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中晚期崛起的一位汉族将领,从草根到一代名将的逆袭!

清朝入关后,为了对付南明残余势力、李自成大顺军余部、张献忠大西军余部,大量启用了明朝很多汉族人的降将,比如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比如平西王吴三桂,比如洪承筹等等。

但清朝始终对明朝的那些汉族降将们非常猜忌和怀疑,总是担心汉族将领掌握兵权后,会起兵造反。

比如公元1649年,明朝降将李成栋、金声桓等人又一次起兵造反,投降南明反正,搞得清朝对汉族将领的猜忌日益加深。

南明灭亡后,以吴三桂为代表的三藩势力(吴三桂、尚可喜、尚之信、耿精忠)和清朝为了撤藩的问题,爆发矛盾。

公元1673年,三藩同时发动叛乱,康熙皇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八年时间,才最终平定了三藩。

三藩平定后,康熙和他的继承者,对汉族将领愈发地猜忌和不信任,之后的清朝历次战争,清朝方面的统帅级高级将领几乎再也没有了纯正汉族将领的身影,即使有个别汉族将领,基本上也是汉八旗的成员,比如年羹尧之类,大部分统帅级高级将领要么是满族人,要么是蒙古人。

从康熙、雍正到乾隆时期,汉族高级将领几乎集体消失了,除了岳忠琪之外,而且岳忠琪还因为曾静的牵连,差点被雍正给干掉了。

其他汉族人要想在清朝军队之中掌握兵权,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臣、高级统帅大将,几乎就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

康雍乾三朝的征战沙场的清朝名将:岳乐、费扬古、图海、佟国纲、佟国维、年羹尧、傅恒、阿桂、福康安、海兰察、兆惠、岳忠琪等,除了岳忠琪是纯正的汉族人,其他都是满族人或汉八旗的旗人。

到了乾隆晚期,随着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满族将领相继去世,满族将领的战斗力日益退化和堕落,八旗子弟之中能征善战者越来越少,因此开始有汉族将领脱颖而出,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四川的杨遇春。

杨遇春,公元1761年出生于四川崇州的一个普通平民家庭。

少年时代的杨遇春曾经在祖父杨占魁的私塾读过几年私塾,勤奋好学,深得祖父喜爱,但17岁时,家道中落,被迫转而习武。

公元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杨遇春考中武举人,在四川任材官。

仅仅一年后,还不到二十岁的杨遇春被上级领导又提拔为督标,类似营长的职位,正式开始了他长达近五十年的军事生涯。

公元1784年,甘肃回民田虎发动起义,杨遇春随军出征,跟随当时的清朝名将福康安出征,镇压田虎的农民起义。

公元1786年,台湾的林爽文发动农民起义,屡败台湾的驻军,清廷震怒,只能再度派遣名将福康安率兵再度救火,镇压林爽文的起义。

在甘肃田虎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的战斗中,杨遇春表现十分勇猛,每次必身先士卒,顶着枪林弹雨,奋力冲杀,深得主帅福康安赏识,很快杨遇春便被福康安提拔为千总。

公元1791年,尼泊尔地区的廓尔喀人侵略西藏,攻占日喀则,烧毁寺庙,乾隆皇帝又命福康安长途跋涉出征西藏,教训嚣张跋扈的廓尔喀人。

杨遇春有幸再度跟随福康安征战西藏,率兵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尼泊尔境内,攻打廓尔喀人。

在这场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艰苦战斗中,杨遇春表现神勇,斩杀多名敌军,此时的杨遇春才刚刚三十岁。

攻打尼泊尔的战争结束后,杨遇春又因战功升四川城守右营守备。

公元1794年,贵州古州一带苗族人在石邓柳率领下发动反抗清朝的起义,杨遇春第四次跟随福康安出征,短短十年时间,他的征战步伐已经遍布甘肃、台湾、西藏、尼泊尔和贵州,真的是马不停蹄,丝毫没有片刻的休息!

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古州一带都是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清军和苗族起义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战争陷入僵局。

杨遇春关键时刻,主动挑选四十位敢死勇士,攻打“山险寨密”樟桂溪,并一举攻破起义军大营,招降数千人,率兵解了松桃城之围。

因此战功,杨遇春还被赏赐顶戴花翎,赐号“劲勇巴图鲁”。

但战争还没结束,主帅福康安便因病去世,另一位名将额勒登保代替福康安任主帅。

有一次,额勒登保攻打茶山时,被起义军包围,杨遇春关键时刻率兵杀出,解救了额勒登保。

虽然自己的伯乐兼老领导福康安病逝,但杨遇春却在此战后开始在清军将领中脱颖而出,因战功升游击、参将,又升广东罗定营副将。

在此时的清朝将领中,自福康安去世后,杨遇春已经成为头号领军人物,本身自己骁勇善战、在多年的历次战争中,又获取了宝贵的军事作战指挥经验,如果不是因为汉族人的身份,估计杨遇春早就成为清朝军队中的高级统帅了。

古州之战结束后,杨遇春仍然得不到片刻的休息,因为有一个更大的严峻考验马上就要面临。


------------------------------------------------------------------------------------------------------------------- 
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因年老退位,嘉庆皇帝继位,清朝进入嘉庆统治时期,但就在当年,鄂豫川陕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屡次打败清军的进攻。

嘉庆皇帝刚刚登基,便面临严重考验,因此迅速调集全国的精锐军队镇压白莲教起义。

杨遇春注定是不会闲着的,这次他又跟随新的领导额勒登保出征,围剿湖北、一带的白莲教起义。

由于杨遇春军事作战经验丰富、有勇有谋,很快在湖北西部长阳、恩施一带屡败白莲教起义军,斩杀白莲教首领林之华,在归州终报寨之战中,杨遇春面临终报寨极其险峻的不利地势,又命善于攀岩士卒攀岩而上,最终斩杀白莲教首领覃加耀、张正潮等人。

公元1798年,杨遇春又和额勒登保赶赴陕西对付白莲教,连续击败高均德、张汉潮的起义军,九月,杨遇春又彻底消灭了起义军罗其清部,因功升甘肃西宁镇总兵。

此时的杨遇春其实才37岁,以37岁的年纪,而且又是汉族人,能当上清朝的总兵,在清朝中晚期是非常少见的,也就他的前辈岳忠琪有这个能力。

可见,嘉庆皇帝对于杨遇春的信任和欣赏!

公元1800年,杨遇春被封为甘州提督,第一次以独立统帅身份作战,在额勒登保的推荐下,杨遇春开始独立领兵“与经略、参赞分路剿贼”。

杨遇春的军事权限得到提升后,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镇压白莲教的战争中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和发挥。

公元1801年,杨遇春相继击败冉学胜、高天德、马学礼、王登诏等多路起义军,将各路首领一网打尽,至此,白莲教稍有规模名号的起义军便基本上销声匿迹了,只剩残余势力躲进深山老林中藏匿。

公元1802年,杨遇春将最后一支白莲教起义军苟文明部消灭,至此白莲教起义基本上被平定。

在镇压白莲教起义的过程中,虽然额勒登保名义上一直是杨遇春的上级领导,但大家都知道,镇压白莲教,杨遇春居功至伟,战功卓著。

史称“遇春谋勇俱绝,剧寇半为所歼”。

所以杨遇春再度升迁,任固原提督,晋升二等轻车都尉。

镇压白莲教的战争,持续了七年之久,杨遇春连续征战七年,也是身心疲惫,总算休息了一阵。

但杨遇春似乎一生无法离开战场,公元1806年,杨遇春回朝面见嘉庆时,突然固原的宁陕新兵因不满上级停发军饷而发动哗变和暴动,杨遇春只能赶赴陕西处理兵变。

要说还是杨遇春的威望和魄力高,到了陕西后,杨遇春很快安抚了哗变的一位首领蒲大芳,并成功地分化了哗变部队,斩杀了主谋者,平息了哗变。

但因为杨遇春不愿意处罚参与哗变的普通士兵,被嘉庆帝降为宁陕镇总兵。

公元1808年,嘉庆帝再度任命杨遇春为固原提督。

但杨遇春在固原提督的舒服日子还没过几年,又有战事爆发!

公元1813年,天理教爆发起义,李文成率起义军占领滑县,嘉庆立即命陕甘总督章佳·那彦成镇压起义军,以杨遇春担任参赞大臣,协助那彦成。

杨遇春对付农民起义军的经验非常丰富,前后已经参加过4次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这是第五次,在他的谋划下,清军很快便攻克了起义军重兵防守的道口镇,平息了天理教的起义。

公元1814年正月,杨遇春又率军镇压陕西南山厢工万五起义,前后两个月结束战斗。

此时杨遇春几乎成了清朝的常胜不败型副将,无论什么战场,凡是由他出马,基本上就能搞定,嘉庆帝为此特地召见杨遇春,进封一等男爵,并拉着他的手说:“朕与卿同岁,年力尚强,将来如有军务,卿须为朕独当一面。”

公元1820年,嘉庆病逝,道光帝继位,道光和父亲嘉庆一样的信任杨遇春,登基初始,便加杨遇春为太子少保,赐双眼花翎。

公元1825年,六十五岁的杨遇春署任陕甘总督,有清一代,汉族将领能为封疆大吏者,唯有岳钟琪和杨遇春两人而已。

而杨遇春比岳钟琪的成功更为艰难,因为岳钟琪出生将门世家,其父岳升龙曾为四川提督,岳钟琪更像是个将二代,但杨遇春是平民出生,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他能从草根逆袭为封疆大吏,成功的道路显然更为艰辛。

人生富贵荣耀如此,夫复何求?

正当杨遇春以为自己就将在陕甘总督的位置上终老一生时,还有一场更为重要、更加精彩的战争正在前方等待着他,在这场战场中,他人生的辉煌将达到自己军事生涯的最高顶点!

-------------------------------------------------------------------------------------------------------------------

公元1826年六月,新疆南疆地区白山派的张格尔在英国殖民者的支持下,勾结中亚的浩罕国,在南疆四城发动叛乱,妄图分裂新疆。

此时杨遇春已经六十六岁,但道光帝依然没有忘记这位清朝的廉颇,立即命杨遇春为钦差大臣,协助武隆阿和长龄,调集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四川五省清军围攻叛军。

杨遇春虽然年过六旬,但依然意气风发、精神十足,率兵亲临前线,出谋划策。

公元1827年二月,清军主力到达南疆开始西进,大败张格尔叛军,相继收复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四城,歼灭叛军3万余人,但张格尔逃入瓦斯山藏匿,支持张格尔占领的南疆地区全部被收复。

公元1827年正月,杨芳将张格尔擒获,送北京城处斩,张格尔叛乱被平息。

公元1830年,张格尔的兄长玉素普又纠集数千人马,骚扰边境,杨遇春驻扎肃州,调度军队,平定了平素普的叛乱。

公元1835年,已经七十五岁的杨遇春终于决定停下征战的步伐,告老还乡了,道光帝进封他为一等昭勇侯!

公元1837年,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三年,杨遇春病逝,年七十八岁。

道光帝追赠他为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入祀贤良祠、乡贤祠,谥号“忠武”。

杨遇春几乎参加过乾隆后期、嘉庆时期、道光时期的所有军事战争,战场之上,运筹帷幄、战法多变、勇谋绝伦、百战百胜,是嘉庆、道光两朝时期清朝的头号名将!甚至有人将其比作当时的郭子仪!

但有一场最最关键的战争,杨遇春却错过了,那就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上天还是眷顾杨遇春的,没有让杨遇春亲眼看到鸦片战争中清军的屈辱性表现!

在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登台亮相前,杨遇春无疑是清朝时期汉族将领之中军事才能、荣耀地位、战功业绩最高的一位!

但由于乾隆晚期到道光初期的那段历史并不被很多人所熟悉,所以杨遇春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点淸史(连载)五十三、嘉庆镇压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
释读中国历史342:被查抄出8亿两白银的和珅,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污犯
北魏末期的中原大动乱(3)
嘉庆真的是一个毫无作为的皇帝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乾隆曾禁止子孙开捐捞钱,没过几年就下诏开捐,谁把他逼得毁诺?
嘉道中落(四)嘉庆登基,乾隆训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