坊,上书“宜门”二字。牌坊东西各栽一高大杉杆,这是处死刑的地方。“宜门“北面是大堂,东西各有一便门,大堂后面是二堂,二堂后东为书房,西为寝室,后面是餐厅、伙房。西院是皂班、厨师、宿舍。后门外是常山公园、泰山子(松岭)。整个府衙占地广阔,建筑规模宏大严肃。正定县衙在现在六中处。

风动碑亦称封冻碑,全名”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位于常山影院北侧,立于唐永泰二年(七六六年)七月一日,碑身高五七八厘米,宽二三零厘米,碑基座高二百厘米。此碑系唐安史之乱后为给唐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歌功颂德而立的功德碑。碑文记述成德军拓扩恒州城的功绩,盛赞恒州城的形胜和地位。王佑撰文王世则书丹并篆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堂天主堂原是隆兴寺西行宫,与隆兴寺为一体,东为方丈院,西是行宫,行宫占地约为五十余亩,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殿,东为皇帝行宫,中为皇太后行宫,西为皇后行宫。据说乾隆十三年所编纂的“隆兴寺志”记载,行宫东宫门三间,西宫门三间,前面游廊三十九间,内朝房五间,清茶房两间,浑茶房两间,行宫周围院墙内夹道。更房四间,西宫门外有照壁一座,清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天主教北京教区开始由北京教区主教孟若石(法籍)代理教务。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年)第一任主教董若翰(法籍)来正定传教,见隆兴寺西侧皇帝行宫幽静,欲建为教堂,即返京备文向清廷租借,竟蒙御批赏赐。从此,皇帝行宫即为天主教堂。同治六年以白银四万两在此正中建主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外形与巴黎圣母院相似,堂前为两个高三十米的方形钟楼,西侧建有首善堂、仁慈堂,教会内建有仁爱会,即修女会,婴孩院专收私生、残疾儿、弃婴,抽脊髓制眼球做医学研究,残忍。


婴孩院天主堂西院是婴孩院,是接受育养遗弃儿、私生子和残疾儿的慈善机构。平时天主堂大门外立有一块“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每年正月婴孩院开放,游人可随便参观,狭窄的道路两旁跪满了婴儿,向游人祈求赏钱,年龄在四五岁至十三四岁都是残疾儿童,有的一只眼失明,有的驼背,有的拐子,最后这些钱都被神父搜去,就是这些残疾孩子,每天都要织毛衣、织袜子,一不留神就遭藤条抽打,天主堂西大门外南边,围墙上有一受婴大抽屉,二十四小时有修女值班收婴,收进去的孩子极少数有残疾。为什么长大了都残疾了呢,原来当孩子长大到四五岁时,有的被摘掉一个角膜(为留一只眼做工),有的孩子被不断抽取骨髓,造成驼背,或拐子,终身残废。这些作为的传教士用婴儿的角膜和脊髓做医学实验,残害中国儿童。这就是天主堂婴孩院的内幕,慈善背后就是残害。


隆鼓营位于正定电影院所在地,是旧社会招募兵员、招兵买马的地方。


井肉坊位于原县招待所南侧,有一口大井,盛夏为防止肉变质,将肉放入筐内系入井中,因井内凉爽,温度低,可保持肉的鲜嫩不变质。当时没有电冰箱,就用这种方法保鲜。井旁立有一石碑,刻有“井肉坊”三字。


恒山驿为正定府来往官员下榻之处。相当现在的政府招待所。恒山驿俗称官驿,位于西南街。


恒阳书院正定城里曾有两所恒阳书院,明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年)正定知府王腾将封龙书院移建于城内天王寺旧址改建,更名为崇正书院,嘉靖三十年,知府孙续改为恒阳书院,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年),御史傅振商知府周光爕又重修恒阳书院。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年)知府范志完重修、更名为“六谕书院”,明末真定府的恒阳书院因培养了梁清标、梁清远、魏齐介等名士,闻名全国。清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年)正定知府郑大进在风动碑旁的察院旧址重修书院,更名风动书院,不久改为常山书院。道光十年(一八三零年)知府关炳垂修书院,后复称恒山书院。

蕉林书屋位于燕赵南大街先锋幼儿园北邻,蕉林书屋是梁清标藏书、赏鉴、读书、写字、品茗、会友、赋诗之处。梁清标梁维本之子梁梦龙之重孙,蕉林书屋收藏基书多至数十万卷,藏品有自晋唐五代至两宋元明的名家书法、名画,最为贵重,有“收藏甲天下”之美誉。

梁氏宗祠坐落于燕赵南大街与石纺路交叉口,北行五十米路东,是正定名门望族,梁家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宗祠单檐歇山顶,大殿共五间,一间一门,中间为红漆大门,其余是木窗格门,室内由梁式列祖列宗的灵牌,及明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梁梦龙和清代大学士梁清标的画像,梁梦龙的曾孙梁清宽梁清远梁清标皆科甲折桂,后来同列“九卿”祠堂前有一过街石牌坊上书“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梁梦龙” 一门三进士 ,一堂荣五代。


接官厅因为正定历来是郡州府县治所,凡是从京城来上任的大小官员到正定,必须从东门进城拜官,因为东门称为嘉门,所以就在东门外修了一座不大不小的接官厅。凡是上任或卸任,过路入京的官员都在接官厅上举行迎送仪式。


梁家花园为梁梦龙家花园,位于城区公安局对面,祠堂有后门与花园相通,园内有造型别致的花椒树,四季鲜花争芳斗艳、竹林、假山、花亭、长廊、金鱼池、太湖石共有九块,自然造型奇特天斧神功。军阀曹锟拉往保定三块,其余六块解放后拉到石家庄公园。

城隍庙城隍传说指保护城池之神,正定有一府两城隍之说。府城隍与县城隍,连同中间瘟神庙。民国初年合为一体。据记载城隍庙建于洪武三年,占地一千七百一十三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南向北依次旱桥、牌坊、山门、正殿、后寝宫,两侧为东西两庑及正殿,左右的配殿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可惜一九八九年无情大火将城隍庙烧光。


戏楼城隍庙南边是戏楼,每逢庙会在此唱戏。


府城驿府城驿即今日的新城铺,在正定城北四十里,沿进京大道,是进京的驿站。公元前七七零年,鲜虞国曾定都这里,名新市。明至清末因当时设有邮局,来往传达信件或向皇上上奏军情、战报、灾情、瘟疫等奏折,只有通过折子马传递,沿途设驿站,喂有备用马匹和送折人员。跪折人跨下马身背公文,背插黄旗。三面黄旗为国家紧急奏折,马快如飞,踏伤人不赔偿,一路无阻,铃声不断。当驿站听到辔铃之声立即备好马匹牵至驿站门前,跑折人换乘坐骑打马飞奔京城而去。歇马不歇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逐渐有了客栈,商铺。经商的、种田的,人越聚越多,久而久之形成今天正定第一大集镇。


龙王堂位于西北街,龙王堂路 北,堂内有龙井一眼,据说祈雨有应。农历六月二十三庙会。堂内有一尊龙王爷的藤像,求雨时,官员带头叩拜。在烈日下抬着龙王藤像游街,求雨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喷水筒,临街人家门前摆上水盆或水缸,求雨者高喊“龙王爷下雨吧”,人们不断向天空洒水,游行结束后,将龙王藤像放置龙王堂前,吹吹打打、焚香上供,答谢龙王降雨之恩。天旱求雨之场面十分壮观。

关帝庙正定关帝庙之多很难说清楚,主要有阳和楼南面关帝庙,西北街关帝庙,西南街关帝庙等,另外各衙署均有关帝庙,祭祀三国蜀汉忠义大将关羽关云长。顺治元年(一六四四年),定制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祭关帝之神。顺治九年(一六五二年)敕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敕关帝三代公爵,其祖封为“光昭公”,祖父封为“裕昌公”,父亲封为“成忠公”,并制作神牌供奉于副殿,除五月三十日祭祀外,春秋仲月(即二月八日)也要祭祀。


火神庙火神庙在正定南门外东侧,周汉河南岸,坐北向南,有道士驻守。传说当年修隆兴寺时由滹沱河水运来好多木材,堆积如山,为防止火灾保护平安,在南门外修建火神庙,每年四月二十八起庙,香火旺盛。


观音堂观音堂俗称奶奶庙,在大北门西边路北,供奉送子观音。民间缺儿少女的到奶奶庙封娃娃以求观音大慈大悲送儿女到人间,有如愿者得到孙男孙女者来到奶奶庙还愿。庙内有尼姑常住。每年四月初八起庙,封娃娃者还愿者络绎不绝。


小红庙位于镇州南街和街前路交叉口西北角。正名观音堂,建在两米以上的砖砌高台上,红墙漆柱、琉璃瓦脊、飞檐斗拱、雕花窗棂。高台四周为古朴典雅的石桃莲花栏杆。小红庙风格奇特,面北背南,拾阶而上,有庭院、香案、庙具官彩,四面开门,庭院内有一小口深井,庙内供奉观音菩萨彩塑全身,脚下莲花,膝前坐骑,身后为祥云幻境仙洞佛龛弟子罗汉。一九六八年后被人为拆毁。


玄真观唐天宝年间(七八四年)左右,镇州城内建玄真观,祭祀道教神话中国北方之神玄武真君。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祭祀由太常官用素膳素馐致祭。清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年)定制每到“万寿圣节”(当朝皇帝的生日),官员们要去祭祀真武之神,行一跪三叩首,地方官每到初一十五需到观内行香。


白雀寺位于正定城西,斜角村头东2,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此寺应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万年秦王姚苌白雀年间(三八四至三八六年)兴建,经隋末、唐、五代至宋太祖赵匡胤(三八四至九六零年间)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战乱较多的时代,白雀寺至战乱中几经毁灭,又几经修复,一直到明天顺年间,在斜角头重建白雀寺,请原住平山关帝庙道士冯信禄住持,重建白雀寺。一九二二年又重建白雀寺,解放后寺院荒废,仅有一九二二年高绛静所撰“重修白雀寺”碑一通,殿堂椽数根,石柱础数块,镇河兽一尊。现在寺院为僧俗两界人士募捐重建,每年二月十五、九月二十五庙会,传说南阳公主皈依佛门从洛阳出走,一路北上到白雀寺避战火,被义军首领送于远离战火的苍岩山。另一说法被护送的是隋文帝的妹妹妙阳公主。

赵云庙最早在正定南关,滹沱河北岸,后迁建于城东北隅草场一带。清道光六年移建于城西南隅关帝庙东侧,文革期间被毁。一九九六年县政府在城东北隅草场重建赵云庙,占地二十亩,采用仿明清古建结构,有广场、一进院、二进院组成,主殿的后院有子龙校武场,广场上有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的汉白玉雕像,整体造型古朴,气势雄伟。血染征袍遗甲红 常阳谁敢与争雄 古来冲阵技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潭园正定古城在其发展史上曾有一段“半城山丘半城湖”之美称。半城湖指的是潭园,水面宽阔、碧波荡漾,水域由崇因寺起西至关帝庙,北至观音堂,东有石桥与东潭相连,南与府文庙北面水域相连,再由玄真观北边向东和木塔寺大佛寺后水域连成一片,以西潭最为优美,乔木参天、台沼相望、水榭花亭、奇石楼阁、烟雨白鸥、华摇荷欢、渔歌四起,令欧阳修、韩琦、司马光、蔡松年、蔡圭、沈涛、梁清标等众多文人墨客为此吟诗作赋。这优美的景色因历史的变迁由唐经五代至两宋,由盛至衰,失去当年风采。今日的水系仍可看到那段鲜活的发黄的历史诗卷。

王氏双节祠正定西门里二百米路南与王世珍旧居对门,这是王家祠堂,现临街大门门楣,民国九年徐世昌题写。




    第三章--楹联牌匾    


迎旭

东城门楼匾额——迎旭门;

光含瀛海

东城门内门额题;

含翠

东城门中门匾额;

镇远

西城门楼匾额——镇远门;古代的正定管辖范围极广,西依太行,东至渤海。东门的“迎旭”、“光含瀛海”、“含翠”都是和大海、旭日东升有关的词汇。

挹蓝

西城门中门匾额;

秀挹

太行西城门内门匾额;

襟山带河

城门外梁阁老望花楼匾额;

长乐

南城门楼匾额——长乐门;

秀挹太行:正定城西依太行,在西门上悬挂秀挹太行的匾额,意思是说,正定城似乎可以从太行山上舀取秀丽的山色。

挹蓝:正定城墙就像一双张开的双臂拥抱着来自太行和天空的蓝色。

九省通衢

南城门外城门匾额;

迎薰

南城门中门匾额;

三关雄镇

南城门内门匾额;

华安

北门匾额——华安门;

长乐,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三关雄镇:在古代,正定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洪武年间在正定设“真定卫”,作为真定、保定二府驻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京师的南大门”在这时叫响。

真定卫控制着紫荆关、倒马关、娘子关三大关隘,是北方兵力很强的一座雄镇。明正统、隆庆年间重修正定城墙时,“三关雄镇”的匾额便当仁不让的留在了南城门上。还有另一种说法:历史上北京、保定、正定并称为北方三雄镇,三关雄镇以此得名。

迎薰:薰是一种带有香气的草。以前在城南的滹沱河与护城河内种植着大片的莲花、芦苇、艾草等植物,每值盛夏,香气扑鼻。迎薰便由此而来。

九省通衢:正定自古既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又是控制燕晋咽喉的交通中心,是沟通京师与西北、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称得上是九省通衢。所以在清代,大诗人容丕华曾在一首《正定府》中曰:中国咽喉通九省,神京锁钥控三关。
畿南保障

北城门外门额题;

展极

北城门中门匾额;

拱护神京

北城门内门匾额;

永安

北城门楼匾额——永安门;在古代,正定府是北京的南大门,又是京畿之地。永安门是从前正定城通往京畿官道的北大门。这“永安”、“拱护神京”、“畿南保障”其实说得都是一个意思,保护京城安宁。

青山看影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和亲王弘昼随圣驾临隆兴寺礼佛赏此联。

大肚能容 容得世上万物,开口便笑 笑对天下众生。

正定隆兴寺天王殿弥勒佛联。

妙光演教

清高宗乾隆皇帝曾四次驾临广惠寺求香礼佛临塔观景,两次登上多宝塔,第一次是乾隆十五年(一七五零年)十一月游览广惠寺,这是此次为该寺题写匾额。

望重千城

这是为隆兴寺东临李氏先祖所挂匾额。

射石高风

这是为隆兴寺东临李氏先祖所挂匾额

清正克仁

这是为隆兴寺东临李氏先祖所挂匾额。

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惜衣惜食非惜财实惜福。

王世珍自撰联。

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 笑世上可笑之人。

隆兴寺天王殿弥勒佛楹联。

三世中丞

三世中丞牌坊坐落于正定城内阳和楼南,俗称蒙辉坊,彩体高大壮观。雕饰内容丰富,是正定古代碑坊群中较大的一座。

松风萝月

隆兴寺养性斋匾额。

一尘不染

隆兴寺方丈院匾额。

水月

隆兴寺内原方丈院匾额。

松风

隆兴寺内方丈院匾额。

敬恕

府文庙内六忠祠匾额。

文官落轿,武官下马。

府文庙东西面围墙南头各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上刻有“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对孔子的尊重。

先圣至尊圣人殿匾额。

斯文在兹文庙正殿匾额。

北仓口东垣街与中山东路交叉口路北有一木制牌坊额题为“北仓口”,以北为真全街北仓。

尚书里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南巡路经正定梁梦龙的曾孙梁清标已经官至吏部尚书,因此重新表其东门(雕桥庄)康熙赐“尚书里”新匾。

慈航普渡开元寺法船殿内匾额。

须弥峭立须弥塔一层门楣匾额。

道贯古今府文庙西临府墙东街的木牌楼额题。

德配天地府文庙东临观前街的木牌楼额题。

圣德通天府文庙正南面学门口上坡木牌楼额题。

大好河山府文庙正南面学门口上坡木牌楼北面额题。

宣化坊宣化胡同与中山西路丁字口木牌坊额题。

古常山郡府前街与中山西路丁字口木牌楼心。

慈孝恭和徐世昌为王氏祠堂内所写的匾牌。

水清玉洁曹锟为王氏祠堂内所写的匾牌。

双节凌霄黎元洪为王氏祠堂所写的匾牌。

钟郝垂型王氏双节祠院内石牌坊南面额题。

一品夫人王氏双节祠院内石牌坊北面额题。

有求必应大仙堂匾额。

亘古一人关帝庙匾额。

不由人算城隍庙山门内眉上挂木制大算盘横梁上刻文。

正直无私城隍庙门前木制牌坊匾额。

宜门府衙门大堂前跨甬路木牌坊额题。

百载烟云归咫尺,一署风雨话沧桑。正定府街宜门牌坊北面楹联。

门外四季春和风细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府街宜门牌坊南面楹联。

松岭正定府衙后为常山公园,松柏参天,梅山横卧,四季花开,百鸟争鸣。园中立一石刻为“松岭”二字。

辨得宝筏慈航普渡大千世界,无有言语文字是真不二法门。雍正十二年果亲王允礼临正定隆兴寺礼佛并题此联,悬挂于佛香阁。

龙腾故苑寻霸业,狮吼初地礼法 L U N。弘历于乾隆四十五年巡幸五台山御驾亲临正定隆兴寺题写此联。

常山公园正定府衙后墙以北泰山子以南,黄家花园以东,府墙东街以西,有一花草盛开、亭台楼榭、松柏长青的园景。在东南角大门的拱形门架上嵌有四个大字“常山公园”。

吅?(xuan lei或xuan ji)府衙书房内匾额。两口名说无理有诉有讼,四口众说云“声大如雷”,这里是提醒知府在判案时不但要听原被告双方的诉讼还要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兼听则明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以防错判误判,防止出现冤假错案。

调御丈夫佛十号之一。佛能教化引导一切可度者。隆兴寺内一块匾。老人说这块匾大有来头,当年康熙皇帝到五台山拜其父顺治皇帝返京时天降大雨,下榻于正定隆兴寺并焚香拜佛,当晚与方丈交谈,康熙帝说为什么大悲各种供奉的观音菩萨(女像)周边各县百姓都说是大佛爷(男像)呢?方丈回答这是百姓一心向佛。康熙帝稍加思索,向寺院要来文房四宝,挥手写下“调御丈夫”四个大字,这样菩萨在康熙的御笔之下顺理成章就变成大佛爷男像,只有真龙天子才能将大菩萨与民间所说的大佛爷融为一体。

烟霞澄鲜清代行宫乾隆十一年乾隆帝御书匾额。

万世尊崇称至圣,千秋景仰奉先师。文庙大成殿悬挂楹联。

慧日普圆通下禅枝而返照,灵台凝正觉浮定水以流光。和亲王弘昼恭随圣驾临隆兴寺礼佛,书此联挂于佛香阁。

古云高展龙华荫,甘雨轻霏贝叶香。乾隆十一年十月初四乾隆帝瞻礼隆兴寺御书此联。

大慈大悲光绪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由西安返京途中经正定驻跸隆兴寺(行宫被天主堂占据),意定和尚遣散了义和团,哄走了法国军,正定一境平安无事,住在寺里也安宁。此时的隆兴寺一片破败景象,但因国库空虚,皇上、皇太后也无力拨款维修,只为大悲阁题写了一方“大慈大悲”匾额。

龙象威神乾隆十二年御题摩尼殿匾。

圆通具足乾隆十二年御题六师殿匾额。

慈云广覆佛香阁匾额。乾隆十二年果亲王允礼到隆兴寺礼佛题此匾挂于佛香阁。

香刹清华和亲王弘昼恭随圣驾临隆兴寺书此金字匾挂于佛香阁。

太保太子 吏部尚书梁梦龙梁家石牌坊北面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兴之地,在正定古城里触摸时光的轨迹(上)
爱上一座城(上)
【京畿河北】三海关
我在正定等你(最全正定攻略)
在一千多年前武威文庙,读匾!
〖福建行1〗福州:上下杭、白塔和文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