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古代玉器中的龙文化

[转载]古代玉器中的龙文化

(2012-04-16 17:41:47)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zhuān xū)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螭龙,无角的叫虬。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兴隆洼文化的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8000年前。

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特别注意,龙有五根手指,有四根手指的就不是龙,而是蜥蜴鳄鱼之类的动物。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左传昭十九年》: “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

《礼礼运》:“鳞凤鱼龙,谓之四灵”。

《庄子列御寇》:“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骊龙颔下。”这些都是古人对龙的描述,给龙赋予了神秘的色彩。

首先我们来研究东夷玉文化中的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说起这件云纹玉佩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张凤祥在村子后面的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在石洞的底部,他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张凤祥以为是一块废铁,收工时顺便把它拿回了家。他的弟弟张凤良当时才六七岁,看到哥哥扔在地下的像“铁钩子”一样的东西,就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开始拖着“铁钩子”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起来,过了七八天,竟然拖出光泽来了,太阳再一晒,就能看出这是玉。当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以后,就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里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用30元钱征集了这件文物,但他并没有在意,办完入库登记手续之后,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就有一些红山玉器流传到了国外,赤峰地区的文化馆里,也有征集到的红山玉器。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的人把它们鉴定为商周时期的文物,有的人则把它们说成战国或汉代的装饰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王时麒介绍说,我们现在考古挖掘的许多东西,都可以测定年代,但是玉器不行,因为还没有测定玉器年代的手段。三星他拉发现的玉龙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红山人精心制作的、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这个玉雕龙后来被称为“C形龙”。以后,在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

 

 对于这件玉器的命名直到现在都颇有争议,很多专家都认为,远古的中华文物用英文来命名较为不妥,认为还是叫“勾龙形佩” 比较妥当,这个神采飞扬的勾龙形佩,躯体矫健,鬃毛飞扬,其流利的线条,简约夸张的造型,无不为世人所惊叹,华夏银行就以此来作为标记,这条龙可以在中国的古玉史上堪称“中华第一龙”,与其并驾齐驱的在红山的出土玉器中,有一个造型憨态可掬、卷曲成一团并刻有獠牙的“玉猪龙”。

 

这两龙相比一个似乎神采飞扬、翱翔宇宙,一个却憨态可掬潜伏于地。那么这件玉器为何叫做“玉猪龙”呢,为什么不叫龙胎佩或者别的定名呢,很多人对玉器的定名搞不明白,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定名存在问题。那么,中国龙的最初形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2003年,一批考古队员来到了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兴隆洼文化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遗迹十分清晰的原始村落,经过碳14测定:兴隆洼人生活在距今8000年以前,是红山人的先辈。 20031021日,在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处现场,考古队发掘出一个面积为4平方米的灰坑。在灰坑里,他们清理出了6个存放食物的窖穴。清理完6个小坑之后,发现中间还有一个大的灰坑,被6个小坑紧紧环绕。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大坑中的灰土清理干净,一个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了:由许多石块和陶片组成的S形动物静静地躺在那里,很明显,那是一条距今8000年以前龙的形象。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这条龙的头部,竟然摆放着一个野猪的头骨。生活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人为什么要用野猪的头颅当龙的头呢?有的学者认为,用野猪的头颅作为龙的头,充分说明了先民们对野猪的崇拜。那么,兴隆洼的先民们为什么对野猪顶礼膜拜呢?时任内蒙古考古第一工作队队长的刘国祥认为,这是和兴隆洼文化时期的经济形态有关系,当时,狩猎采集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业经济虽然已经出现,但是所占比例非常小。人们主要靠鹿、猪、狍子、熊这样的动物作为肉食资源。其中,猪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当时成群的野猪活动在这个地方,植被条件非常好,是人们获取肉食的主要动物。所以说,人们就开始对它崇拜,祈求猎物的繁盛和狩猎活动的成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朝宏认为,当时的先民主要是靠天吃饭,他们对于雨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不知道这些雨是怎么来的,但知道是从天上下来的,就以为上天是不是有一个东西在那里发挥作用。然后根据人们现实生活当中发现的一些形象,再加上想象复原起来的,所以,龙实际上是先民们对自然现象不理解的情况下出现的。龙体的形状为什么源于蛇的身躯呢?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红山人对蛇特别崇拜。蛇的活动与季节的循环是相符合的,当春天到来时,冬眠中的蛇开始苏醒,秋季来临时,它入地而居,因此,古人以蛇象征土地和繁殖力。再加上当时发达的养猪业,于是,就出现了猪首蛇身龙的形象。红山文化玉龙的大量发现,使人们看到从兴隆洼文化到赵宝沟文化,在对猪的崇拜上一脉相承。它们的出土,不但为人们解开了龙的起源之谜,也为人们展示了龙逐渐演化的轨迹和不断被神化的过程。辽宁兴隆洼阜新查海前红山文化龙形堆塑,此龙多取材于蛇,距今达8000年,是中华龙文化漫长历史的重要证据。

 

无独有偶在距今5300年的淮夷玉中的安徽凌家滩文化也出现了玉龙,该玉龙整体几乎呈鸡骨白,其造型类似与红山文化玉猪龙,呈卷曲形状,头尾相连,身体刻有平行斜阴刻线纹,只是该玉龙的造型头已变成牛的形状,似乎可以看出凌家滩的玉龙和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继续向前寻找,19934月在常熟西北练塘罗墩村的一处大型良渚文化高台墓地出土。距今为5250±300年,属良渚文化早期玉器。1986年浙江省曾发现8件形制基本相同的良渚中期玉龙,距今约4500年。而常熟境内出土的这件良渚文化玉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良渚文化中最早而且是最为传神的龙的形象,因此被称之为“良渚第一龙”。整件饰品采用了双龙合一体的对称艺术,器物的一半为龙头相对并连接,嘴唇合用,另一半则自然合为双龙的龙体,构思异常巧妙。

由此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的三大主要板块,也就是说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均出现了玉龙,除红山的勾形龙以外,其三个文化中的三件玉龙均以身体卷曲头尾相顾为代表,而这种玉龙的造型一直延续到夏商周及以后的年代,成为中国玉器文化中一个主要的代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披露 | 微距镜头下的古代玉器(一)
邮票上的玉器之玉龙
史前文明新发现
中华“龙”到底是怎样的?8000年的考古遗存来解答
国宝玉龙的“花样身份秀”
国宝导游第六站:玉猪龙与蜷体玉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