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洪涛:我心目中的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1898.11-1948.8)


我心中的朱自清

朱洪涛

我不知道我是从什么时候喜欢这位作家的。他定格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就是那厚厚的两片嘴唇,一看就是个老实人。史学家顾颉刚听说朱自清去世的消息后在日记里对他的评价就是一个少有的忠厚人。

忠厚是认识朱自清的一张名片。忠厚人的面相一般圆润,面部器官没有特别不和谐,但总有一个部位很有特点。忠厚人往往老实含羞可爱。吴组缃回忆过朱自清一个事情,说他们这帮学生忙完考试后就到学校大礼堂前晒太阳,喜欢胡闹的学生看到前面有人走过,大家就齐声对着他喊“一二一”,来人如果不明就里,乱了方寸,很有可能和着喊声,迈起练兵操的步伐,窘相毕露,学生的笑闹声就越发大起来。这时朱自清走将过来,“同学们照例向他喊起'一二一来,最初他还不在意,仍是一本正经的走着。但随即他就理会到了,一时急得不知所措,慌张地摘一摘呢帽子,向台阶上连连点着头,满面通红的逃开了。”想想清华老师朱自清这幅样子,并不会觉得他很丢脸,反而有趣至极。这种事情假装不来。好像也说明忠厚老实人应变能力不太强,面皮太薄,经不起玩笑。

以前到扬州与朱自清之孙朱小涛先生聊天,一见面感觉祖孙还是有一点相似,不过最大的不同是朱小涛先生高高大大,一米八几的身高,朱自清则矮矮的中等身材。朱先生十分客气,初次见面便请我吃鱼翅,他虽没见过祖父,不过听祖母讲过不少,说朱自清读书很用功,家里穷了后冬天看书冷又买不起棉衣,便把袖口裤脚扎起来防止风灌进去。早上洗脸还在旁边放一本书看。

忠厚的人一般认真,坦荡,实诚,不耍心眼,是是非非分得清楚,有时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甚至自卑。朱自清在《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一文评价自己的写作是半身不遂的病人,臃肿得可怕。我想一个人再怎么谦虚也不会谦虚到这个份上,他说得也许是客套话,但实在是过度了。后来他去世了,有那么多人写文章怀念他,真情发露,一看就不像是命题作文。我想一个人说他好不算好,十个人说他好也不算好,很多人说他好那他就是真的好,朱自清就是这样一个人。原因何在,忠厚应该是其中一个加分项。

因此我是怀着忠厚老实的好印象去读他的散文,果然文字里处处能看到“我”,有颗纯纯的心跃动着。他那篇名满天下的《背影》,我读了无数遍。在读过多少次之后我萌发出一个想法,让学生模仿《背影》写作一篇文章,很遗憾的是,失败的居多。朱自清写的父亲送他这件事发生在1919年,动笔写成是1925年,时间隔了这么久,想必朱自清在心里把这事磨了很多遍,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情感的发表才绵长悠久。朱自清采取四面包围法写背影,他先说祖母过世,父亲赋闲,心境不好,开篇这些不好因素的铺陈,最后指向那个平凡之家父子亲情的可贵可感。学生的仿作情感都有,但写不细,写不真,空有情感,显得干瘪而乏味。这样反见《背影》的确高明。

在《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中,朱自清说二十年代文坛的散文创作很丰富,各样风格都有,“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这每个词语后面都能找到对应的作家。在散文蓬勃发展的年代,朱自清也是他论述的多样风格中之一种。他并不像他自己说的,“才力的单薄”。他的散文写作实在是多姿多彩。有朴素真挚的,有字斟句酌的,有飘逸潇洒的,有规规矩矩的,有讽喻世人的,也有笔法曲折的。如果说他先前的散文还有一些不自然的痕迹,到了以后尤其是四十年代,感觉是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好像老僧入定的样子。

好朋友杨振声在《纪念朱自清先生》一文中评价他是“从头到脚的一位散文家,就只为了他的中庸,他的散文才真真做到温柔敦厚”。“他的文章没有惊字险句,也没有废字败句。没有奋郁不平,也没有和光同尘。有的是讽刺但不是刺激;有的是幽默但不是冷嘲。”杨振声观察到朱自清散文写到后期注重北平口语的借鉴,写文章贴近口语。这个观察颇为中肯。散文这种文类古已有之,新文学这二十年的发展下来,散文也是较早地繁荣起来,从语言层面讲,雅则雅矣,但却失了语言内里生命力的跃动。用杨振声的话说就是这些年“不中不西”“不文不白”的改造,虽然是通行南北雅俗共赏了,但没了灵魂。朱自清是一个中庸之人,他的见解是散文语言的发展要以北平话为底子,辅以普通的语言和学术的词汇,融合贯通。从文章的层面讲,语言要做到活泼亲切,没有俗气和贫气,不能疙疙瘩瘩别别扭扭。

1935年朱自清写过一篇叫《什么是散文?》的文章,他认为散文要写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判断力”,要把生活的面扩大扩宽。从朱自清一生来看,他一直执着地观察人生看取人生,把生活的感觉写进了文章,尤其是四十年代流寓西南边地,心境环境的改变,让朱自清的文章平淡了隽永了。四十年代朱自清的文风很明显的转变是文学性散文少了说理性散文多了,谈读书谈学问谈语言的文字多起来,字里行间流动着一股慢慢说的感觉。今天看来朱自清谈的一些话题也许卑之无甚高论,好像一个邻居的北京大叔在跟你平平常常说一件平常事。可是,你就是想听。朱自清1943年写过一篇《人话》的文章,文章原意是说北平人彼此动气往往会说,“你懂人话吗?”,朱自清由此引申开去,“人话”其实讲究的是恕道,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用来形容朱自清的文风尤其是四十年代写作的文章上,“说人话”大概是最接地气的形容,不矫情不做作,力求人人可懂。这很有点像二十年代北大同人收集歌谣,向民间学习一样了。峰回路转,还是回到生机勃勃的民间借语言。

朱自清早年的作品像一个文学家的创作,四十年代的文字更像是一个学者的研究。要问我喜欢哪一个阶段的朱自清,我想说都很喜欢,早期的文艺抒情,浓淡相间,肥而不腻,后来的清通可读除尽火气。散文这种古老文体在朱自清那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本文为江苏理工学院社科基金“五四新文化中顾颉刚文艺观念研究”(项目号:KYY21508)阶段性成果。】

本文刊发于《中华文化》杂志2022年8月号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朱洪涛,男,1987年生,,文学博士,大学老师。曾在《读书》《随笔》《书城》《光明日报》《南方周末》等海内外报刊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民族化的语言,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
北京:四九城里的风流岁月-- 孙晔(已分节收藏)
小谈散文中的美学
朱自清散文的题材类型和主要艺术特色
匆匆(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