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轨家族的政治蜕变


摘要

缔造前凉这一方乱世之中“乐土”、庇佑了北方汉人文明的,正是凉州安定大族张氏,张轨是其奠基人。

(张轨像 来源:网络)

01

翻看晋史,很多人觉得十六国时期很混乱,一个个政权旋起旋灭,再加上大多数是胡族建立,所谓五胡乱华,互相征伐,一通乱打,北方疆域遍地狼烟,确实很乱,现在我们统称之为“十六国”,其实不止十六个政权,细数起来不下二十个,真的不容易理出个头绪。

这段时期,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分裂的时期,是一个痛苦且悲伤的时期。

但在这一片混乱当中,相较于成汉、前赵、后赵、燕、秦等政权,前凉却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存在,或许是因为它地处西陲,也或许是因为它并非靠着打打杀杀而是由西晋一州逐渐演变、建立起来的政权,但它却是十六国时期中少见的一个清流,它是纯汉人的政权,也是十六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

大家都知道随着西晋灭亡,东晋在江南立国,随之出现衣冠南渡,也就是汉人世家大族不堪忍受异族统治,于是举家迁往江南,但是在衣冠南渡的乱世,也有一部分汉人世家子弟却勇敢逆行,“衣冠北上”,他们的目的地,就是前凉,那是他们心中的桃花源,其实不仅是世家子弟,还有大批失去土地的汉人流民,也把目光投向了狂风大漠中的西北,正所谓“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中外避难来者,日月相继”

有人看十六国历史,看到汉人冉闵暴起,下达“杀胡令”,觉得很是痛快,更有仰慕者称其为中华民族的拯救者,咱们先不评价冉闵的行为,其实他就是个暴徒,对胡族痛下杀手也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非民族大义,单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来看,冉闵这个“中华民族的拯救者”,连给前凉的建立者提鞋都不配。

缔造这一方乱世之中“乐土”、庇佑了北方汉人文明的,正是凉州安定大族张氏,张轨是其奠基人。

能崛起于乱世,还能保一方平安,绵延数世,这就不是如石勒石虎之流的异族人只凭战斗值所能比的,没有深沉的政治谋略,很难做到这一点。

张轨及其家族的政治谋略,充分体现了头脑清醒、目标明确、因势而宜、进退有据的乱世生存法则,其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完美统一,让人印象深刻。

他们的政治策划,从其实现途径来说,就是从有限的忠诚逐步过渡到称帝自立。

02

安定张氏,据说是传自西汉刘邦所封的异姓王赵王张耳一脉,张轨是其十七世孙。真不真的这谁都没法考证,不过这并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人家这个家族,世世代代就举孝廉,专攻儒学,有良好的教育传统。

张轨的爷爷张烈在曹魏时期曾当过外黄县令,巧的是,他家的祖先张耳年轻时,那时是战国末期,张耳是一个游侠少年,犯了事儿逃亡到了外黄县,娶了当地一个富家女子,获得大量财富支持,竟然当上了外黄县令,这么看来张轨还可能真的是张耳不知多少代的孙子呢。

张轨的父亲张温,在晋帝国的首都洛阳任职,而且是在宫中,任太官令,这个官职属少府管,也就是帝国的内务府吧,具体管理宫廷的膳食、吃的喝的这些。

张轨的母亲则出自陇西的大族辛氏。

张轨当然也很优秀,他出生于254年。

那个时代,只要智商余额充足,世家子弟的职业就是当官,除非是自己死活不愿意走仕途;当然,要是生于帝王家,哪怕是傻,也能当皇帝,比如司马衷。

张轨跟着他爹在洛阳,交往的自然是圈子中人,少年时就被中书监张华赏识,称之为“二品之精”。

那时选官的制度叫中正九品制,中正是官职名,也就是选官的人,那么他们把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以此作为选官任官的凭据。

一品是“上上”,这个就是徒有其名,打有这个制度就没人评上过,倒不是不评,而是不能,如果有人评上了“上上”,那就是完人、圣人了。

二品就是“上中”,张华说张轨是“二品之精”,也就是说他是二品中的精华,就差直接说他是一品了,估计是不敢这么说。

张华是朝廷重臣,力主灭吴并在灭吴之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样的人这样品评一个年轻人,那意味着年轻人的前途无限光明。

张轨顺利入仕。

但他没赶上一个好时代,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后就犯了皇帝病,只顾自己花天酒地,朝政逐渐被外戚杨氏把持。

杨氏有三兄弟,杨骏、杨珧、杨济,号称“三杨”。

杨珧看中了张轨的才华,征辟为掾属,也就是专门辅佐杨珧,也可以说是杨珧的私人顾问。

后来又迁任散骑常侍,也就是皇帝的顾问了,所谓“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再后来又成为都督雍凉军事的梁王司马彤的司马,相当于司马彤的军事顾问。

看起来顺风顺水,但随着皇室内乱,张轨这官儿当得胆颤心惊。

先是司马炎死后,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掌权,诛灭了“三杨”,张轨因受杨珧提携,这关本来很难过得去,但因为贾南风还要依靠张华执政,张华又很赏识张轨,这才没被牵连。

紧接着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推翻贾南风,连带着张华也被杀了,好在张轨命好,司马彤是司马伦的哥哥,因司马彤之故,张轨再逃一劫。

张轨心慌了,眼见朝局越来越乱,诸王纷争,再这么下去,指不定哪天就把自己的脑袋玩儿丢了。

岁月蹉跎,这时的张轨47岁了,在官场浸淫多年,政治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

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后半生。

思考的结果是“阴图据河西”,一个“阴”字,证明了他从一开始就有割据凉州的想法的。

虽然想法是“阴”的,但要去凉州,还是要正大光明地出去,也就是要有朝廷的任命,虽说这个朝廷很乱了,但朝廷的任命,是“据河西”这一权力来源的唯一合法性。毕竟,晋帝国的牌子还立着呢,虽然已摇摇欲坠。

张轨郑重其事地向朝廷提出请求:远赴西北,为国分忧,去做凉州刺史。

朝廷当时已顾不上西北那块地儿了,离得太远,胡族纷杂,各种叛乱就没停止过,正好,你愿去,那就去吧,治理好了当然好,治理不好也没啥,反正不会比现在更坏。

301年,张轨顺利出任“持节护羌校尉、凉州刺史”。

张轨为什么选择凉州呢?

一是那是他的老家,安定张氏的根基还在。

二是当时的局势使然,换句话说,别的地儿也去不了。当时齐王司马囧镇许昌、河间王司马颙镇关中、成都王司马颖镇邺城,幽州被太原王氏的王浚紧紧攥在手中,氐人李特、李雄正领着一帮子流民在巴蜀为建立成汉而奋战,放眼望去,也就剩西北凉州了。至于说南方,想都别想,江东世族盘根错节,再说那时候司马睿就在江南镇守了。

三是凉州这个地儿吧,虽远处西北边陲,确实荒凉,但地域广大,“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扼丝绸之路,广阔天地大有所为嘛。

张轨就这样奔赴了凉州。

03

这时凉州是个什么形势呢?

总的来看,西晋朝廷对凉州的政策趋于保守,导致凉州与西晋朝廷产生越来越大的离心力。

凉州之地本就是多民族混杂,汉末还有过多次少数民族内迁,曹魏时期就出现“西北诸郡皆为戎居”的局面,但是曹魏采取的是宽松的民族政策,管理西北的地方官吏面对复杂局势善于处置,民族矛盾并不显著,甚至还能做到“胡汉互补”。

到西晋时,河陇地区崛起一支异族势力“河西鲜卑”,西晋也一改曹魏时安抚招收、恩威并用的民族政策,开始对异族聚居区严加防范,管理政策开始趋于保守,更是“分雍、凉、梁州置秦州”。

西晋朝廷对凉州异族的认识是“胡夷兽心,不与华同,鲜卑最甚”,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必然产生民族压迫,以河西鲜卑为首的河陇异族势力就成了重点防范目标,从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河西走廊地区本来是传统上中原王朝重点经营用以防范外敌的,现在反而成了朝廷的防范地带,这意味着凉州彻底边缘化了,也使得这一区域的民族对立状况越来越恶劣了。

于是出现了长达近十年的秃发树机能叛乱,“河西断绝”,动摇西晋在西北的统治,使得西域与中原的联系被切断,西域、河西丰厚的货物资财无法抵达中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最终马隆以武威太守的身份平叛成功,但这场叛乱极大动摇了西晋朝廷在凉州的统治根基,也破坏了凉州的经济繁荣局面。

其后马隆改任西平太守,继续镇守此地,几乎以一己之力维系了河陇地区十数年的和平局面。

马隆以强势人物凭个人能力换来的和平,其实是脆弱的,因为西晋朝廷对凉州的地域性歧视、对凉凉州异族的制度性不公依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只是暂时得到压制而已。

事实上,西晋朝廷对马隆收复的凉州根本无暇顾及,因为这个朝廷又陷入了另一场大叛乱当中,即296年至299年秦雍二州爆发的氐人齐万年叛乱,这又隔绝了凉州与洛阳的通道。

马隆去世后,甚至史书都没记载下谁是凉州刺史,凉州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很有点若即若离的意思。

直到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

张轨看中的,没准也正是这种“若即若离”。

也是从这一年起,开启了张氏统治凉州的时代。

“鲜卑反叛,寇盗纵横”,这是张轨初到凉州时面对的局面。

张轨本就是安定郡大族,家族势力还在,他又曾担任过“征西军司”,对这一带的形势当然很了解,这种局面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于是一到任,即以雷霆手段,“即讨破之,斩首万余级,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以大胜之姿威震河西,迅速稳定了凉州局势。

张轨随即潜心治理凉州,以宋配、阴充、氾瑗、阴澹作为得力谋士,这几人都是当地大族,可见张轨也是依靠世族力量来加强自己的统治,他还征召九郡贵族子弟五百人,建立起了学校,在春秋两季以射选士,完全用汉人的方式来治理凉州这个地处荒漠、异族杂居的区域。

凉州在张轨的治理下蒸蒸日上,西晋朝廷却是越来越烂,八王之乱愈演愈烈。

先是赵王司马伦诛贾后,废晋惠帝司马衷而自立,然后齐王司马冏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击败赵王伦,重新迎立晋惠帝,司马冏独留洛阳辅政,长沙王司马乂又攻杀司马冏,到了303年,司马颙又与司马颖结盟讨伐司马乂,进军洛阳,兵逼京师。

皇帝在哪里,哪里就是朝廷。

在这种情况下,张轨精心谋划之后作出了一个举动——“遣兵三千,东赴京师”,也就是凉州派出了三千勤王之师。

三千,多吗?肯定不多,但这是一个态度,我凉州刺史还是心向朝廷的!

这里还隐藏着一个态度,那就是对河间王司马颙隐隐的一种示好——你们皇族争你们的,但毕竟是你要攻打京师,我作为地方大员不好意思不出兵,但你看好了,我只出了三千,意思意思而已,不会威胁到你的。

司马颙那时镇守长安,统御关陇,距凉州较近,张轨不能不对其有所忌惮。

张轨的出发点,其实就是保存凉州实力,而对朝廷“有限忠诚”。

张轨这三千兵当然也没能起啥作用,司马颙、司马颖击破司马乂掌控京师,司马颙回军关中,镇压雍州内乱,司马颖遣军留驻洛阳,自己回镇邺城,遥控朝廷。

随即八王之乱进入高潮,先是东海王司马越 “奉帝北征”,司马颖挟惠帝司马衷至邺城,然后又“挟天子还洛阳”,司马颙的右将军张方攻夺洛阳,又挟惠帝迁都长安。

朝廷危局之时,张轨这次却悄无声息了。

其实他也没闲着,凉州境内,鲜卑又叛乱了。

《晋书·张轨传》记载: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

这个若罗拔能本就是秃发树机能的党羽,在秃发树机能兵败被杀后,竟蛰伏二十余年再次叛乱,最终被张轨的司马宋配击杀。

从这一事件也可看出,凉州之境的治理也非易事。

这一次平叛“俘十余万口”,可以看出叛乱的规模之大,这也使得张轨再次“威名大震”,在凉州拥有了无可比拟的威望,于是张轨“大城姑臧”,也就是开始整修凉州的治所武威城,“张氏遂霸河西”。

04

晋惠帝司马衷西迁长安后,控制关中的司马颙就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

305年六月,司马颙任命的新任秦州刺史张辅被陇西太守韩稚攻杀,这一事件本与张轨没有什么牵连,但张轨眼观天下局势,决定出手了。

遣中都护汜瑗率众二万讨之,先遗稚书曰:“今王纲纷扰,牧守宜勠力勤王。适得雍州檄,云卿称兵内侮。吾董任一方,义在伐叛,武旅三万,络绎继发……当与卿共平世难也。”稚得书而降。

一书而降,可看出张轨此时的实力。

那张轨为什么此时出手相助司马颙呢?

张轨有一个军事参谋叫杨胤,他对张轨说:“今稚逆命,擅杀张辅,明公杖钺一方,宜惩不恪,此亦《春秋》之义。诸侯相灭亡,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

杨胤劝张轨在眼下这个乱世之中,应当仿效春秋时期的齐桓公,行“尊王攘夷”事。

言下之意,就是这样才可成就霸业。

这才是张轨真正的目的,逼降韩稚,张轨便可把自己的势力扩充到秦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于是张轨打着皇命的旗号,称“适得雍州檄”,皇帝在长安,那么这个“雍州檄”自然代表皇帝的意思,当然,惠帝在司马颙的控制下,也就是司马颙的意思。

张轨一面表明了拥戴朝廷、“勠力勤王”的姿态,一方面也示好了司马颙,更重要的是扩充了凉州势力,真是一箭三雕!

张轨当然并非真心“勠力勤王”,要不然他最应该做的就是攻击司马颙,因为皇帝就在司马颙的挟持之下啊。

司马氏的晋王朝越来越乱,306年初,关东军队攻破长安,司马颙逃。六月,司马越部将祁弘迎惠帝还洛阳,十一月,惠帝驾崩,皇太弟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司马越辅政。十二月,司马颙为司马模部将梁臣所害,“八王之乱”结束,司马越阵营获得最终胜利。

张轨再未介入这场权力争夺战,他安居凉州,静观形势变化。

怀帝即位后,司马越出镇许昌,遥控朝政,诸弟分据四方要地,还有一些实权方镇各据边陲,如王浚联合东北鲜卑、乌桓,雄踞幽州;张轨镇抚西北晋戎,盘踞凉州。

此时的西晋朝廷,就如同一个松散的联盟,司马越只是各方势力共推的“盟主”,其控制力并不强。

司马越的弟弟司马模镇守关中,也生出割据之意,专心经营关中。

连亲弟弟都有割据之意,可见司马越的统治是多么虚弱,受到关中阻隔的凉州,朝廷更是难以直接控制。

但这并不意味着朝廷对凉州不闻不问。

一旦有机会,朝廷还是要尽力羁縻凉州这个西部重地。

308年二月,张轨入主凉州七年之后,面临了一次最大的权力斗争。

事情起因是张轨身体出了点问题,中风口不能言,就让自己的儿子张茂代理凉州政务。

这让觊觎凉州的各方人士看到了机会。

张越是梁州刺史,也是凉州大族,其兄张镇是凉州酒泉郡太守,张越早就想据凉州而自立,这时竟称病辞职回到凉州。

他们先是想让秦州刺史贾龛取代张轨,但贾龛的哥哥及时劝阻了他,说张轨在凉州已得人心,你去了就是送死的,贾龛于是打消了念头。

张镇又请朝廷派尚书侍郎曹袪为西平太守,张越为凉州刺史。

朝廷只答应了曹袪为西平太守,却洞察了张越的阴谋,改派侍中爰瑜为凉州刺史。

张越张镇于是发动军事政变,欲以武力抢权。

再说张轨这边,也是先极力争取朝廷的认可,但张轨聪明聪明在他派出了两路使者,一路是武威太守张琠的儿子张坦,他到京师洛阳,说明情况,劝朝廷莫要自毁长城,冤屈忠良让朝廷罢更易刺史之命。

另一路则是张轨属下治中杨澹,他“驰诣长安,割耳盘上,诉轨之被诬,模乃表停之”。

杨到的是长安,是向司马模诉说冤情的!

为啥?这就是张轨的老到之处了,司马模镇关中,一旦真的打起来,争取司马模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我有事儿了,先向您说明情况,这表明我是非常尊重您的。

司马模也想拉拢张轨,于是向朝廷上表,说明了张轨的情况,最终朝廷停止了更换刺史一事,并 “优诏劳轨”,“命诛曹袪”。

特别是杨澹,居然能割耳明志,这也足见张轨的得人心!

搞定了朝廷,张轨开始雷厉风行镇压了张越、张镇势力,很快便重新掌控了凉州局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轨的长子、在洛阳任郎中的张寔经朝廷同意,返回了凉州,张寔初归姑臧便“率兵讨镇”,又败曹袪。

张寔在朝廷就开同“质子”,在这个关键节口朝廷能把张寔放回来,可见朝廷对张轨的支持,同时也是承认张轨的势力的表现。

当然,在这场凉州内乱中,张轨、张越双方阵营都十分重视争取西晋朝廷的支持,这也反映出当时西晋朝廷虽已衰弱不堪,但人心向晋,谁能争取朝廷支持,便拥有了大义名分,占据先天优势,获得朝廷支持的张轨很快击败张越,扫清了曹袪势力。

张轨家族也就此度过了一次最大的权力危机。

05

(凉州地形图  来源:网络)

凉州刚刚安定下来,洛阳却渐渐支撑不住了。

刘渊屡次攻打洛阳,天下大乱,各方诸侯已经不听朝廷的诏令,只有张轨还在四时朝贡,并派凉州军马听从朝廷调遣。

张轨治下的凉州,就像一支国家救援队,凉州大马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响。

“轨遣北宫纯、张纂、马鲂、阴濬等率州军击破之,又败刘聪于河东,京师歌之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

但是,大厦将倾,势难再造,311年六月,洛阳失陷,西晋朝廷宣告灭亡。

凉州五千精骑随之覆灭,统兵将领“(张)斐等皆没于贼”。

张轨在一次又一次为朝廷输血过程中,成功打造了自己尊王攘夷的形象。

06

张轨的凉州,事实上这时就形成了真正的割据。

特别是在刘汉陷长安、司马模死后,凉州因远离战乱,因而广泛吸纳中原、关中的流民而得以不断壮大实力。

到了这个时候,张轨的心态自然会发生变化,随之就是对外方略的调整。

《晋书·张轨传》载:太府主簿马鲂言于轨曰:“四海倾覆,乘舆未反,明公以全州之力径造平阳,必当万里风披,有征无战。未审何惮不为此举?”轨曰:“是孤心也。”

张轨现在要做的,是以凉州一州之力,“径造平阳”,覆灭刘汉,再造晋室。

其实也就是要趁乱崛起、成就霸业。

晋怀帝死后,秦王司马邺即位,是为晋愍帝。

这一时期,张轨积极谋划东出,期间多次进贡、派兵,一系列忠心晋室的表现使张轨位极人臣,声望益隆,更使张氏子孙获得了对凉州实权的合法继承权。

314年,张轨死,其子张寔接过了父亲权力。

张寔主政凉州后,眼看晋室灭亡将近,张寔开始积极谋求“保据凉州”。

随着刘曜军队的进逼,张寔及继任者张茂都采取了一种积极防御的策略,即在凉州以东的秦州大做文章,力图御敌于凉州域外(即构建陇右防线)。

张寔主政后不久长安失陷,刘曜大军西进,兵逼下邽,在此背景下,控制秦州的晋王司马保向凉州求援,张寔趁机进兵秦州。

自318至320年,张寔前后四次遣兵赴秦州救援司马保,司马保刘曜所逼曾想入凉州,张寔你这个正宗晋室皇族来了,振臂一呼的话,就可能没我的份啦,于是派遣部将阴监带兵迎接司马保,名为护卫,实为阻拦。最后司马保退到桑城而死,“其众散奔凉州者万余人”。

张寔通过援救秦州的举动,不但使凉州获得了万余人的军队,而且一定程度上为凉州争取了战略缓冲区,同时提前进军秦州也有助于为日后夺取秦州、御敌于秦州做了准备。

320年,张寔遇刺,其弟张茂嗣位。

(前凉世系图  来源:网络)

西晋亡后,雍州诸郡相继沦陷于刘曜,秦州对于张氏保据凉州的重要性越发

凸显,经过张轨、张寔父子两代经营,到张茂时,待时而动,便水到渠成的夺回

陇右、占领南安,更东移防线远至天水冀城。

至此张氏政权获得了更大的战略纵深,并构建了陇右防线,成功防御了前赵的攻势。由此可见,西晋灭亡前夕,张轨、张寔父子所采取的对晋室及秦雍二州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策略为前凉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西晋亡后,前凉统治者面临“官非王命”的棘手问题,也就是没有朝廷任命,这个朝廷,此时无疑是指东晋。

没有朝廷任命,权力来源就只是父子私相授受,这一点对于凉州的官民来说都还是很难接受的。

张茂因未得到朝廷的正式册封,在临终感慨自己“官非王命,位由私议,苟以集事,岂荣之哉!气绝之日,白帢入棺,无以朝服”。不仅是张茂以“位由私议”为耻,之后历任前凉统治者在继任之初也都每每以各种方式假借晋室名号来宣扬自身继承大位的合法性,可见获得东晋朝廷正式册封对于前凉政权的巩固有重要意义。

但这时前凉与东晋的交通早已断绝,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一阶段的前凉远离东晋本土成为事实上的割据政权,其统治者既尊崇晋室又刻意淡化东晋朝廷对前凉的影响。

比如他们“驰檄天下”表达对东晋的效忠,但又沿用西晋的年号,表明前凉是在有意与东晋朝廷保持距离,一方面沿用晋室旧有年号避免境内臣民太过非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保留西晋年号时刻敲打前凉诸臣、百姓,使之清晰认识到前凉有异于东晋诸州,是一个能够自行决定年号存废的独特区域。

325年6月,张茂去世,因无子,由侄子张骏接管凉州。

此时凉州兵马强盛,“跳六佾之舞,树豹尾之旗”,设置官僚府邸都比拟君王,张骏此时已是事实上的君主,官僚无不称臣。

张氏一族,也终于实现了割据自立的目的。

张骏死后,其子张重华继位,继位之初,张重华便自称“假凉王”,建政之心昭然若揭,但一直未获东晋朝廷认可,依旧封其为“凉州牧”。

张重华死后,其幼子张燿灵继位,而其兄张祚把控政权。不久,张祚废张耀灵“自称凉州牧”。

354正月,张祚正式称帝:永和十年,祚纳尉缉、赵长等议,僭称帝位,立宗庙,舞八佾,置百官。”

至此,张祚通过称帝改元、追封前代及立后封王等一系列方式,宣告河西已改朝换代。

但或许是称王带来的厄运,之后张氏一族如同许多王朝一样,陷入自相残杀的悲剧,再传两帝后,国势渐衰,最终于376年被前秦名将苟苌攻灭。

十六国当中的惟一一个汉族政权,在坚持了76年之后,终被历史的洪流吞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胡乱华系列十一:张氏治凉之一:张轨威著西凉与杨澹割耳进谏
十六国风云(二十六):河西霸主前凉是怎么练成的?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六割据西北、张昌起义、司马乂反杀)
前凉国谋主事略
良将奇谋:一百一十二、鹿角车营夹道累磁
「马隆」草根奋进,青史留名,千古良将的异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