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贻全在作品外还给了我们什么
(我的文学创作观)

 姜孝德

我对《感谢苦难》一书要说的话,已经写在序言中了,在这里开研讨会又要我发言,我不愿意将序言拿来读一遍,这样会浪费与会者的时间。因此,我想借研讨会的时间,谈一谈《田贻全在作品外给了我们什么》,这个话题貌似不“文学”,但事实上,他比研讨文学创作本身给予初学者的意义更大,对他们成才或许有更大的帮助。 

一、   学习田贻全为记录而写作

据我所知,田贻全是想记录他苦难的前半生,从而萌发了写作《感谢苦难》这部长篇小说的。我把这

个想法取名叫“为记录而写作“,这种写作强调记录,至于说读者能在书中读到什么,那已不是作者的初衷了。我一直认为,每个人的苦难,都不只是他个人的苦难,而是和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密切相关的。《感谢苦难》里的苦难,与其说是方益泉的苦难,毋宁说是国家的苦难,民族的苦难,或者说是民族与国家的苦难投射到方益泉身上的结果。如此的认识,方才使作品有了更好的认识价值。今天,我们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其实,这部作品就是在佐证改革开放为民族、为国家带来的幸福,当然,民族与国家的幸福,就是人民的幸福。难道不是吗?作品中的主人公方益泉正在这四十年中成长起来的。

作者在《后记》中说,“首先是自己喜欢和满意,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人生品尝过的酸甜苦麻辣经历,……”正是源于真实记录,作者甚至没有回避主人公方益泉去偷猪肉换粮食这件事,也许正是这样的真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方益泉。 

二、   为快乐而写作

就写作而言,绝对是件快乐的事,即使是在创作时觉得苦得不得了,然而,完成之后的快乐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因此,写作还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正是为了寻找快乐,现在有许多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加入到了文学创作队伍当中。

就业余文学创作而言,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愉快才写作的,这与达到一定水平,从而为钱写作并不矛盾。田贻全创作长篇小说《感谢苦难》尽管时常痛苦得流出泪来,但他的内心是愉快的。田贻全创作出了长篇小说,他得到了愉快,他就成功了,也就达到目的了。

正是为愉快而写作,让我们业余作者踏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如果谁要是为了钱而学习写作,可以肯定的说:你绝对坚持不下来。甚至不如到朝天门批发市场买点小百货来卖赚钱。 

三、不是为找钱而写作

这个话题与前面“为快乐而写作“的话题很像,但还不是一回事。“为快乐而写作”强调的是心理感受,而“不是为找钱而写作”,强调的是写作的目的性。我在文化馆工作了二十年,我不敢鼓励那些需要钱养家糊口的人去从事文学创作,即使是他很有才华。文学创作的成功与否,是不可以预设的。你认为你很有才华,但你的作品可能一篇也发表不出去;你认为你没有才华,或许,你的每篇作品都会被编辑选中。文学创作必须经过实践之后,才能做出最后的判断。

田贻全的写作,他绝对不想利用创作来找钱,因此,他的写作就显得格外从容,因为他根本不需要去考虑如何迎合读者,或者说在作品中加点“花边新闻”。其实,这种条件,所有退了休的同志都能够做到——因为每月都有退休工资。有了退休工资来写作,花三两年写部长篇,成功与否并不重要,即使失败了也不会饿肚子。

有了条件,并不等于可以创作出长篇小说来,其实还需要勇气。 

四、田贻全勇气可嘉

创作需要勇气!勇气在创作中比知识还重要。

许多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就是拿不起笔来写作,因为他们顾虑太多了。

在这一点上,我特别佩服田贻全。

你能不能写作、你是不是写作这块料……你从来也没写作过,人家怎么知道你行不行呢?所以说,还是应该写了来说,这样,人家也才可以拿着你的作品来讨论你的得失。 

五、田贻全说干就干

我喜欢田贻全的“说干就干”的精神,不等待、不强调客观条件。

我的文学创作理论,经常被人批评。但我仍然坚持。

就业余文学创作而言,我就反对要等语文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理论等等学得比较好了才来从事文学创作。试想,我们许多文朋诗友,五十岁才开始接触文学创作,要等各方面都准备好了之后才来创作,那真是“修得庙来,鬼都老了。“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知识储备与文学创作并没有那么多必然联系。战士作家高玉宝写《高玉宝》,许许多多储备都没有,甚至有许多字都写不出来,但这并不妨碍书中的《我要读书》《半夜鸡叫》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

我并不反对必要的知识积累、必要的理论学习,我所反对的是静态的、纯粹的学习。其实,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必须的知识与必要的理论,可能更容易记得住。

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好多人,都告诉我:这辈子一定要写一部长篇小说,到头来,连头也没起。为什么?就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太多的限制。 

六、欣赏的多样性

一些文学作者进入文学领域的时候,非常勇敢,敢想敢写;而过了一些时间之后,反倒不敢写了。他们甚至说,我这一辈子永远写不过某某某,我不写了。说这话,当然不排除是自己给自己搭台阶。

诚如前面所说,我们是为愉快才写作的,并不是为了与谁比才写作的;再说了,文学欣赏也是讲多样性的。莫言、残雪、托尔斯泰、司汤达对许多文学修养不多的人而言,未必能读懂;倒不如读《高玉宝》《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红岩》等。

其实,文学欣赏讲究多样性,并不是所有的经典作品都适合每个读者。在座的各位,摸到良心说,《红楼梦》《追忆似水年华》《约翰.克利斯多夫》你读完过吗?没读完,这并不妨碍我们热爱文学,也并不妨碍我们进行文学创作。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儿童文学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存在。

田贻全在后记中,把自己的要求放得很低,他说,读完这本书,你认同他对人生的看法,他会欣慰;读完这本书,你滋生出一份善念,他会心满意足……他并不高高在上。然而,他的谦虚,未必会降低这本书的价值。 

七、创作长篇小说是对作者意志的检验

创作长篇小说,不仅是对作者各种知识储备的检验,也是对作者意志的检验。没人拿着枪强迫你写作,你自己督促你自己熬更守夜、废寝忘食创作。长篇小说写完之后,别的不说了,仅是作者的意志你也不能不承认是非常强大的。

田贻全如此的人生经历(他是非科班毕业的,顶多也只是一个自考生,并且是行政管理专业)、在如此的年龄创作出这么一部长篇小说,谁敢说不佩服。 

八、《感谢苦难》是一种救赎、也是一种善行

《感谢苦难》从立意来讲,那绝对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如果谁阅读此书,获得了奋进的力量,这就是田贻全的功劳。这种功德比捐款给某些来路不明的慈善机构,更有价值。 鲁迅说:“创作总根于爱。杨朱无书。”如果一个作者,没有一点爱心,不论是爱别人,或者是爱自己,那么他的创作也就缺少了动力。从田贻全为《感谢苦难》写的后记,我们可以看到,他总想给世人一点力量,这就是爱。

最近去了一趟日本,在寺庙里看到一句话“一灯照隅万灯照国”,我没查到出处,但其意格外新颖。也就是一盏灯可以照亮一个角落,而万盏灯可以把整个国家照亮。如果把《感谢苦难》当作一盏灯,那么它一定可以照亮一个角落,写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善行——无论你给人以美,或者是给人以力量。田贻全之所以努力地写出这本书,是他坚信他从苦难中的崛起,对未来的人、对正处在苦难中的人,一定可以给予一种力量。他说:“如果自己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或多或少可以给一些人鼓起精神的力量,找到一条成功的路径,那么这部作品就算一点点成功,自己的人生也有一些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下文学的倾向与问题(白烨)
茅盾文学奖丨新作:李洱《熟悉的陌生人》贾宝玉长大之后怎么办?
【我的文学梦​】/ 周海峰
陈南先|人物传记园地的重大收获 ——写在《碧血丹心》再版之际
马尔克斯谈写作
作家八人谈:文学,我们看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