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鉴赏】在独特的语境中抒发情怀一一读徐岩松《春光下的月色》

        在独特的语境中抒发情怀

   一一读徐岩松《春光下的月色》

                    陈德民

     阅读手中这本《春光下的月色》,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作者徐岩松虽是一位在校的大学生,但他以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将自已的见解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其作品基于作者对时代大背景的感悟和对现实生活的洞察,力求在独特的私有语境中抒发悲悯苍生的情怀。所以,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并呈现与众不同的心理、气质和文化信息。

     作者徐岩松认为,随笔皆为人生,百态即是生活。因此,他在选材上,可谓用足心思。在他的眼中,时代变迁的各种情感、现象都是文学创作的很好的切入点。在《邹三》一文中,作者将邹三爱热闹却很孤苦伶仃,每天定时定点的到小公园“游荡”,遇到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能聊上一会,即使吃饭也不愿意回到只有自己的空空的家,会跟随着农民工到小餐馆排队就餐。在作者的笔下,一个空巢老人的孤独、寂寞以及被社会边缘化的无奈,描写的淋漓尽致,主人公邹三的人生际遇令人同情,发人深思。

     在《春光下的月色》一书中,那些梦幻视觉以及颇有节制的抒情,既有作者对美学传统的传承,又有他对探寻现代文学理念与技巧的把握,以尝试形成他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如《最后一份报纸》的老贾是老漂族的代表,为了孩子他选择走进都市,却最后因为难以融入都市现代物质生活的快速变化,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故乡。这种作品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想象力,有着原发性和原生性的思维张力。作者保持的是直视动态生活和人心、和对普通群体的细节观察。所以,他的创作里隐涵着两种撕裂,一是写社会的撕裂,社会阶层、社会力量的撕裂;一是写人性的撕裂,内在的,精神的撕裂。在这种撕裂里,可以感知作者未来的写作空间。

     书中《真相》中的主人公问心,因为网络流量等社会原因,她被恶意信息发布者推到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无知、从众的键盘侠们,生生的将这个无愧的问心推向死亡,最终迟到的正义来了,却终不能让这个姑娘回来,这是作者对网络暴力的控诉。可见在作者的文学世界里,构成了一个连绵不绝,跌宕起伏的“问心”之旅,在这个过程中,细致入微的现实空间与虚幻浪漫的乌托邦空间是互相依存的。正因如此,作者才能在一个有“爱”的心灵家园里,穿越现实的雾霾去做拯救人心、人性的事情。从这个视角来看,“问心”之旅也是对现实的拯救之旅。

     我们在阅读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其独到的美学敏感与洞察,表现风起云涌、幽深曲折的时代的存在与焦虑、历史与反思、世像与嬗变等主题,引导读者共同认知生活与存在的本质。在《朵朵的梦想》一文中,作品以痛感的文字触摸,揭示了当代千百万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朵朵是一个本该活泼却十分安静的孩子,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相对于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她更喜欢和洋娃娃打交道,似乎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以求安全。作者“给朵朵过了一个生日”,从期盼生日的字里行间里,阐述了这个与同龄孩子不同的小姑娘,心底的期盼是什么,谁可以掀动她心底的波澜。道出了留守儿童的内心苦闷与祈盼。也表明了作者坚定的价值立场,出色地呈现出复杂大背景下对人性的理解与期求。但他并非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很多社会现象进行批判,而是如同珀尔修斯那样飞入另外一个更高的空间,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社会,描写生活。

     《春光下的月色》使作者的情感得到释放,精神发生升华,心灵找到归属,代表着作者介入和追踪当下火热生活的勇气和担当。敢于和时代同行,敢于把自己对现实的思考用文学的方式直接表达出来。他对现实的关注,在于他既能融入其中,又能跳脱出来,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让他在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精微性的呈现上表现的更为精妙,因此,作者的写作是一种生机勃发的,青春洋溢的文学。

     不可忽视的是,在当代一些青年作家中,往往只满足于对社会表面现象的描述,缺乏对社会深层次本质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使得作品对破解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的见解不够深刻。这种游离于社会表层的创作态度,在本书的某些篇章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但瑕不掩瑜,阅读《春光下月色》,我们会觉得作者正因有了这份书写者的人文精神,他的写作便形成了那种将个人生活直接拆解用于文学创作的类型。所以他的作品中作者的主体形象、语言温度、情感投入都有所不同。抱持着自我的那份难得的本真,让读者从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陈德民先生剪影

陈德民艺术简历

陈德民  笔名陈柏年,字儒家。作家、评论家,高级编辑。1992年个人新诗集《心的雨季》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1998年以后,曾先后创办中山文学院、南京远东书局和连云港市朱自清研究会,专业从事文学创作、研究和图书出版工作。多年来,陈德民主编的全国各地作家的各类文学作品专著达2400多部,被国内多家出版社出版。在古城金陵的20多年时间里,他先后在《文艺报》《文学报》《中国作家》《散文选刊》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40多万字;创作并出版长篇小说《情归何处》《使命》《云台山传奇》《红杉树下》,散文集《人生之旅》《柏年散文》、文学评论集《诗词鉴赏与解读》《灯下夜读》以及旧体诗集《吟金陵》《逸耕斋诗钞》等共10部作品,为南京这座“世界文学之都”锦上添花。为了纪念南京解放70年,陈德民历时三年创作的1280行七言古风体长诗《印象南京》被《大家教育周刊》2019年6月发表后,又被《中华文化》和《南京诗词》杂志全文转载,新华社还为这部长诗的问世发了新闻报道。陈德民用20多年的时间搜集素材,访问了一百多位曾插队下乡的知青,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杉树下》,再现了一代青年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勇于拼搏的人生励志传奇。该书2019年底被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全国一百多位作家、评论家纷纷撰文对这部小说进行评论,称《红杉树下》是“穿越两个时代的一段'民族秘史’”,“是知青文学题材的突破,在叙事方法和对时空技巧处理上饱含匠心”。《文艺报》《文学报》《南京日报》《小说评论》《博览群书》《中华文化》《江河文学》等二十多家报刊发表评论文章,对《红杉树下》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技巧进行了理性的探讨与深入的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丑奴儿 · 春光
席海亮丨心中有爱 不负春光
年画:《春光无限好》,作者:张文学(70年代)
日志网络版楹联鉴赏大典下卷二
荷塘:原来应该这般美丽
二溜子的回忆||作者:陈德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