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书推荐 10分钟帮你看完这一本书《36岁,人生半熟》 上

                    【36岁,人生半熟】宽宽  著

下面这些书摘是我认真看完这本书后,一点点从它里面收集的笔记。由于有点长,分为上下两篇。基本上它的所有精华都在此了。看完这些书摘,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也就都知道了。

        《36岁,人生半熟》全书字数:86080  页数:260   章数:28

书本设计小巧,便于携带,封面插画取材自大师常玉《红衣女子》,与宽宽的质美文字相互映照,值得收藏

作者:宽宽

是中央财经大学文学学士,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

当前的标签是一位生活美学家,潜心于东方美学领域的研究、撰述,致力于东方美学的传播。

大理新移民代表,前《悦己SELF》杂志人物编辑,后来走上创业之路,创办了公众号“好好虚度时光”。

是自媒体公号好好虚度时光的联合创始人和前主理人——宽宽散文集。

在宽宽主理公号期间,10万+文章频出,更曾写出400万+的爆款,吸引10万新粉。

什么是生活美学?

根据作者的解释,应该是在生活物质满足的前提下,所产生的一种精神需要。释放压力、陶冶情操、掌握技能等,都是对精神需求的一种渴望和表达。它是一种平衡自身生活状态的精神必需品。比如,现在流行的插画、健身、摄影、绘画、独处、冥想、瑜伽等。所以人在中年就要有对生活美的追求,练就老年时平静柔和的智慧。

36岁,人生半熟》有感

它是由27篇公众号文章累积而成,作者探究的是人生的方方面面。这本书,既是作者对自己中年人生冷静客观的思考,也是世事的考量、对无常的敬畏,文字里,满满都是中年的爱与鲜活、疲惫与哀愁,在日常生活的泥沙之下,沉静安稳,创造余香。看了这本书,或许,我们也应该好好想想,自己人生的下半场,应该如何度过。

◆ 1 楔子:移居

1、他们不用再做事,每日主要日程是散步、发呆、逛吃、养生、会友,以及游览青山绿水。日复一日,我在他们眼中捕捉到一种安享晚年的寂寥与无奈。闲得久了,他们不再能淡然面对时间的荒原,我悲哀地发现,自由舒适的日子过久了,与繁忙焦躁的日子过久了,结果一样都是厌倦。

2、如果人生的追求系于外境,心随境转,那么闲适时想忙碌,繁忙时想避世,这一生的日子就在这样的兜兜转转中消耗殆尽。

3、就算财务自由了,每天过得又有什么不一样?想想也是,如果你很确定自己想过的生活,还有一件能打发余生并乐在其中的事可做,就算忽然中了大奖,每天不还是这样子过。
人生大多数东西,没得到时以为得到了该有多幸福啊,可真得到了又觉得不过如此。在想要的欲望和得到后的无聊之间不停切换,一生就过完了。还有少数人得以跳出这套路,其中有一位,半生沉浮之后跟我说过一句话:人生在世,除了修行,别无他路。

◆ 2 一条鱼,不要逼迫它去爬树吧

1、看了很多育儿书,理论和技巧一大堆,却最终也没学会怎么跟孩子解释成人的世界。细细观察,我日渐确信,孩子从来就不和成人同属一国,他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才是同类,都是自然的孩子。而我们成年人,大多数沦为了自然的敌人。

2、有没有一个世界,能让孩子就做个孩子。

3、我想起曾在城市最繁华街区的街灯下,看着橱窗里昂贵美好的商品,心里升起的是占有的欲念,是得不到的沮丧,是要拼搏为了终有一天可以得到它的豪情壮志。但当你真的凝视过一轮清澈的明月,会觉得一切拥有都是束缚啊。

◆ 3 障碍即是生活

1、一切诗和远方的追求,一定会配给你足额的苟且。

2、习惯了快是标准,工作第一,家里事再急也要把工作完成了再请假。这种价值观和习气日积月累,经由群体的认可和遵从,已经长在我每一个细胞里。即便没了原来紧张和焦虑的环境,很长一段时日我仍会受它驱使,所谓生活的惯性。这惯性代替上帝之手,主宰我们每个人。

3、忙时盼闲,闲了,却空虚无着。原以为快节奏的生活才需适应,其实慢生活同样需要艰难适应。

4、我坐在空荡荡的房子里,脑子开始飞快地计划起来,喏,这里需要挂幅画,那里还需要添置个沙发——我想象着装满后的家,心中升起一丝满足,到那个时候,生活多美好啊。空想至一半,我自己就笑了。我并不真的需要它们,我只是需要赶紧填满它。看,旧的障碍过去了,我马上创造了新的障碍。其实,这所有的障碍,即是我的生活啊。

5、是谁说过,所有的时代一旦过去了,就变得美好起来。但其实,每个当下都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包括所有不想面对的障碍。

6、当生出判定眼前环境及事项好与坏的分别心时,问一问自己,这真的坏吗?就无半点好?时常反问,或许当下就不再难熬。

◆ 4 那些人生中的“已拥有”

1、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2、人与食物的关系,古人总结:“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3、说说自己还想得到什么,然后再说说你现今拥有什么?按顺序排列重要性。

4、不知你有没有试过,夜深人静,问自己余生还想得到什么,真不容易说出口。每一项得到,都不会白来,要用余下的生命和时光去换取,如此一想,很多答案就会默默退场。

5、我拥有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才是真自由。

6、我所经手之事,皆为我所乐意;所交之友,必是我乐于相处之友;所说之话,大多不是违心之言;我想拥有的事物,都不必花太多钱。最重要的,我想拥有的事物,都不必花太多钱。这让我不需要为了满足这具身体的需要,而把这具身体变成欲望的奴隶。

7、我不认同你的选择,但我支持你的决定。

8、拍着自己良心说话,我何德何能,拥有这么多。我时常盘算,享了这么多福,要怎么给出去,老天借我这身皮囊,倒是要我完成什么使命?时常盘点一下人生中的“已拥有”,会让自己生出感激。然后在规划未来时,重点就会放在付出与创造上,更多关注想要做的事,而不是我还缺什么。对这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如果得到不是为了给出,那这得到便没了意义。如果生命不是用来创造精彩,只是为了伺候这身皮囊,那这生命就如荒漠,青春着却已老了,活着也如同死去。

5逃离许多不必要

1、 逃回小城和逃出国的,同样会有周期性厌倦和质疑。人的心,起起伏伏,凡有不适便归于外境,就没有消停的一刻。

2、古人说,静极生慧。古人还说,事以密成。前者说精神层面如何生智慧,后者说现实层面如何成事,这八个字堪当凡人行走世间的秘诀。

3、一部研究断食的欧洲纪录片,片尾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类基因本来擅长应对饥饿与困境,如今,我们却倒在了饱足上。”

4、我们这样的现代人,无论营养还是信息,方方面面都太多了。再丰富的营养,身体不能吸收,就是负担,会引起疾病。再有用的信息,不能催生智慧,就是噪声,会催生焦虑。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吸收更多,而是适时屏蔽,断食以清空身体,放下手机电脑甚至书籍,让心静一静。

5、让你爽的东西看久了,会对深藏着智慧的东西视而不见——它们往往一副温吞吞的样子,只有冷静的心才有耐心多看它们几眼。生活中,少比多难,简单比复杂难,断舍离比买买买难,慢比快难。而其实,少即是多,简单即是丰富,慢下来才会更快。

6、如何赚钱,能看出一个人的本事,却看不出一个人的本性;如何花钱,简直就是人性之大显。

7、明白长远的人生使命和目标,再看眼前的繁荣和便利,就知道它们最容易变成拖住你的阻力。

8、是人都会受群体价值观的左右,热闹的人群中,这种力量尤其强大,逼得你不得不放弃自我,追随大流,而大多数人在此情况下,都沦为时代的炮灰。适当远离,或许比盲目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对长远的目标更有帮助。

9、有人说,大隐于市,若你真要修行,在最喧闹的人群里,才是绝佳道场。可是,我等凡人,道行远未达到身处喧嚣、心能如如不动的境界,微小的力气全用来抗拒群体的设置了,哪还有闲心余力来发展小小的志趣。如果你修为很高,那么在哪儿都一样;修行不到,还是选个与志趣相合的环境吧。这个强大的时代,不下定决心排除群体的干扰,便没那么容易做自己。

10、外物不值得追逐,但外物是帮助我们的工具。

11、能说出来的世间道理就那么些,不同的是每个人获得这道理的体验。

12、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逃离永远解决不了问题。逃离还是坚守,不过是一条船,本来要带你去对岸,而很多人却把这条船当成了对岸。别被这些浮躁的标签干扰自己,重点根本不是逃离,重点从来只有一个:你要什么?你要成为什么?

6山那边有什么

1、为何一贯心念流转不停,那时却无念无波。 多年后回想,我才明白,那是生命中珍贵又难得的启示。

2、我身体力行地实践后,发现放空不是人想放空就能空,它必得倚赖对未来不做盘算,与当下现实保持距离,或许还得有灿烂的阳光做外力,才能在人生难得的一些间隙,达到放空的境界。

3、头脑变得空荡荡,现实之外的启示才得以进来。

4、所得自是幸运,失去也可坦荡。

5、所担心失去的,只是那些现在拥有的东西。人像个容器,得到一些,失去一些,再得到一些。里面装过的东西,从未真正属于我们。这容器,始终面对的,是天凉地荒,独独而立。做好这只容器,最要紧是,自我要小,心量要大。要往这容器里装新东西,必定要失去旧的。且看着它们,来来去去吧。

6、被年轻的理想和欲望烧得焦灼,总觉当下时不我待,恨不得省去所有过程,直达结果。

7、忙着死,还是忙着活,自己最知!

8、人和人的现实与梦想,实在没有高下之分,把别人的现实当成自己的,才会让人求之不得,得之又不爽。

7精进,还是放下?

1、人生中总有一些上天恩赐的觉醒时刻。

2、内心觉醒,不意味着可以迅速解脱,往往先来的是痛苦。因身体浸在现实的强大惯性和责任里,而灵魂先一步要求结束,反而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了。估计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困境。

3、人们常说“做自己”,归根到底,是顺应天命后的尽力而为。

4、找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先静坐(静坐时间依从平日习惯而定)。然后拿出一张纸,从纸的最顶端开始,一 一列下你今生想要做的事,无论它多么荒谬、不可思议,也不要停下,只是持续地写下它。直到,那个你灵魂所向的事出现,你会痛哭流涕。如果没有出现,则放弃。下一次独处安静的时刻,重复以上动作,直到让你痛哭流涕的答案出现在纸上。不时拿出来看一看,就知道现实的一切,孰重孰轻。

5、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都来自清楚了“这一生为何而来”之后。

6、业是我们没有完成彻底的事,因此你会回头看。所以,好的方式是,完全地终结手里经过的每一件事,这样才能放下。

7、有生之年,尽量低消耗地让肉身活着,享受简单本真的喜悦,接纳一切发生。尽量高消耗地让灵魂活着,学习、劳作,然后干干净净离开。

◆8我生活在时代的乌托邦里

1、钱要花在真正影响生活品质的、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2、以特长在人群中立足,相比以外在的财务和身份标签立足,更接近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和本质。

3、早年看到过一个词叫“仓鼠轮效应”——仓鼠拼命蹬动滚轮,以此获得前进的空间,却不知自己一直在原地空转,终生无法摆脱。大批中产阶层的一生,正像轮中仓鼠,陷在“挣钱、买房、买车、提高消费、再挣钱还债、支撑消费”这个轮中循环,终其一生忙忙碌碌,看似积极上进,却始终与自由无缘。少数人得以看清这循环,初期奋力开源节流,投资自己,将每一分赚来的钱,花在资产积累而非负债消费上,日积月累,被动收入逐渐增加,终有一日为自己能飞出现实的迷楼,助一臂之力。

4、它也曾是自然中一处鲜活的存在,集天地精华活成一棵独一无二的树,又历经多少年来到我的生命里,作为一张桌子、一个书架继续它的存在,这让我由衷生出珍惜的情意。这种珍惜,并不是铺上厚厚的桌布让它与伤害绝缘,而是在我们共处的时光里,物尽其用,并且尽量长久地陪伴。

5、你一生所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9当妈后的自我呢

1、自己全职带孩子的妈妈,大概头上都悬着一把剑,叫作“与社会脱节”,常常一边投入,一边焦虑。

2、每一桩事,我都有一种对自己颇为执拗的要求,即“在那个时候,我倾尽了全力”。村上春树用“任性自专”概括这种个性,写道:“倘若世间净是像我这样任性自专的人,大概也会令人为难。”确实如此!但我更需要在日后不会发生“那时要是那样做就好了”之类的懊恼。
竭尽全力的标准,于我是要确定,自己在当时肯定没有本事做得更好了。唯有如此,才能心安。

3、一件事上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在同一个人生阶段内兼而得之。因此,从来不羡慕斜杠青年那样仿似开挂的人生,因其要么先天能量就异于常人,要么在追求广度中,暗暗地牺牲了深度。“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肯定会为之做证。”看过梁宁写的一篇文章,讲到“沉浸感”,即人一段时间全然沉浸在某件事上,这种“沉浸感”,催生幸福和满足。

4、和母亲的关系,是人一生中所有关系的基础和源头。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看到了太多妈妈是女儿一生的阻碍和功课的案例。因此由始至终,作为妈妈的我,只有一个诉求,我不要成为她人生的功课。这几年亲自带她,自己一同学习成长,逐渐能将“不成为她的人生功课”这个大的诉求,做一些细小的解读。我曾郑重其事地写在日记里,作为未来日子对自己的提醒:
①情绪平和。
②觉知/放下任何想要控制她的念头。
③不给她传递“未来她该怎么过”的期待,给她“你可以过好人生”的信任。(这一点,后来在女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中看到类似的表述:期待伤人,信任养人。非常认同。)
④无条件给出爱,无条件接纳。
⑤不懈地提升自己的认知,磨自己的心性。
⑥永远不要求她回报,当她成年,对她说:“你不欠妈妈任何东西,你可以了无牵挂远走高飞,妈妈也有自己热爱的事。”
当时边列边想,若能如此,母女一场,足够心满意足。

5、当你掘地三尺,在某一项任务上倾尽全力时,自我所有的面向,都在这种“沉浸感”中得到了全面的升级。

6、孩子、婚姻、职业,这些是一个女性自我之外的附加项,它们不会凭空让人幸福、完整,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我们跟这些选项的关系。

7、当代中国女性的生育动机,大致可以划归三类:
①爱的溢出,即两人相爱不止,生个孩子共同养育作为爱溢出的载体,如小说里写“爱的结晶”。
②随大流,完成生育任务。这背后常常是老一辈给压力,以及迎合主流文化中将女性作为生育工具的声音。
③生个孩子来继承家产或者分家产,多出现于嫁入富贵夫家的女性。
三种不同的生育动机,先天地决定了生孩子对于妈妈的自我而言,是损耗还是助力。
我们若是观察一下周围抱怨“当了妈会失去自我”的妈妈,会发现她们大多持第二种生育动机。
我想说的是,女人的自我没有那么好失去,生命里迎面而来的每项任务,都可以成为塑造自我的工具,可以成为我们通向完满的道路。需要做的,恰恰是忘我地投身进去。

8、对每一桩应尽之事,都全力完成,再尽力放下。

9、一次,陶行知问弘一法师:“您对人生有什么看法?”
法师回答:“总是忙于诸多应尽而未尽之事,还未及想过对人生的看法。”
这几年,真正悟出了其中的意味。如雷蒙德·卡佛所写:
“我们能够带进坟墓里去的,归根结底,也只有已经尽心尽责的满足感,以及拼尽全力的证据吧。”

10妇女到女神的这些年

1、上世纪波兹曼还曾忧心忡忡地撰写《娱乐至死》:“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
如今再看,倒像在说“消费至死”:过去,人们为了需要买买买,现在是为了让囤积的货品卖出去而制造话题和节日。

2、早前,女人要贤良淑德相夫教子;后来,女人要顶起半边天;现在,女人既能在家相夫教子,也能出来拼杀职场,拥有嫁不嫁生不生的理论自由,可选了任何一条,都会有一堆人出来对你苦口婆心。以致每一种选择里,都有浓浓的焦虑。

3、一副“为你好”的面孔,把自己的选择,说成是唯一的正确。

4、当了妈的女人,人生的选择常常像一堵矮墙,两边的人互相张望,时不时互相羡慕,而你要她跨到另一边去,她一定是舍不下这边的,只恨不能站在墙头上,同时拎起两头。

5、我的一位三十五岁的女性朋友,有颜有才,经济独立,各个方面基本活成了大城市单身女的样本。可是,她却要承受每周电话中来自亲爹的责骂:“你这么大了,还挑什么挑,找不到男人结婚,就说明你有问题!”父母生活在三四线小城,焦虑独生女要孤独终老,成了一块重重的心病。职场上的挑战都没有轻易让她掉泪,却在又一通这样的电话后,哭着打给我:“我觉得我真的会孤独终老的,有时很绝望。”
而那个回归家庭的鞋控朋友,也时常要听父母的唠叨:“我们精心培养了那么多年的女儿,最后竟回家给人家带孩子。”
除了家庭内部的质疑,社交媒体上,迷恋于输出定见的人士,轻易便会说:“结婚生子后,女人也一定要保有工作!”或者:“当妈却没空陪孩子,你再成功也是失败!”又或者苦口婆心地谆谆教诲:“家庭妇女在社会上没地位,所以亲爱的,不要轻易尝试它,无论男人还是孩子,都不值得你用放弃工作来换取!”
这些都没有错!可是过于绝对了。一副“为你好”的面孔,把自己的选择,说成是唯一的正确。
可是生活有多复杂,每个人的处境有多错落迷离,不是真正身处其中的人,又如何能这么轻易地指手画脚,随意判定?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定见,催生的不是性别的自由和平等,而是女人积于内心的深深焦虑,是男人扛于肩头的重重压力。

6、选择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选择的初衷。是因为喜欢孩子,去生孩子,而不是什么“生孩子会让你的生命变得完整”之类的论调;是因为热爱工作而回归职场,而不是因为“不工作就会失去自我”的恐惧。
最重要的,是不把男女标签看得太重,而先以一个人来看待。

7、社会在性别上的进步,在于大多数人有自由做出最适合个体的选择,而外界能给出基本的包容;甚至不需要包容,只需无感。

8、没有什么选择会让一个人凭空完整,或凭空失去自我。婚姻、工作、家庭、孩子、自我,都是人生道路上摸到的一张张牌,每一张既是生命的奖赏,也是未完成的功课。重要的不是每一张的牌面大小,而是打牌的人。那些把任何一张牌的作用极力夸大或贬低的言论,尽量不听。享受奖赏,尽力完成功课,从中得到智慧。

◆ 11 通往自由的路

1、以前曾有一位主编对我说,每个人来这世上都有不同的功课(使命),有的为体验,有的为完成某件事,有的是还债,还有的是累世的修行人,此生带着任务来。
不屑归不屑,但她的话还是像种子一样,埋在了我心里。

2、我时常纳闷,别人为何会把大把时间花在我觉得不重要的课题上;而反观自身,我是不是也为了同一个命题,多少年踌躇而行。人生功课不一而足,却都在左右着我们的心念和选择。

3、我问她:“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不自由,但又不知道怎么突破。”
她说:“工作这种事,没什么难的,方向对了,努力够了,就会有你想要的结果。几乎所有的职业困惑,都可以倒推在这两点上找原因,我问你,你的方向是什么?为此做了什么努力?”
我想了想说:“我想要不受束缚的工作,全凭我自己做主。”
“那你要么有一技之长,要么创业组团队,要么能让钱生钱。三条路你选一条,然后付出所有努力。”
就这么一句,我听得醍醐灌顶。她接着说:“
这世上凡是遵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事,都不难。难的是那些你努力了也未必有结果的事。”

4、人生功课,如影随形,即便许多人看不到它,它却化身各种面貌左右我们人生的剧情。一天不完成它,就一天得不到解脱。

5、舒国治曾说:“人生际遇很是奇怪,我生性喜欢热闹、乐于相处人群,却落得多年来一人独居。我喜欢一桌人围着吃饭,却多年来总是一人独食。”

6、我发现时间自由太表象了,如果没有经济自由,时间自由不过是一种虚浮的假象。为此,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攻克赚钱这个难题。有了一点方法后,我又发现,经济自由没有标准,它取决于一个人对物质舒适的感觉边界,这个边界又依赖于精神的丰满程度。

7、一件事上的自由,意味着在另一件事上的不自由。

8、在个人成长的维度上,追逐“自由”并不比追逐名利更高级,这些都是自我创造出的执念。

9、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是不再为了自由而要挣脱什么,是在束缚里没有了束缚感,是心无所住,内心没有边界和围墙。

10、以我苍白的觉知来看,心无挂碍就是:当琐事缠身时,一件件去理清完成,不起对闲适的渴盼。当无事可做时,享受身心的静止,不会在头脑中生出计划和对忙碌的渴求。深切地知晓,人生每一种情境都不会永恒。

11、坦坦荡荡,知行合一,是心无挂碍的前提,是自由可生长的土壤。

12、我过去常汲汲于获得一位充满智慧的上师指引,而今明白,我的每一天的生活,琐碎或简单,欢喜或伤感,都是生命的上师。

13、何时让心臣服于当下,臣服于生活,臣服于一菜一粥、一念一行,心不为形役,何时便有了自由的可能。

◆ 12 越随顺,越辽阔

1、人到中年,重新开始,不是在谷底的逃离,而是顺境中的急流勇退,在我看来,才算得上莫大的勇气。

2、有许多路,即便最亲密的人陪伴在侧,也只能独自蹚过去。

3、很多人的承受,背后是不动声色的崩溃,而我所见他的承受,是理当如此的坦然。

4、对有些人来说,忙碌才是舒适区,悠闲反而是挑战。

5、时代如此鼓吹忙碌,殊不知那正是多少人的舒适区,造了一个人人需要刷存在感的世界,以致很多人宁愿忙着作恶,也不敢无为而过,因为要喂养自我的存在感。

6、学了新技巧,结果连以前会的也做不好了。成长的初始,往往表现出的反而是倒退。

7、我发现再小的事,往上探索都是无止境的。深切体会到毛姆说的:“每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任何一件平常的事情只要坚持做,总会悟出一些道理来。

8、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9、人多时,我帮忙招呼客人,擦桌子洗杯子,做这些的时候,心里有时会跳出“我怎么在干这些事”的声音,进而很快觉察到,那不过源自我心中的傲慢。从前一位禅师有一段这样的训示:有时高高峰顶立,有时深深海底行。所谓随顺,是立于峰顶时不起狂妄,行于海底时不生卑微。真能做到如此,生活的河流才会变得更加辽阔吧。

◆ 13 人设

1、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一个彻底坦诚的人,是无坚不摧的。”

2 人设的脆弱,正因其对自我和他人的不坦诚。能被人设撑起,当然也会被其束缚。在自我中扶植一具傀儡,终有一天要面对被长大的傀儡反噬的后果——人设崩塌后,自我的慌不择路。

3、想想除了这真实的每一天,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点感受,我还真正拥有什么呢。

4、做一万的事和做一百万的事,操的心是一样的。

5、开创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无论大小,都会打开一个新世界,或者带来一个看世界的新角度。

6、做一分事,得专一分心。

7、许多时候,我们对周遭的苛责,来自自己的无知,因无知造成无法理解,也就无法共情。

8、我们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除了给自己以生计,或许最珍贵之处,在于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拓宽或加深那么一寸。

9、诚觉世事皆可感谢,又不知该感谢谁。若仍有余力,尽力让手中之事,有助于他人那么一点。


看完后或许你会觉得有些句子或段落根本不算精华,但这好比每匹千里马,都会有属于它的伯乐;由于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所以体会和理解也就不尽相同,有差异是正常的。拿取对你有用的内容,运用并体会它才最主要。

如果觉得好的,请支持作者,购买正版书籍,好书值得重复阅读和收藏。

若是有更好的建议和意见,请在下面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3经典人生感悟: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
《36岁,人生半熟》书摘
人生教我的45个功课
在通往自由的路上,我刚刚爬到了起点
人生教我的这些功课
人生功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