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览群书丨丨刘必豪:愿你永葆梅香一一读陈雪梅《暗香沁雪》

愿 你 永 葆 梅 香

 一一读陈雪梅《暗香沁雪》

刘必豪

时值数九寒冬之际,打开《暗香沁雪》这本文集,顿感一 股春风扑面而来。

《暗香沁雪 》一书是中石化扬子石化集团公司高级经济师陈 雪梅女士的著作。

陈雪梅女士生于贵州省凯里市,在贵州林业部门工作十八 年。1986 年随夫调到南京工作、生活近 40 年。她自小喜欢阅读, 勤于写作。先后在各种报纸杂志, 媒体上发表散文、诗歌数百篇, 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翻开《暗香沁雪》,我们从一篇篇文章的字里行间, 处处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山山水水以及亲友们真实的情与爱。 在她的笔下,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充满挚爱和眷恋, 那种情与爱纯净得令人感动、憧憬和向往。

作者刚上初一时,作为一位生长于贵州苗岭山区里 12 岁的 小姑娘, 从没见过火车, 在姐姐的带领下, 从谷洞搭火车上贵阳, 她把第一次看到火车的那种惊心动魄和欢快,用笔描写下来。“吐 着大气从洞里奔涌而来的绿皮火车”“像一头斗气冲天、奔腾咆哮着冲进斗牛场的公牛”。是何等的生动和贴切,所以获得当职 校长的推荐和点评。

凯里,那个当时还比较贫穷、落后、闭塞的地方。虽然见 识少些,对现代发展方面的东西缺乏完全的认知,但是,雪梅 女士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则是无比的热爱。家乡,在她的 心中是那么地美,那么地有神韵。

说起自己上中学的学校,虽然清贫,但是“周围古树成荫,  溪水环绕,空气清新,是当时凯里近郊最美的山水田园。那是   当时凯里其他学校很羡慕的事情,是一段童话般的校园生活。” 作者心里有阳光,感觉也芬芳。

每当回忆起青春少年时光,儿时那美丽的校园生活都会给 作者带来美妙的回忆。她说:“青春作伴的时光,朝露纯静的校园, 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清贫如水,多少年过去,我还记得那苍 劲的松柏树林,环绕校园清澈流淌的九寨河和那宽大明亮的厂 房教室”。

从阅读《暗香晴雪》中,感觉作者雪梅女士勤奋好学,有 很好的文学功底。其阅历、经历都十分丰富,学识积淀相对写 作班的学员显得较为深厚,文字表达能力较强。如她在《最后 一张日历》中写到“每一张日历的翻动,也如同晚秋中一片片 落叶,它是具有生命色彩的。总有非凡的几片值得你拾起,轻 轻地收储抑或是夹在某本书页里,留得纪念”文章真实感人, 文采飞扬,如诗如画。

故乡,是一个人永远难忘的地方。也许,一个人的故乡, 就是一个人的根。长大后,不论你行千万里,落根何处,原始 的根却永远记在心上,终生难忘。

作者不仅对自己的故乡凯里有着深情厚爱,而且对她的第二故乡——南京,也有着朝夕相处,日月相照的深情。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暗香沁雪》,​陈雪梅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作者在南京工作、退休、生活近 40 年,她被这座“世界 文学之都”的历史文化所深深吸引和熏陶,写下很多她所见所 闻的篇章,赞美她称为第二故乡的地方。如在《绮霞之锦》的 文首她道 :“每触摸明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碰到街头巷尾的一块 石头,看到夫子庙的每一扇轩愰,朱雀桥里吹来的每一缕轻风, 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今生前世。南京古城犹如一座流动 宏大而丰厚的博物馆,只要你稍加留意即可眼界大开,寻找到令 你惊喜的瑰宝”。

雪梅女士对南京的博物馆, 名胜古迹, 名山江桥, 周边景点, 无数次的光顾流连,留下了无数的履痕。她在这些地方看春泥, 迎秋景,踏雪赏梅。如长期在紫金山翠竹音乐台与众多歌友展 歌喉,玄武湖边赏荷花,栖霞山上看红枫,头陀岭上领略古都 美景,老山深处探幽,她的每一步履痕里,都充满着作者对第 二故乡金陵的好奇和爱恋。

当她乘车驶上溧水石臼湖上的地铁长桥时,她为石臼湖及 湖上那逶迤雄伟的地铁大桥而惊叹,为湖上的日出日落而激动。 为干旱造成湖水枯竭影响周边养殖业的发展而忧虑担心。

她踏访古石头村、锁石村和南京周边的新农村。当了解到 明代朱棣企图为运阳山碑材至京城而杀死、累死 3000 多石匠民 工,以致附近埋葬死人的山丘被称为坟头山(今叫坟头村)时, 她不禁感叹道 :“一个朝代的兴起,统治阶级必定大兴土木,劳 民伤财,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作者用笔充分表达了对广大劳 动人民的同情。

雪梅女士对第二故乡南京的情怀从《江南神韵》的笔墨中 充分体现了出来。

写人,是作者文章中的灵魂。陈雪梅不仅对故乡充满深情, 她对故乡的亲朋闺蜜那种深情厚谊,也是令人十分动情和欣赏 的。

在《书画同源照凡心》中叙述了家乡不幸失去右手的残疾 老人聂刚时,作者对这位残疾书画家的刻苦努力不仅仅是同情, 更多的是欣赏和敬重。文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的书画独具一格。他的书法,臻于独到的用笔功夫,创作立 意高远,浑然大气,遒劲中蕴藏着灵秀和禅意,雄厚中显得洒 脱。具有典雅的书卷气息与灵动隽永的韵味”。因此,2017 年庆 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国家邮政部门印制的《和谐中国 . 香港回 归二十年主题个性邮票》和邮册均采用聂刚的字画设计。

雪梅女士对家乡的这位没有高学历、没有画室、没有进过 书画院、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工资、没有健全双手的艺术家赞 叹道 :“他唯独有一颗炽热追求艺术的心,有着一种安于清贫、 不慕名利,坚守自己的禅心如初的崇高精神”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并为家乡的这位人才而深感自豪,深表钦佩。因而,雪梅女士 在她的文章中阐述 :“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我不太赞成这 样的说法,苦难中活不出来的又如何获得财富?  ”“还是少点苦 难,多点机遇为好”。

雪梅面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着强烈的共情意识。她为笔 下人物的痛苦而痛苦,为笔下人物的成就而快乐。同时,她也 为笔下人物的坚韧不拔,积极求进而深受鼓舞。

她将聂刚比喻 :“犹如在石罅中挣破出来的一棵青冈树,已 然成为一棵大树,即使经过炉火淬炼,烧成了炭,他仍然是燃 烧得最彻底、最通透、最明亮的青冈炭,它还可以充分地再次 燃烧、再次发亮、再次通透。再次温暖艺术人生。”

当得知聂刚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种荣誉称号以后,作者雪 梅女士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 她为他高兴, 为家乡邻里高兴, 凯里,又多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艺术人士。

作者雪梅是一位十分注重感情的人,她热爱家乡的山水, 热爱对家乡有着非凡贡献的人才,她也深爱家乡的闺蜜,“小时 候,在同一个亲友往来的圈子里或家中闺房中,总有我们亲密 的影子相伴,一起成长,从少年时代到古稀之年,美好都印在 发黄的照片里,一直都保存着真诚的友情和关爱”。当“我”独 自去了上海,离家之前,“她们连续三天陪伴我,像陪伴远嫁的 妹妹,难分难舍,不是姐妹胜似姐妹。”情之深、意之切,令人 读来感动,难以忘怀。

作者的这本书,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写出了人与人之间 的情义。

比如《爱我的人走了》《我的三孃》《我的大哥》《缝纫机是 姐姐的闺蜜》等等文章,作者描述人物对象时,她并非用笼统 的笔墨、抽象的词句,而是真正做到笔尖有情,纸上有景,她 的文笔描述有着强烈的画面感,使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又如她在写六年级时,“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们的语文老 师兼班主任王泰琪老师。王泰琪老师是个失去左腿的青年,每 次进教室都用左手撑着夹在左腋下的拐杖一步一步走上讲台, 王老师上课从来不坐凳子,总是站得笔挺的讲课”。这里,一个 具有强烈责任感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这让我们看到边远山区 里,那些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而坚守信念的老师在培养国家下一 代时的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雪梅女士爱故乡,爱故乡的父老乡亲,因为出生腊月,她 的名字定格在一场雪与梅的情缘中,所以生性爱梅。自古以来,爱梅之人数不胜数,雪梅女士用心研读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关于 梅花的诗词佳句,她不仅喜欢冬天踏雪寻梅去各处欣赏各种梅 姿梅态,更是从观赏中学习梅的风骨和精神,铸成她在《暗香 沁雪》的五篇佳作。

自古以来,凡爱梅之人,因其爱之深,爱之切,常常会被 人尊称为梅君子。雪梅,不仅名中带梅字,她对梅的喜爱,足 可以让人也尊称她为梅君子。

哦,梅君子,愿你永葆梅的傲骨精神,并像梅一样,永远 散发着梅香!

一一一一一

刘必豪,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系教授,南京市作协会员,著有诗集《廋牛小诗》、散文集《廋牛行天下》,独创和合编教育专著十余部。曾在《东方卫视》开设专栏,宣讲教育讲座稿 120 篇。 曾先后被全国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疏影横斜月娥艳,暗香浮动洞仙翩。(原创)
回首西风,雪梅弄色冬意浓
《诗乡小苑》总第201804期(彭泽家园网原创作品集)
朗诵 | 醉雪梅
五瓣仙衣雪剪裁,芳踪未见暗香来
诗词丨9首冬梅诗词:踏雪寻梅,静待春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