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目骋观】戚若愚:文脉涌动东海潮

                   文/戚若愚

庚子年五月,著名作家范小青、丁帆、庞瑞垠等一行十四人,前往朱自清故里江苏省东海县采风,为东海大地送来了一阵清新儒雅之风。东海的山川景象、风土人情也将在他们的笔下更加熠熠生辉,令人神往。东海不但是当代作家寄情山水,寻觅创作灵感的地方,也是古代文人不惜千里迢迢,餐风露宿赶来了结心愿的所在。李白、苏轼、韦应物、崔颢、李商隐都曾在这里留下诗篇,成为东海文学史上永不磨灭篇章。

东海风光

东海古称“东海郡”、“海州府”。这里千古流馨,人才辈出。辽阔的地域,悠久的历史,美丽的风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熏陶着在东海大地出生与行走的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

东海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建置二千多年,秦朝设东海郡,管辖当今鲁南和苏北的大片区域。境内秦砖汉瓦,尹湾简牍,印证着悠久的古代文明像皓月一样照亮东海历史的星空。回望岁月的长河,我们仿佛感知从远古穿越到今天的雅韵风情,先贤们诵唱着秦汉古韵,吟咏着唐诗宋词,澎湃着豪迈的激情,记录着文明与情怀,在东海大地涌动着千秋的文脉,铿锵着腾腾不息的足音。

纵观古今中华浩瀚的文学海洋,东海的文人雅士勇于汇入澎湃的诗文激流之中,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首首激情昂扬的诗句,折射着东海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生活境况,命运沉浮,以及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汉代木牍《神鸟傅》

1993年在东海县尹湾村出土的西汉时期东海郡功曹史师饶墓中的《神乌傅》,揭开中原东部地区吟坛骚体之先声,为中国文学史补写了光辉篇章。此赋所云“众鸟罹于罗网,凤凰孤而高翔。鱼鳖得于花笱,蛟龙蜇而深藏。良马仆于衡下,骐骥为之徐行。鸟兽且相扰,何况人乎!”揭示了大千世界弱肉强食的普遍原理,警示人们在强敌面前要躲避退让,委曲自保,否则便可能招致灭顶灾祸。主张人要学习凤凰、蛟龙、骐骥,藏锋不露,与世无争,于淡泊清静中追求自我的安逸与高雅。这是在战乱不息、痛定思痛后的总结和感悟,是人类收敛型文化的典范。对于革命运动,它是一个反悖;对于守成事业,它是和平、安定、团结的箴言。此赋的艺术成就崇尚简明通俗,不追求汉代辞赋磅礴恢宏之气势,也不拘泥于《诗》《骚》典雅精巧之文风。它以哲人的视觉,拟人的手法,歌赋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生动而悲壮的故事。

鲍照像

曾被唐代大诗人李白感叹“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东海县,在南北朝时 走出过一位大诗人鲍照,他以“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愿君松柏心,采照无穷极”的胸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其文学成就集中表现在其文学创作上多方面的贡献。六朝诗坛,素称贻讥金粉,浮华纤巧,内容空虚贫弱,缺少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晋宋文学新旧变革过程中,鲍照继谢灵运之后,进一步继承并发扬自《诗经》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作品不但在内容上能够较为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尽情地抒发个人胸怀;在艺术形式上更能汲取当时文坛上精雕细琢、善于表现的长处,讲究炼字炼句,巧妙地操纵语言的音节,多所创造,具有清新而又严谨的特点。一洗诗坛靡弱之风,光焰腾于楮墨之表,为诗界灌注了新的生命;在写作风格上,鲍照的诗作豪爽驱迈,气骨俊逸。他在诗史上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杜甫誉之为“俊逸鲍参军”。鲍照的妹妹鲍令晖,也以《香茗赋集》留名于世,其中有诗句:“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形迫抒煎丝,颜落风催电。容华一朝尽,惟余心不变。”后人评其诗“崭绝清巧,拟古尤胜。”

后蜀的何光远,从东海跋山涉水投奔蜀国,以《览诚录》十卷,“琼室既登花得折,永将凡骨逐风雷”的英雄气概,抒发了他身为军事判官在群雄角力时期的文学情怀。

马戴像

在《全唐诗》里,东海三位诗人吴少微、马戴、曹颖士的作品也被收录其中。其中出生于曲阳古城的晚唐诗人马戴所吟诗作题材广泛,现流传于世的170余首诗,兴致超迈,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那种“皓气笼诸夏,清光射万岑。悠然天地内,皎洁一般心。”的豪放之美,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他的诗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诗之三昧。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被后人尊为“马五律”。

岁月无痕,光阴如隙。宋朝的李慎言,大明的崔淀、张朝瑞,都以诗抒怀,或满足于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或寄情于疆场硝烟的家国情怀。充分展现了东海文人情感充沛,热血沸腾的人文特质。

汤国泰像

在时光的年鉴中,东海文坛在大清年间曾活跃着众多的文人墨客,这个时期,以周崇勋、章泂、罗珍、汪雨瑞、苗坦之、汤国泰、汤清玉,宋可中、朱萃声、沈云沛、孙銮、朱路、周九华、解胜安、丁治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通过诗词记载时事,抚慰心灵,抒发情怀,展现了他们在动荡年代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其中苗坦之口才便捷,专为百姓仗义执言,抱打不平,逼得时任州官在公堂之上让其一席之位。从此,苗坦之帮百姓打官司再也不用跪拜州府大人。而汤国泰、汤清玉则为一对父女诗人。汤国泰终生私塾为业,年过五旬以后,开始游历天下,饱览华夏名山大川。他性情豪放,身心健朗,逾九秩高寿,存诗四千余首,被清廷封为正七品“散官文林郎”荣誉衔。“诗人福恐聪明折,豪杰才缘忧患增。我欲德熏乡党善,却惭仁寿未同登。”这首诗正是汤国泰一生作诗为文的内心独白与真实写照。汤国泰的长女汤清玉(字紫筠)十岁开始作诗,生前作诗八百余首。可惜一代才女二十岁便因病早逝,其母悲痛欲绝,焚其诗稿,汤国泰从火盆中抢得残稿,由两江总督陶澍资助刊印《紫筠轩诗略》五卷,载诗249首。

朱自清像

封建王朝的灭亡,新思想、新文化似熊熊烈火在神州燎原,以朱自清为代表的现代散文开始在中国文坛兴起。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东海县,童年后随家人迁居扬州。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风格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先生,他是现代散文的一面旗帜,也擅长诗歌和文艺评论。他生前留下大批风靡全国的散文作品,一生著作20余种,约二百万字。他朴素动人的《背影》、轻盈凝练的《匆匆》、明净淡雅的《荷塘月色》、委婉真挚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朱自清的家国情怀更是备受推崇,“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民族英雄气概被毛泽东主席大加赞扬。在朱自清的影响下,东海大地一批散文家以沉甸甸的果实告慰这位文学先驱。苗运琴的《故乡风情》《敲门》,孙汉洲的《海棠花开》,陈德民的《人生之旅》,徐丙超的《叶落无痕》,王善毅《生命的火花》,王宗富的《沭河帆影》《沭河那边红一角》,徐业毅的《透视心灵》等一大批散文专著先后问世,为记录人生旅程,谱写时代风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文学,植根于东海这片肥沃的土壤里孕育、生长。即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特殊时期,由东海剧作家陈政安创作的电影剧本《冤家路宽》竟也被搬上银幕。后来他又创作了《阿福》《水晶心》等电影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陈政安由此被调入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并且成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题材电影的创始人之一。

朱守和像

朱守和,这位孩提时代就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聪慧少年,天生就对文学充满着热爱之情,他1960年开始发表文艺作品。1980年代初被平反昭雪后,朱守和如鱼得水,重新燃起了文学的梦想与激情,他先是搜集《苗坦之的传说》、《卫哲治的传说》、民间长歌《房四姐》。后又奔波全国各地图书馆,搜集并主编《东海诗存》二卷,该书收录了古往今来220位东海人创作的2778首诗词,为中国诗坛补充翔实的资料,让我们的后人记住历史,标榜诗坛,领略风骚。他还创作了《水晶之都》《诗咏东海水晶》等专著,为东海县文学遗产的挖掘与开发奉献了青春、智慧和汗水,也为东海水晶文化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荠菜花文学社的创办者(从左至右):李明、张道生、王军先、陈德民、周树平

改革开放以来,百业俱兴,东海县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县文化局1984年在连云港市率先成立了县文学工作者协会。在文学创作中已有建树的夏春豪、苗运琴、沈涛、张志怀、胡道林等作家被推选为协会的领导成员。从此,一批作家便凝聚在县文协这面旗帜下,辛勤耕耘,潜心创作,从东海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挖掘创作素材,丰富创作视野,一批精美的文学作品纷纷见诸于报端。由陈德民、李明、周树平等五位青年于1985年成立的“荠菜花”文学社,扎根东海乡土,汲取创作营养。他们积极组织文学爱好者拿起手中的笔,讴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用文学的形式书写人民的苦乐,让文字再现人生百态。他们创作的一篇篇文学作品被各级报刊采用。“荠菜花”文学社被《中国青年报》誉为“苏北大地上的一株文学新苗”。《新华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相继对文学社的创作成就进行了报道。时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王鸿还专程前往东海县考察文学社的活动情况。多年后,当初文学社的几位创办者,大多已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陈德民像

陈德民从东海县委机关报被南京市政府作为引进人才,于1998年举家迁往省城工作和生活。他在南京先后创办了中山文学院和南京远东书局。在古城金陵的20年时间里,他创作并出版了长篇小说《情归何处》《使命》《云台山传奇》和《红杉树下》,以及散文集、文学评论集、诗词集共10部,平均每两年多就有一部作品问世。为南京这座“世界文学之都”锦上添花。为了纪念南京解放70年,他创作的1280行七言古风体长诗《印象南京》被《大家教育周刊》发表后,又被《中华文化》和《南京诗词》杂志全文转载,新华社还为这部长诗的问世发了新闻报道。陈德民用20多年的时间搜集素材,访问了一百多位知青,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杉树下》,再现了一代青年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勇于拼搏的人生励志传奇。该书2019年底被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全国一百多位作家、评论家纷纷撰文对这部小说进行评论,称《红杉树下》是“穿越两个时代的一段'民族秘史’”,“是知青文学题材的突破,在叙事方法和对时空技巧处理上饱含匠心”。《文艺报》《文学报》《中华文化》《博览群书》《江河文学》《中华时报》等全国二十多家报刊发表评论文章,对《红杉树下》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技巧进行了理性的探讨与研究。

李明像

从“荠菜花”文学社走出来的诗人李明、王军先以对黄土地深深的眷恋,把一腔深情化作一首首优美婉约的诗行,表达了对家乡、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感。李明凭藉《秋天的心事》《生命的追寻》《生命的体验》问鼎诗坛;王军先的《我的村庄我的爹娘》《多雨季节》《敏感香水》《海滨城市》也赢得一批忠实粉丝。

李锋古像

在诗歌创作方面,东海诗人李锋古的作品独树一帜,他以丰古的笔名先后出版诗集《飘落的红玫瑰》《抚摸心灵》《请你把春天叫醒》《碎纸片上的爱情》《遇见你就记下你》《我De年轻帝国》《疼痛的拇指》等。丰古的诗或激越浪漫,或浅吟低唱,浸透诗行的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对爱情对亲情对友情的无限眷恋。他的诗作多次在《诗刊》《中国作家》《文学报》《雨花》等知名报刊发表。

徐则臣像

更为东海人骄傲的是,东海籍七O后作家徐则臣,他从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他以文学的天赋,勤奋耕耘,先后创作了一批有影响的小说作品,被读者认为是“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他的作品《如果大雪封门》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14年凭借《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 ,并且在2015年提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16年《耶路撒冷》获得首届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奖。2019年8月凭借《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陈武像

其实,东海县自古就是生产小说的地方。《西游记》的创作就是在当时东海县境内的花果山搜集的素材。近些年,东海文坛人才辈出,陈武的长篇小说《连滚带爬》、短篇小说集《阳光影楼》《六月雪》《一棵树的四季》,张延诗长篇小说《乱世群雄》《乱世风流》,李琳短篇小说集《月亮船》,王继平长篇小说《昙花镇》、短篇小说集《传世之作》,这些作品在社会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走在东海的大街小巷,阡陌乡野,处处都能让你感受到诗情画意在其中。辽阔的天空绽放出琤琤的碧蓝,移动的浮云像棉絮状不停地翻飞;绿浪在田野里涌动,水晶在山地上释放出耀眼的光芒;一座座水库在晴空下像一面面镜子,映照着渔家女美丽的笑脸。这就是东海,一个让你产生无限遐想的地方,一个动动手中的笔就会生出精美文章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家朱自清!竟然出生在连云港这里!他的嫡孙来寻根......
百年朱自清“回归”故乡东海县
【诗歌阅读】《独立》精选35:中国民间现代诗歌简史……
2020年齐鲁文学社福建分社周年庆典(古诗合集)
访谈录 惠风和畅.诗船远航 ――记Anna惠子和她的诗 作者:薛锡祥
写诗就像是唱歌,总不能一直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