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质论的回击


|
实际上,
米歇尔的观点挑战了大多数人格理论的根基。

如果在不同的情境中,
人们的行为确实不一致,
那么人格理论还有什么用呢?

米歇尔的质疑遭到了猛烈的回击,
批评者认为,
米歇尔所使用的方法
低估了不同情境下行为的一致性。

爱普斯坦是对米歇尔观点进行反击
较为强烈的一位研究者,
他认为,
仅仅从表面上看,
情境论者的观点是荒唐的。

如果人们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具有一致性,
那么就不存在可用于预测的行为模式。

我们只能随机与某个人结婚,
我们的行为也将随日复一日的情境变化
而发生难以预料的改变。

爱普斯坦指出,
研究者们之所以没能找到
人格特质与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
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测量行为。

一般调查
通常用【人格特质的分数】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
诸如【花在某一活动上的时间】。

这种方法与心理测量中的基本概念不相符,
由于建立在某一问题或测验上的行为得分信度太低,
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高于 0.3到 0.4 的人格系数。

为了理解之一原理,
仔细思考一下,
为什么在大多数考试中,
从来都不会只有是非判断题?

实质上,
大多数行为是在统一问题的测试中进行测量的,
一种人格特质
也许可以较好地预测行为,
但我们却不得而知,
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准确地测量行为。
|
谈到单一问题测量的选择性,
爱普斯坦建议研究者们要广泛收集资料。

如果你想测试学生花多少时间在学习上,
那么通过连续观察学生数周中每天晚上的行为,
比 仅观察一个晚上的行为所得到的分数更为有效。

爱普斯坦详细考察了艾森克内外倾量表的得分
与大学生社会接触的数量之间的相关,
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上述的结论。

尽管我们认为
【外倾者】比【内倾者】
会表现出更多的社会接触,
但是任何一天的社会接触总数
与艾森克量表之间的相关都相对没有意义。

然而,
在量表得分与学生两周内所产生的社会接触总数之间
的相关系数却达 0.52之多。
|
特质论者认为,
行为表现不一致,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境分类方式】的错误所导致的。

一旦理论家们提供了一种
关于情境的心理特征的合适表述,
这种矛盾自然会被减弱。

例如,
当你试图通过确定一个朋友在他参加的每一个聚会中
是否有相同的表现
来评价其行为一致性时,

会发现
在你仅仅用【聚会】来划分情境时,
他的行为会有很大的变化。

你需要确定的是
什么样的心理特征
能明确标示互不相同的聚会。

可能你的朋友
在他期望能够在陌生人面前展现魅力的聚会中,
会显得特别友好。
而在另外一些他并不喜欢的聚会中,
显得极不友好。

结果,
我们在【环境特征】与【人的不同反应】的相互冲突中
找到了一致性。
|
另外,在情境分类中,
【强势情境下】,
如房子着火,人们的行为趋于一致;

而【弱势情境下】,
如一个人处于独处时,
特质则起支配作用,
它可以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种特质具有跨情境一致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点心理学:你的行为能否被预测?
关于人格的概念解读
培养未成年人良好习惯的内容和方法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靠谱的大五人格和不靠谱的MBTI
人格评估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