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佳作赏析】祁金利:让人民感动的作家

当代作家张登宽先生剪影

            让人民感动的作家

              一一读《张登宽新作选》有感

                文/祁金利

在枣庄日报社,大家都亲切地称张登宽为“老师、老大哥”,大家从心里服气他,佩服他,尊重他。他普通得像路边的小草,高大得如森林里的参天大树。因为长期在高校工作,我习惯把才高德劭的人称为老师,因而我也一直称张登宽先生为张老师。

张老师出生于农民家庭,用他的话说,“是在盐碱地长大的。”他的故乡过去是盐碱地,遇到泛大碱,颗粒无收。那年泛大碱,父母亲逃荒来到南京一个叫“一枝园”的地方落脚,因爬火车,路途颠簸,在大娘婶子围着的“人墙”里提前生下了他,当时夜深漆黑,他排行老四,取名“四黑”。乡亲们说,生时不吉利,以后没有好日子过。有几件童年往事,他至今记忆犹新。那次母亲外出,他偎靠在邻居王家门旁看他家人吃水饺,王婶硬是用眼将他瞪得哭着低头走了;小时候他长得又白又胖,惹人喜爱,一个无后的资本家要用一辆两头骡马的马车换他,乡亲们纷纷上门祝贺,父亲却坚定地说,老婆孩子不让人,田地边子不让人;呀呀学语时,他跟随母亲上街走丢了,全家人和父老乡亲在大街小巷找了一个多星期。那天深夜,父亲沙哑地呼唤着他的乳名,他哇哇地大哭,父亲冲进来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文革”中,他随母亲到上海堂舅家找书读,因堂舅是“反动资本家”,正被人双手绑着头戴高帽押着游街;一天,他正读着普希金的诗,做了居委会主任的父亲受人诬陷,含着泪被押送回原籍,不久,他们全家也被迫回到了老家。后来,父亲虽被平反,但从此染上重病,一蹶不振。喜爱诗词的父亲和出身书香世家的母亲,一直严格要求他“诗书继世长”,12岁那年家乡旱改水,水稻获得丰收,父亲让他以此写首诗,他一气呵成叙事诗《传喜讯》,被《淮海报》《新华日报》先后刊登,后又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乡亲们称他为“神童”。张登宽十四、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疾病去世,母亲后来积劳成疾,也离开了他。成为孤儿的他,经常饿肚子,几次被饿昏。他曾只身爬火车去乌鲁木齐表哥那找工作,坐在连接车厢之间的车轴上,几天几夜,全身似乎被冻僵了,险些丧命。他爬火车去南京、合肥投亲,失望而归,只好又回到故乡。他几乎天天写诗,在父亲生前他曾写了首叙事诗《大道越走越宽广》,父亲多次提出修改意见,说这些意见“仅供参考”,后来这首诗被选入《江苏诗选》。

“文革”中,到处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当时刚满15岁的他,在生产队执导了话剧《六号门》,演出几十场,又在大队宣传队做编剧、导演,在当地很有点小名气。因此,先是被贫下中农推荐做了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员,后来做了民办教师。那年,全公社水稻突生稻飞虱,大面积减产,有的地块颗粒无收,上级追查,公社组织专人写报告,但多次未被上级通过,有人提议张登宽来写,谁知一稿竟通过了,成为传奇。他带的班级,考试比赛成绩超过了公社中心校,在当地一时成为佳话。由于个别人私心作祟,他做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员、民办教师5年,分文未得,全靠亲友接济,他既不说,也不找。有人说,他只要送瓶当时廉价的“洋河大曲”,就可以和对方握手言和了。从小就倔强的他,只屈服于缪斯。由于出色的工作,他被批准为正式教师。“文革”后,一位副乡长从县教育局为他要来了300元的补助款。当然,这是后话。那年,全县重点中学土山中学缺少语文教师,一时调不到人。从山东解放战争过来的老革命,曾做过邳县副县长、县中校长,当时为教育局局长的王民提议:教学成绩突出,作品选入过小学语文课本的张登宽,可以调来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土山中学进人很严格,有人担心张登宽能否胜任,他专心致志,全身心扑在工作上。这一年,两个初中毕业班升学考试,每班都是50余名学生,张登宽所带的班级只有几名学生落榜,全校轰动。县教育局在土山中学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张登宽被评为优秀教师,被安排作经验介绍。至今张登宽有个难以弥补的遗憾,直到王民县长去世,他都未曾拜访过他。同时,张登宽一直坚持业余文学创作,经常有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他和人合作的刊载于上海《萌芽》杂志的报告文学《中原拍卖录》,获“萌芽”文学奖,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为电视剧,他也被选为邳州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后经学校推荐,统一参加文化考试,他被徐州师范学院录取。这些年来,他参加了古汉语考试、教师资格、记者资格、英语考试等多达数十项严格考试,都顺利过关,也因此被称为是自学成才的典范。

张老师结婚后,他的头胎男孩不幸夭折,爱人忧郁成疾,辗转多家医院,仅医药费就是个难题。虽是中学教师、业务负责人,那时还是民办教师的他,每月只有不到20元的工资收入,入不敷出,靠借债度日,直到转正。当全村人盖起了砖瓦平房或楼房,他家仍是土墙草房。家中养的鸡下蛋,舍不得吃,都是爱人拿到集市上卖了换回油盐,孩子们的衣服是亲戚给买的或送的旧衣服。他自己穿的衣服都是带补丁的,身上带的钱未曾超过二十元人民币。

家庭虽困窘,但他仍笔耕不辍且成果累累。他与人合著的有关民办教师的报告文学《第三世界的“难民”》,也是他个人生活的写照。他曾因写诗悼念周总理,被关了三个多月的学习班;因同文友成立远方文学社,虽然得到了冰心等许多老前辈、诗人作家的关心和支持,仍因有人告密被“内查”,他们苦苦上访两年多,才得以“平反”。有人劝说这不过是“内查”,何必这么当真。他说,政治上决不能留下任何“污迹”,即使后来他做了党报记者,因为太爱诗,也遇到了不少纠结的事。他坚持诗就是诗,不能成为正义的叛徒,嫖者的奴隶。难能可贵的是,无论阳光灿烂还是风霜雨雪,他总是微笑面向学生,面向讲台,面向社会,他的作品始终充满阳光和朝气,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1989年秋,张登宽以中学业务负责人的身份调到枣庄日报社,先是做了十年的文学副刊编辑。他一个人工作,养活一家人,没有工作的爱人和三个读书的孩子,租着房子住。他两个哥哥在农村老家且年老多病,他还要接济他们。困难可想而知。报社一位副书记主动对他说,你爱人可以到报社干临时工,减轻一点家庭困难。张登宽说,报社不少职工孩子没有工作,应先安排他们。她的爱人至今只拿低保。报社看他家实在困难,救济他家300元钱,那时他是全报社家庭经济负担最重的,他没有接受这笔救济款。报社每次救灾捐款却一次少不了他,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还经常从自己的工资中,给困难的业余作者买稿纸垫付来往路费,住宿招待。他见到弱者就同情,甚至流泪。看见乞讨的老人、孩子,总要掏钱给他们。他好打抱不平。一次乘车途中,一位年轻人欺负一位体弱的老年人,他当众斥责那个年轻人,那人下车时说,我认识你这个骑破“永久”车的记者。后来开车故意撞他,幸亏他躲得及时。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

因为工作需要,张登宽被调做记者,除了报社安排的日常采访外,主要安排他写大稿,仅在市纪委就写了近两年,连上了三个头版头条,被称为“反腐三章”。全市每个部门他几乎都写过,少则半个月,多则一年甚至两年,成为写大稿、专稿的“专业户”。他经常接受的采写是时间紧、任务重的稿件。他写的稿件,上过《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求是》《人民文学》《报告文学》等媒体和文学杂志。有次,市里有个对省电视宣传专题片的任务,已组织有关人员采写了近两个月,但审稿未通过,距离上报时间紧迫,他“临危受命”,不辱使命,夜以继日地完成了任务还获得了奖项。有家企业,对报社写的文章不满意,要撤回已签订的20多万元的业务合同。领导急了,紧急召回正抽调在省里写稿的张登宽“速回救场”,他又连续奋战,他累得腰直不起来,茶饭不思,赶写出了“系列广告稿”。刊登后,这家企业十分满意,非但没撤回合同,还追加了一笔广告费。一对耄耋之年的夫妇,因儿女们不孝,找到张登宽要为他们“伸冤上诉”,诸如此类的事,他都“俯首甘为孺子牛”;有个黑社会头目,当面威胁他说,你再敢管闲事,就敲碎你的脑袋!张登宽将头伸过去,“你现在就敲,否则马上还要揭露你的丑恶!”说得掷地有声,毫不畏惧。这个黑社会头目见到站在面前的是一位真的不要命的硬汉子,便灰溜溜地转头走了。张登宽就是这样地“横眉冷对千夫指”!有个土豪找到张登宽,说只要给我写部树碑立传的报告文学,就送你辆桑塔纳,当年一辆桑塔纳,这在当时可以换好几套商品房呢。张登宽大笑着说,你就是将整个工厂给我,我也不稀罕!有人说,张登宽是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不识时务者”!在近三十年的记者生涯中,他一直被稿件压迫着,未曾过个完整的节假日、星期天,也很少过问家庭的事,至今孩子们对他仍有怨言,可他未曾抱怨过谁。他说,记者的活就是写稿子。常年的超负荷工作,他未老先衰,面黄肌瘦,累得生病、失眠。有一次,赶写一篇万字大稿,站起时当即摔倒了,幸亏有同事在场将他扶起来要送他去医院,他愣是没去,硬撑、硬扛,是他工作中的秉性。同事建议他报“工伤”,他当然不同意。有关领导要他将看病的钱报销,他说没留发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张登宽老师受枣庄市委宣传部指派,深入革命老区——枣庄市山亭区采访,用一年多时间采写了山亭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山、悲壮与辉煌》,光明日报社和枣庄市委宣传部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有中央领导同志、首都文艺、理论、新闻界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的一整天的作品研讨会,作品讴歌的“山亭精神”轰动京华。我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带领十几名同学慕名前往山亭区开展实践学习活动。也正是那一次,我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张登宽老师。记得我俩住在一个房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天文地理、三教九流,畅谈到了深夜。他的博学谦逊、大气厚道、真诚正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4年,应许多老革命家和读者的要求,山东文艺出版社再版了这部作品,笔者至今读来都心潮起伏,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研讨会刚结束,就有许多人热情邀请张登宽到他们的单位工作。当时,他想去某军区创作室,可经过再三权衡,他还是回到原单位,继续坚持“三贴近”,继续为时代,为人民鼓与呼!

后来,张老师深入到山东省17地市及四大企业采访两年多,采写出版了在全球首个用报告文学单行本的形式,报告一个省的老龄工作,引起极大反响。用《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辑、著名文艺理论家刘润为先生的话说,“在一般作家不愿涉足的领域发掘出文学瑰宝”。原《人民文学》主编、著名作家程树臻先生曾在《文艺报》专门撰文,称张登宽是一位“全方位深入生活的作家”。

张登宽是一位充满忧患意识,真正站在时代前沿,为劳动大众不懈鼓与呼的作家。他说,绝不能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绝不能对人民的呼声无动于衷,绝不能亵渎诗人、记者、作家的名声!在创作上,他曾幽默地说,吃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创作,贵在一个创字,得敢于创新,敢于写别人没写过、不敢写、没能力写的探索题材。他长期坚持“三贴近”,坚持创作上既不雷同别人,更不雷同自己的创新风格,高举探索的旗帜,攀登文学的高峰。几乎他的所有作品,都充满了探索和发现。张登宽在小说、散文、戏剧、新古体诗等领域都有建树,是个多面手和复合型创作者。他的为文一如他的为人值得称道,可以说德艺双馨。虽然在一度流行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声色犬马、宫闱秘史,一度流行文化快餐的文坛上,他这样的作家并不总是被关注,但历史的江河奔腾不息,无法被时光冲淡的是精神的凝聚,价值的沉淀。从张登宽身上,从张登宽的作品中,笔者感受到的是家国情怀,大我的境界。仅以他自己或和别人合作的报告文学为例,提出的都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反映的都是重大的社会题材,而且大都是系列组合,都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关注。其中有被称作中国“打拐第一枪”的、由三个长篇组成的《风暴三部曲》;有被称作“中国第一忧”的《当代“老贫农”》;有为民办教师“第一次冠名”的《第三世界的“难民”》;有第一次聚焦农村宗教问题的《乡村宗教热》;有“第一次拥抱”的《拥抱缪斯》;有歌坛“第一奇观”的《倾斜的舞台》;有“中国第一问”《谁来救救救孩子》;有第一次全方位展示英雄模范的中国108条好汉的《你就是一个世界》;有“第一次反映雷锋班长”的《证明雷锋》;有全国第一次“三个头版头条”的《反腐三章》;有亘古少有的个人大调研、三部单行本合集的《田野调查三部曲》;有被称作“天下第一断想”的《文学创作断想一万言》,等等。这些作品涉及众多领域,多是首创、唯一。无论从题材、立意、审美,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让人震撼的同时,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你会发现,这些领域都是一般作家不愿涉足的。

张老师的创作、创新,来源于他多年丰富的阅历,深厚的思想修养、文化素养、艺术学养,以及信仰的力量。他曾说,我这辈子就干了四件事:教书、编辑(书)、读书、写书。他做中学教师及业务负责人共计18年,做了近30年的编辑、记者。可以说教过万名学生,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撰写了万篇文章,影响了万千读者。张登宽从事的职业,以及养成的职业精神,为他的探索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他终身取之不竭的财富,他是位名副其实的学者型记者、诗人、作家。有位专家说,别说写了,让很多人读万首诗、万句断想,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张登宽是一个真正的拥抱缪斯,热爱诗歌的执著者、创作者。他的诗歌创作,也是一枝独秀,被称为诗坛奇葩。他大学毕业后,在繁重的教学及业务工作之余,仍然坚持业余写诗,读者可以在《人民日报》《诗刊》等刊物上读到他的短诗。或许是厚积薄发,或许是他的坎坷困苦经历,他的6000行带有自传性的长诗《拥抱缪斯》,经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认可与关注。他曾做过10年的党报文学副刊责编,组织过多次诗歌活动,培养了众多的诗歌作者,因他对诗歌事业的贡献、奉献,被授予“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是当之无愧的。

近年来我们在报刊上读到他不少的哲理微型诗。顾名思义,哲理微型诗,就是带有哲学思辨的微型诗。张登宽的哲理微型诗,有的是三行,有的是两行,甚至有的是一行,有个别诗,因篇幅稍微长一些,可视为“哲理微型散文诗”。总之,这些诗不同于那些三行爱情诗及三行微型诗,根据表达需要决定形式,不拘一格。2017年8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张登宽新作选》,其中主要是哲微诗2000首,这次出版的《张登宽新作选》之“哲理微型诗一万首”,实际上是10400首哲微诗。其中包括上次《张登宽新作选》中的2000首,形成了一股张登宽的“小诗现象”。这些诗主要是现场与感悟,属自由体新诗探索。作者依然保持了探索和创新的风格,面对大千世界,生命的呐喊振聋发聩。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敏锐的艺术感受,抒情和哲理性的语言,如画的描绘和丰富深蕴的吟唱,历史的品格和文学的魅力,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清新简洁的感悟,构筑了历史和诗歌价值的完美统一。虽然是自由新诗的一个后起之秀,但已展现了新诗新的可能,未必不是一条探索成功之路。《张登宽新作选》之“哲理微型诗一万首”,不仅给人以人生真谛,而且给人以美的滋养,我相信会得到诗歌爱好者和广大群众的喜爱。

张登宽是一位探索者、创造者、奋斗者。他做民办教师,因教书育人成绩突出,邳州市委曾专门召开常委会为他转正;他做记者,作品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研讨会;他做作家,参加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成为中国作协会员;他做编辑,被中国报业协会授予优秀编辑;他做诗人,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他工作成绩突出,被枣庄市委、市政府多次记功、嘉奖,还被评为山东省廉政宣传先进个人。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血。用枣庄市委一位老领导的话说,他是头“老黄牛”。也有人说,他是“胸前挂满勋章的乞丐。”用刘润为先生的话说,“由于他的创造,不去迎合市场和时髦,至今未能在文坛上取得应有的地位,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对于张登宽来说,令人遗憾的事很多。他著作等身,却债台高筑;他力行奉献,不求索取;他多愁善感,不入庸俗,不善社交,更不会称兄道弟;他不懂得矜持和圆通,童心未泯,具有非常典型的诗人气质和磅礴的诗人激情;他爱憎分明,坚持正义,有尊严地活着;他做人大度,有大海胸襟,厌恶小肚鸡肠;他性格朴素,穿着朴素,从不张扬;他做人阳光,作品阳光,给人温暖;他鞭挞假、丑、恶,颂扬真、善、美……他至今不识秤,买东西不讲价钱,不知自己工资多少。到报社工作20多年后,在好心人再三劝告下才参评副高职称,有的年轻同事已是正高了,而且他被评为副高后,从此不再参评。他说,曹雪芹是什么职称,什么级别。由于他的倔强和坦诚,连不理解的人都震惊和佩服。当下这种人凤毛麟角,物以稀为贵了,因此被人称为“长不大的傻子”。我想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傻子”!这样的傻子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但我们相信这样的傻子一定会多起来!

在报社的一次改革民意测评中,130人参评,他得了128票,全报社得票率最高。有人说,他是前行路上的“永动机”。最近,正当他整理哲理微型诗一万首、文学断想一万句时,突发脑梗阻被送往医院救治,他说是缪斯挽留了他,没想到一个月后,他因脑梗阻复发被120送进医院抢救,当时他已昏迷不醒。抢救过来后,他却嘱咐家人,不要告诉任何人,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当时唯一在场的老朋友泣不成声。我们祝愿张登宽老师早日康复,这位让人敬重、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诗人!

(祁金利,现任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研究员。)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疫”征文】【首席作家】【河南】王长伟丨诗四首
张跃林
【西南作家评论】未 弋/文学长廊的坚实足音
致和谷先生的“七十岁”和“五十年” / 张念贻
【诗晚参赛】王永峰《爱上西塘》与张笑蓉《赶赴一场盛大的水宴》(附视频)
一盘饺子的故事(微型报告文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