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百家]下洋纪事

下洋纪事  

                             (广东)

原野叠翠,田亩金黄。“菠萝的海”的海边上,高耸的雪白风车悠悠地转动,小叶桉嫩绿柔软地迎风招展,云雀欢叫着起起落落,一只山鹰像是被谁家小孩牵着线停飘在云朵上,往来的小轿车艇仔一样无声地穿梭在绿波碧浪……面对这如诗如画、莺歌燕舞的迷人景致,我有一种久违了的兴奋异常。

啊,下洋!将近60年,我不曾亲近你了!


下洋是我的故乡徐闻县境东部的一个小镇。记忆撩开往年的幕帷,映入眼帘的几乎是红土地上低矮破旧的黑瓦房和灰皱着苦脸的茅草屋。那年月,为了接待前来造访的我,在地塘小学当教师的我六叔,还有在后拨下乡当知青的朋友向晨,他们天没亮就跑到龙江塘去守候归港的渔船,买回一些我看了欣喜非常的海鲜,而后难得一回地大饱口福。

现在说起来还觉得惭愧,此前我对下洋的印象,仅有这一面之缘。

听说近年来,徐闻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深入县各个革命老区,为促进乡村振兴做了大量的工作,游子在外的我甚感欣慰。因此,今年金秋十月,促进会张宗洪会长和曾权秘书长邀我去下洋革命老区采风,我欣然应诺。

当我走过下洋镇,走过“下洋武装起义”激战的边坡,走过“下洋革命史迹展览馆”的墩尾,走过粤桂边纵队驻扎过那屋、走过交通联络情报总站的枝仔,走过徐闻临时工委伏击国民党军的后桥,走过林飞雄烈士故居地塘,最后走到建立抗日游击小组并在徐闻县第一个建立村党支部的下港,在那棵树龄一百多年如今依然枝繁叶茂的榄仁树下歇息和座谈时,我走过下洋,犹如穿越时空一般走进了下洋的历史。

张宗洪说下洋这段历史,是烽火岁月的光辉历程,是遗存乡村的红色印记,更是一曲融入血脉的革命军歌。在下港村,他指着村委会院外红艳艳的五色梅说:“五色梅一族族地开在一起,颜色才能红艳如云霞。下洋是徐闻革命最早的星火之地,1939年冬,下洋地塘村人、共产党员林飞雄从逐溪回徐闻进入下洋中心小学任教,以讲台为阵地,向学生灌输抗日救国思想,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真面目和罪恶行径,从此抗日烽火熊熊燃烧,下洋一度成为徐闻抗战时期的'小延安,吸引众多有志青年男女投身抗日并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说起这段历史,说起林飞雄,年过后70的张宗洪眼光炯炯有神,情深意动。

坐在一旁的曾权,唱起了当年林飞雄根据当地典型事例编成后在群从中广为传唱的雷歌:“快与日本鬼子斗,杀他难逃无归路。保国甘当刀下鬼,不愿做个亡国奴……

张宗洪接着说起了林飞雄的事迹。他说,林飞雄出身于下洋镇地塘村一户富裕之家,父亲一生以教书授学为业。林飞雄从小对贫苦大众抱有同情心,爱憎分明,勤奋读书。在省立中学读书期间参加了进步团体“读书会”,接受了马列主义,并与进步青年组织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回徐闻后先是在下洋中心小学任教,宣传抗日,后又打入徐闻国民党县政府任教育科科员,利用工作关系继续介绍和安排外地共产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到徐闻工作,先后培养或介绍了一批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林飞雄于1943年出任前山中心小学校长,到任后把前山小学办成共产党组织的活动基地。国民党徐闻当局发现林飞雄的革命活动后,先是威胁恐吓,后又封官许愿,企图收买他。林飞雄不为所动,还进一步动员他父亲卖田卖地,资助党组织购置枪支弹药,发展革命武装,同时动员家中弟妹出来一起革命。国民党徐闻县当局见无法阻止林飞雄的革命活动就解除他的职务,驱逐他介绍进入徐闻的外地教师。林飞雄按组织指示到遂溪工作。

1944年冬,中共南路特委派遣林飞雄从遂溪返徐闻到下洋开辟革命新区,准备配合南路人民解放军举行武装暴动。下洋地塘村是林飞雄的老家也是革命活动的中心,群众基础好。林飞雄便选择地塘村做为南路人民解放军南下徐闻的驻地。经过宣传发动,地塘村民众腾出许多房屋,捐出许多粮食,迎接南路人民解放军。部队到达下洋时正值风雨时节,林飞雄顶风冒雨,带领地塘村民众给部队送大米、猪肉和青菜。南路人民解放军大队长支仁山是一位血气方刚又幽默豪爽的汉子,笑着对林飞雄说:“你们徐闻人真好,对我们解放军就像对亲人一样!只是,你们徐闻的红土啊太粘人了,甩都甩不掉,还是遂溪的沙土好,走路轻轻松松。”林飞雄说:“支队长,克服一下,明天太阳出来,路就干成铁板了。”支仁山说:“那好,那打起战来就轻爽了。”部队在地塘住了一个多月,经过休整和训练,在1945年正月初一过年噼哩叭啦啦的鞭炮声中,举行了震撼全县的下洋武装暴动。只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武装起义受挫。支仁山大队撤退后,国民党军对地塘村劫光烧光的同时,放火烧毁下港村张宗洪堂兄张宗彩等人的宅舍20多间。

张宗洪说:“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夏天,林飞雄去东海岛参加雷州工委召开的会议,奉中共雷州工委指示率8名武工队员,押送一批重要物资返回遂南区,在民安镇西山村附近海面与敌人相遇,激战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张宗洪的叙说,今天回顾起来,无疑具有穿越历史云烟、发人深省的现实启示意义。

此时正是傍晚时分。金色夕光里,下港村民以及各地前来的赶海人,陆续涌向村前那片宽广、平坦的海滩。我们也起身往下走去,沿途只见在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促进下,下港村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不锈钢门窗铮亮耀眼;有的村民的小楼墙面贴有“松鹤延年”、“牡丹富贵”、“幸福之家”之类的瓷砖画,屋里铺了光滑明亮的地板砖;进村的门楼和迎接旅客的民宿正在忙碌施工中,一条水泥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了10多里远的村外,路灯像城里的街灯一样豪华。革命老区濒海渔村不断旧貌喜变新颜,老区人正昂首阔步,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光大道上。

 .........

杨宇,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路革命风云 系列】革命老区遂溪支屋村风云录
【作家专栏】支贤|触摸支屋红色印痕
徐闻革命老区枝仔村见闻:传承红色基因,老区村展新颜
【红色地图】也许你家附近这个地方曾经就是革命根据地!赶快晒一晒吧!
揭阳全市革命老区村有2106个
打算去看山看海的湛江人注意!这些旅游精品线路安利给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